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详解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422091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94KB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详解Word下载.docx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详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详解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由朱小曼主编的《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是一部面向教师、教育工作者、教育专业研究人员及教育相关职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百科工具书。
本书主体由总序、分卷序、条目分类目录、条目正文、附录、索引6个部分组成。
小学教育卷共设578个条目,基本涵盖了与小学教师职业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内容。
小学教育卷基本依循百科全书的编撰惯例,但不拘泥于百科全书惯例。
根据内容分类的需要设立8个部分,下设条目。
条目正文按条目分类目录排列,以便于阅读和查询。
是我们研究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依据。
《教师大大素养》一书由张仁贤主编,理论体系完整,简明实用,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
2,本课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通过本研究明确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可以完善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理论体系。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明确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可以建立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评价工具,以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再教育工作,实现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也为不断推进语文学科建设奠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理清教师人文素养的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
2.通过阅读和学习,构建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使尽可能多的教师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书声朗朗、书韵悠悠、书香浓浓的校园文化。
五、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要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以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两部分:
一是明确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构建素养模型;
二是利用建立的素养模型对霸州市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现状进行调查评价,发现教师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解决策略,指导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及确定
现代社会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畅行无阻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会读书。
现代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发展潜力。
所谓广博的知识,是教师要有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除对本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要准确、熟练之外,还要旁通相关学科的必要知识与内在联系,以便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了解其发展缘由和社会意义及其蕴含的科学精神,一边教学中能够深刻揭示其人文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品质。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否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本身是否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而理解掌握教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
教学过程是,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解答这些问题并非易事。
如果教师见识广,对诸如这些问题就能应对自如,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做出解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如果教师阅历少,见解肤浅,甚至以“以后再告诉你”来敷衍学生,无疑会给学生泼冷水,既降低了自身形象,又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
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要广通博览,在脑子中建立一个“活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
要满足上述的需要,教师就必须要会读书。
教坛上盛行一个比喻: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
”而会读书,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要以书为主,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
而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言论著作、诗词曲赋,更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如我校胡金耐老师平时喜欢读书,可谓涉猎广泛,她的课堂总是特别吸引孩子,因为孩子们在课堂上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
其二、要会研究。
一个不搞科研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名教师,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素质教育的舞台上,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
早在本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著名的课程教学者斯腾毫斯就倡导了“教师即研究者”运动,把教师研究的重要性推到了醒目的位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语文教学的实践者是教师,因此,研究语文教学如何改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也规定: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
语文教育科研能力是探索语文教育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育实践的革新创造能力。
它是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教育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
教学是科研的起点,科研是教学的深化。
语文教师应边教学边研究,把教育事业变成科学事业,就有可能成为学者型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现问题的能力
许多语文教师教了几十年书,却连一篇研究性的文章也没写出来。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发现问题,觉得自己那一套很好,没有什么不妥。
再一个原因是懒,懒于动手,懒于思考。
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讲是致命的缺点,照这样下去,其教学只能原地踏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退步。
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动手去解决问题。
我校的闫瑞昌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了问题,喜欢研究,并且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积累下来,便于以后的实际教学。
(二)选题定向、收集资料的能力
在发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时,要注意怎样切入问题,才便于研究。
一个角度不行,再换个角度。
这里要指出的是,语文教师进行的研究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才来研究的,而不是空洞的理论式研究,语文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专门研究人员的研究,其研究课题宜由小入大、由浅入深,而不要贪大嚼不烂。
确立了课题之后,便是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时要广泛阅读,详细占有原始资料,用小卡片记录下重要部分或其出处,以便写作时参考。
(三)撰写论文的能力
在正式动笔前要列出提纲,提纲虽是总括式,但应越细越好。
撰写论著也是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主要标志。
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创见的科学研究,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全由当初的写小文章到后来的写大论著,这样就由一个教书匠发展成为教育家,而这也应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其三、要会上课。
课堂是显示教师人生价值的舞台,是会读书、会研究的目标,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的重要体现。
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的活力。
无活力并不是因为学生没有问题,无问题是因为没有活力。
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的帮助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亦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与生为善,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
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神坛”中走出来,走到孩子们中间去,因为讲台不是你的“家”。
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合到他们中间去,创出一个融洽、和诣的课堂。
巴甫洛夫说:
“不论鸟的翅膀如何完美,如果不依靠空气,它就不能起飞。
”此次课改不是理论上的改革,而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
如何上好一堂课才是课程改革的实质,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化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可借助实物、多媒体等增强学生的体验。
上课的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在点滴积累中,学业如农园禾苗不见其长却日见其长,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
“熟读深思子自明”是一种自主学习,“青山正补墙头绿”是一种合作学习,“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一种探究学习,让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最后、要会写作。
几年前,曾有人撰文提出“语文教师可否会写文章”的质问,问题虽偏激了些,但不少语文教师懒得动笔却是不争的事实,不少教师自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再写过文章。
一位语文教师曾这样感慨:
不要说写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就单说写总结吧,也发现自己的词汇那么贫乏,文章那么单调。
终于明白,由于长时间的不用、不积累,自己在词汇上已处于“退化”、“透支”状态了。
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是不称职的语文教师。
写作是一种生命的运动,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
旧时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般要求是“出口成章,下笔能文”,如果今天连教师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的语文教育将很难有发展。
教师“下水”作文,作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已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重视,但仅仅偶然湿湿身子,未必能很好地把握学生。
“下水”作文往往是在充分准备之后进行的,有时间收集素材,立体思维。
垂范作文,力求浅显易懂。
例如,王超老师在讲授三年级语文园地的作文时,围绕父母的爱,就和孩子们一起写下水作文,王老师以一个三年级学生的口吻写了一篇《父爱如月光》让孩子们感受父母的爱的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情谊。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探索实践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开展课程开发的研究。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指导研究。
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大量的材料的分析得出本课题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这些材料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方法运用于课题论证、实施、分析、总结、结题的全过程。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访谈调查,从不同角度了解语文老师对教学的实际需求,获得有效信息服务于课题的研究。
调查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此方法贯穿于课题研究始终,并且在课题结束后仍会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跟踪课题成果推广情况,为以后更好的实施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探索实践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应该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使之成为能满足教学的科学的教学理论。
