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2《游褒禅山记》学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422575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31KB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2《游褒禅山记》学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2《游褒禅山记》学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2《游褒禅山记》学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碑仆道。
仆:
其文漫灭。
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独:
其:
犹:
今言“华”(huā)如“华(huá
)实”之“华(huá
)”者,盖音谬也。
言:
盖:
谬:
有泉侧出。
侧出: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上:
窈(yǎo)然:
入之甚寒。
甚: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问:
深:
则:
穷: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
而其见愈奇。
见:
。
有怠而欲出者。
怠:
不出,火且尽。
且:
遂与之俱出。
遂:
俱:
盖其又深。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尚:
十一:
不能:
来而记之者已少。
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加:
方是时。
方:
是:
(21)火尚足以明也。
明:
(22)既其出。
既:
(23)则或咎其欲出者。
或:
咎(jiù
):
(2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不得:
极:
夫:
(25)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
焉:
(2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得:
(2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
(29)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观:
险远:
(30)而人之所罕至焉。
(31)不随以止也。
随:
(3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
相(xià
ng):
(33)然力足以至焉。
(34)于人为可讥。
于:
为:
(35)其孰能讥之乎?
孰:
(36)此余之所得也!
(37)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3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莫:
(39)何可胜道。
胜:
(4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
慎取:
(三)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
(四)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2、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
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6、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火尚足以明也。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传:
(五)虚词
“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3、良乃人,具告沛公。
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而
1.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其奇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
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
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视其左右
9、谬其传10、咎其欲出者
11、其孰能讥之乎?
12、既其出
“以”: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5).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6).火尚足以明也。
(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9)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
(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六)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5、不随以止也
6、此余之所得也!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七)一词多义
“道”
1、有碑仆道。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何可胜道也哉。
5、策之不以其道。
“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
2、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文过饰非。
然”
1、吴广以为然。
2、有穴窈然。
3、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相
1.无物以相之
2.悔相道之不察兮
3.儿已薄禄相
4.及时相遣归
(八)古今异义
1.
古义: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
5.
于是余有叹焉。
(九)名句默写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二。
文本解读
(一)梳理课文的整体结构,请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1-2):
记叙--
(3-4):
议论--
(5):
记叙的结尾-------
从文章结构梳理可以看出,其主要写作手法:
(二)具体赏析
(1)阅读第一段:
1.这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都写了褒禅山的什么?
明确:
(2)阅读第二段:
1.这一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按照游踪可以分两层,请概括层次内容:
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
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
2.华山洞分为前后两洞,前洞什么样?
后洞什么样?
着重哪一部分?
为什么?
3.作者游洞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3)阅读第三段
1.第一句话中“于是”应解释成,全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作者提“古人”的目的是,其反映出的精神从侧面证明了本段中一句。
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喻指。
4.“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喻指。
5.作者认为成功的条件有。
(4)阅读第四段:
这一段写由仆碑所得到的感悟,指出对待传闻要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
本段中作者是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出来的?
摘录段中关键词,并说明其观点。
三.课后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庐冢(zhǒng)
何可胜道(shè
ng)
B.窈然(yǎo)
有碑仆道(pū)
C.音谬(miù
既往不咎(jiū)
D.王深回父(fǔ)无物以相之(xiāng)
2.选出加点“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不知老之将至
C.后世之谬其传
D、仰观宇宙之大
3.下列对“其”的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其院东五里
(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
C.其孰能讥之乎(谁,疑问词,表疑问语气)
D.吾其还也,亦去之(还是,语气词,表委婉语气)
4.。
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余之所得也
C.于是余有叹焉
读书人一声长叹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此世所以不传也
6.下列句中的“观”与“非常之观”的“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7.选出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
例:
火尚足以明也
A.素善留侯张良
B、秋毫不敢有所近
C.不知东方之既白
D、以乱易整,不武
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由山以上五六里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9.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10.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词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唐浮图慧褒站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苏子愀然
13.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中“所以”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亲贤人,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着急高义也
D。
所以游目骋怀
14.选出句中“者”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二)课内文段阅读
【语段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5.下列句中加粗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距其院东五里。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16、对“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B、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C、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D、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17、下列对褒禅山名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褒禅山应该叫“华山”,“花山”是错误的称呼。
B、褒禅山本名是“花山”,后被慧褒和尚称为“华山”。
C、褒禅山被称为“华山”,是因为有一个华山洞的原因。
D、褒禅山先后被称“花山”“华山”,在当时被称褒禅山。
【语段2】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说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
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说明情况
19、“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一句,联系前文,根据“深思慎取”的精神,作者论述有遗漏的词句吗?
如有,试完整地补出来。
20、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21、2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
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
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
累旬日下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
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竟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
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累:
连续
B.杳莫测其所穷
尽、完
C.于是其诗益工
工:
工整
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
没:
淹没、遮掩
23.下列各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肝胆为之悼柔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
蓬蒿没户,而志竟常充然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其奇
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4.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A.
B.
C.
D.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
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历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
Bāochá
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游褒禅山记 学年 第一 学期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学案含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