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单元教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417478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99.70KB
第九章单元教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
《第九章单元教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单元教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功率公式有两个:
P=W/t,P=Fv。
计算时,根据已知量灵活选择公式。
4.
注意总结规律。
如通过实验探究,可得到“斜面越陡,越费力,机械效率越高”的结论。
情景示例:
情景示例一
三功概念的建立与机械效率的教学情景
(一)生活体验法
1、老师:
老师做实验要用烧杯,哪位同学帮忙把讲桌下的烧杯拿到讲桌上?
一学生从桌子下面拿上来盛水的烧杯。
操作要点:
(1)、轻描淡写地说要杯子。
桌子旁边不放水槽,迫使他没办法把水倒掉。
(2)、老师不要从同学手里接烧杯,示意他把杯放桌子上。
2、老师拿过有水的烧杯后,面露发愁之意:
杯内的水倒哪儿呢?
最后还是把水倒掉了。
意图:
让下面神情专注的学生明白这水是无用的?
3、老师:
谢谢这个同学!
我们来计算一下他做了多少功?
(在黑板上写上条件:
空烧杯质量100克,里面水的质量400克,桌子高1米。
)
4、老师:
现在还需要一个同样的空烧杯,哪位同学能做最少的功帮我这个忙?
另一个同学上来,把杯中的水倒掉后,从地面拿到讲桌上。
桌子另一边有同样的装水的杯子,旁边还有一个水槽,(情境一时用箱子罩住的)这个同学受第一个同学的启发,很自然的会把水倒掉,而只拿上来烧杯。
6、老师:
请同学们计算这个同学做了多少功?
(学生计算)
7、讨论:
两位同学效果相同,为什么做功不同?
设计意图:
让学生比较两人做的功,反思第一个同学对水做的功无用——引出额外功、有用功和总功。
8、老师:
现在我还需要酒精完成实验,哪个同学来帮忙?
又一个学生上来,他想只把酒精拿上来,可是做不到,只好连杯子和酒精一块拿上来了。
老师:
请计算这个同学做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酒精质量320克)
让学生悟出,很多情况,额外功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设置连环问题法
问题1.从井中提水都对谁做了功?
对谁做的功是有用的功,对谁做的是没有用的功?
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问题2.如果水桶掉到井中了,打捞水桶,对谁做的功是有用功,对谁做的是额外功呢?
让学生深化理解所谓有用功、额外功是针对人们的目的需要而言的,对人们有用而做的功,是有用功;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问题3.在你从井中提水的过程中,你的愿望是让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一些呢?
还是让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一些呢?
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提高机械效率是人们的愿望,机械效率是机械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问题4..同样从井中提三十千克水,你愿意用厚铁桶呢?
还是愿意用薄塑料桶?
你的理由是什么?
让学生理解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越少,人们做的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即额外功会影响到机械效率。
问题5.用同一动滑轮提起重100牛的粮食,与提起重0.1牛的乒乓球,那一次的机械效率高呢?
让学生理解额外功一定,有用功也会影响到机械效率的高低
问题6:
要将一捆书(不太多,一个人也能搬动)搬到五楼,下列做法你选择哪一种?
A将书一次性搬到五楼。
B将书分成十份,每次搬动一份,最终将书全部搬运到五楼。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
省力的方法不一定效率高。
方法A是费力的,但做的额外功却较少,机械效率是高的,方法B省力,但做的额外功却多,机械效率低。
这样,通过设计小坡度、层层递进的连环问题,化解了难度,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刻领会了各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情景示例二
关于“功率”概念的导入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甲、乙两人做功及所用时间,如下:
第一次:
W甲=1000J,t甲=5s;
W乙=1000J,t乙=10S。
请问:
谁做功快?
(让学生得出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短的做功快)
第二次:
W甲=1000J,t甲=10s;
W乙=2000J,t乙=10S。
(让学生得出在相同时间内,做功多的快。
第三次:
W乙=2000J,t乙=50S。
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学生想到:
W/t,得到W甲/t甲=100J/S,W乙/t乙=40J/S。
让学生说出100J/S、40J/S表示什么意思?
(自然引出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公式、单位等)。
难点突破:
(一)
极端推理法理解“斜面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得出“斜面倾斜角越大(斜面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怎么样进一步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这一结论?
我在黑板上画了如图示的不同斜面。
并解释:
由斜面S1到斜面S2,斜面倾斜程度变大(斜面越来越陡),当斜面变成竖直时(到S3),拉力F不就等于物重G了吗?
斜面长S不就等于斜面高h了吗?
即F=G、S=h,代入效率计算公式得η=W有用/W总=Gh/FS=Gh/Gh=100%,因此可以得到“斜面越陡,斜面机械效率就越大”的结论。
(二)善用比喻讲解“能量”的含义
能量,简称能,它的定义是: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一个物体没有对外做功,它具有能量吗?
这是学生经常困惑的问题。
我采用比喻讲解:
能量,就好比你口袋里的钱,做功就好比买东西。
你口袋里有钱,你就能够买东西,但是,你不买东西,口袋里就没有钱吗?
