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教养方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447210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71KB
家长的教养方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家长的教养方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的教养方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孩子的人格塑造、角色培养、良好品质养成等都源于家庭的教育和培养,选择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家长智慧的集中体现。
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与子女的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的概括。
它主要由父母的社会价值观念、教养态度决定,并受父母的个性和行为习惯及孩子的不同特征的影响,是父母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的综合体现。
教养方式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征:
1.相对稳定性
家长的教养言行一旦形成一定的方式就内化为个人意识,外显为习惯行为,不会轻易改变。
教养方式的相对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家长确立了先进、良好的教养方式,就会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但是教养方式的相对稳定性也有消极的一面,它使得原有的、不良的教养方式的改变显得十分复杂。
首先,随着孩子从新生儿、幼儿不断地成长,由完全要父母的喂养到独立解决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家长的教养方式要随之改变,这是必然的,但原有的教养方式往往阻碍、干扰其变化,使新的教养方式的形成变得十分困难。
比如,家长习惯了对儿童期孩子的保姆式看护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期已经具有独立意识的孩子仍然采用这样的方式,也就难怪孩子要强烈反抗、甚至极度逆反了。
其次,从个体角度看,原有的教养方式有惯性作用,这种惯性作用在阻挠着新的、先进的、良好的教养方式的建立。
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并有意识地去解决它。
2.全面整合性一般来说,教养方式的形成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既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有关,受父母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教养态度的影响,又受父母的个性和行为习惯的影响,还受孩子个性特征的影响,是父母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的综合体现。
家长要改变教养方式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调节与提升。
3.具体情景性
家长的教养方式往往在父母抚养、教育孩子的具体事件和情景中形成,并在具体的抚养、教育事件和情景中表现出来,是父母教养实践和行为与孩子相互作用的复合。
如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罗嗦、多管闲事,不仅不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还对孩子加以训斥;
有的父母以工作忙为由,对孩子的问题不予理睬;
有的父母则是耐心的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直至得出答案。
家长的教养方式如何是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件和情景表现的,家长要重视处理与孩子接触中的“小事件”。
4.丰富情感性家长的教养方式通过父母传达给孩子的情绪流露、通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形成,是父母教养态度及由父母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
正是亲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及亲子之间情感联系的个性化表现促使家长的教养方式的形成并转变。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家庭环境的情感要旨,感情互换、亲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和这种关系都对孩子的心理性欲、心理社会和人格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二、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角度对家长教养方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有关家长教养方式类型的划分标准,提出了很多家长教养方式类型的理论。
美国学者西蒙兹(P.M.Symonds)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孩子基本上可以用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两个维度区分,它们是制约家长教养方式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的结合派生出许多不同的教养方式。
“接受”即是父母给孩子以爱,如走向极端就是对孩子娇生惯养,屈从于孩子,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拒绝”即是父母不给孩子以爱,如走至极端就是对孩子要求过高,严厉处罚孩子;
“支配”即是父母对孩子非常严格,如走至极端就是随心所欲地指挥孩子,丝毫不考虑孩子的特点,动不动就处罚孩子;
“服从”即是父母给孩子很大的自由,如走向极端就是对孩子百依百顺,任凭孩子摆布。
最理想的家长教养方式是居于两个维度中间,这样的父母既不特别娇惯孩子,也不过于严厉;
既不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也不完全听凭孩子的支配。
父母对孩子倾注非常适当的爱,只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环境和照顾,使孩子的情绪、社会性、自主性健康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L.Baldwin)采用家庭拜访和观察家庭互动的基本频率的方法,得出:
由于家长的人格不同,家长在帮助子女实现社会化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养方式也有重大差异。
为此,他将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概括为四类。
第一,专制型。
家长的道德责任感十分强烈,大有“恨铁不成钢”之心,但不理睬子女的需要,常用命令和责难来强迫子女顺从自己的意志。
第二,溺爱型。
这是“情感型”人格家长的必然方式。
家长不是从社会关系角度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而是把子女视为纯粹私人的财产,把子女教育视为个人的私事,用过分的生物本能的感情去满足子女的要求,对子女百依百顺。
第三,放任型。
即家长在对子女采用专制式教育方法不奏效后,滋生了“朽木不可雕”之类的失望情绪,常常缺乏耐心,讨厌子女,撒手不管。
第四,民主型。
父母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的信息,并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而家长则表现出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D.Baumrind)也采用观察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及父母的教养四个方面来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三种。
她认为权威型父母对儿童有较多的温情、较明确的要求和较为一致的反应,能够在亲子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对儿童的约束,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但这来自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来自他们经常与孩子的交流和对子女的帮助,是最费时费力的方式,但也是最有效的教养方式。
放任型父母教养方式既不期望儿童的成熟行为,也不提出要求,他们或者溺爱儿童或者忽视儿童,对儿童的纪律要求不一致,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对儿童有中等程度的热情,不主动指导孩子的行为。
专制型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孩子的自由是有限的,孩子要按照家长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他们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管”与“被管”的关系,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是不好的,虽然家长的心是好的,但往往不能向孩子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她的研究表明:
权威型家庭中的孩子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
放任型家庭的孩子,缺乏独立性;
专制型家庭的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
1995年北师大的林磊等研究了“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
