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的风俗习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446174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1.19KB
淮北地区的风俗习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淮北地区的风俗习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北地区的风俗习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开新娘家前,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別,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鞠躬行礼即可。
10、礼车:
在新娘礼车刚开动时,女方家长应在车后撒一碗清水,一碗白米,清水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干涉,白米是祝愿女儿有吃有穿,事事有成。
11、掷扇:
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丟到窗外,表示不将坏脾气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
12、牵新娘:
新娘到男方家时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将新娘牵出礼车,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13、忌踩门槛:
门槛代表着门面,新人一定要从门槛上跨过去。
14、祭祖:
新人合祭祖先,新郎再带新娘入新房。
15、喜宴:
时下流行中西结合式的婚礼,新人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换下新娘礼服,穿上晚礼服向各桌敬酒。
16、送客:
喜宴完毕后,新人应站在门口送客,手中应端着盛香烟,喜糖的茶盘。
17、进洞房:
将竹筛和铜镜放在新床上,为求日后生男。
吃由花生,黑枣,莲子,桂圆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婚礼当天白天,新娘不能躺下,否则可能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二、食俗
淮北位于安徽省的东北方,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北方地区。
饮食习惯与北方人相似,偏好食用面食。
皖北是以生产小麦、玉米、高粱、山芋、豆类等杂粮为主的地区,因此以面食,杂粮力日常主食。
淮北群众还善于根据不同的季节加工腌制蔬菜。
如清明前腋鸭蛋,立夏腌春腊菜,梅雨季节做豆酱、豆腐乳,白露后做泡菜和麻辣酱,立冬时腌冬腊菜,冬至时腊制种种腊味(肉、鱼、鸡、鸭、鹅等)。
三、节庆礼俗
春节俗称“过大年”。
从农历腊月初起就进入过年的准备阶段。
腊月初八以后就陆续制做一些有关节日方面的食品,称为“办年”。
其主要项启有:
蒸:
蒸馒头、包子、卷子、粉鸡、米粉肉、八宝饭等。
炸:
炸圆子、麻花子、麻叶子、馓子、鱼、花生米、蚕豆米等。
炒:
炒花生、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等。
擀:
擀芝麻片、槓子糖、面馃、米馃等。
腌:
腌腊鸡、鸭、鹅、鱼、猪肉、鸭蛋、雪里蕻等。
酿:
自酿小药酒、米酒或用高粱到酿酒作坊去换高粱酒。
卤:
卤猪肉、牛肉、羊肉、鸡、鸭、花生米、豆腐皮等。
冻:
冻水豆腐、绞瓜、猪蹄、骨皮胶等。
1、腊八 农历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用粳米或舢米、海带丝、豇豆等八样原料,也有的甲八宝饭代替腊八粥。
还要把粥抹在门框上、果树上,以预祝来年果实累累,又获丰收。
“腊八”是进入春节的序幕,当地群众谚语说:
“吃罢腊八饭,家家没事干,见啥就买啥,都把年来办。
”可见他们把吃“腊八粥(饭)”当做过春节的起点。
2、腊月十九日 是扫尘日,打扫室内外,晚上加餐,有的地方还要用豆腐祭“尘神”。
3、腊月二十三日 送灶,晚上用杠子糖或甜面馃等食品祭“灶王爷”。
全家晚上加餐,小孩分杠子糖等祭灶食品。
有的地方祭灶吃面条,祭灶的祷词是:
“多带米,多带柴,下年带个娃娃来。
”腊月二十四日是小年,要把祖宗接回来,用三牲祭祖,晚上全家聚餐,以示庆贺。
