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455858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04.34KB
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
它使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东西方“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影响
(1)消极影响:
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积极影响:
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
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发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三、“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是美国“遏制”苏联,“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
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突破了以本土为主的“孤立主义”,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也是稳定资本主义阵营,遏制社会主义。
2.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绝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它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阵角,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因此,它实质上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美国的影响,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西欧市场,包括西欧各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商品投放市场;
在政治上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
对欧洲,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渡过了困难。
政治上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3.联系和区别: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知识拓展】美国在亚洲推行“热战”而在欧洲推行“冷战”,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竞争对手苏联势力强大,美苏争霸的中心在欧洲,而亚洲遇到的抵抗力量相对弱小,结果“冷战”成功,“热战”失败。
四、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
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
“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
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
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
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易错易混】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
(1)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确定的战后世界新秩序,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
(2)两极格局:
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苏联解体标志其结束。
(3)“冷战”:
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
“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素质拓展】
1、史料与史证
史料主题1: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史料】杜鲁门说: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
史证:
史料反映了杜鲁门的立场:
美国有责任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
史料主题2:
对美苏冷战的评价
【史料】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
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史料反映了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
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2、史料研习与应用
2-1:
史料主题:
美苏多种形式的“冷战”
材料一 乔治·
凯南说:
“……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
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
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的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①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材料二 美国总统约翰逊1964年5月说:
“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
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
……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这一鸿沟的桥梁。
它们将是增加②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
材料三 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
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
他断言:
“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
③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2—2:
读史三步曲
粗读
材料一体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对苏实行“冷战”的原因。
材料二反映美国力图对苏联进行多种形式的“冷战”。
材料三反映美苏争锋过程中,“核恐怖”造成的美苏均势
细读
材料一中①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
“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美苏之间的直接对抗,“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的含义是美苏之间的间接对抗。
材料二中②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
“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体现了“冷战”的多种形式。
材料三中③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
美苏两国不敢轻易动武,反倒促成了相对安全的局面
史证
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但世界局部战争不断
2-3:
史料应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对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抗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对抗涉及哪些方面。
(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美苏“冷战”“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3)美苏对抗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题技巧指导】
解答选择题应适当关注程度性词语
关注程度性词语主要适用于题干或备选项中带有程度性词语的题目。
此类题目题干或备选项中带有“基本的”“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彻底”“任何”“全部”“都”“完全”“一律”“立即”等程度性词语。
解答此类题,常用的方法有比较优选法,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题目要求的逻辑关系,找出涵盖最全面和解释最深刻的选项。
直选法,直接从程度性词语入手,结合题干或备选项进行选择或排除,以缩小选择范围。
技巧体验:
【知识精练】
一、选择题
1.阿沃尔特斯在其所《秘密使命》一书中,评价美国的某一行动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一个国家,即美国,去资助它的竞争者,回过头来再同它竞争。
”它评论的是美国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出台杜鲁门主义C.实施马歇尔计划D.成立北约组织
【答案】C
2.“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开创了一个新的共产党政权,同时加深了美国对共产主义蔓延的恐惧,此后不久,又一事件将冷战拖入世界范围的争斗,最终导致全球军事同盟体系的建立。
”“又一事件”是指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北约组织建立
C.朝鲜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应是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此后不久,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开始于1948年,北约组织建立是在1949年4月,时间不符,故AB项错误;
