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440400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72
- 大小:78.34KB
现代物流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现代物流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物流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张余华,《现代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海峰,《物流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周起蕾,《物流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一节物流概念与分类
现代物流内涵的演进
一、PD(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
PD是在连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功能,以及实现与这些功能相关联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资流动过程中起了桥梁作用。
二、Logistics概念的物流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定义
1985年:
“是为了迎合顾客需求而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1998年:
“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迎合顾客需求而对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三、现代物流
中国物流定义的引入
两个渠道:
欧美等国的市场营销;
日本的物流
学派:
有各自的科研院所和实际部门
物流概念引入我国20多年后,中物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数易其稿,颁布《物流术语》。
我国国家标准GB/2001《物流术语》的物流定义: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有机结合。
第二节物流的特征与作用
物流的作用:
1、工商企业经营中,物流的作用完成企业主营业务,并降低经营成本。
2、物流企业经营中,物流的作用表现为创造经营利润。
提示:
凡是成功企业必然有先进的内部物流组织与管理,大多经过内部物流系统不适应企业发展,从而对其进行重新分析与设计的过程。
3、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起到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甚至还可以帮助国家抵抗区域性经济危机。
一、物流的分类
1、物流的分类——宏观与微观
宏观物流
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带有总体性的物流活动,其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
2、从物流活动所属的产业角度
第一产业物流:
农业物流
第二产业物流:
制造业物流、建筑业物流
第三产业物流:
零售业物流、教育业物流
二、现代物流业的行业组成
1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不但包括各种不同运输形式的小行业,比如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而且还包含为主体交通运输起支撑、保证、衔接作用的许多行业。
交通运输本身便是一种综合若干小行业的大行业。
这是物流业的主体行业。
2储运业。
是以储存为主题的兼有多种职能,包含若干小行业也包括某些和储存联系密切的运输业,所以称作储运业。
从规模上来看,我国储运业远小于交通运输业。
我国储运业有五大行业,即军队储运业、物资储运业、粮食储运业、商业储运业及乡镇储运业。
3通运业。
这是国外物流业中主要行业之一,我国这一行业刚刚诞生,尚未达到一定规模。
这是物流业中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在国外已达到较大规模。
第三节物流理论与观点
物流学主要观点
1、商物分离学说
商物分离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
所谓商物分离,就是指流通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即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运行。
商流是商品价值运动
物流是商品物理运动
2、黑大陆和冰山学说
德鲁克“黑大陆学说”
西泽修“冰山学说”
会计制度
核算方法
3、第三利润源泉(日本)
三种利润源泉
第一利润源泉——资源——劳动对象
第二利润源泉——人力——劳动者
第三利润源泉——物流——劳动工具
物流企业获取利润的渠道:
单纯降低单位成本的运输费用、仓储费用及其他物流服务费用;
有效实现物流运作的一体化整体设计和系统集成服务,减少物流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消耗,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
通过提高物流全过程的科技信息含量,实现物流作业的增值效益。
4、效益背反说
“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
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可能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
认识效益背反规律后,物流学理论研究在不断寻求解决和克服各功能要素的效益背反现象,寻求物流的整体最优。
5、其他相关学说
5.1成本中心说
“成本中心”,一指物流是企业主要成本的产生源,一指物流是降低企业成本的关注点。
5.2利润中心说
5.3服务中心说
“服务中心说”是指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为企业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或增加利润,而是在提高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5.4战略中心说
小结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有机结合。
思考:
1、何谓物流?
它有哪些特征?
2、为什么说物流会成为第三利润源?