4、腊月三十 这天中午或晚上要吃团年饭,菜肴极其丰盛,“办年”的食品都要品尝,剩饭要够吃多顿。
以“剩”谐“盛”和“胜”,取“盛年”和“一年胜过一年”的吉兆。
当地有“年下剩饭有几盆,来年陈粮换金银”的俗语。
团年饭必备的荤菜是鱼、鸡、圆子,取“年年有余”、“吉祥如意”和“全家团圆”的吉兆。
全家老少都要吃一些。
有的地方,如五河,年三十禁吃锅巴。
5、正月初一 早餐吃素饺子,取“素素净净过一年”之意,也表示全家敬神的一片虔诚。
还有一种说法是:
吃荤馅饺子意味着昏昏沉沉过一年。
初一早饭后要用馒头、菜团子等食物喂牲口,并说:
“打一千,骂一万,五更头上吃顿饭”。
并以牲口吃的东西来判断来年收成的丰欠。
宿县一带,元旦这天的伙食要由男家长亲自下厨操作,女主人不上锅台。
有的地方这天三顿饭都吃水饺,天不亮就起,全家共吃一个大油饼,叫“团圆馍”。
6、正月初五 又称“破五”。
这天要吃荤馅水饺,称扁食。
“破五”吃面食,说是“补窟窿”(即防疾病)。
俗语说:
“初五吃顿扁,一不吭,二不喘。
”正月初十吃杂粮扁食,叫“石头生”。
意味着春节过后,准备不怕吃苦,大干春耕,就是土地象石头那样,也要它长出粮食来。
7、正月十五 元宵节,要闹元宵。
节日前后,一般都要闹花灯,晚上要吃元宵果,有的地方吃布袋馍,象征丰收。
还要用豆面做成豆杂面灯,灯脚周围按下12个凹陷,代表一年的12个月。
人笼内蒸熟,开宠时根据各个凹陷水的多少来预测当年的旱涝。
宿县一带,还用豆杂面粉做成一条盘龙,背上按一个凹陷,倒入香油,内置灯草,点燃,直至油尽为止。
据当地传说,明清以来,淮河两岸旱涝无常,就是由于龙王作祟,因而象征性地将龙工熬油点灯以示惩戒。
有的地方用黄豆面掺麦面蒸制面灯,按全家每个人的属相做成龙,虎、猪等形状,于晚上点燃。
还有做一年12个月的月份灯,灯内按上纸芯,用植物油点燃,放在门旁、院内和粮仓中,据说可以防疫除虫害。
元宵又称“原消”,意味着春节期间所置办的食品,这天要吃完。
8、二月二 是“龙抬头”的日子。
在宿县,这天家家户户要把留下来的“盘尤”面食切碎煮汤,人人都喝上几口,意味着对尤王进一步的惩戒。
有些地方用面粉制做各种虫形的食品煮了吃,叫“吃虫”。
据说吃了“虫”,就可以减少虫害,阜阳一带,这天吃煎饼,炒五谷。
有些地方把这天做为祭龙的日子,祈求天龙及时降雨,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景。
早晨不吃锅底的饭,怕糊了“龙眼”,太阳出来之前在打麦场上或院内用青灰画圆圈,叫“围仓”,也是祝丰收的意思。
早晨吃凉粉、面龙和玉米花,五谷杂粮都嚼一下,意味着吃老鼠眼和地里的虫子。
9、 三月三 有些地方这天要给小孩称体重,秤砣要往外拉,祝孩子快快长大。
这一天还要给小孩加餐,吃好饭菜。
10、端午节 吃粽子、麦仁酒酿、绿豆糕、鸭蛋。
有的地方还要炸糖糕吃。
11、六月初一 利辛一带吃童子鸡、鲜鱼。
12、六月初六 称“六月六”,把幼儿手、足上所拴花线解下放人水内或拴在水中的活鲤鱼身上。
家中要设宴招待亲友。
13、入伏 入伏这天,农村家家要打井水一小缸,加入少量碎蒜,每人喝一些,据说可防暑,谓之喝并拔凉。
14、七月七 即六夕节,姐妹们要为牛郎织女相会做七样菜,聚餐为乐。
15、中秋节 一般要吃月饼、焦馍等圆形食品,嗑葵花子。
晚餐要加荤菜、酒,餐后用月饼、水果祭月,叫“敬重阳节城乡各地都以面粉、枣泥、糖等食品蒸成重阳糕自食。
有的在糕上插上彩旗,甲以馈赠亲友。
16、立冬 制做秫酒,作为节日饮料。
旅游
淮北,她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从相山公园到南湖公园的美丽山水,从春秋时期的古城墙到隋唐运河码头遗址,从两汉的画像石刻到乾隆的御书墨宝,从刘开渠的巨型浮雕到到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从濉溪老街的青石板到临涣古镇的老茶馆,无一不见证着淮北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淮北相山公园
记得从小学开始,每年的春游无一例外的是去的相山公园。
相山公园以“相山十景”而闻名。
相山山脉自徐州蜿蜒而来,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方圆诸山之宗;
有奇峰、云洞、林海、苍柏、古寺、汉碑。
人文景点有乾隆皇帝题词“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鸣台、饮马池和藏经洞等数十处。
山顶云洞吞吐云树、顷刻万端;
香炉峰形势惟峭;
叠翠峰翠色诱人。
显通寺建于晋朝。
建有儿童乐园、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
