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430628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68
- 大小:150.11KB
宏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宏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此同时,“金砖四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将逐渐提高,其国内巨大的陆地资源(占世界总额的28.7%)和人口资源(占世界总额的42.2%)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表一、2005年世界主要经济体GDP情况
数额
占比(%)
GDP(亿美元)
人口(万人)
人均GDP(美元)
GDP
人口
美国
132,018
29,898.80
44,155
27.4
4.6
欧元区
105,265
31,429.00
33,493
21.8
4.8
日本
43,401
12,756.50
34,023
9.0
2.0
小计
280,684
74,084.30
37,887
58.2
11.4
俄罗斯
9,869
14,236.80
6,932
2.1
2.2
中国
26,681
131,179.80
2,034
5.5
20.1
印度
9,063
110,981.10
817
1.9
17.0
巴西
10,680
18,869.40
5,660
2.9
56,293
275,267.10
2,045
11.7
42.2
其他
145,472
302,424.70
4,810
30.2
46.4
世界
482,449
651,776.10
7,402
100.0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世界商品体系基本情况[2]
从世界贸易结构看(见表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除了农产品能基本自给自足外,燃料和制成品都需要进口;
其货物贸易逆差部分通过服务贸易顺差抵消,其余的以美元债务来承担,形成了用“纸币”换燃料和制成品的事实。
欧盟是世界上第二大货物贸易逆差经济体,农产品和燃料都需要进口,同时出口制成品;
其货物贸易逆差部分通过服务贸易顺差抵消,其余的以欧元债务来承担,形成了用“纸币”换农产品和燃料的事实。
日本、俄罗斯、中国、巴西均是世界货物贸易顺差国:
日本和中国出口制成品,换来部分农产品、燃料,同时积累大量“纸币”;
俄罗斯出口燃料,换来部分农产品、制成品,同时积累大量“纸币”;
巴西出口农产品,换来部分燃料和制成品,同时积累大量“纸币”。
美国和欧盟的货物贸易逆差额中未被日本、俄罗斯、中国、巴西满足的,由世界上其它发展中国家来承担。
可见,目前的商品体系是以美国、欧盟为中心,其他国家为其提供商品,换取其发行的“纸币”。
表二、2007年世界主要经济体贸易净出口情况
货物贸易(亿美元)
服务贸易
(亿美元)
净额
农产品
燃料
制成品
总额
41
(3,303)
(5,002)
(8,264)
1,180
(7,084)
欧盟
(408)
(3,702)
2,193
(1,917)
1,750
(167)
(613)
(1,635)
3,265
1,016
(210)
806
(34)
2,225
(1,166)
1,026
(190)
836
(264)
(850)
4,572
3,458
(20)
3,438
64
(494)
(80)
(510)
80
(430)
410
(90)
(94)
226
(110)
116
总计
(803)
(7,849)
3,687
(4,965)
2,480
(2,485)
注:
中国数据不含香港。
WTO,《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2008》
(三)国际货币体系基本情况
美国因二战后的强大经济实力及之后的一系列金融创新和安排,成功使美元成为全世界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纽约成为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拥有大多数商品定价权;
欧盟凭借其传统的经济影响力和战后迅速崛起的经济实力也快速地占领了世界经济高地,使欧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拥有部分商品定价权;
日本通过美国的扶持顺利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受制于美国,独立性不强,虽然日元也成为了国际储备货币,但其影响力相对于美元、欧元显得十分有限。
其他国家通过与上述三大经济体开展货物贸易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因缺乏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不得不通过国际贸易用货物换取大量的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储备货币,以防止因外资撤离和国际游资的投机性攻击而导致本国经济衰退。
其他国家为了避免拥有的巨额外汇贬值,又将其反投资于美国、欧洲、日本创设的金融工具;
美国、欧洲、日本则将回流的资金重新投资于各发展中国家,并依靠资金优势获取高额的资本回报,然后将部分回报以利息的形式返还给各发展中国家;
至此,一次完整地国际货币循环完成了。
(四)世界经济基本运作模式
将上面关于国际商品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情况结合起来,便形成了世界经济的基本运作模式(见图一)。
图一:
世界经济基本运作模式
三、世界商品体系情况
(一)能源
1、概况
国际能源署资料显示,2005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为114亿吨石油当量,其后保持年均1.8%的增长率[3],到2030年需求总量为177亿吨石油当量。
在2005年世界能源需求结构中,化石燃料占世界一次能源供给的81.0%,局主导地位,且该主导地位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不变。
可再生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供给的13.2%。
根据粮农组织资料(FAO,2008),80%的可再生能源以固体生物燃料的形式(如薪柴、木炭和动物粪便)用于居民生活(如取暖、做饭)[4],由于其未进入工业生产体系,这部分能源对世界能源形势几乎没有影响;
而对世界能源形势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液体生物燃料只占世界一次能源供给总量的0.3%,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运输领域,2005年液体生物燃料占交通运输能源总量中的0.9%,预期到2030
