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同步拓展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441904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79.39KB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同步拓展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同步拓展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同步拓展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选C。
A项,强调文化现象逐渐逝去,应用“消逝”;
B项,语境强调规律动荡,应用“振荡”;
D项,语境强调现实需要与否,应用“必需”。
3.下列诗句中,与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B.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解析】选A。
从画面中的弯月、人及人站立的姿态、树及影子等可知,B项中的“八月十五夜”与画面中的弯月不符;
C项中的“月明”与画面不符;
D项与画面意境不符。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14~17段,回答下面问题。
4.孩子是活泼的,在幼小的孩子脸上不协调地出现“沉默”“打量”和“叹了一口气”这类成人的神态动作,意在表现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样写,意在表现战争孤儿流浪漂泊,过早接触人世痛苦的境况。
5.为什么“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
因为“我”决定领养孤儿凡尼亚。
6.索科洛夫认领凡尼亚靠的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靠的是善意的谎言。
这是因为他想让这个可怜的孤儿真正把自己当作父亲。
7.凡尼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主人为什么哭吗?
为什么?
不理解。
因为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与怜悯。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45分钟 45分)
一、语言运用(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告别时妻子扑在他身上痛哭,火车启动了,他只得用力推开伊林娜,谁知竞成永别。
B.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
C.尽管他老子只开开“斯蒂贝克”,运运炮弹和别的军须品,但那没有关系。
老子这一辈子已经完了,可是他,大尉的日子还在前面吶。
D.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利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
我怕有一天会在睡着的时候死去,把我的小儿子吓坏。
A项,竞—竟;
C项,军须品—军需品;
D项,利害—厉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现在网上的知识分享平台鱼龙混杂,”一位网友说:
“它们在‘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也在分享着有失真实的故事。
”[乙]显然分享知识的网络业态正遭遇几近相同的困境:
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让这些平台越来越像路边的电线杆;
日益沉重的营利压力让收费发布成为不可言说的潜规则;
内容生产的随意化,让知识分享和使用链条上的很多人大失所望。
在众筹与共享并驾齐驱的时代浪潮中,平台的开放性与知识的真实性不应背道而行。
知识的田野没有边界,生长其中的作物却需要甄别。
[丙]每个人都应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用客观、理性的观念__培育知识的植株,做一个独具慧眼、恪尽职守的劳作者。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龙混杂 B.几近 C.营利 D.甄别
A项,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能用来形容“平台”。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一位网友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教育部近日发布的文件指出,到2020年底各学校要逐步建立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将垃圾分类知识与课堂内容结合。
B.前几天,一辆载有中国游客的大巴在从泰国甲米驶往攀牙的途中车祸发生了,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可能是司机疲劳驾驶。
C.“纸上教学”引申自“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指的是一些像赵括一样在网上传授某种专业知识的人其实对这类知识的了解仅停留在书本层面。
D.不少外国游客在春节期间专程到中国旅游,体验过节的热闹氛围,“中国年”正逐渐被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们认可,成为全球共同的节日。
【解析】选D。
A项,成分残缺,在“生态文明教育”后加“机制”。
B项,中途易辙,“车祸发生了”改成“发生了车祸”。
C项,语序不当,“像赵括一样”放在“其实”后面。
5.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B.用汉字笔画的变形展现冰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了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特征。
C.其中充满韵律感的线条,寓意要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才能获得圆满成功。
D.赋予汉字“冬”以动感和力度,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寓意牵强附会,没有“历经坎坷”之意。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朋友圈”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通常由熟人、半熟人组成,是现实社交在网络世界的延伸。
用户可以发表文字、图片,分享文章、音乐。
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
从气氛轻松的晒照、吐槽到令人生厌的广告、营销,从生活百态到养生秘籍、名人秘史,再到明星八卦、小道消息……从最初的好奇,到其后的信赖,再到现在的欲罢不能,这就是“朋友圈”现象。
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朋友圈”现象?