相山公园坐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是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风景名胜公园。
显通寺,位于相山龙山、虎山两峰之峪。
俗称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
三面环山,周围林木葱笼,环境幽美。
登寺山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
唐永徽元年重建。
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抚高晋奏请发帑重修祠宇。
民国年间又重修。
寺内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历代庙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御书“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晋书“渗水崖”碑刻最引人注目。
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
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
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山门奎楼、大殿、六角亭的屋面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
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副司令员曾在此召开高干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制订“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号命令”。
1973年,市政府投资维修显通寺。
1976年辟为市博物馆馆址。
1980至1985年再次拨款维修,并于1985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在大殿的东侧配房设相王殿。
2006年4月,在大殿北面建大雄宝殿,设计风格集南北古寺于一体,气势宏大,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为淮北市增添新的人文景观。
奏鸣台,在相山公园东口通显通寺南大道东侧,为显通寺的附属建筑,是当年迎接官绅上山朝拜祭祀奏乐的高台。
摩崖石刻,也叫渗水崖,位于显通寺东龙山山腰处的石壁底部处。
此处树木茂盛,较为隐蔽,水土保持良好。
据说如降大雨,此处也是“骤雨瀑布,涓滴不存。
”山洪顺涧而下,汹涌澎湃,但此处却顷刻皆无,几十丈外方见复出。
水声高低相间,如万马奔腾,又如情人细语。
奇峰,位于摩崖石刻“渗水崖”之北,此峰怪石林立,像一条巨龙偃卧深涧。
唯奇峰处一峰突起,如鹤立鸡群,四周山峰宛如俯首拱拜。
万丈碑,在显通寺正北,龙山与虎山两峰山脊线凹交会处,钓鱼台西。
原碑高2米左右,宽56厘米,厚20厘米,碑的正反两面分别阴刻有“主山万丈”和“南无阿弥”的篆书字样。
原为苏豫皖三省的界碑,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传说石碑原即在此,被山风吹跑,历经数县,行程千里,又被吹回原地。
现在附近又树一石碑,上刻“绿化相山”。
登斯立碑处,可俯瞰淮北全景。
刘开渠纪念馆,人民艺术家、我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纪念馆,坐落在安徽淮北市相山公园内,依山傍水,环境幽雅。
刘开渠纪念馆收藏陈列着大师大量的珍贵作品和信件,向人们展示着开渠先生作为杰出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的辉煌人生。
纪念馆自1995年4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幕名而来参观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
1995年5月,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刘开渠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儿童乐园,这恐怕是孩子们喜欢去的地方了。
它坐落在公园西部,饮马池以南,东与相山天池毗邻,占地面积5公顷。