年达3.0-3.5%。
液体生物燃料现阶段对世界经济的更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粮食安全方面,详见下文粮食章节相关分析。
表五、2005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情况
数额(百万吨标准油)
2005-30年年均增长率(%)
2005年
2015年
2030年
石油
4,000
4,720
5,585
1.3
35.0
32.9
31.5
煤炭
2,892
3,988
4,994
25.3
27.8
28.2
天然气
2,354
3,044
3,948
20.6
21.2
22.3
化石燃料小计
9,246
11,752
14,527
1.8
80.9
81.8
82.0
水电
251
327
416
2.3
生物质和废弃物
1,149
1,334
1,615
1.4
10.1
9.3
9.1
其他可再生能源
61
145
308
6.7
0.5
1.0
1.7
可再生能源小计
1,461
1,806
2,339
12.8
12.6
13.2
核电
721
804
854
0.7
6.3
5.6
11,429
14,361
17,721
资料来源: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7》
2、石油
(1)石油的重要性
石油是现代工业经济的重要原材料:
一方面它是全球消耗量最大的能源,2005年石油消耗量占全球总能源消耗的35.0%;
另一方面,石油的相关副产品是现代工业经济中的重要投入品,其中许多产品,如医药、农药、塑料等,都无法找到可完全替代的相关产品[5]。
表六、石油主要用途概览
来源
直接产品
间接产品
应用领域
主要替代品
制约
石油燃料
略
发电
煤
储量有限
运输
生物燃料
耕地面积有限
取暖
煤、天然气
化工原料
合成纤维
纺织业原料(占比50%)
天然纤维
合成橡胶
轮胎、电线电缆绝缘层、电线
电缆包片及其他通用胶制品
天然橡胶
合成塑料
日常生活用品、农业基本生产资料、包装材料、建材材料
无
-
医药
治疗疾病
中药
农药
粮食作物基本投入品
天然气化工产品
天然气储量有限
工业生产活动中广泛运用
根据互联网资料整理。
(2)石油储产消情况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8》,截至2007年底,世界探明石油储量12,379亿桶,剩余可开采年限41.6年[6],总生产量81,533千桶/日,总消费量85,220千桶/日,净需求量3687千桶/日[7]。
俄罗斯和欧佩克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出口国,2007年其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额的82.1%,产量占世界总额的55.6%,其中的78.6%均用于出口;
其他主要经济体均是石油进口国,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印度的石油消费有一半以上需要进口,巴西进口比例较小,但仍达16.4%。
表七、2007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石油储产消情况
数额(百万吨)
储采比(年)②
进出口比例(%)③
储量
产量
消费量
净需求①
3,600
312
943
(631)
11.7
(66.9)
8.0
23.9
900
114
704
(590)
7.8
(83.8)
17.8
日本④
0
229
(229)
0.0
(100.0)
0.0
5.8
4,500
426
1,876
(1,450)
10.6
(77.3)
2.7
10.9
47.5
2,100
187
368
(181)
11.3
(49.2)
1.2
700
37
129
(92)
18.7
(71.3)
0.4
0.9
3.3
1,700
90
97
(7)
18.9
(7.2)
2.5
小计
314
594
(280)
14.3
(47.1)
15.0
10,900
491
126
365
21.8
74.3
6.5
3.2
欧佩克⑤
127,600
1,681
338
1,343
72.7
79.9
75.7
43.0
8.6
138,500
2,172
464
1,708
63.8
78.6
82.1
55.6
21,100
994
1,019
(25)
21.2
(2.5)
12.5
25.4
25.8
168,600
3,906
3,953
(47)
41.6
(1.2)
①净需求=消费量-产量,当一个经济体的净需求为正时,其需进口石油,占比为进口量占消费量的百分比;
当一个经济体的净需求为负时,说明其出口石油,占比为出口量占生产量的百分比;
下同。
②储采比的计算方法:
假设未来的产量维持在某年的水平,用当年年底的储量除以该年的产量即得剩余可开采年限。
③当产量大于消费量时,该比例为石油出口额(净需求)与产量的比例;
当产量小于消费量时,该比例为石油进口额(净需求)与消费量的比例;
④日本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均没有相关数据,为方便,按0计算。
⑤欧佩克石油消费量由中东地区的消费量加上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的消费量近似得出。
BP《世界能源统计2008》
(3)影响石油供给的因素[8]
I、全球石油储量有限,且石油具有不可再生性,主要石油出口国会主动限制石油产量,以最大化石油收益。
II、越来越多的国家限制石油相关的外国直接投资,跨国石油公司石油开采受到限制。
III、政府增加税收,提高了国际合资石油开采项目的成本。
在2007年,向政府的付款额(包括特许费)已经占每桶石油成本的一半以上。
IV、传统油田的产量已经从峰值水平下降,油田的平均规模正在变小。
国际能源机构认为,在今后的8年内,新增产能的几乎三分之二要用来替代现有油田产量的下降。
V、越来越困难的地质条件和提炼难度越来越大的劣质原油(如含硫原油)要求越来越高的探测开发技术、设备和人才(存在供给短缺),这会加剧石油探测、开发成本。
根据高盛公司的报告(
2007年),油田探测和开发成本从2000年每桶石油当量5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大约10美元。
VI、与比较传统的项目相比,能吸引更多边际投资的项目,如在巴西、墨西哥湾、西非的离岸深水砖井和西伯利亚项目,需要更长时间来探测和开发。
根据对2003-07年大约150个项目的油田投资数据的估计,这些项目投产前的滞后期是传统项目的大约两倍。
VII、石油出口国为防止“荷兰病”在本国出现,会对石油开采进行限制并理性规划,防止资源过多地聚集到石油行业,致使这些国家的石油生产不会突然增多。
VIII、中东石油储量占全世界总储量的61.0%(BP,2008),但中东地区政治环境不稳定,未来发展趋势不明朗,石油生产会受到严重影响。
IX、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部署得到更加有效地执行,其对世界石油供给的掌控力度更大。
X、石油探测开发成本是一次性投入,具有不可再利用性,各石油出口国或石油公司会更加谨慎地对待石油价格上涨,不会在石油上涨初期就盲目扩张产能。
