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内部审计操作指引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437379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40.47KB
审计内部审计操作指引Word格式.docx
《审计内部审计操作指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内部审计操作指引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⑹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签章和签发日期。
[参考模板见附件4]
(二)审计实施阶段
1.怎样检查?
也就是实施审计的手段和方法。
一般依照审计方案所定的目标逐项进行。
通常而普遍的做法:
(1)检查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康情况。
(2)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账册数量情况选择确定全审或抽审。
(3)确定审计方法后,核对总账、明细账与报表是否相符。
(4)核对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是否相符。
(5)核对现金会计账与出纳账是否相符,现金储存量是否合规,判断有无必要进行现金盘点。
(6)浏览会计账的设置情况和报表,选定重点审计科目。
(7)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政策、法令与制度对所检查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
(8)根据审计情况确定是否对往来资金进行函证或延伸核对。
(9)根据审计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监盘。
(10)抽取收费票据存根联与记账联核对,检查是否有大头小尾、缺号、断号的情况。
(11)注意资金划拨账号与被审单位的关联性,可寻查账外账号与账外资金等等。
2.怎样取证?
(1)审计取证的概念。
审计取证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根据既定的审计计划和审计目标,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手段搜集、筛选、整理和综合、分析审计证据,从而得出审计结论的工作过程。
审计取证是整个审计过程的中心环节。
审计取证以获取审计证据来体现。
(2)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
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充分性是指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
相关性是指证据和审计目标相关联,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可靠性是指证据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
(3)审计证据分类及获取的方法。
审计证据的类型:
①书面证据;
②实物证据;
③视听电子证据;
④口头证据;
⑤环境证据;
⑥分析证据等。
一般来说实物证据的效力高,书面证据次之,言词证据又次之;
亲历证据的效力最大,外来证据优于内部证据;
内部控制健全,取得的证据可靠性大。
审计取证的方法:
①审核法;
②观察法;
③监盘法;
④询问法;
⑤函证法;
⑥计算法;
⑦分析性复核法等。
(4)审计证据工作记录形式。
审计证据工作记录形式:
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
无纸化的工作记录应制作备份。
(5)纸质审计工作记录的编制方法。
纸质审计工作记录的要素:
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事项、记录内容、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核对人、日期等。
编制审计工作记录的原则:
把审计事项的原貌忠实地记录出来。
(6)审计工作记录参考格式举例:
例1:
参考附件5。
例2:
参考附件6:
例3:
参考附件7:
注意:
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
如果证据提供者拒绝,内部审计人员应复印相关资料,并注明原因和日期,该证据依然可作为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
(三)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报告阶段的主要工作:
1.整理审计取证资料,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1)整理审计工作记录。
重点是检查审计工作记录,抓证据的落实:
①确定所采取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和恰当;
②已记录的审计证据和审计依据,其内容是否能充分支持各项审计意见和建议;
③能否在整体上反映出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④编好索引号码,审计工作记录之间、审计工作记录和实施审计方案之间做好相互参引的记录。
(2)审计资料的取舍。
资料取舍采取以问题为核心、按逆向顺序[正顺序是:
基本情况、问题、分析、建议]方法,确定编入报告的内容。
(3)怎样编制审计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应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
A.审计工作底稿应载明下列事项:
※被审计单位的名称。
※审计事项及其期间或截止日期。
※审计人员姓名及编制日期。
※审计结论或审计查出问题摘要及其依据。
※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和复核意见。
※索引号及页次。
B.审计工作底稿参考格式举例:
附件8:
审计工作底稿的空板格式。
附件9:
对附件5例4工作记录的审计内容做审计工作底稿。
附件10:
对财务收支数进行复核的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附件11:
汇总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2.将审计查出问题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汇总后,编制《审计后应调整的会计分录》表。
将应调整的会计分录登入《审计后资产负债表》“审计调整”栏目,计算调整后的资产负债权益各项目余额及净审计调增、审计调减额。
3.撰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根据《广州市内部审计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
“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后,应当将审计报告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或者人员的意见。