请你谈谈对它的认识,不超过200字。
【解析】本题要求对“朋友圈”现象谈看法,可从“朋友圈”现象好的一方面来谈如何加以有效利用,提高个人素质、加深友情和亲情;
也可以从“朋友圈”现象不好的一方面来谈如何抵制一些不良消息的传播,提高分辨能力等等;
还可以兼顾两方面,谈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等。
注意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并阐明理由,自圆其说。
示例一:
“朋友圈”是一个开放的圈。
它提醒我们,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甄别真假、冷静理性。
现代科技让人们沟通更便利、生活更丰富,但对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工具,既不能过于依赖,更不能沉溺其中,以致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
示例二:
“朋友圈”只是人们之间一种沟通、联系的新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更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出现。
无论是什么样的工具,终究只能是工具。
对“朋友圈”这样的交际舞台,如果你无法拒绝,无法屏蔽,也无法选择离开,最现实的办法,是淡看这个虚拟的圈子,在纷繁芜杂的信息面前,永远保持一份清醒、一份定力。
7.阅读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1)画面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画的寓意(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
(1)要抓住画面典型的人或物的特征;
(2)结合画面的题目“回想”,据果索因,可推知答案。
(1)一群砍伐者坐在被砍伐后的树墩上,听挂在孤零零的树枝上的笼子里的小鸟唱歌。
(大意对即可)
(2)生态环境被破坏,曾经生机盎然的世界只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破坏生态者自作自受。
(答出一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8~11题。
像谜一样的父亲
[英]克莱伯雷
①明知空袭具体时间,但帕奇却不能告诉艾黎,因为这事关战事的成败,作为希特勒钦点的间谍,帕奇深知泄密意味着什么。
所以,艾黎一定要去看班上的孩子时,他表现得很轻松、很自然。
②帕奇以为,轰炸机的主要目标是军事基地和通信设备,学校是相对安全的,但等到艾黎被炸伤的消息传来,一切都已经太迟,医生说,脑部重创,可能会永远失忆。
③照顾好她,帕奇认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当艾黎睁开眼,漠然地叫出一声“父亲”时,他还是呆住了,良久才“嗯”了一声,紧紧把艾黎抱在怀里。
④曾经,帕奇用过很多方式,包括重游故地,讲一些艾黎喜欢的事,看以前一起看过的电影,甚至还偷偷使用了军方的电子设备来刺激艾黎的大脑,可惜,一切都是徒劳,她就像来到陌生世界的一个陌生人一般。
⑤幸运的是,艾黎非常聪明,或许是因为她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学习东西特别快,每天都缠着帕奇,大叫“父亲,你快来教我这个”。
⑥几年过去了,战争早已结束,德国惨败,或许是因为希特勒的自杀,又或者是那些重要人物都在忙着处理柏林墙的事,自己似乎已被彻底遗忘,抛弃。
⑦或许,帕奇应该回国去看看,他应该回去,至少自己的亲人都在英吉利海峡对面,但他又无法说服自己离开,因为艾黎,她虽然已经完全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但战后的大不列颠岛依然不那么稳定,他必须留下来,为了责任,为了爱。
⑧直到有一天,艾黎带回来一个男人,她说,是自己的同事,犹豫了片刻,又说,父亲,我要嫁给他。
⑨这个人他认识,是伦敦颇有名气的一位年轻教师,人品、家世都还不错。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毫不留情面地对艾黎说:
“你确定要和他在一起?
不用现在回答,三天后,考虑清楚了再告诉我。
”
⑩三天后的答案是什么,其实根本就不用等这么久,从艾黎紧紧靠在恋人的肩膀的动作看,即便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也无法拆散他们。
所以,到了第三天,当艾黎拉着男朋友再次回到家里的时候,帕奇已经打点好所有行李。
艾黎茫然不知所措,但他却只是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说:
“照顾好我的女儿,你必须比我更爱她。
接着,帕奇拿出一个精密盒子放在女儿手里,并告诉女儿,这是他一生最珍贵的东西,希望她永远珍藏,不一定要知道里面是什么,但他保证,它值得珍藏。
其实,在帕奇离开的当天晚上,艾黎便试着去打开父亲的盒子,可惜,父亲没有留下密码,无论自己怎么使劲硬是打不开,她本想撬开它,但想到父亲的叮嘱,最终还是放弃了。
在艾黎心中,父亲就像一个谜,他走了,三年、五年、十年,再也没有回来,而那个盒子则成了她唯一的牵挂,可惜,一直没能打开它。
直到二十年后,当她意外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同样一个盒子,专家分析说是德军间谍秘密使用的一种装置,并统一使用一种叫“诺玛诺”的密码时,她才若有所思,按照专家的讲解,她慢慢地搓动密码,不到十秒钟,盒子开了。
盒子里有炸弹,但这并不让她吃惊,当她看到盒子下面厚厚一叠相片,还有帕奇的一封信时,艾黎瞬间泪如泉涌。
没错,帕奇是德军的间谍,但他在盒子里留下炸弹只是为了防范同行找到艾黎,伤害艾黎,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爱自己的女儿,而是爱自己的恋人,盒子里一张张亲密相片和一段段真情留言,把艾黎所有的记忆都重新翻了出来。
为了不让自己的爱人受到刺激,帕奇硬是接受了自己的恋人变成自己的女儿的事实。
可是,离开后,他到底去了哪里,他过得幸福吗?
