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100问教学篇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449436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11KB
课改100问教学篇Word下载.docx
《课改100问教学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100问教学篇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它常以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
因此,教学设计是以问题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问题,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
6、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对设计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并对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2、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
首先进行“学习需要的分析”,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
然后进行“学习目标的阐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接着依次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最后根据评价结论对教学设计的前期工作进行修改完善。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五大基本要素。
1、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
这样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
2、教师需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进行学生特征分析,考虑课程、单元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考察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关于学习内容具有什么知识和技能,即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评定,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
3、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
4、确定教学策略,考虑如何实现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的途径,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其中应考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
5、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评价,在行为评价时,一方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模式中所有步骤作重新审查,特别应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的决定。
对于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理解,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将整体性的教学设计过程分解为诸多要素,主要是为了便于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并掌握和发展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技术。
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和整体功能出发,保证“目标、学生、策略、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
二是应该认识到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过程,涉及到的如环境、学生、老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在利用模式设计教学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决定设计步骤,确定从何入手,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工作。
3、什么是以创设“学习环境”为主要任务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
在建构主义所指称的学习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具有了完全不同的角色意义和相互关系: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学生不再
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外部剌激的简单反应者,而是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知识建构者;
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载体,而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认识客体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对象;
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手段和方法,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交往、协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
建构主义为自己所指称的“学习环境”增加了三种必不可少的新要素,即情境、协作与资源:
1、情境。
广义的学习环境无所不在,建构主义所说的学习环境特指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要求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建构主义喜欢使用“抛锚”这样一个术语)于这样的情境中。
建构主义反对将情境简化的教学设计,因为这使学生脱离了产生问题的具体背景和环境,既无法使学习者深刻理解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概念与原理,也无法在学习后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上。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总是与特定的背景与条件紧密联系的,总是真实而复杂的。
学习环境的设计应追求一种真实而复杂情境的创设。
真实、复杂的情境相应地形成真实、复杂的问题。
建构主义要求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活动。
由于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于真实而复杂的背景中,使学生感受到问题与背景相关联的同时,也感受到问题是自己的(是自己所面临的或由自己提出来的),而非教师强加的(但肯定是教师有目的设计的)。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问题就成为一种特定的学习任务,而解决这些问题就构成了学习活动。
在这里,建构主义强调问题与任务的真实性复杂性,即结构不良或定义不完善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多元化的方式与策略,问题的答案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两者必居其一或二者择一的。
2、协作。
在给学生以解决问题的充分自主权,保障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建构主义强调特定情境中学习活动的交往性、合作性、互助性,强调合作中的表现、交流、沟通、讨论等群体互动对知识建构的内在意义与价值,希望通过社会化的交往在更高的水平上促成个体经验、方式与信念的内化与提升。
建构主义相信,以个体原有经验、方式、信念为基础的学习,对同样的现实问题会有多样化的理解,而理解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
共享和交流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认识、不同理解和不同信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或达成谅解,就是一种广泛、深入而有效的学习。
建构主义的“合作性”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多维、多向、交互性的合作,既可通过网络搜集某一专题的各种资料,也可以网络上进行与问题相关的多主题的交流、沟通和讨论;
教师可通过人机对话、公告板、聊天室和E-mail组织教学,如进行个别辅导、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布置作业等。
3、资源。
呈现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资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学习活动的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建构主义对资源的理解和阐述具有独特的多维视角:
一是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教材、媒体等,从教师手中解放出来,作为一种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共享;
二是将指导和组织教学的教师与教师所提供的指导和帮助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
三是将学习环境中所形成的特定问题情境和任凭性的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
四是将相对于个体学习的学生群体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
五是特别重视学习资源知识表征方式的多样性,因此由电子网络信息提供的包括符号、图像、声音、场景等多维的、动态的、交互性的学习资源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
可以说,凡是进入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起支撑性作用的所有因素、事物、人物等,都在这种广义的学习资源的范围中。
对真实复杂的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资源的广泛性、丰富性、多样性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它们既是一种学习和认知的对象,又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工具和方法;
可能构成问题的背景,可能成为问题的环节,可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可能本身就包含着问题的答案;
它为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提供了多种工具和手段,提供了规定的情境,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提供了表现创造性的空间。
4、怎样钻研理解教材?