总之,上述所有因素都会长期限制石油供给的增长。
(4)影响石油需求的因素
I、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印度、巴西的石油储备情况。
II、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先进经济体进入全面衰退,致使近期石油需求大幅下滑;
而在中长期,由于经济的复苏,必将带来石油需求的增多。
III、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快速提高,中长期内增加石油需求。
IV、其他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经济进入良性增长轨道,长期内增长石油需求。
V、为应对未来的通货膨胀,大量资金会在短期及中期扑向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增加石油需求。
VI、由于石油以美元标价,美元贬值带来石油需求大幅增加(美元贬值的原因详见下文中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关分析):
ⅰ、美元贬值使非美元地区的消费者感到石油价格下跌,增加石油需求;
ⅱ、美元贬值降低了外币购买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的回报率,转而增加对石油等替代资产的需求;
ⅲ、美元贬值导致其他经济体放松货币政策,特别是实行钉住美元汇率的国家,这将造成利率下降和流动性增加,其他经济体的企业趁势扩大再生产,增加石油需求。
VII、石油价格的不断攀高,致使替代能源的开发和运用不断成熟,最终取代石油;
但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总之,上述因素除了最后一个因素外都会在中长期内增加石油需求;
而在近期,石油需求取决于中印两国的石油需求增长与先进经济体的石油需求下降的相互作用。
(5)石油价格未来走势
根据上面对石油供需的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可以推断:
在近期,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下跌的可能性也很小;
在中长期,石油价格必然猛涨,直到替代能源高效安全的开发和运用的到来为止。
(6)石油价格变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Ⅰ、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印度、巴西等石油进口国的影响:
石油价格上涨时,一方面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企业利润,企业投资减少,经济增长放缓;
另一方面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对本国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石油价格上涨会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而当石油价格下降时,则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Ⅱ、对俄罗斯、欧佩克等石油出口国的影响:
石油价格上涨时,一方面会增加石油出口收入,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较强的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非石油进口部门相关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而引起通货膨胀,对本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总体而言,石油价格上涨有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
而当石油价格下降时,则更不利于经济增长。
Ⅲ、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
由于石油出口国常将其出口石油获得的大部分石油美元保留和存放在工业国家,工业国家又将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转贷给新兴市场,一旦石油价格高涨消失后,银行由于资金来源减少,主动收回资金或因投资策略调整而改变资金用途或投放地区,很有可能引发部分新兴市场的债务危机[9]。
3、煤
煤主要用于发电用煤、建材用煤、工业锅炉用煤、炼焦用煤和生活用煤。
由于未来石油价格看涨,发电用煤的需求会更大,用于变油的煤也会越来越多;
而欧洲为了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会把更多的能源消费从天然气转向煤炭,增加煤炭需求;
上述因素将带来煤需求的上升。
而煤储量的有限性及水陆路运输能力的限制会控制煤炭供给上升。
需求的增多与供给的相对落后会造成煤价随着石油价格一起上涨。
煤价的上涨会使得未来的主要煤炭进口欧盟、日本的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影响,而对中国、印度、巴西的影响则取决于其未来国内产煤能力能否跟上其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对美国、俄罗斯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表八、2007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煤储产消情况
数额(百万吨/百万吨油当量)
储采比(年)
进出口比例(%)
储量①
净需求
242,721
587
574
13
234
28.6
18.7
18.1
29,570
178
318
(140)
50
(44.0)
3.5
5.7
10.0
355
1
125
(124)
249
(99.2)
◆
3.9
272,646
766
1,017
(251)
(24.7)
32.1
24.4
32.0
157,010
148
95
53
500
35.8
18.5
4.7
3.0
114,500
1,290
1,318
(28)
45
(2.1)
13.5
41.1
41.5
56,498
181
208
(27)
118
(13.0)
7,068
2
14
(12)
*
(85.7)
0.8
0.1
335,076
1,621
1,635
(14)
(0.9)
39.5
51.7
51.4
239,766
748
526
222
-
29.7
28.4
16.6
847,488
3,136
3,178
(42)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 中国宏观经济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