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二十二河北南皮张之洞诗书寄厚望 教诲启后人.docx
- 文档编号:2042930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97KB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二十二河北南皮张之洞诗书寄厚望 教诲启后人.docx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二十二河北南皮张之洞诗书寄厚望 教诲启后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二十二河北南皮张之洞诗书寄厚望 教诲启后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二十二河北南皮张之洞诗书寄厚望教诲启后人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二十二:
河北南皮张之洞——诗书寄厚望教诲启后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
“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
“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
治国从治家开始。
“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客户端推出专题“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带您走近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汲取精华、去除糟粕,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
通津为世用,明道守如珍。
”1860年张之洞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张之洞便写下这首《续辈诗》,既作为后代子孙的排辈依据,更把修身齐家立业之道和为人处世准则铭刻在每一位张氏后人心中。
河北南皮张之洞:
诗书寄厚望教诲启后人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贵州安龙县),清末洋务运动重要倡导者之一。
张之洞出生时,他的父亲张锳时任贵州兴义府知府,因此,张之洞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同治二年(1863年),张之洞考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踏上仕途。
从同治六年(1867年)起,张之洞先后担任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学官,后又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一生致力办教育、做实业、练新军,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重要创始人,曾创办汉阳铁厂、枪炮厂,开矿务局,广修铁路,其中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官办钢铁企业。
张之洞1909年病逝于北京,谥号文襄,其一生著述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张之洞故居简介
张之洞生于贵州兴义府(今贵州安龙县),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一生历任多省学官和封疆大吏,旧居多不可寻。
现存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白米斜街路北11号。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已经七十岁的张之洞奉旨进京,升任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进京后不久搬来居住。
宣统元年(1909年),张之洞在这里病逝。
故居大门在白米斜街,门外有照壁、上马石、八字门墙等。
故居共3幢小楼,大体完好。
张之洞家训简介
张之洞先祖张维曾在明朝任过河南按察使,“以文章忠义有声于时”,张之洞以上四代为官,都以清廉闻名。
张之洞秉持清廉家风,同样非常重视对后辈子女的教育。
在教育子女上,张之洞以齐家、报国、立业、修身为主要落脚点,这种理念在他写给儿子们的书信和《续辈诗》中有明显的体现。
张之洞对子女管教严格,1909年临终之际,他还在病榻上教育几个儿子要“兄弟不可争产,志须在报国,勤学立品;君子小人,要看得清楚,不可自居下流”,并要求儿子们将自己叮嘱反复朗诵,一直看到儿子们都已熟记在心才阖然长逝。
至今,张之洞后人依然按照其《续辈诗》起名,南皮张姓后裔也多以这首诗作为起名的依据,其家训也随着《续辈诗》及张之洞的家书、遗言在后人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视频脚本
河北南皮张之洞:
心系家国梦情寄续辈诗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古称江城,水陆交通便利,历来就有九省通衢之称。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武汉以工业和经济的发展蜚声中外,这里曾云集了众多的工业企业,汉口甚至曾被誉为“东方芝加哥”,而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就是被世人称为“张南皮”的晚清中兴名臣——张之洞。
张之洞,晚清时期历任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而“张南皮”这一称谓则来源于河北省沧州市的南皮县。
一、家风润童心
南皮,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张氏祖辈在明宣德年间由山西迁至泊头,繁衍生息,其中一支来到南皮,世称“东门张”。
“东门张”族内才俊辈出,多人出任户部主事、监察御史等职。
张之洞以上四代为官,都以清廉著称。
张之洞出生时,其父张锳正在贵州兴义府担任知府,张之洞的童年就是在贵州度过的。
张氏家族书香门第,张锳为张之洞及其兄弟广聘名师,并采购大量图书,对孩子们的品行更是严格要求。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张之洞学问长进很快,不到5岁开始启蒙,12岁便出版诗文集《天香阁十二龄草》。
后来,张之洞返回家乡南皮,靠着扎实的学识,他先后考中了生员、秀才,16(虚)岁时考中了直隶顺天府第一名举人,27(虚)岁考中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
仕途的大门开始向他缓缓打开……
《南皮县志》总编纂杜中洲:
南皮这个乡贤张之洞啊,他秉持家风,居官清廉,一开始他作为清流健将,客居京华。
后来他出任学政,一直到担任封疆大吏,大部分的时间他都住在府衙里面,直到后来奉旨进京,担任了军机大臣,他才在北京的白米斜街买下住房。
二、诗书寄厚望
纵观张之洞的一生,为官清廉,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对教育、实业的发展贯穿了他的整个政治生涯。
同时,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他也没有丝毫的放松。
1860年,张之洞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张之洞便写下了一首《续辈诗》,作为张家自他之后20代子孙的排名依据,同时更重要的是:
这首诗要成为子孙后代们为人处世的准则,铭刻在每一位后人的基因之中。
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