从宏观上讲,要了解解放以来我国教材的编写轨迹,熟悉近年来编写出版的各套教材。
从教学实际讲,教师应掌握良好的钻研教材的手段,认真咀嚼研究自己所教学段的教材。
几种具体的钻研教材的方法:
1、整体把握法
从总体上全局上了解全套教材的性质、内容、编排意图、训练线索及体例,做到对每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胸中有数,从而居高临下,进退自如。
2、序列探讨法
从教材的纵线上进行排列、梳理,跳过纵横交错的章节(单元),在落实各条训练线方面增强整体印象,熟悉不同类别的训练点在各条训练线中的地位和作用。
可以说,序列探讨法就是着眼于各条训练线的“整体把握法”。
如理科教材的概念、理论、应用、实验、计算各条训练线。
又如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记叙文阅读、记叙文写作、说明文阅读、说明文写作、议论文阅读、议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听说训练、汉语知识、文学作品阅读、作文片断练习、文言文知识等各条训练线。
3、单章(篇)钻研法
从单章(篇)教材的钻研入手,把理解教材的任务落实到单元(课时)。
对单章(篇)教材的钻研,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设计教学程序、改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性一环。
理科教师应弄清某章教材内容的史料、目的、思路、线索、结构,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分析实验现象。
文科教师应弄清某篇文章的历史背景、目的、思路、线索、结构、语言风格、独特技巧以及字词的读写理解、句段的咀嚼分析、板书和练习设计等。
4、从某一角度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放在一起比较研究,深化理解。
如语文教师可以进行文章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的比较、中外作品人物的比较、不同时代游记写景抒情表达方式的比较、不同年代通讯主题及构思方法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文体的比较、同一主题不同表现角度的比较、不同年代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比较、不同主题作品中博喻修辞方法的印证比较,等等。
又如理科教师可以进行概念导出方式的比较、相似或相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比较、同一概念从不同角度理解其内涵的比较、相关理论的比较、、应用于同一领域的不同理论的比较、论证同一课题的不同实验手段的比较、使用不同原料制取相似产品的实验装置的比较、各类计算方法的比较,等等。
5、学科渗透法
以本学科教材的某些知识点为中心,通过设疑部难的方式,与其它学科相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动手面,增强教师的应对能力和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5、怎样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主要是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认知的前提特征和情感的前提特性。
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查:
查资料档案。
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往的思想品德表现、学业成绩、身体健
康状等。
谈:
座谈了解。
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往和现在在同学中的交友情况及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
聊:
个别谈话。
主要是为了实地考查学生的性格,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社会、学校、班级、教师和同学的看法,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等。
访:
家访、社会调查。
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及当地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对父母及他人的态度、劳动观念、社交情况等。
察:
察言观色。
主要是为了了解当时学生的心理活动,收集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当时的情感状态等。
6、怎样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
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1、教学对象
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
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
2、行为
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
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
⑴知识:
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
⑵领会:
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
⑶应用:
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
⑷分析:
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
⑸综合:
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结等;
⑹评价:
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而在编写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则可以选用下面这些动词:
⑴注意:
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等;
⑵反应:
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称赞、表现、帮助等;
⑶价值判断:
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区别、解释、评价等;
⑷组织:
讨论、组织、判断、确定、选择、比较、定义、权衡、系统阐述、决定等;
⑸价值体系个性化:
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解决、要求、抵制等。
编写行为的具体方法是:
首先根据前面讲过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结合学科内容分成不同类别的学习目标,然后从上面提供的动词中选择出合适的行为动词,最后再把学科内容作为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就可以了。
例如:
学习内容是“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要求学生能够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中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
这是一个认知学习领域的目
标,其目标层次是应用,所以应该从“应用”一行中查找动词,比如使用“列举”这个词,这样“行为”就可以被描写成“列举生活中的一至两个例子,说明人们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
”3、条件这个要素说明了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时,也应以这个条件来衡量。
条件一般包括下列因素:
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
比如,“在30秒内完成10个仰卧起坐。
”就规定了完成仰卧起坐的具体时间;
再比如,“查字典,翻译下面的英语短文。
”就考虑了信息方面的因素。
4、标准这个要素表明了行为合格的最低要求,教师可以用它不定期衡量学生的行为是否合格,学生也能够以此来检查自己的行为与学习目标之间是否还有差距。
“在20分钟内,完成一篇看图写话练习。
”这个标准表明了行为的速度;
“在吹奏竖笛的考试中,如果出现两处以上的错误,就为不合格。
”这个标准规定了行为的准确性。