没有人知道。
只有艾黎常常一个人跑到海边,望着远处静静地想着,他或许还会回来,又或许,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8.第①段中画线句“明知空袭具体时间,但帕奇却不能告诉艾黎”具有怎样的含义?
(4分)
在矛盾的心理中隐含了帕奇的间谍职责,同时又蕴含了他谜一样的身份。
9.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①内容上,通过写帕奇努力帮助艾黎恢复记忆而失败的事实,含蓄地表达了帕奇内心的痛苦,为下文表现帕奇深沉的爱蓄势。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艾黎脑部重创的情节,开启下文艾黎失忆之后“父女”之间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
10.帕奇有哪些性格特点?
(6分)
①坚强、执着。
帕奇没有因艾黎重伤后失忆而放弃她,而是想方设法帮助她恢复记忆。
②心思缜密。
为了不让自己的爱人受到刺激,帕奇不动声色地采取了一系列办法,特别是把一张张亲密相片和一段段真情留言放在德军间谍用的盒子里。
③富有责任心和爱心。
为了照顾好艾黎,帕奇放弃了回到德国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④富有牺牲精神。
当艾黎决定要嫁给那位老师时,帕奇默默地接受了恋人变成女儿的事实,离开了艾黎。
11.小说结尾说“他或许还会回来,又或许,永远都不会回来了”,请探究帕奇究竟会不会回来,并说明理由。
会回来。
因为帕奇爱艾黎,这种爱是永远也无法忘却的,特别是帕奇相信艾黎终有一天会开启盒子,恢复记忆,在得知事实后,“父亲”不再是谜,艾黎还会选择他。
因此,帕奇会回来。
不会回来。
因为帕奇爱艾黎,但这种爱已经被他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帕奇更懂得,当艾黎选择那位老师时,她已经选择了幸福,此时再回来,给予艾黎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
因此,帕奇不会回来。
技能突破·
链接高考
通过赏析作者笔下正直善良、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索科洛夫,我们解读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索科洛夫的崇高敬意。
因此,鉴赏人物形象是提高对小说的阅读鉴赏能力的关键。
【考点突破】
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原则:
析环境;
理情节;
多角度;
抓手法
一、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原因
有些环境描写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特点,显露出影响主人公性格发展和命运变化的社会原因,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琼珊悲观的性格实则是落魄的生存环境造成的。
而有些环境描写,则直接反映人物性格特点。
所以,分析环境对鉴赏人物形象有关键的作用。
二、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在情节的推进中,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所以鉴赏人物形象往往要从情节入手,根据情节来赏析人物。
三、分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其全面性
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复杂的,具有多重性,我们要多角度分析。
如本课中的索科洛夫既是一个机智勇敢的英雄,又是一个侠骨柔情、渴望过上普通人生活的老人。
四、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抓住并分析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手法,才能较好把握人物形象,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品的情感倾向。
【高考体验】
(2017·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20分)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
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
“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
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
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
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
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
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
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
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
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
大采购。
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
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
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
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
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
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
朋友呗。
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
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的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
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
我想是的。
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
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
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
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
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
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只风筝。
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
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
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
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
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
“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
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
”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
“你的手比以前大了。
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
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
”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我上了军事学校。
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
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
(她写道:
“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
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
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
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
(有删改)
【对点训练】
1.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
【解析】“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不是偶尔的行为,因此注意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来概括。
要注意人物、状态分析。
如她虽然白发苍苍,但一直很积极,总是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可见是积极乐观的人;
她的好朋友早死,为了表示纪念与不舍,她叫“我”“巴迪”,晚年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与“我”和小狗“奎尼”相互依靠,关爱“我”;
她害羞,与很多陌生人做朋友,且一直与外面的世界相互联系;
把做好的蛋糕送给近邻、素未谋面的人,甚至总统。
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一个人 遭遇 节选 同步 拓展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