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454668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476.70KB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
能生殖和发育
不能生殖和发育
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2个区别:
(1)运动:
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
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细胞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
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
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
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
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
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
含有细胞液。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
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
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越长,倍数越高。
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2)镜座:
马蹄形,使显微镜安置稳定。
(3)镜壁:
是握镜的地方。
(4)反光镜:
一面为平光镜,反面为凹面镜,都可采集光线。
(5)粗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6)细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7)镜筒和物镜转化器:
镜筒上可安放目镜,下端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就是物镜转换器。
转换器上的圆孔可安放物镜。
(8)载物台:
放置标本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
(9)压片夹:
可固定载玻片。
(10)遮光器:
载物台下面的圆形版,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
(11)倾斜关节:
可使显微镜略微向后倾,,便于观察。
7.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物镜转换。
(2)转动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上下移动对焦。
(3)将玻片上的观察物正对通光孔。
(4)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此时眼睛要注意载玻片,防止被压碎,而不是目镜。
(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看到物象后细调。
2.3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受精卵→分裂、分化、生长→生物个体(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
2.一个母细胞经过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
意义:
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3.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存在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
在动物的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一般大小。
4.细胞生长,体积由小变大。
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直至与母细胞一样大。
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和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
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形成了生命体的各种结构,一个受精卵就这样经分裂、分化和生长,最终长成了一个生命个体。
6.生长和分化往往相伴而行。
组织
1.植物和动物的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它经过多次分裂和生长后,除少数细胞继续分裂外,其余大部分细胞则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2.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
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其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
3.人体也有四大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
它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主要有保护功能。
有些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血液、软骨、肌腱等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多,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成为结缔组织,它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器官内都有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人体的肌肉组织可以分为三种:
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神经组织主要分布在脑、骨髓和神经中。
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①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
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它是由上皮组织构成。
②真皮内有许多血管、汗腺以及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等。
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感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刺激。
③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解冲击、储存能量。
器官和系统
1.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成为器官。
2.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成为生殖器官。
根,茎,叶与植物制造自身营养物质有关,称为营养器官。
3人体内与摄食、消化有关的器官有口腔、咽、食道、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道)以及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腺)等,它们称为消化器官。
4.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顺序排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活动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就成为系统。
5.人体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6.食物→口腔(分泌唾液)→咽→食道→胃(分泌胃液)→小肠(分泌胆汁、胰液、肠液)→大肠→肛门
7.植物:
细胞——组织——器官动物: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结构与层次
1.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属于单细胞层次生物,如草履虫。
2.由许多细胞组成,而且分化出简单结构,但结构相当简单的低等生物,属于组织层次的多细胞生物,如水母。
2.4常见的动物
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
为了更好地研究与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对生物的分类有7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身体背部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成为脊椎动物。
它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
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约有20万种,大自然中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
--------------------[4-8皆为脊椎动物]---------------------
4.鱼类:
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2.4万种。
它们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
(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等)
5.两栖动物:
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
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如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或肺呼吸。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
体温不恒定。
除此以外还有:
大鲵<
娃娃鱼>
、蝾螈、牛蛙等)
6.爬行动物:
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
它们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表皮干燥。
卵生,体温不恒定。
(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等)
7.鸟类:
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
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
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合飞。
翔卵生,体温恒定。
气囊和肺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
(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鹰等)
8.哺乳动物:
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目前它们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是最高等的动物。
(如鲸、蝙蝠、袋鼠、海豚、熊猫、猴等)
*从鱼类到哺乳类,一个比一个高等:
水生→陆生;
体外受精→体内受精;
卵生→胎生;
体温不恒定→体温恒定;
用鳃呼吸→用肺呼吸。
--------------------[9-16皆为无脊椎动物]--------------------
9.扁形动物:
身体多细胞,多数呈暗褐色或灰色,少数成亮色,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大多为雌雄同体。
(如涡虫、血吸虫等)
10.腔肠动物:
身体多细胞,有口无肛门,摄食和排泄用同一个口,周围有触手,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做猎食及防卫之用。
(如水母、水螅、珊瑚、海葵等)
11.棘皮动物:
身体多细胞,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大多辐射对称。
多营底栖生活,固着、移动或埋栖。
骨板外面附以坚韧的肉质皮膜。
(如海胆、海参等)
12.节肢动物:
身体多细胞,身体不长较厚,无贝壳。
身体有许多节肢构成,并且分部;
体表有外骨骼、足、触角分节,两侧对称,卵生。
(昆虫占100多万种)
13.软体动物:
身体多细胞,一般身体两侧对称,身体柔韧,有外套膜,由外套膜腺细胞分泌物形成的贝壳,身体表面有被外套包被的内壳。
(如蜗牛、乌贼、贝壳、蛤等)
14.环节动物:
身体多细胞,具真体腔,身体分节,无足,长而薄,看似与节肢动物相像。
(如蚯蚓,身体呈圆长形,由体结构成,考体表呼吸,会分泌粘液。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没有眼睛,下雨时会爬出,屎中含有丰富营养。
)
15.线形动物:
身体多细胞,身体细长,不分节,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呈线形。
(如蛔虫、蠕虫等)
16.原生动物:
身体单细胞,最低等动物,生活在海水及淡水内,底栖或浮游。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7.昆虫属节肢动物:
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道的大约有100万种之多。
昆虫体内没有骨骼,却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
昆虫身体分为头(一对触角)、胸(有三对足,两对翅)、腹三部分,还有一对复眼,一个口器。
是唯一能飞的无脊椎动物。
2.5常见的植物
1.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2.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都是),如苹果、豌豆、郁金香、樟、玉兰、青菜等,它们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种子裸露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它们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如黑松、水杉、银杏、苏铁、侧柏等都是常见的裸子植物。
3.种子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植物。
分为以上两种,区别为是否被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
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4.蕨类植物:
它们没有种子,但有根、茎、叶。
到了夏天,叶的背面会长出许多孢子囊,内有许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
5.苔藓植物:
它们的结构比蕨类植物更简单,没有根,只有柔软矮小的茎和叶,不开花,也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6.藻类植物:
它们的结构更为简单,压根就没有根、茎、叶。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藻类植物
生活环境
阴湿的环境
潮湿的环境
水中
形态结构
根、茎、叶
无根,有茎、叶(有假根,固定作用)
无根、茎、叶
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细胞分裂
举例
蕨、胎生狗脊
地钱、葫芦藓
紫菜、海带、水绵、衣藻
2.6物种的多样性
1.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的。
其中大多数生物的个数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属于多细胞生物。
也有一些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属于单细胞生物。
它们一般生活在水中。
2.衣藻
鞭毛:
通过摆动使之游动。
伸缩泡:
来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
眼点:
感受光线的强弱。
保护作用。
杯状。
3.草履虫(约0.3mm)
小核:
含有遗传物质。
大核:
负责营养。
口沟:
摄取食物。
食物泡:
消化食物。
纤毛:
使进行旋转运动。
有吸集管(吸集水),共两个,一个在前三分之一处,另一个在后三分之一处,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胞肛:
排泄口,排除体内残渣。
表膜:
同细胞膜。
4.使肉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遗传物质、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核糖体、鞭毛、液泡)。
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
5.酸奶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杆菌经过发酵后制成的。
6.细菌既没有叶绿体,也没有像草履虫那样的摄食结构,它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
在细菌体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所以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7.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螺旋菌、球菌和杆菌三类。
8.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为了保护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这样的地区叫做自然保护区。
有:
广东省的鼎湖山、贵州省的梵净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省的卧龙山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浙教版 年级 第二 知识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