通津为世用,明道守如珍。
《张之洞家训》作者邢东:
张之洞把对子孙的要求,分解为治家、报国、立业、修身四个方面。
在治家上,他要求是以仁爱宽厚治家,所有子孙都要遵守家法家规的要求,不得违反;在报国上,他要求所有的子孙,不论是当官的还是当老百姓的,都得做忠良,都要报效国家;在立业上,他要求所有张家子孙都要有开放的胸怀,用自己的学识来造福国家和百姓;在修身上呢,要明白世间的真理,遵守咱们中国传统美德的要求。
这首《续辈诗》得到了张之洞全家上下的一致认同,此后,张之洞及其兄弟后代均按照此诗起名,这首《续辈诗》也成了很多张之洞后人坚守一生的准则。
除了《续辈诗》之外,张之洞对儿女的期望,还寄托在他的家信和文稿里,其中写给他在日本留学的儿子的《致儿子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南皮张之洞研究会副会长叶书龙:
张之洞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他是清朝为数不多的敢于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国外留学的一个封疆大吏。
张之洞手握公派留学生的大权,但却对自己的儿子,要求他“自备资斧,不领薪水”。
在《致儿子书》中,张之洞对留学在外的儿子谆谆教导,他告诉儿子:
自己对他十分疼爱,之所以暂时放下这份爱,送他到异国求学,为的就是让孩子今后能够成为“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张之洞嘱咐儿子要从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业上要“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希望儿子能够学有所成,养成勇猛刚毅的军人品质。
在处世上不要以“官二代”自居,而是要“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此事于所学”,从而达到“磨练身心”的目的。
在修身上要“尽力求学,勿妄外骛”,也就说要心无旁骛地读书求学,远离不良行为。
细读这封《致儿子书》,张之洞舐犊情深,教子心切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而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父亲。
这封家书,一直激励着张氏后人谦虚谨慎,勤奋求学。
今天,她的嫡亲孙女张厚粲,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心理科学联盟副主席,是当之无愧的心理学界学术泰斗,并身兼国务院参事等多种重要职务。
《张之洞家训》作者邢东:
两年前,美国洛杉矶哈冈学区威尔森高中迎来了一位华裔校长,他叫张忠直,是张家“忠”字辈的后人,他就说呀,他的三个孩子也是按照《续辈诗》起名的,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都要让他的孩子背诵“诚实、健全人格、幸福、健康”的做人要求。
今天的河北省南皮县,东门张氏族中,也仍然在普遍使用《续辈诗》中这二十个起名专用字。
不相识的张氏族人,一听名字,也便知道了彼此间的辈份。
三、教诲警后人
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又是洋务派主要代表的张之洞,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可谓殚精竭虑,也功勋卓著。
毛泽东同志都曾评价过: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张之洞为官40余载,勤奋做事,不谋私利。
1909年10月4日,张之洞病入膏肓,弥留之际,他嘱咐儿辈:
“兄弟不可争产,志须在报国,勤学立品;君子小人,要看得清楚,不可自居下流。
”再次强调了齐家、报国、立业、修身的重要性。
为了让孩子们牢记教诲,张之洞让每个孩子都在他的病榻前把这段话熟记成诵,然后才阖然长逝。
这里是南皮县第一中学,她的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由张之洞捐资修建的慈恩学堂,如今历经百年风雨,但张之洞开启家乡近代教育先河,惠荫当时,恩及后人的历史功绩,仍被南皮人津津乐道,代代传诵。
南皮县第一中学副校长王智杰:
我们南皮一中的前身慈恩学堂,就是由张之洞捐资兴建的。
2010年,借着河北省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为了纪念张之洞,我们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从慈恩学堂到南皮一中》,供高一年级学生选修使用。
书中搜集选编了大量与张之洞有关的资料,使学生们更能全面、系统的了解张之洞。
今天,距张之洞去世已经106年,但张之洞家训中“齐家、报国、立业、修身”的要求,不仅仅在他的后代子孙中广为流传,也逐渐成为南皮县这方水土上多数人共同的价值取向:
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
通津为世用,明道守如珍。
●张之洞家训摘编
续辈诗
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
通津①为世用,明道守如珍②。
——张之洞《续辈诗》
【注释】
①通津:
四通八达之津渡,比喻显要的职位。
本句世传本为“通经”。
②如珍:
像珍宝一样。
本句世传本为“儒珍”,此处采用张之洞嫡亲孙女张厚粲、嫡亲孙子张厚枚两位先生家传本记述。
【译文】
要仁爱宽厚待人,遵守家法家规。
要做到忠厚善良,报效国家。
要有开放的胸怀,敢于担当,学以致用,以所学济世。
要知晓世事规律,像守护珍宝一样守护中华传统美德。
【解读】
这首《续辈诗》写于1860年(咸丰十年),张之洞及其兄弟后代均按照此诗起名,今天南皮张姓也多以此诗作为起名的依据。
这既是子孙辈分的排行,也是张之洞对后代的期望与要求。
他希望后代子孙能够以仁厚治家,以忠良报国,以学识济世,以操守修身,成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都有益的人。
教子警言
兄弟不可争产,志须在报国,勤学立品;君子小人,要看得清楚,不可自居下流。
——张之洞临终遗言
【译文】
兄弟之间不可因为争夺财产而闹不和睦,要立志报国,勤奋学习,树立良好的品格;与人交往的时候,要看清对方的品行,辨清君子小人,不能和小人同流合污。
【解读】
1909年10月4日,张之洞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时日无多,弥留之际,将以上话语嘱咐病床前的儿子们,看到儿子们熟记成诵,方才放心离世。
这段话由其幕僚张曾畴聆听记录。
在许同莘《张文襄公年谱》中,该段话为“勿负国恩,勿堕家学,必明君子小人义利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含义与张曾畴记录相同。
都是要求孩子们不要把钱财田产看得太重,而是要勤学修身,立志报国,分清君子小人,不能自甘堕落。
致儿子书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能一日不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尽力求学,勿妄外骛。
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摘自张之洞五月十九日《致儿子书》
【译文】
父母疼爱子女,总是无微不至,恨不得一天都不离开你身边。
然而一定要让你出门求学,那是因为想让你用功上进,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做对国家有用的人罢了。
你现在已经入学,就应该努力上进,要把军事上的奥秘全部学会。
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二十二河北南皮张之洞诗书寄厚望 教诲启后人 中国传统 中的 家规 十二 河北 南皮 诗书 厚望 教诲 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