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鲁教版地理六上31《多变的天气》word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437213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935.42KB
秋鲁教版地理六上31《多变的天气》word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秋鲁教版地理六上31《多变的天气》word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鲁教版地理六上31《多变的天气》word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
时间短,变化快。
(即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
)
承接:
天气是短时间内的,会经常变化的,那么气候该怎么说呢?
学生描述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
气候与天气恰恰是相反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特点:
具有相对稳定性。
例如:
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都是这样。
问题2:
你能总结一下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吗?
生:
小组讨论后交流发言。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活动一:
出示天气和气候的一些描述,让学生辨认。
承接:
刚才提到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天气的变化,因为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你能举例说明天气对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吗?
(二)天气及其影响
(课件播放各种天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图片,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影响,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活动二: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说说天气的影响。
如果我们能预知明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会有很大帮助的。
那么我们从哪里会预知明天的天气呢?
学生回答天气预报,引出话题二。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谈天论气话预报
是的,我们要想预知明天的天气,可以从报纸、互联网、电视等的天气预报来了解。
出示幻灯片。
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天或几天中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我们先来看看风的符号吧。
在天气预报中常常还可以看到卫星云图,卫星云图可以分析哪些地方是晴天、有雨或者阴天。
带领学生认识卫星云图。
为了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的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天气符号一般与城市名称一起出现,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师:
带领学生认识天气符号。
如果一个城市出现两个天气符号会表示什么意思呢?
活动三:
人人争做优秀节目主持人
活动四:
慧眼识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天的天气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
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呢?
出示两幅不同地方空气质量的图片,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谈天论气忧空气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看课本自学完成。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从身边发现问题)
展示一些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图片,让学生感受人类不合理的做法导致的空气质量问题。
出示一些城市中常见的让人担忧的沙尘暴、雾霾等污染的天气状况。
活动五:
各抒己见献良策:
面对这样的大气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最后进行本节课的课堂小结。
出示课外延伸作业
课后反思: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
整节课以问题式导课,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以及天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仿节目主持人进行天气预报,把整堂课推向高潮,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空气质量的认识中,主要是通过图片展示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让学生感受人类不合理的做法导致的空气质量问题,并出示一些城市中常见的让人担忧的沙尘暴、雾霾等污染的天气状况,让学生各抒己见献良策,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堂课教学设计严谨,环环相扣。
老师的启发提问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地理就在身边。
鉴于本节课内容较为浅显并贴近生活,所以能达到教学目标。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抢答)
2.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吗?
在刚才那段话中我不仅询问涿州今天的天气,我还仔细询问涿州明天、后天的天气,为什么?
(引导)我为什么每一天的天气都要问?
知道今天的天气是不是代表我也知道了明天、后天甚至一个星期、一个月以后的天气呢?
我们就来探讨这节课的第二个问题:
天气有什么样的特点?
(1)有人说“天气就像宝宝的脸,说变就娈”请大家说说天气怎么样?
(2)同学们都看天气预报了,那同一天拉萨、北京、台北、哈尔滨的天气一样吗?
请大家想想这是说明天气有什么特点?
揭示出天气的特点,并板书。
(3)想一想,下面哪些是讲天气的。
昆明四季如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明天大风降温东边日出西边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撒哈拉沙漠终年干燥少雨
(4)比一比,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农业、工业中关于天气的小谚语。
3.材料。
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天气预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天气呢?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
分组计论:
分为8组分别讨论:
天气与交通;
天气与农业;
天气与生活;
天气与军事;
天气与旅游;
天气与商业活动;
天气与休闲娱乐。
教师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知道了天气情况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天气预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4.在刚才我与高源同学的对话中,当他不知道明天天气,后天天气情况时,他叫我去看天气预报,这就是我们探讨的第三个问题──天气预报
(1)大家都看过天气预报你最佩服谁?
(天气预报员)
你觉得天气预报员应具备哪些知识和素质?
那主持人在预报天气时,背后有哪些故事呢?