始建于1982年,1991年建儿童乐园南大门,门前建有草坪广场,增添空中转椅、高空观缆车等大型游乐设施,后经多次扩建,面积逐步扩大。
成为淮北乃至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儿童游乐场所之一。
寓言园,穿过拱桥,沿八米宽的中轴路,依山拾级而行。
自南至北分布着许多汉白玉雕塑作品。
有浮雕骏马、雷锋半身像、学生读书雕塑、腾龙奔马雕塑和四大发明浮雕为底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高大雕像。
沿路两侧围绕着汉白玉雕花栏。
相山动物园,现动物园有动物34科153种2738头(只)。
其中,国家一级猛兽有东北虎、华南虎、非洲狮、狗熊、金钱豹、狼、豺等;
国家一级水禽类有丹顶鹤、天鹅、鸳鸯、鸵鸟等;
食草动物有骆驼、梅花鹿、牦牛等;
爬行类有鳄鱼、蟒蛇、龟类等;
另有热带鱼、金鱼等。
有时,院内还有一些动物表演,不过每次我看的时候总感觉那些动物很可怜。
市树市花园,相山公园市树市花园,占地1.3公顷。
栽植市树国槐150余株、银杏260株;
市花梅花260余株、月季2000余株。
2003年春,在其林下裸露地面铺植麦冬9000余平方米,碧绿如洗。
既提升了市树市花林的景观效果,又减少了水土流失。
在相山公园,还有一些小景观被淮北人民所熟知。
白云洞。
位于相山东南山脊的西坡。
每当春夏之际或阴雨前后,洞口四周云雾缭绕,确有峰生云霭,峦吐烟雾之胜。
洞身深不见底,通向远方。
史料载:
白云洞,相山顶,天将雨,则云触石而起,元末有异人居之。
相山云雾皆为该洞所出。
牛鼻洞。
牛鼻洞位于显通寺西北虎山叠翠峰腰的陡壁上,洞口形似牛鼻而得名。
洞深八米左右,底层面积约10平方米,洞中无其它小洞,仅有石缝深不可见。
史料记载:
玉柱洞,在相山西谳,顺治丙午樵人新开,门有玉柱,用锡嘉名。
现洞口建一亭,山脚下一座牧童骑牛的雕像。
原为苏豫皖三省的界碑,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仅剩碑座。
现在附近又树一石碑,上刻绿化相山。
小仙洞,俗称“老猫洞”,位于相山东岭偏南处,洞口偏西南。
洞口前有一石台,高1.5米左右,洞口狭窄,洞内呈方形。
西壁有一摩崖浮雕,一佛两侍一金刚。
佛像下方的文字已经漫漶不清。
北壁有一洞,洞口在1米高的石崖上。
据清光绪《凤阳府》记述:
小仙洞,有丹灶、药井。
国家矿山公园
淮北国家矿山公园坐落于有着40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境内,杨庄煤矿东侧,宿(宿州)淮(淮北)公路的必经之地,总面积约16平方千米,以南湖公园为核心,规划成相城煤文化区、相山地质遗迹区、南湖采宽塌陷的娱乐区3大景区,各景区又细分为40多处表现不同底蕴的矿业文化景点,以奇、秀、古为特色,其中相城煤矿井下旅游探险和相山古物化石遗迹最为引人注目。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博物馆内有文物10000余件,陈列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淮北市博物馆共设八个固定展厅:
隋唐瓷器厅、汉画像石厅、十二大名人厅、运河遗韵厅、宋代瓷器厅、书画厅规划厅、古相贵珍厅,分别展出淮北地区出土文物和征集的全国名人字画。
特别是隋唐瓷器厅、运河遗韵厅、宋代瓷器厅三个展厅,再现了隋唐大运河故道柳孜码头当年的繁荣景象。
珍贵藏品主要有古木船、磁州窑白釉黑花罐、汉代“天上人间”画像石、寿州窑黄釉执壶等。
此馆还设临时展厅2个,不定期地组织、举办展览,如《淮海战役展》、《昆虫生物标本展》、《海洋生物标本展》等,都产生的极大的社会效益,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淮北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桓谭公园
桓谭公园位于淮北市桓谭路以南,公园以两汉之交的淮北大哲学家、经学家桓谭的名字命名。
公园总占地面积22公顷,其中水体面积9公顷。
公园分西部商娱互动区、南部晨练休闲区、东部观光游赏区和北部康乐休闲区四大功能区,桓谭湖、桓谭纪念馆、凌波栈道等主要景点穿插其中。
桓谭公园——柳润荷香,淮北新一景。
荷花开放时,满园荷香,是个不错的地方。
黄里春杏
黄里在相山西麓,大沙河、湘西沟、蒋河交汇于村西北,南连曲阳,北接徐里。
依山傍水,风水佳妙。
当龙沙雪消,草色乍绿,嫩阳初暖,节近清明,村东坡上隈中坳里,万杏怒放,香芳弥空,趁以蜂歌蝶舞,麦青菜黄,豌豆、蚕豆争相加入烂漫行列,黄里春杏可称美绝矣。
既有让人陶醉的自然原生态风光,又有令人流连忘返的人文景观,历来被世人称之为“风水宝地”。
