语文《春》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470803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2.42KB
语文《春》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文《春》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春》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杜甫《春夜喜雨》诗。
杜甫诗中的春雨和朱自清的春雨特点一样吗?
都是伴随和风而来,突出春雨的细的特点。
杜甫诗中的春雨是无声的,朱自清的春雨是密、亮、绵长的。
(5)春美在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人们。
3.小结: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说: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地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自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
使我们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
(板书:
美在景物)
四、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完成目标二。
1.品味语言:
《春》美在什么地方?
(边品味语言边指导朗读)
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们展示了春天的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描写?
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喜欢《春》,因为《春》美在)
预设以下赏析的点:
(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或把钻换成长、拱,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3)写野花用了什么手法?
为何那么传神?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的表达效果。
密密地斜织着中的斜字,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薄烟一词,绿得发亮及青得逼你的眼的逼的表达效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文章,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
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章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
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文章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
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四、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理清文意,体会文章语言朴实又生动的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2、朗读,互动探究,体会文章构思巧妙、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习这种语言技巧。
2、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懂得人要从善如流的道理。
五、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计划使用两课时
1、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习这种语言技巧。
(3)、体会文章语言朴实又生动的特点。
2、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
(2)、体会文章结构精巧、剪裁巧妙、详略得当的特点。
(3)、深入探究作品内涵,养成阅读中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六、为了很好地落实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诵读法:
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极为重要。
本节课将通过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人物,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自主学习法、质疑法:
引导学生自读,进行探究式学习。
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所以,本课教学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3、比较阅读法:
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使他们认识到“巧说”的作用,学习到“巧说”的技巧。
七、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老师:
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音,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习惯。
2、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课,你们来读一遍题目,老师把题目写到黑板上,这篇课文是你们预习过的,我来问一下,谁知道题目中的“讽”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
“讽”指讽谏,下对上用暗示、委婉、曲折的语言劝谏。
非常好,这个题目中有几个动词?
有两个,一个是:
“讽”,一个是:
“纳”。
好,那么我们根据题目来推测一下本文主要讲了几个故事?
邹忌劝谏,一个是:
齐王纳谏。
好,非常好,补齐主谓宾,再来一次。
邹忌劝谏齐王,齐王采纳邹忌的建议。
我们再来试一下,看文章哪几段是劝谏的内容,哪几段是纳谏的内容。
1、2段是劝谏的内容,第3段是纳谏的内容。
我们今天先来学习劝谏的内容。
(二)品读分析第一部分:
一读——学生朗读课文,正确流畅。
1、学生活动:
把握字音、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二读——理解文意。
学生活动:
学生自己品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及老师点拨等方式,分析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及感情。
1、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问了三个人分别是妻、妾、客,同样的问题“吾与徐公孰美?
”,三个人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
邹忌提问之前还自信满满,得到肯定答案以后,反而认为自己确实没有徐公美。
借助朗读分析他们的语气及从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感情,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2、老师活动: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妻:
十分肯定,赞美——私(偏爱)
妾:
肯定,顺从——畏(畏怯)
客:
平淡,敷衍——求(逢迎)
有了这种描述,下文邹忌的悟就很自然了,可谓水到渠成。
三读——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技巧之高。
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体会语言特色。
老师总结:
这样的语言极简洁、朴实,却能切中要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特点,可谓“简而不陋”。
(三)阅读第二部分
1、老师活动:
用问题导学,这只是邹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何以载入史册?
自主探究,具体分析邹忌的劝谏技巧。
类比,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深入浅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补充历史上谏臣的故事,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
保护自己,并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达到劝谏的目的。
3、老师活动:
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委婉劝说的技巧。
比较阅读,分析总结委婉劝说的技巧。
不用批评与指责,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四)课堂训练
老师活动:
在班级组织的“亲近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活动中,班委会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彼此心境和生活的倡议。
可你同桌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打电话、玩微信,你怎么劝说他呢?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五)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习题,积累本课所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以及文言句式。
通过积累文言字词,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二段,预习第三段。
2、查找资料,补充一个古人成功劝谏的小故事,并将它拟成一道文言文阅读题。
(六)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比美:
——三问、三答——三思
邹忌讽谏:
自己(受蔽)——王(蔽甚)
委婉劝谏(类比)
教学目的
1.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
2.了解讽谏(讽喻)的方法;
3.学习对话技巧和详略安排;
4.掌握文学常识和文言知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设计
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
一、自学定向
俗话说:
"
伴君如伴虎"
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
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
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
威王认为他未仔细听,是在说谎。
邹忌说,琴声宽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辅,舒缓像政令,谐调畅适像四时。
威王听了,知道他在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极为赞赏,就拜他为相。
课文所讲的是在这之后的另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二、自读查疑
1.运用工具书,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2.齐读课文,然后复述大意,概括文章思想;
3.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三、讨论释疑:
1.齐读段一:
比美"
离题否?
有何作用?
《古文观止》有评语: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勘察,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千古臣诌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评得好。
2.段一中的"
三问三答"
写法上有何变化?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了人物间的什么关系)?
提示:
内容都是说邹忌的美,语言只有一两个字变化,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
妻→私:
偏爱赞扬
妾→畏:
卑微喂怯
客→有求:
逢迎敷衍)
3、(齐读段二)私事、国事有何相通?
何以能以喻讽谏?
4.(齐读段三、四)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确实受了蒙蔽?
(讽谏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为之的吗?
何以见得?
延伸迁移
(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王之蔽甚矣"
一句,为何点到了却不深说?
善揣摩国君的心理。
对于聪明有为的国君,不要说多余的话。
2.一"
善"
、一"
朝"
,省略了哪些内容?
哪些意见,如何来朝。
3.这个故事于今有何积极意义?
自知之明、直言劝谏、发扬民主、倾听民声等等。
4.如何看待《战国策》?
由于《占国策》主要是记载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的,某些地方便夸大了策士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教具准备
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唐朝名臣魏征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
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
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
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
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
《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二、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
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
“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再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借助注释、词典自行解决)
(二)再读课文,读准句读,理解文章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学生齐读)
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
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
其妾畏惧拘谨之情;
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我与徐公孰美?
”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
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
“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文意简析
提问:
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
三问三答
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邹忌领悟到什么?
用文中语句回答。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此道理为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
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相对应,两两相比。
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
(2)“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圆”,因此在“今齐”之后一大停顿后,“地”“方”之间作小停顿。
文意简析:
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此段大意。
邹忌以切身体验通过三比讽劝齐王。
第三、四自然段
(1)“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
第三、四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齐王纳谏的三赏,悬赏求谏之后的三变,及取得的成果。
即“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指名一学生读三、四自然段,然后齐读课文)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三问
缘起三答
邹忌进谏内容三比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
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二、资料导读
1、《战国策》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
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
)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
朝(chá
o)于齐间(jià
n)进
2、再读课文,理解词句:
⑴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讽:
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
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
讥,微言讽刺。
注意区别:
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
一整月叫期月)
⑵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服,名词作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⑶一词多义:
修:
①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朝:
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③朝服衣冠《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
孰:
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诚: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
《出师表》确实、的确
⑷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地点。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国君旁边的近臣;
今义,方位名词。
明日,徐公来。
(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四、布置作业
1、掌握本节课的要点。
2、参照课后练习整体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眼是什么?
它有什么内涵?
“讽”,即婉言规劝之意。
2、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之蔽甚矣!
”
3、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
邹忌善“讽”,表现在以自已切身感受来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见威王,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这里,没有对威王的公开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而且以自己的亲受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具有强烈的说服效果。
语言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5、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