首先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自学后学生自述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争当天气预报员,准备10分钟,同桌之间互为小组进行学习天气预报符号。
(3)教师做一套天气符号卡片让每人抽出一张卡片并迅速说出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4)教师出示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
通过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能在游戏的竞争环境下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
由感性向理性的认识过程,由生活中常见的天气情况的图片,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天气。
运用谚语以及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入手,给学生直观认识,减少思考的重叠性,便于学生找到问题关键。
与生活中的地理相结合,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给出学生一个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从原有认知地图中寻找出相关知识,使学生把原有的知识构建成新体系
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会有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总结
回顾本节内容,学生谈自已的收获。
教后反思:
这种探究模式非常好,以一段话引入探究问题,学生容易接受。
在新课改当中,多让学生活动,多思考,多联系生活当中的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多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
问题:
探究的问题,学生发言多了以后就不好控制课堂进程,预期的教学任务可能完不成,所以教师在探究环节一定要调控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大部分。
前者涉及气温的测量、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温度变化曲线图;
后者包括等温线图、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但内在脉络清晰明了:
观测气温,可以获取到一定量的气温数据,可以对气温数据进行一定的计算和整理。
比如可以绘制出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不同空间尺度的等温线分布图。
通过对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曲线图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通过对等温线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
2.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3.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归纳某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4.阅读北半球1月、7月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气温观测,培养气象观测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及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四、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播放课件,创设问题:
秋季来临,你感受到了气温的哪些变化?
同学们看过今天的天气预报了吗?
最低气温是多少?
最高气温是多少?
大家议一议,一天之中,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分别会出现在什么时间?
引领学生进入气温基础知识的学习。
一、感受一天中、一年中的气温变化
1.现在的气温大概是多少度?
,今天一直保持着这个温度吗?
2.说一下你对今天气温变化的感受。
3.根据生活经验:
一天中中午较,早晨;
一年中季炎热,季寒冷。
设置中学生放学路上的对话这一情境导入新课,情境自然真切,贴近生活,贯彻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程基本理念。
新授过程
互动探究
展示课件,提供图像资料
1.气温的测量
通过两位中学生的衣着,感知气温对生活的影响,进而认识气温的概念,了解观测手段。
2.气温的求算
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3.学会表述──理解概念,引导学生据图说出该地最高气温及其出现时间、最低气温及其出现时间;
一年内的气温变化特点。
二、学会气温的观测
1.测量温度的仪器是,距地面米,通常放到里。
2.一天中气温的观测通常进行次,一般选在北京时间时、时、时、时。
3.图中温度计在这四个时刻温度分别为、、、。
算一下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是。
4.气温时刻在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一年为周期的变化为,常用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联系生活实例,加深对气温影响的了解。
增强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感受当代科学技术对气象观测的影响。
4.绘制气温曲线图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多年平均的气温年较差,归纳济南市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建议老师在指导绘图中应注意以下三个细节:
(1)把握图幅大小及纵坐标温度差值的大小,横坐标12个月份的间隔要适当。
(2)对照相应月份和气温值,在坐标线之间的对应处描点。
(3)注意使用平滑的曲线,而不是折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5.阅读气温曲线图
(1)提供南北半球的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走向判读最高月、最低月气温及出现时间,掌握由温度变化曲线图判读半球的方法──季节相反。
(2)提供不同温度带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各温度带的曲线变化特点,总结气温曲线图的判读的方法。
三、学会绘制、判读温度变化曲线图
1.如何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
(1)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在坐标图上标注出来;
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线图。
(2)在图中,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
图中曲线表示随变化的情况。
(3)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之差,叫作。
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描述该地气温年变化规律。
2.判读温度变化曲线图。
(1)A、B、C三地中,各月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小的是,各月平均气温都在℃左右。
(2)B地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气温年较差为℃。
(3)A、B、C三地分别位于五带中的带、带和带。
判断依据是。
(4)A、B、C三地位于半球(南、北),判断的依据是。
3.不同地区,气温年变化不同。
带地区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变化小,寒带地区各月气温都很低,气温年变化大;
温带季气温低,季气温高,变化分明,气温年变化也大。
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月,最冷月出现在月,南半球相反。
学法指导,及时测评。
通过提供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旨在引导教学朝着“搭建平台一学会阅读—抓住要点—归纳规律”探究、合作学习方向迈进,最终达成“阅读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的课程标准要求。
6.判读等温线图
结合实例理解“温度相等的各点”的含义。
(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2)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3)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三、学会判读等温线
同一时间内,世界各地气温是怎样分布的呢?
