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师风建设》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444114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36KB
《浅谈师德师风建设》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浅谈师德师风建设》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师德师风建设》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介书生,日夜操劳,渴求的是内心的纯净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主动地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对于解决当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基础教育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直接肩负着培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其职业道德(师德)比其他职业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
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形象是每一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在教育岗位上取得成功的力量之所在。
一、师德师风的内涵
师德师风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体现出来。
那究竟什么是师德师风呢?
《诗经·
小雅》曰:
“德,既饱以德,又善教也”,也就是说,师德是教师的涵养、德行及善于教书育人。
风就是良好的习惯、遗风;
师风,就是教师在本职工作中的特有气质、行为准则、风尚及行业风气等。
笔者认为师德师风,应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行为、道德观念、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操及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并逐步将其内化成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其内涵至少蕴含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师风的根本——正确的政治观念。
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与教师的政治观念、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等有着重大的关联,所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作用。
特别是教师的政治观念,因为只有教师的政治观念正确,才能确保教育的方向正确,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
“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操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明确把握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办学方向,坚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树立教育是服务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以生为本的质量观。
2、师德师风的核心——强烈的责任意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自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党和国家一直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与其说是一种赞美,不如说是一种准则,是新时期党和人民对教师这一职业所寄予更新更高的希望和社会责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师责任重大。
特别是基础教育学校教师,他们教育的对象是可塑的青少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人类文明的缔造者。
因此,每一个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坚定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梯和桥梁,这也是教师的天职。
除此之外,“育人”,正确“育人”,化育什么样的“灵魂”,培养为谁服务的人,教师也责无旁贷。
教师始终要把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里,不但要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更要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
3、师德师风的灵魂——严格的言行自律。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乌申斯基也说: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对一个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作为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
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言行必须高度自律,特别要强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教师乃人类灵魂之师,要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感染人的精神,感动人的心情,感化人的灵魂,影响人的一生。
身正者才能为人范,今天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去面对学生,影响学生,明天学生就以什么样的精种风貌走上社会,改造社会。
正如孔子所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除此之外,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是师德师风的重要因素。
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没有劳动成果的独享性,是由各级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培养的综合性劳动的成果。
因此,教师应具备比常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更加团结,要在优势互补中争取更大的突破。
勤于学习、善于创新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对每个教师来说,创新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的动力。
二、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是由一个个单一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个体的道德习惯、道德品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起决定性的作用还是教师。
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迫
切需要。
国家的希望是教育,教育的希望是教师。
师德师风不仅仅与教师有关,更与国家、民族、与整个社会密切相关。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教师一方面作为公民道德主体,自身修养和职业实践的状况,衡量其是否真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另一方面,通过其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能够带动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响应和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进一步推动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
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加速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各级学校的追求和目标。
师德师风优良的队伍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办出更高更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只有让人民满意了,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的教育形象才能赢得社会的公认。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师德师风既是一所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
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竞争实力和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学校一定要站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认真真地、实实在在地、持之以恒地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适应新环境推动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有执著向上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
但随着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受物质利益的驱动,教师的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直接冲击着教师的思想信念。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赋予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以新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来磨砺教师的意志,来进一步形成、凝练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使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急切需要。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是社会的规范、人类的楷模。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等。
三、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笔者认为教师素质主要为“师德、师风、师能”,所以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以“师爱”铸师德之魂。
鲁迅先生曾指出:
“什么是教育?
教育就是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热爱儿童。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一个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感情,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就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就会随时随地关心学生的成长,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精心哺育一代新人。
因此,热爱学生,应该成为教师的天职。
师爱是最无私的爱,其基础是平等,最高境界是友情。
师爱要求每一位教师以最大的限度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走进他们的感情世界,把他们当朋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个个平凡的微笑、一次次鼓励的眼神、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次次遭受挫折时的关爱,都折射出了教师对学生博大的爱,都足以感动学生一阵子,甚至一辈子。
热爱学生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矛盾,学生需要严师,但更需要师爱,教师最恰当的做法是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热爱学生并非易事,让学生体会到师爱更难。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2、用“平等”树师风之旗。
良好的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
要尊重学生,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清除支配观念。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少一点教育者的说教,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
少一点公共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像朋友间的情感交流。
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
要善于创造条件展现自我,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师生间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除尊重学生,还要宽容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体现了师生交往的特殊性。
无论年龄、阅历还是知识、能力,师生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只有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
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是学习中的不同见解。
即使学生的意见不全面甚至有错误,也要让他们说完,容他们辩解,给他们理解和改正的时间和机会。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
要不歧视,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
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一律平等相待,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3、好“学习”强师能之骨。
学高为人师,这是为人师最起码的条件。
如何才能学高为师呢?
学习、学习、再学习。
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
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
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
教师通过学习,还应是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是这些方面的行家里手。
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把这些资源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知识。
综上所述,师德师风建设是建校之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
让每一位人民教师怀着对学生高度负责,对社会高度负责、对科学高度负责的态度,“明师道、铸师德、扬师风、强师能”,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使自己能够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论语·
子路》
[2]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王兰英、黄蓉生《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5]檀传宝著,走向新师德:
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杨贤金、石风研,师德新论——以德治教与师德建设[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师德师风建设 浅谈 师德 建设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