第二章物流系统
4学时
①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目标;
②熟悉物流系统的要素;
③掌握物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教学难点与重点:
物流系统的模式、结构、优化途径。
物流系统中的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子系统。
第一节物流系统概述
一、物流系统
(一)物流系统概念及其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环节组成的,这些环节也称为物流的子系统。
其输入是各子系统消耗的劳务、设备、材料等资源,经过转换处理,变成系统的输出,即物流服务。
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就是要使输入最少,即物流成本最低,消耗的资源最少,而作为输出的物流服务效果最佳。
如:
对用户的订货能很快进行配送;
接受用户订货时商品的缺货率低;
在运送中交通事故、货物损伤、丢失和发送错误少;
保管中变质、丢失、破损现象少;
具有很好地实现运送、保管功能的包装;
能提供保障物流活动的物流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等。
(二)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制约关系
1、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间的制约关系: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必然增加物流成本。
如小批量即时送货就要增加费用;
要提高供货率(降低缺货率)就必须增加库存即增加保管费。
2、构成各子系统的功能之间的约束关系:
各子系统的功能如果不均匀,物流系统的整体功能将受到影响。
如搬运装卸能力强但运输力量不足,会产生设备和人力浪费;
3、构成物流成本的各项费用之间的关系:
如减少仓储费用即降低库存,将导致运输次数增加;
4、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的关系:
任何子系统功能的增加和完善必须投入资金。
因此,在改善物流系统的功能过程中,投资额确定后,对各个子系统的投入要合理分配。
(三)物流系统的模式
物流系统的输入、输出、处理、制约、反馈等功能,根据物流系统的性质,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1、输入:
包括原材料、劳动力、设备、能源信息等
2、处理(转换):
是指物流本身的转化过程,从输入到输出之间所进行的生产供应、销售、服务。
如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
物流业务活动;
信息处理及管理工作等。
3、输出:
物流系统提供的物流服务,如产品位置与场所的转换;
各种劳务、合同的履行及其他服务
4、限制或制约:
如资源条件、能源限制、资金与生产能力限制、价格影响、需求变化、仓库容量、装卸与运输能力、政策的变化等。
5、反馈:
物流系统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中,由于受系统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按计划实现,需要把输出结果返回给输入,进行调整,即使按原计划实现,也要把信息返回,以对工作作出评价,这是信息反馈。
(四)物流系统设计要素
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和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
基本数据:
商品的种类、品目;
商品数量;
商品的流向;
服务水平;
时间;
物流成本等。
(五)物流系统优化的目标
1、服务性:
为用户服务要对用户的订货按预定时间进行配送和送达;
缺货率低、无货损货差,物流成本费用低;
能提供保障物流活动流畅的物流信息。
2、快捷性:
能把货物按照用户指定的地点、时间迅速送到。
3、有效利用面积和空间。
4、规模适当。
5、库存控制。
第2节物流系统的构成
一、运输子系统
1、含义:
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运输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的比例约占50%。
2、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
(2)公路运输
(3)水路运输
(4)管道运输
(5)航空运输
3、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1)运输网络合理配置:
物流节点的数量、布局、相距距离
(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3)提高运行效率:
装载率,运行率,周密制定计划
(4)推进共同运输
(5)采用各种现代运输方法:
如多式联运、托盘化运输、集装箱运输、散装化运输、智能化运输、门到门运输等
二、仓储子系统
对物品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
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
仓储和运输是物流活动的两大支柱。
2、仓储的功能
(1)储存和保管
(2)调节供需
(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
(4)配送和流通加工
3、仓储合理化的途径
(1)实行ABC分类管理法
(2)合理进行库存控制
(3)做好预测
三、装卸搬运子系统
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具体包括:
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
它在物流活动转换中起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
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关键。
其成本也具有重要地位。
2、装卸搬运合理化的原则
(1)省力化
(2)消除无效搬运
(3)提高搬运活性
(4)合理利用机械
(5)保持物流均衡流畅
(6)集装单元化
四、包装子系统
为在流通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五、流通加工子系统
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2、流通加工的目的:
方便运输;
满足用户需求多样化;
为了综合利用
六、配送子系统
将货物从物流节点送交收货人的活动。
或者:
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挑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处于“二次运输”、“末端输送”的地位,更直接面向并靠近用户。
2、配送的特点:
(1)从物流节点至用户
(2)与其他物流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
3、配送中心:
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节点
(1)作业流程:
集货、储存、分拣、配货、分货、车辆配装、送货
(2)功能:
集货;
储存;
分货和配货
七、物流信息子系统
(一)物流信息概述
物流活动中各种必须的数据资料。
包括知识、资料、信息、情报、图像、文件、语言、声音等。
国家标准的定义是:
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2、物流信息的分类:
(1)按管理层次分:
战略管理信息、战术管理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操作管理信息。
(2)按信息来源分:
内部信息、外部信息。
3、物流信息的作用:
只有通过物流信息,才能把物流各环节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
它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同时还可协调资源调度。
(二)物流信息系统
是企业按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所开发的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实施物流业务、控制物流业务、支持物流决策、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以提高物流企业业务的效率,决策的科学性。
它具有集成化、模块化、实时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并正在向信息分类集成化、系统功能模块化、信息采集在线化、信息储存集中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可视化方向发展。
1、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1)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录入(采集)。
用某种方式记录下物流系统内外的有关数据,集中下来并转化为物流信息系统能够接收的形式并输入到系统中。
(2)信息的存贮。
数据进入系统后,经过整理和加工,成为支持物流系统运行的物流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暂时存贮或永久保存,以供使用。
(3)信息的传播。
(4)信息的处理。
将输入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信息。
它可以是简单的查询、排序,也可是复杂的模型求解和预测。
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物流信息系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5)信息的输出。
其目的是为各级物流人员提供信息。
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统应该为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系统管理和运作的“平台”,即物流运作协同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决策支持平台。
2、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
按垂直方向,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管理层、控制层、作业层;
从水平方向,信息系统贯穿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的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
第3节物流系统分析
一、物流系统分析的概念
物流系统本身就很复杂,在供应链时代,它涉及到其上下游企业构成的整个供应链。
且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众多子系统和功能模块。
只有通过分析,才能掌握系统的内在联系和固有特征,才能对系统的设计、改善和优化做出正确决策。
系统分析是从系统论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级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联系,以及系统同环境的相互影响。
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和效益进行充分调研,收集、比较、分析和数据处理,并建立替代方案的必要的模型,进行系统仿真试验;
把试验、分析、计算的各种结果同早先制订的计划进行比较和评价。
寻求使系统整体效益最佳的有限资源合理配备的方案,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
系统分析涉及的问题多,范围广,如搬运系统、仓储系统、系统布置、物流预测、生产--库存系统等,既可是宏观的物流系统,也可是局部的一个子系统。
系统分析所需的信息量特大,为准确收集、处理、分析、汇总、传递和储存信息,要应用多种数理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二、系统分析的程序
第一阶段:
系统规划。
定义系统的概念,明确建立系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明确目的和确定目标,同时提出系统应具备的环境条件和约束条件。
第二阶段:
系统设计。
先是概略设计,即主要是制订各种替代方案,然后是系统分析,包括目的、替代方案、费用、效益、模型和评价标准。
在此基础上确定系统设计方案,据此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
第三阶段:
系统实施。
先对系统设计中一些与系统有关的关键项目进行试验和试制,然后进行必要的改造,再投入运行。
三、系统分析要注意的问题
1、以整体为目标
2、以特定的问题为对象
3、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四、物流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分析的步骤
1、界定问题的范畴:
首先要界定问题的范围、明确问题的性质。
是包括运输、存储、装卸搬运等许多环境在内的大系统还是一个物流中心或一个仓库内部的系统;