此法贯穿课题研究始终,并将长期研究下去。
4、经验总结法: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分阶段按步骤进行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工作要进行,针对每一阶段取得的成果及时加以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形成阶段性成果和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
(一)完善系统,制定措施,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1.构建培育系统。
我们把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纳入我校教师培训规划,作为全体教师职务培训的重要内容。
通过组织专家讲座、征文比赛、网上论坛等系列活动,开展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知识学习,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拓宽视野,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完善资源系统。
通过各种途径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推荐相关辅助学习资料。
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学校想方设法添置图书,新购置了部分理论书籍,其中每位老师人手一册《每周一读》。
学校加大了图书的开放力度,满足教师学习需求。
要求教师广阅群书,做好学习摘记,写下学习心得,搜集理论专著,查阅相关资料,支撑课题的实施。
开设“霸州市第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专题网页,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充分发挥华夏民间收藏馆、艺术场馆和人文讲坛等文化设施功能,开展“教师走进经典”系列活动,向教师提供优秀文化、科普、艺术成果配送服务。
3.优化实践系统。
学校开展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各类实践活动。
探索多种载体,充分展示教师的才艺和魅力。
组织教师参加以中外优秀文化、科技创新、城市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参观考察活动,陶冶情操,体验人生。
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炼教师的意志品质,内省自身,感悟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08.11——2009,6)
确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学习理论,填写课题研究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
制定课题计划,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语文教师素养的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
尝试进行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探究性研究。
第二阶段(2009.6—2010.11)
结合实证性考察,撰写调查报告。
本阶段还将邀请语文教师召开座谈会,组织进行案例研究。
第三阶段(2010.11—2011.6)
侧重于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深化研究,使各种途径与教育内容的方法形成整体,提高教育实效。
把多种方法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师论文预计达30篇以上。
3、课题研究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总结:
课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效果怎样。
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计划和课程内容开发,立足于典型工作分析下的二次课程开发,其主要任务是: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并确定课程的标准,以及学习情境的开发。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理论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真诚的人文态度——高尚师德修养的“三做到”
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1,做到热爱教育事业。
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教育事业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事业,它使人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教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每一个投身于这一事业的人,都应该感到无尚光荣,都应该为之倾注毕生精力,都应象孔子那样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象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做到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爱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
师爱能使学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师爱也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
师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与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
相反,厌恶学生,使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到教师的漫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生的残酷,人情的淡薄,就会滋长学生冷漠甚至畸形的心态,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而且师爱还可以换来学生的爱,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教师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学好它。
所以师爱可以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去热爱学生,去塑造学生的人生。
热爱学生应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还要将爱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只有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培养出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做到为人师表。
孔子曾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
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还应具有宽广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品格,严谨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正人、正己。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自觉,进行严格的自我监控,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以自己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学生。
(二)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有雄厚的人文知识?
——要做到“三具有”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课程、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这些都促使教师要勤于学习,孜孜以求,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一个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我们要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等,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教师必须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
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教育人、塑造人,从而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这样,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找准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2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精通小学语文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
所谓精,就是要对小学语文的知识深钻吃透,准确把握,具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
所谓深,就是要比小学生高出几筹,深入几分,做到教一知十或教十知百;
我们只有对小学语文在知识体系上融会贯通,才能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脉络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因此,我们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小学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了解小学语文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展动向,尽量使自己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真正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小学生求知的促进者。
3要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从事的是开发人类智力资源的事业,要让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维持对学习的热情,需要教师源源不断地带给学生永不停歇的精神力量。
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
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
广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综合素养高低,关乎所导演出来的课堂效果,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学习成绩。
现代教育需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风趣幽默的老师,现代课堂不欢迎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的“教书匠”。
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的基础上。
因为科学知识的日益融合和渗透要求教师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只精通本专业,知识面狭窄,难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也影响教师自身在学生中的威望。
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仅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新一代的小学生无论在知识面、社会认知水平、个人胆识、交往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方面已经迥异从前。
面对他们,“先生”如果继续得过且过、沉醉于“半桶水”而悠然自得,当“先生”的先知捉襟见肘时,必将最终失去神圣教坛的主角地位。
为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必须有“长流水”、“新鲜水”,所以,我们必须要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渊博的学识,方可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教学中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古今渗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人文精神——尊重理解学生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具备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之外,我们更应该具备人文精神。
1正确认识教学基本目标。
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般理解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知识”。
现在随着课改的深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明确了教学目标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做人”,教给小学生人文知识,培养小学生人文态度,塑造小学生人文精神。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从人文的角度看,小学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动塑造的“物”,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思想、观念、个性、习惯,他们有权利设计和规划自我。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出健康加健全的人才;
两个“健”字中,最重要的蕴涵是学生理想的人格的培养。
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的理念好:
“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让未来的英才赢得英才的未来。
”所谓“理想的教育”,就是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富有人文精神的教育;
而“英才”从何而来,当然从科学和人文的交融中而来,决不可能从一条腿的瘸子和侏儒中来。
3理解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张扬个性)
人文观念强调,孩子的成长不是集体化的,而是个性化的。
在遗传素质及后天环境(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人际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师 人文 素养 培养 研究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