以上两个标准都采用了定量表示法,在这种方法中除了可以使用数字外,也可以采用百分比来表示。
除此之外,标准还可以用定性的方法,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示。
标准是对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质量的最起码的要求,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编写学习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行为出发,而不能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标准。
当我们把四个要素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了:
,能在5分钟内(条件),完成10道“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教学对象)因式分解题(行为),准确率达95%(标准)。
”其实采用ABCD法,并不意味着四个要素必须一应俱全。
其中只有行为要素不能省略,而其他三个要素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省略。
有时学习目标中的条件与标准是很难区分的,如上例中的“在5分钟内”既可以看成是表明时间限制的条件,又可以理解为表明行为速度的标准。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去细分它到底是条件还是标准,而是应该考虑学习目标是否能够用来指导教学及其评价。
7、怎样用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编写教学目标?
、如果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力的改变能反映到学生的行为中来,我们就可以观察到,用ABCD法描述是非常适合的;
但有些变化却不能反映到行为中来,对于这一部分变化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来描述。
用这种方法陈述的学习目标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一般学习目标,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变化,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等;
第二部分为具体学习目标,列出具体行为样例,即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能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
例如,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关心班集体的态度。
”态度本身是无法观察的,但是通过列举一些学生的具体行为变化术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态度是否已经改变,学习结果也就能够观察出来了。
上面这个学习目标可以这样来描述:
内部心理描述:
具有关心班集体的态度。
行为样例:
认真做值日;
主动做对班集体有益的事情;
积极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年级或全校的各项比赛中,积极为自己的班级争取好成绩。
又如,学习目标是“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
”就可以这样描述:
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
行为样例:
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的条件;
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
对提供的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能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
8、什么是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
●不存在能实现各种教学目标的和最佳教学策略;
●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租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
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需要不断予以相应的监控、调节和创新。
所谓策略选择,是指对教与学的活动程序、组织形式、方法和媒体等的相对最优的选择,即在主、客观条件可能与可行的前提下,尽力在更广泛的有关教与学策略等系列中,找到科学的、更具有实效的教学策略;
所谓调节,主要是指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种因素的交叉干扰,如学与教、师与生、知与行等矛盾之中交织着矛盾,任何好的策略,在运用中都不会十全十美,那就需要在教学全过程中,随时注意已选定的正在运用中的策略可能出现的不协调,及时给以相应的调整、补充以至创新等;
所谓监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随时注意策略运用的效益、缺漏等,使策略过程与认知过程同步。
9、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
、教学策略的特点有:
1、明确的针对性。
策略化的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程序等教学诸因素和谐统一的最佳设计。
2、典型的灵活性。
即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
为了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各种可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程序、手段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
3、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
4、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载体。
没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半无所适从。
选择、调节、监控、创造等都要依据于这些因素。
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以便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10、教学策略有哪些种类?
、一般地,教学策略有两类:
1、产生式教学策略
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
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优点:
⑴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⑵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⑶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
⑴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
⑵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
2、替代式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
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
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⑴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
⑵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⑴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
⑵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志趣难以调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0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