是改善一个原有的物流系统还是设计一个新的物流系统,必须清楚了解任务的目的要求。
2、确定目标:
系统的目标要通过具体的指标来表示。
如物流成本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考虑各项目标的协调,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3、提出方案:
方案必须以资料为依据。
4、建立模型:
找出说明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确认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关程度、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达成途径及其约束条件。
模型可以分为图式模型、模拟模型、数学模型。
5、系统优化:
运用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对若干个替代方案的模型进行仿真和优化求解计算。
6、系统评价:
在考虑前提条件、假定条件、约束条件后,结合知识和经验决定最优解,为系统选择最优方案。
(二)物流系统模型化
把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特征规律数量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方程式化。
即对系统的特征进行抽象。
它可以表现实际系统的各组成元素及其因果关系。
有助于解决对被抽象的实际系统进行分析。
按照结构形式,模型可分为:
实物模型,图式模型、模拟模型、数学模型。
1、实物模型:
是现实系统的放大或缩小,表明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城市模型、机械模型等。
比较形象,便于研究相关问题,但是不能说明数量关系,不能揭示系统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也不能用于优化分析。
2、图式模型:
用图形、图表符号等把系统的实际状态加以抽象化的表现形式。
如网络图、物流图。
其优点是直观、简单,但受到变量因素的数量限制。
3、模拟模型:
使用一种原理相似、求解或控制处理较为容易的系统代替或近似描述实际所要研究的系统。
模拟模型有两种:
一种是相似模拟,如用电路系统来模拟机械系统;
另一种是计算机模拟,使用计算机程序语言表达的模拟模型。
如物流中心站台数量的确定,可用计算机仿真对所设定不同站台数的系统运行考察分析,选取站台数的最佳值。
4、数学模型。
是对系统行为的一种数量描述,把系统及其要素的相互关系用数学表达式、图像、图表等抽象表示出来。
这种模型又分确定型、随机型、连续型、离散型模型。
(三)物流系统优化方法
1、规划论的方法。
运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等技术,描述物流系统的数量关系,并依此做出最优决策。
常用于局部优化。
2、模拟方法。
利用数学公式、逻辑表达式、图表、坐标等抽象概念表示实际物流系统的内部状态和输入输出关系,以便通过计算机对模型进行试验,从而取得改善物流系统或设计新的物流系统所需信息。
这是物流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
3、启发式方法。
运用一些经验法则来降低优化模型的精确程度,并通过人为地跟踪校正过程求取物流系统的满意解。
物流系统按照自身运动过程、系统功能结构、物流活动的辐射范围、物流组成要素等,可分为各种物流子系统,在物流各自系统中,又可分为下一阶的子系统。
物流子系统的组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由物流管理目标和管理分工自成体系的,因此,物流管理系统不仅仅具有多层次性,而且具有多目标性。
思考题:
1、何谓物流系统?
2、简述物流系统的模式。
3、物流系统的要素有哪些?
第三章包装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包装的作用,基本掌握包装的基本技术
包装操作技法及其合理化。
第一节包装的功能和分类
一、包装概述
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的操作活动。
包装是生产物流的终点,是销售物流的起点。
包装具有保护产品、方便流通、便利储存、有利营销、便于使用等功能。
2.包装的功能
1.保护产品
2.方便储运
3.促进销售
4.美化产品
三.包装的分类
1.按产品经营方式分:
内销产品包装、出口产品包装、特殊产品包装;
2.按包装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分:
有单件包装、中包装和外包装等;
3.按包装制品材料分:
有纸制品包装、塑料制品包装、金属包装、竹木器包装、玻璃容器包装和复合材料包装等;
4.按包装使用次数分:
有一次用包装、多次用包装和周转包装等;
5.按包装容器的软硬程度分:
有硬包装、半硬包装和软包装等;
6.按产品种类分:
有食品包装、药品包装、机电产品设器包装、危险品包装等;
7.按功能分:
有运输包装、贮藏包装和销售包装等;
8.按包装技术方法分:
有防震包装、防湿包装、防锈包装、防霉包装等
第二节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
包装的操作技法
商品包装既包括技术处理,又包括充填、封口、捆扎、裹合、加标、检重等技术活动。
包装技法是指在包装作业时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一)包装的一般技法
1、对内装物的合理置放、固定和加固。
在方形容器中装进形状各异的产品时,须合理置放、固定和加固,达到缩小体积、节省材料、减少损失。
外形规则的产品包装要套装;
薄弱的部件要加固;
包装内重量要均衡;
产品与产品间隔离和固定。
2、对松泡产品进行体积压缩。
对羽绒服、枕心等松泡产品,要压缩体积。
有效方法是真空包装。
3、外包装形状尺寸的合理选择。
有的商品运输包装件,要装入集装箱,因此包装件与集装箱之间的尺寸要配合。
外包装形状尺寸要避免过高、过大、过扁、过重。
4、内包装(盒)形状尺寸的合理选择。
内包装一般是销售包装。
在选择形状尺寸时要与外包装(尺寸)配合。
(1)内包装的底面尺寸必须与包装模数协调;
(2)内包装的高度应与外包装的高度相匹配;
(3)还要考虑产品的置放和固定。
5、包装外的捆扎。
捆扎对运输包装起着重要作用,其目的是将单个物件或数个物件捆紧,以便运输、储存和装卸。
捆扎可根据包装形态、运输方式、容器强度、内装物重量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井字、十字、双十字、平行捆扎”等不同方法。
(二)包装的特殊技法
1、缓冲包装技法:
又称防震包装技法,是使包装物品免受外界冲击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物流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