这里笆斗杏和石榴果品美名远扬;
这有皖北地区罕见的面积最大的古柏树群。
同时还有“天藏寺”遗址、传说中的“祭雨台”、“龙爪峪”等古迹。
楼顶岩画
楼顶山在淮北市东部,距市区15公里,山脊主峰与宿州交界,海拔292米。
1992年10月在山顶发现远古岩画。
岩画刻于主峰偏西侧坡面上,有鸟型,爬行动物(龙形)及符号。
与岩画混杂在一起的尚有古生物印痕化石。
,在淮北市东部石台镇程村东北。
这些岩画的雕刻技法与我国其他省区发现的岩画不尽相同,其成因之殊,内容之新,时空之广,留下的疑团之深奥有趣,实属罕见,可以说是以个旷世之谜。
这些岩画大部分裸露,由于风化和人为破坏,画面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和残缺。
华家湖
淮北市唯一一座中型水库,华家湖为新石器时期遗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
湖底是春秋战国古砚墨城遗址。
东南角是明代开国名将华云龙母亲的故乡。
昔日华湖波泛翠浪,风绉涟漪,候鸟成群,烟雨迷蒙,群山雾嶂,是一个无半点污染的处女湖。
而近年来,一直处于干涸状态。
华家湖东南角原为华楼旧址,是明代开国名将华云龙母亲的故乡,也应为战国宋国名相华元的封地或故里。
近有学者考证认为:
该地应为古华胥氏之邦,或者和炎帝出生地有关。
考古证明华家湖和石山孜一样均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炎帝时代相对应,湖边的铁矿、燧石烈山冒出的火、头上的大火星,应是启发炎帝造火历,并人工造火,成为火师、火帝的凭借之物。
基于相山为“众帝之台”的实物佐证,“炎帝的故乡在淮北”是经得住推敲的,而华家湖正是一个值得缅怀凭吊和留连的地方。
龙脊山
“老龙脊”,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新蔡镇,也就是我们新校区的位置,距淮北市中心15千米,面积约10平方千米,东与宿州市接壤,北与萧县相连,最高峰海拔363米,为淮北海拔之最。
龙脊山有较好的人工植被,树奇石怪,有千年古檀隐掩下的大方寺遗址,还有龙吟湖、扁泉、观日台、仙人洞等景点。
乾隆湖
乾隆找随湖科教园岂径坐落委论绥在猫补观光农业园区,止崔搏乾隆大道右侧百自,占地2000亩襟养,自然条件畜搁畔优越,是集旅游观光、寨响农业生产烹旁、忆培科技教育潇梧和农产品展示为一体的树幻晴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南面,东西长368米,南北宽292米,面积10.6公顷。
烈士陵园于1976年筹建,1981年10月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落成,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于1988年10月竣工。
陵园大门朝东,门内两侧各有一个面积为1250平方米的池塘。
宽阔笔直的主干道通往纪念碑,碑身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
”,上下两端环万年青图案。
碑冠镶嵌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浮雕。
纪念碑前铺设水泥结构的广场,面积约2100平方米。
南部的尖谷堆为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也是淮海战役双堆集地区歼灭战期间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国内遍植雪松、龙柏、黄杨等风景树木,并有花圃和果园。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题写匾额“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整个建筑色彩明快,形式大方,既有古典建筑艺术,又有现代建筑风格。
展厅陈列珍贵历史照片300余张,文物200余件,作战地图、图表、美术作品20余幅,并有电动沙盘模型1台。
这些展品历史、形象地反映了淮海战役全貌。
展出内容共分八个部分,以双堆集地区歼灭战为重点。
第一至第七部分为战役部分,共8个展室。
第八部分为缅怀先烈厅,陈列着27位烈士的事迹、遗像和遗物。
1995年12月,陵园被批准为安徽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0年陵园被批准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陵园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第二批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经历年扩建、修葺,现在的陵园已是松篁交翠,奇花争艳,环境优美。