被审计单位或者人员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稿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4.根据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修正审计报告。
5.出具正式审计报告提交委托审计单位,抄送市内部审计协会;
对审计中发现的个人违反有关廉政规定或涉嫌经济犯罪的问题,应报上级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市审计局。
对审计中发现的须进行整改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自审计报告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当检查审计意见的执行情况,督促、落实审计整改意见。
审计整改落实情况报送市审计局备案。
6.对相关资料立卷、归档。
[包括审计通知书、项目审计计划、审计实施方案及其调查的记录;
审计程序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获取的各种类型审计证据的记录;
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记录等。
在审计项目完成之后,立卷责任人应及时对审计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立卷、归档,做到案结卷成。
第二讲:
怎样撰写内部审计报告
一、审计报告的概念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第2条的定义:
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
二、审计报告的编写原则
(一)客观性。
审计报告以可靠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实事求是地反映审计事项,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二)完整性。
审计报告应做到要素齐全,内容完整,不遗漏审计发现的重大事项。
(三)清晰性。
审计报告应做到逻辑性强、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地阐明事实和结论。
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过于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复杂语言。
报告中的各段内容,要层次分明,有逻辑联系。
文字通顺流畅,用词准确,避免使用“几个、少数、大量”等模糊字眼说明情况。
(四)及时性。
审计报告应按审计计划及时编制发出,以便于管理层适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
在保证审计报告质量的前提下,审计报告应在完成现场审计后尽快编制,经过征求意见和补充修改后分别送达各有关单位。
(五)实用性。
审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有利于解决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有助于组织实现预定的目标。
(六)建设性。
审计报告不仅要发现问题和评价过去,而且还应能解决问题和指导未来,应当针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以发挥其对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七)重要性。
在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时,应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相关的风险水平和重要性,对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严重差异和漏洞以及审计风险高的领域应在审计报告中有重点的详细说明。
三、审计报告的要素
(一)标题。
内部审计报告的标题应能反映审计的性质,力求言简意赅并有利于归档和索引。
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被审计单位名称。
●审计事项(类型)。
●审计期间。
●例如:
“关于XXX站2007年度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
(二)审计报告发文号。
审计报告一定要加上文件号,便于查找和存档。
●文件号反映哪个单位的审计部门哪年发出的第几号审计报告。
●例如“从教内审报字[2005]1号”
(三)主送单位;
[即委托者,例:
教育局委托审计组对从化中学进行内部审计,主送单位即为:
从化市教育局]
(四)正文。
市审计局于2009年5月制定了《从化市审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根据这一《办法》的要求,审计报告一般应当包括以下项目:
●审计概况或导言。
●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审计评价。
●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审计建议。
(五)附件。
[表格等其他说明资料]
(六)签章、签发日期。
(七)报告日期。
四、审计报告的正文内容
(一)审计概况或导言。
包括审计立项依据、审计时间、范围、方式,审计资料提供的责任等。
(二)基本情况。
●被审计单位行政设置情况[单位成立日、内部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任职时间和职工人数]。
●财务核算体制[是独立核算,或非独立核算,设置哪些账簿,核算哪些经营成果等]。
●截止审计日账面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参照施行的审计准则。
●审计采用的方法。
●审计开展情况及对相关年度会计资料的核实情况。
(三)审计评价。
1.审计评价的内容:
(1)评价经营活动是否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评价标准:
预算执行、计划指标、历史指标、同行业先进指标的比较。
(2)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有效执行及执行的程度。
应根据发现问题金额大小、性质和情节严重程度考虑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3)评价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合规。
A.评价会计处理遵守会计制度、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情况。
B.账面与审计后确认的实际财务收支状况和业务经营成果相符合的程度。
(4)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2.评价结论类别。
(1)肯定的评价。
