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背景赏析注释译文.docx
- 文档编号:2045181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56KB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背景赏析注释译文.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背景赏析注释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背景赏析注释译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咏雪
南北朝:
刘义庆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词语:
儿女。
文中是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判断句:
即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宾语前置。
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
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
家庭聚会。
儿女:
子侄辈。
讲论文义:
讲解诗文。
俄而:
不久,不一会儿。
骤:
急,紧。
欣然:
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
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胡儿:
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
倒不如。
因:
凭借。
即:
是。
无奕女:
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
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赏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
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
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
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
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
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
“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
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
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为何说谢道韫作的词句更好呢?
比喻讲究形似:
大团大团的雪花簌簌落下,倘若有风,则会漫天飞舞。
一团一团的柳絮,与鹅毛大雪相似,也会因风漫天飞舞,古诗中就有“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句子。
纷飞的白雪和因风起的柳絮,都给人以轻盈、飘逸、优雅的感受。
用“柳絮因风起”来比喻“白雪纷纷”,可谓形相似,景相同。
盐与雪花,形状不同,轻重又有别,“撒盐空中”即使轻风起时也不能随风飘扬。
用来比喻“白雪纷纷”并不是很恰当。
比喻更讲究神似:
盐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来不及,何谈欣赏?
无美感可言。
比作柳絮,一扫滞重之感,因风而起,漫天飘飞,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
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作者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北朝:
刘义庆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
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
过了正午。
舍去:
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
舍弃,抛弃。
乃至:
(友人)才到。
乃,才。
戏:
嬉戏。
尊君在不(fǒu):
你父亲在吗?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家君: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
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
诚信,讲信用。
时年:
今年。
非:
不是。
相委而去:
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
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
已经离开。
曰:
说。
则:
就是。
顾:
回头看。
惭:
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
1.去古意:
离开;今意:
往、到。
2.委古意:
丢下、舍弃;今意:
委屈、委托。
3.顾古意:
回头看;今意:
照顾
4儿女古意:
子侄辈今意:
儿子女儿
鉴赏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
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
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
“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
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
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
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
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
第一句“尊君在不?
”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
第二句“非人哉!
”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
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看似有理,实则无理。
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
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
”这是针对友人的间话而答的。
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
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
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
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
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
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
抓住实质,击中要害,
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
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
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
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通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
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陈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细节微言、涵泳无穷。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尺寸之间起波澜,与下文问答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呼应。
友人“问”“便怒”“惭”“下车引之”,一波三折。
其间,先称“尊君”,骤然口不择言“非人哉”,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元方“门外戏”、一答一日、“入门不顾”,应对自如,宛若成人,表现出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
不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还是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都值得我们琢磨品味。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作者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说新语二则 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世说新语 背景 赏析 注释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