濉溪老城石板街
老城石板街,这个地方算起来我还是在上大学之后才知道在濉溪还有这样一个古石板街。
至今也没有机会去过,现在找了一点资料,找机会一定要去感受一下这个古老石板街的韵味。
老城石板街东至老濉河西岸,西至关帝庙巷南头,全长一公里,街宽五米。
街面青石铺砌,光滑如镜。
其建筑古朴典雅,呈明清风格,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石板街有清末民初绅士周俊哲倡导,并用青色瓦子石重铺。
由于该项工程浩大,动用民工数千人,牛车数百辆,石料上万方,历时数月铺就而成,使之口子集(濉溪老城前身)更加喧嚣繁华,商贾纷至沓来,店铺林立。
抗战时期,石板街遭到日寇焚烧,淮海战役被国民党飞机轰炸。
解放后,政府多次拨款修复,使其恢复往日面貌。
然十年文革,再遭劫难。
各种神庙、阁楼、牌坊多被破坏,文物古迹洗劫一空,使往日繁华的石板街逐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与繁荣。
九十年代中期,政府对石板街再次实行了保护开发。
如今,石板街再次兴荣起来,那些“前店后坊”商店、挂着各种灯笼牌匾的杂货商号、饭店小吃部多达上百家。
小到针头线脑、大道家具电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沿街店铺大多昼夜营业,再现了当年“口子不集——常市”的繁荣景象。
石板街还有很多令人回味的小吃,石板街著名的“王家冰糖肘子”、“张家大盘辣子鸡”和“丁家壮馍”。
特别是丁家壮馍,堪称一绝,以其“色味纯正、香脆可口”闻名遐迩。
七十二步上天梯。
老城东首的当典巷,巷口南高北低,向南步步登高。
相传,站在巷口高处,隔墙北望,可见相山古庙的前大殿门楼。
“天梯”尽头有一平台,雕栏护围,可容纳数百人。
时人登高览物、演出聚会、节日盛典多在此举行。
由于路为土基,行人步履践踏,泥土聚结为梯,恰为七十二级,故称“七十二步上天梯”。
三山夹一井。
石板街水巷南头,有一古井被三座屋山土墙夹持,山墙耸峙,水井幽深,形成“三山夹一井”奇观。
由于沿街众多井水苦涩难饮,唯有此井水甘甜爽口,有人说此井与“龙泉”一脉,居民皆饮用此井水,故汲水者络绎不绝,致使小巷长年潮湿不干,水流成阴,形成老城有名的“水巷”。
月牙桥。
位于老城民主巷东端。
此处有一小溪穿街而过,溪上卧有半块青石碾盘,状如月牙,光滑如鉴,趣称“月牙桥”。
桥下溪水潺潺,溪边杨柳依依。
每月上弦,新月如钩,月牙桥下,浮光波动,地月天桥相映成趣。
九道弯。
为石板街一古巷名称。
位于东段北侧。
蜿蜒数百米,通向后街北门,巷内弯道有九,故称九道弯。
小巷幽深,迂回曲折,沿巷而行,时而如游迷宫,时而豁然开朗,令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历代名人甚多。
一代鬼才,恃才放旷,享有“小李白”之称的杨益鲁(外号杨红眼);
帝王之师丁彦俦;
开明绅士周俊哲;
仕宦乡绅吴香圃等。
临涣古城
最后要介绍的是临涣古城。
当今临涣,乃古铚城。
涣水临城,四周城垣。
古迹繁多,水美城荣。
精英荟萃,人文生辉。
临涣古城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淮北平原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临涣镇,是安徽仅有的保存完好、跨越朝代较多、规模最大的先秦古遗址。
临涣镇位于濉溪县西南部,距淮北市区四十公里,泡河、运粮河、界洪新河于镇南入浍,城临河而建,故后人以临涣名之。
临涣为春秋古邑,因其地小型收割刀具制作精良而得名,秦置铚县,北朝梁置临涣郡,郡县同治一城,元代(1265年)郡县并废,地入宿州。
这是一座历经沧桑的中原古城。
春秋时期的临涣土城系夯土构筑,分两次建成。
整个城垣近于正方形,东西长1409米,南北宽1394米,总面积196万平方米。
城垣基部宽约40米,上宽5至8米,北部城垣最为完好,东西城垣上有烽火台遗址。
临涣古城位于浍水北岸,早在大禹治水前,浍水便是东泄众水的天然通道,黄河堙没丹汴众水,但浍水依然东流,是数千年中唯一堤岸没有治理的河道,古临涣南阁曾蔚然临踞于浍水之涯,阁刻“浍泡生光”“永镇山河”等遗石今存于文昌宫内。
镇东北部的沱河、汴河应为大禹治水始起兴工之处(禹始功积石)。
这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淮北 地区 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