1.气温的水平分布一般用来表示。
2.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
3.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等温线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中心;
中心气温是低温中心。
温故知新,联系回顾等高线图判读的基本要领,理解等温线。
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通过地图查阅,掌握判读等温线分布图的一般方法,并形成能力。
7.阅读气温曲线图
带着问题来读图:
(1)从赤道向两极,年平均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2)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地区的主要纬度范围。
(3)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4)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
7月哪里气温高?
(5)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
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6)南、北半球哪个半球等温线更平直?
为什么?
四、认识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水平分布(不同纬度)
(1)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集中在纬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2)结论: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气温逐渐,主要原因是受因素的影响。
(3)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最热的地方是。
2.气温的海陆分布(同纬度)
(1)观察20℃、10℃和0℃三条等温线在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
等温线的形态在北半球形态比较,而在南半球则比较,原因是。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冬季相反。
由以上可以看出气温分布受到因素的影响。
3.气温的垂直分布
(1)峨眉山顶与重庆的相对高度是米,气温相差℃。
由此可推算出,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降低℃。
(2)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海拔越高,气温越。
说明气温分布受到因素影响。
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载体,读图设问,落实“标准”关于“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要求。
阅读分析“北半球1月、7月气温分布图”,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季节差异。
学以致用
谈天说地──话避暑
选择高温下的衣、食、住、行任意话题,描述避暑办法。
1.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有观赏樱花的习惯。
日本的气候南北差异很大。
春天,樱花由日本的南端依次向北开放,赏花的人流便潮水般地向北涌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试分析两句诗中所蕴含的地理原理。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归纳梳理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1.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教法】操作演示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图画图话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迷语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迷吗?
我们来猜个迷语吧: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2.课件展示,认识形式
雨雪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示:
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 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承转)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一)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2.想一想,用简单的材料,你能设计出简易雨量计吗?
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如用一个废饮瓶,剪开后,倒插在另一截上,就制成一个简易雨量计了。
3.比一比,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
气温的单位用什么表示?
气候要素
测量工具
单位
气温
温度计
摄氏度(℃)
降水量
雨量器和量杯
毫米(mm)
(2)降水的级别
想一想,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有哪些涉及降水?
课件展示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涉及降水的。
三、降水变化的表示与判读
(一)降水变化的表示
我们已经知道,栖霞一年中各月降水差异很大,那么,其他地区的降水差异也大吗?
试比较一下以下两地的降水:
甲地各月降水量
时间/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乙地各月降水量
52
45
46
49
65
70
54
85
55
63
很明显,看表格的数字,虽然也可以知道两地各月降水量是不同的,但需要仔细分析,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呢?
在小学数学里,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各月降水的变化,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就是降水量柱状图。
如果画成下面的图,降水的变化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
(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那么,如何绘制某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呢?
课件演示:
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练习:
根据活动中的数据,把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完整。
(三)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这儿降水的变化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方法:
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较多,如7、8、9三个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月降水量低于20毫米,可以认为较少,如12、1、2三个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找出多的月和少的月,分析各属于哪个季节)
(四)降水变化类型
根据降水变化,可以分为夏雨型、冬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多雨型和全年湿润型,课件展示以下各地的降水量,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新加坡──全年多雨型北京──夏季多雨型 伦敦──全年湿润型罗马──冬季多雨型 开罗──全年少雨型
四、降水的分布及原因探究
(承转)从刚才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降水差异很大,那么,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
想一想,我们曾用什么方法表示过世界气温的分布?
与气温相似,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用年等降水量线表示。
(一)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观察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独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下)由此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变的天气 秋鲁教版 地理 31 多变 天气 word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