指审计后会计数据无调整或少量调整,调整金额在总资金量的3%以内,未发现违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并有效执行,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表述如下:
审计结果表明,XXXX[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地反映了其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财政[财务]收支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
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并能有效执行;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等。
(2)中性评价。
指审计后会计数据有些调整,调整金额占总额比例的3%~10%以内,不足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同时违规问题较少,性质不严重,金额不大。
内部控制制度虽有建立,但不够健全,执行效果不很好。
审计结果表明,XXXX[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地反映了其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财政[财务]收支基本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但有一定的违规行为[财政收支有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健全,并基本有效执行,但有待改进和完善,制度的执行须进一步加强。
审计同时发现XXXX等问题。
(3)否定评价。
指审计后会计数据调整数额大,占总额比例10%以上,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同时违规问题多,性质严重,金额大,如存在私存私放等问题。
内部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虽有建立,但形同虚设,执行不力。
审计结果表明,XXXX[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未能真实地反映其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财政[财务]收支有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未能执行相关制度。
存在XXXX等问题。
3.评价应注意:
※只评价所审计的事项。
※对审计中未涉及的事项、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评价意见。
※评价用语以写实为主,要适度。
(四)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将审计工作底稿所列示的问题,按问题的重要性原则对查出问题分类反映。
将同类小问题归纳在相应的标题下,以简洁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并相应引述问题不符合什么规定,依照什么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五)审计建议。
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所提建议应适时、切中要害,分析利弊要充分且可操作性强。
报告参考模板见附件12
五、编写要求
(一)要素齐全,格式规范。
(二)内容完整,重点突出。
既要反映总体情况,又要突出审计重点。
(三)问题排序合理有序。
先按问题的严重性排序,再按金额的大小排序。
(四)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避免使用专业技术术语//语句短小、简单//使用适当小标题//恰当使用统计表格//就事论事与分清部门、个人责任相结合
写作报告时容易产生的问题
1.报告问题不按问题重要性或工作流程顺序。
2.报告问题没有分类,各类问题常常交差罗列,整篇文章读起来杂乱无章,无法掌握重点及类别。
写好审计报告的三点体会
1.查得越深越透,审计报告越有力度。
2.审计报告起点要高,是解决问题,指导未来。
要论事、论责任人、论制度。
3.审计要摆正位置,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即只提审计建议,不具体制定规章制度;
只评价,不亲自操作。
附件1:
行事单位审计常见问题归类汇总
1.偷逃税款
2.漏交税款
3.欠交税款
4.私设会计账簿(账外账)
5.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
6.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7.私存私放公款
8.违规借贷
9.违规出让银行帐户
10.违规多头开立银行账户
11.坐支现金
12.白条顶库
13.私分国有资产
14.挪用公款
15.未按规定收缴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16.改变用途使用专项资金
17.违规核销财政资金
18.虚列工程费用,套取财政资金
19.项目应招标未招标
20.截留(占压、挪用、挤占)预算收入
21.坐收坐支预算外收入
22.隐瞒转移预算外收入
23.应缴未缴财政专户(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预算外资金)
24.截留应拔下级预算(外)款
25.向非预算单位拨款
26.预算内转预算外
27.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未按规定实行“票款分离”
28.乱摊派
29.建设项目未进行开工前审计
30.应列未列支出
31.隐瞒收入,在暂存款中列收列支
32.国有资产处置未经批准
33.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34.违规使用发票
35.库存现金额过大
36.个人借用、挪用公款
37.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
38.登记账簿不符合规定
39.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
40.违规建设楼堂馆所
41.行政单位专项资金结余未单独核算
42.应当集中采购项目而自行采购
43.无预算采购
44.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45.委托不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机构办理采购事务
46.擅自提高政府采购标准
47.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事业费)
48.虚列支出
49.违规集中本系统和所属单位资金
50.擅自设立项目收费
51.无证收费
52.超范围、超标准收费
53.使用不合规票据收费
54.超标准列支招待费
55.乱发奖金、补贴、实物
56.未及时清理往来款项
57.固定资产未入账
58.错出会计科目
附件2之①:
内部控制调查表参考模板
从化市XX局内部控制调查表
序
调查事项
是
否
不适用
备注
(一)会计报表、帐簿、凭证的内部控制调查
1
有无专人负责编制会计报表?