他的研究考虑了父母教养行为的各个方面,避免了划分上的绝对性,从溺爱性、专制性、放任性、不一致性、期望性、拒绝性和民主性七个维度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进行评价、定型,归纳出五种教育方式,极端型、严厉型、溺爱型、成就压力型、积极型。
积极型的父母有较高的民主意识,能合理接纳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不强求孩子对自己的绝对服从,对孩子有积极的情感,经常采用说理的方法教育孩子;
成就压力型的父母,对孩子表现出过高的期望,孩子有较大的成就压力;
在与孩子的交往中,父母经常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缺乏应有的一致性;
但并不十分要求孩子的绝对服从,还能接受孩子的一些意见,对孩子的惩罚、不满、指责等消极行为属于中等水平;
溺爱型父母则对孩子高度接纳且迁就,很少有惩罚行为,对孩子富于情感,有过分保护的倾向;
严厉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与积极型父母一样很少迁就和过分保护孩子;
极端型的父母在七个维度上都有明显的不良倾向具有多重矛盾行为,具有整体性的不良倾向,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既有迁就、过分保护的一面,同时又有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一面;
对孩子有较多的体罚和训斥,指责和不满;
要求孩子必须绝对服从自己,很少考虑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在处理与孩子有关的问题时,经常因时间、地点、自己心情的好坏来决定自己的具体方法。
林磊的研究表明:
积极型的方式有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而其它类型则存在不同的缺陷。
在家庭教育实践中,每一位家长的具体教养方式不是单一的、静态不变的,而是随着各因素、条件的变化发生变化。
三、影响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
从亲子双向互动观的角度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影响是双向互动的。
在父母影响改变和塑造着子女的同时,儿童自身的个性、气质等心理特点和行为也在影响着父母对教养方式的选择。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及其同事在"
谁影响谁”的亲子互动研究中发现。
在和正常儿童在一起时,母亲都显得平静而镇定。
而与行为问题的儿童在一起时,则变得具有强制性。
这表明儿童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母亲的行为。
1995年北师大的林磊等指出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特定时期的社会特征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儿童的年龄、性别等特征会影响到父母的教育方式。
从父母特征和儿童特征入手能较全面地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和教养行为的影响因素。
1.父母本身的特点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父母的夫妻关系、受教育程度、职业、性别、受教育水平、生育孩子的年龄、经济收入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其教养方式。
父母夫妻之间的交往状态、角色分工、对对方及婚姻的满意度等,对他们与孩子的交往、对孩子发展的指导等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夫妻冲突是一个重要的侧面。
通常夫妻冲突越多、越激烈,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不良倾向越严重,对孩子或采取溺爱、放任不管的方式,或采取专制、排斥的方式,且出现夫妻双方教育要求严重的不一致性,产生教育的负效应。
另外,夫妻冲突作为家庭中的客观事实,不仅可能被孩子观察学习并使用,而且可能使孩子因此产生压抑、抱怨、逆反,出现许多行为与适应上的问题。
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会增加父母教育上的困难,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造成恶性循环。
所以父母相亲相爱,家庭生活民主平等开放,家庭教养方式正面作用明显,这必然对孩子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
2.孩子的特点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第一,孩子的性格影响着家长教养方式。
突出表现在孩子性格中的自我态度和情绪特征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自我态度上自卑的孩子往往不能肯定和赞场自己,却要父母和他人重视和肯定。
孩子无法解决这个矛盾,常以性情烦躁、不友善或侵犯挑衅的态度对待父母,以保持内心的平衡。
这样的结果是父母对孩子顺从、宽宏,这里面隐含着父母的失望和无奈,“这孩子就是这样”,到最后还或多或少带着些冷漠,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也就会越来越淡,家长在孩子面前变得毫无权威和约束力,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父母如果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因素,只通过改变教养方式,来容忍和消极地适应孩子的不良性格,就不能改变孩子为人处世的态度。
父母如果能认识到造成这种状况的缘由,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接受自己,注意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性格,这样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孩子情绪特征上的差异决定了父母对其关注、关心和喜爱的程度。
有的孩子易激动,情绪表现强烈,对周围事物反应敏锐,表情丰富,容易提供给父母孩子需要关照、安慰的信息。
同时这类孩子得到父母的关照后,往往会作出各种各样讨人喜爱的反应,这又给父母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和信心,从而在养育上采取更积极的态度。
有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安静的、沉稳的状态,经常一■言不发,对于父母的关照,反应不明显,也不那么活泼可爱,这样父母的教养方式就会消极得多。
孩子的性格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
家长要承认、重视它的存在,并尽力去克服它的影响,做到不受孩子这些因素的影响,无条件全面自然而真诚地去爱孩子。
第二,孩子性别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平日里,父母常常教育孩子:
男孩应该怎样,不该
或不能怎样;
女孩应该怎样,不该或不能怎样。
父母对待女儿,大多亲亲昵昵的,而总是有意无意地让儿子自己玩耍;
女儿活泼了些被说作疯疯癫癫、没教养,男孩斯文了些被责备为没男子气。
由于男女孩不同的生理特征和社会对男女个体不同的性别角色要求,父母对男女孩在教育、交往上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不同的教养方式。
第三,孩子的年龄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由于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发展任务、社会要求的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变化。
比如,对于低年龄的孩子,其中心任务是维持生命、保障身体健康,父母的教养方式当然主要是关心爱抚看护。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学校学习的年级提升,学习任务的加重,父母对孩子的惩罚与成就要求也逐渐增加。
这也证实了教养方式是双向的,受到父母和子女的共同作用。
家长的教养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来选择,而且也是可以调整和变化的。
总之,良好的教养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选择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家长智慧的集中
体现。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永远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生命状态,就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以适应并促进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4).
[3]彭文涛•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J]•阴山学刊,2008
(1)69-74.
[4]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95-103
[5]龚艺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
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6]赵汗青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进程[J]商
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6)166-168
[7][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
[M]北京:
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长 教养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