朝鲜战争发生在1950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两者都是冷战局面下的代表性事件,但从时间上看朝鲜战争更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错误。
故答案选C。
3.1979年4月,美国派出了一个由42人组成的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赴朝鲜参加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虽然受到“低调的欢迎”,但这是自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以来第一个访问朝鲜的美国小组。
美国访问朝鲜的真实意图是
A.展示竞技体育取得的成果B.改善朝美关系以对抗中国
C.继续推行战略收缩的政策D.解决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
【解析】据材料“1979年……美国派出了一个由42人组成的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赴朝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在亚洲推行战略收缩的政策,故访问朝鲜参加乒乓球锦标赛,故C选项正确;
展示竞技体育,显然不是主要目的和真实意图,故A选项错误;
当时中美关系也处于正常化的阶段,故B选项错误;
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显然不是美国访问朝鲜所能解决的,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4.1945年9月22日美国宣称,欢迎其他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派遣部队来参加占领(日本),但一切占领部队概归美国指派的最高统帅指挥。
美国的意图是
A.以德国方式处理战后日本问题B.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阵营
C.以日本为反共桥头堡予以扶植D.排斥苏联以单独占领日本
【答案】D
【解析】从材料来看,一切占领部队概归美国指派的最高统帅指挥,反映出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意图,故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从“但一切占领部队概归美国指派的最高统帅指挥”可以看出;
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不是体现中国属于哪一阵营的问题;
C选项无法从材料得出。
5.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进行“工作会谈”,美苏就苏联购买美国谷物的交易达成协议,第二年又达成美国从苏联进口石油协议。
据统计,1969—1976年美苏贸易额增加了10倍。
这反映了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B.美苏冷战局势趋于缓和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衰落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
【答案】B
点睛:
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中“1969—1976年美苏贸易额增加了10倍”等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美苏冷战局势趋于缓和,故美苏贸易增长。
6.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
这一现象
时间
1946年
1947年
美国顺差
77.79亿美元
59.22亿美元
A.与杜鲁门主义的援助有关B.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
C.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增强D.使美国完全控制欧洲市场
【解析】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主要是政治上,题干体现的主要是经济上的,不符合题意;
B项正确,由题干可知美国对欧洲贸易增多,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更多地扩大对欧洲的贸易和控制西欧,美国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C项不选,题干体现的是美国对欧洲的贸易不能推断出欧洲的清偿能力;
D项错误,“完全”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
7.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A.帮助欧洲经济复兴B.是金元外交的继续
C.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D.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
学生对“金元外交”这一知识点比较生疏。
金元外交是美国用经济扩张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
现在泛指利用金钱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8.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反苏反共D.都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的利益
【解析】关键是明确“一个胡桃的两半”的含义,实质上是指杜鲁门主义与对欧洲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的关系。
前者侧重政治,后者侧重经济,与军事无关,B项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
ACD三项均符合史实,故答案选B。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反苏反共。
9.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B.国家利益的冲突
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解析】二战后东西方的对峙实质是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双方各自划定势力范围,并各自带领一个同盟集团进行对抗、较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因而是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ACD三项仅仅是表现形式而不是实质。
故答案选B。
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在这二者当中,又以国家利益为决定性因素。
10.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战胜国重新划分世界版图B.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日趋瓦解
C.确立了美国的霸主地位D.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二、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从独立到20世纪初,美国一直推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战略:
孤立针对欧洲国家而言,是指在处理与欧洲国家关系时,不与任何欧洲国家结盟,避免卷入欧洲内部的战乱、纷争,避免承担对欧洲的义务。
一战爆发后直到1917年,美国才结束“孤立主义”对外战略。
但巴黎和会结束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孤立主义”又死灰复燃。
在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过程中,“孤立主义”更是发展到了极致。
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政府逐渐抛弃了“孤立主义”,卷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顷刻之间美国的“孤立主义”销声匿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孤立主义原则被否定,“国际主义”成为美国外交决策的基础。
美国欧洲司司长约翰·
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
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摘编自XX百科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孤立主义”盛行的原因。
(2)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什么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
【答案】
(1)变化:
由推行孤立主义,不卷入国际事务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原因:
巴黎和会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欧洲列强的抵制而失败。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冲击;
避免自己免受法西斯侵略之害,把法西斯侵略祸水引向苏联。
(2)原因:
①战后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力图建立世界霸权,最大限度实现其国家利益;
②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日益壮大,成为美国世界霸权计划的最大障碍。
【解析】
(2)二战结束后美国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的原因主要从二战后的国际局势,美苏争霸冷战局面的形成这个大的国际背景进行分析问题,即二战后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力图建立世界霸权,而建立世界霸权必须建立军事同盟,二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日益壮大,是美国世界霸权计划的最大障碍也必须建立军事同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 学年 人教版 必修 25 两极 世界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