2
是否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制?
3
本期报表与上期报表之间相关数字是否衔接?
4
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和对应关系的,是否数字一致?
5
编制报表前是否进行财产清查?
6
是否按时向财政和主管部门报送会计报表?
7
财务报表,是否加盖公章及单位领导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或盖章?
8
是否按制度规定建立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性帐簿?
9
帐表、帐帐、帐证、帐实之间是否核对一致?
10
记帐凭证编制前的原始凭证是否存在复核程序,记帐凭证入帐前是否存在稽核程序?
11
记帐凭证是否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帐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签字?
12
会计凭证是否分类和编号顺序保管?
(二)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调查
银行帐户(包括零余额帐户)开立是否有规定的审批手续?
银行票据与有关印章保管的职务是否相互分开?
空白票据是否明确到责任人负责妥善保管?
是否对票据的领用、核销情况进行登记?
财务印鉴是否分管?
(出纳保管单位负责人印鉴、会计保管财务专用章)
支票是否与支票密码分管?
记帐凭证与原始凭证的核对,是否由稽核人员进行?
是否有专职稽核人员?
是否按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未达帐项是否得到核实?
银行存款日记帐与银行对帐单是否及时进行核对?
会计、出纳是否在确认后的对帐单签字?
零余额帐户是否每月通过支付系统与银行、国库支付中心及时核对授权支付额度下达数、支用数、未支用数?
13
收付凭证是否按顺序连续编号?
14
货币资金收付款业务的发生,是否经有关业务主管或领导批准,并经授权人经办?
15
货币资金收付是否均有合法、合理的凭据?
16
出纳是否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银行存款日记帐、现金日记帐?
17
办理结算业务后的结算凭证是否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
18
作废支票及其他银行票据是否加盖“作废”戳记?
19
库存现金是否由出纳专门保管?
20
备用金提取、库存现金是否突破规定限额?
21
是否存在白条抵库现象?
22
库存现金是否定期进行盘点?
盘点结果?
23
是否采取措施限制非出纳人员接近现金?
24
是否存在出借单位帐户的现象?
25
是否建立备用金及其他预借款的借用、报销制度?
(三)往来帐项的内部控制调查
是否建立往来款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
往来款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是否定期核对?
是否按往来款的类别、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分类帐?
是否存在超过三个月的个人借款?
是否有催还款制度?
坏帐的冲销是否经过规定程序报批?
对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是否建立核销审批制度?
应交税金的计算、交纳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是否存在往来帐项中核算收支内容的现象?
三年以上账龄的其他金额?
(元)
三年以上账龄的应付款金额?
占应收款项的比重?
(%)
占应付款项的比重?
是否建立应收帐款批准制度?
(四)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调查
固定资产增加、处置业务是否在授权下进行?
固定资产购置是否有预算、经政府采购并签订合同?
增加及减少业务的原始凭证送交财会部门前,是否存在审批手续?
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完毕,是否存在复核程序?
固定资产总帐、明细帐是否存在复核程序?
固定资产入库是否存在质检及验收程序?
固定资产增加及处置业务的授权、执行、审查、验收、记帐是否各自分离?
是否每年定期进行资产盘点?
资产处置收入是否入帐?
固定资产卡片账或明细帐记录内容、规格、型号等要素是否齐全、规范?
固定资产责任人确定方式?
(专人或使用人)
固定资产总帐、明细帐金额是否一致?
固定资产明细帐数量与实物是否一致?
(五)费用内部控制调查
是否对费用支出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
是否建立费用支出审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计 内部 操作 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