学生回答后,我说,能够做功是指具有做功的能力、本领,不一定真的去做,例如吊在空中的日光灯,静止在那儿,没有做功,但是它具有做功的本领,所以它具有能。
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能够做功”的含义。
?
学习问题:
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做了功?
机械效率与有用功、额外功有怎样的关系?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角有怎样的关系?
功、机械效率、功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物体没有对外做功,物体就没有能量吗?
怎样判断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作业或检测
功和机械能章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
1、(10广西省)下图的几种情景中,人做了功的是:
(
)
A、踢出去的足球在水草地上滚动
B、司机推汽车,纹丝不动
C、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
D、学生背着书包在平路面上行走
2、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3、如图1所示,在水平面ABC中,AB段光滑,BC段粗糙,且AB=BC,物体M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C点,在AB段、BC段上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W1=W2
B、W1>
W2
C、W1<
D、无法确定
4、(10河南)如图2所示,用F=50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N的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移动了3m,在这个过程中( )
A、拉力F做了l50J的功
B、拉力F做了300J的功
C、重力做了600J的功
D、重力做了1200J的功
5、一人用200N的拉力,将重440N的物体,沿斜面方向将它匀速拉上长5m、高2m的斜面,设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则有( )
A、η=40﹪,f=80N
B、η=50﹪,f=50N
C、η=88﹪,f=24N
D、η=60﹪,f=48N
6、(09广州)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两者相比,甲升降机( )
A、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
B、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C、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少
D、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
7、(10河北)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3所示),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忽略绳重及摩擦)( )
A、F1>
F2,η1=
η2
B、F1>
F2,η1>
C、F1<
D、F1<
8、图中的四幅图片是生活和生产中的场景,对其能量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甲图
乙图
丙图
丁图
A、甲图中,举高的货物没有对外做功所以不具有机械能
B、乙图中,列车速度增大后动能增加了
C、丙图中,握力计发生形变后弹性势能增加了
D、丁图中,飞机升空后重力势能增加了
9、(10广东)某建筑工地要将同一个箱子从地面搬上二楼,如果分别采用如图4所示的两种方式搬运,F1和F2做功的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种方式机械效率一定相等
B、两种方式功率一定相等
C、两种方式所做的总功一定相等
D、两种方式所做的有用功一定相等
10、(10鸡西市)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来自黑龙江省的选手李妮娜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获得银牌。
她在比赛过程中运动的轨迹如图5所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点向b点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在a点和c点速度都为零,因此重力势能相等
C、从c点下落到d点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在a点和e点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机械能相等
二、填空题
11、(10上海)物体在大小为5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秒内沿水平地面前进2米,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焦,功率为________瓦;
若物体重20牛,则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焦。
12、(09兰州).如图6所示,把一个金属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将小球拉到A点,然后放开,小球在从A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
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13、(09威海).甲乙两同学进行爬杆比赛,爬到杆顶(杆长相同)时,甲用10s,乙用9S,若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为5:
6,则甲乙两人爬到杆顶做功之比是 ,甲乙两人平均功率之比是 。
14、(10肇庆市)如图7所示,动滑轮的重量是G0,物体的重量是G(G<
G0),拉力大小是F,将物体匀速提升h,此过程中做的有用功是
,机械效率η=
;
若提起物体的重量变为G1(G1>
G0),提升距离仍是h,此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1,则η1_____________η(选填“>”、“=”或“<”).
15、(10潍坊市)2010年潍坊市学业水平体育测试立定跳远项目中如图8所示,体重为500N的某同学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0.3m,用时0.5s,轨迹如图.则此过程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J,重力的功率为_________W.
16、如图9所示,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卫星在_____点的动能最大,在_______点的重力势能最大,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卫星的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其中卫星在________位置时速度最大。
17、(10安徽省芜湖市)图10所示是工厂里用来吊运货物的行车滑轮组。
某次作业时,行车在钢丝绳的自由端用2000N的力,将重6000N的货物匀速竖直提升3m,接着又在水平方向移动6m。
则行车在水平移动货物的过程中,货物重力所做的功是
_____J;
在竖直提升货物的过程中,货物重力所做的功是____
J,行车滑轮组提升货物的机械效率为
。
三、探究与实验
18、学校新购了一箱物理器材,小云同学将它从一楼搬到三楼,小彬同学想测定小云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小彬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A.测出箱子的质量m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L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h
D.测出小云上楼所用的时间t
E.算出小云搬运箱子的功率P
(2)请你在下面空白处帮小彬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19、在研究动能的大小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想探究动能大小跟速度大小的关系。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先将小球从斜面的h1的高度上由静止滑下,并记下小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s1。
(1)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实验中怎样判断动能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水平面为光滑的(足够长),该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
__
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有用功
W有/J
测力计
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1
2
0.1
0.2
0.9
0.3
4
0.4
1.6
3
1.1
0.5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
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有关。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四、计算题
21、(10南通)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把重为500N的箱子匀速提升5m,动滑轮的质量为8kg,不计绳重和摩擦,取g=10N/kg.
(1)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
(2)在向上提升箱子的过程中,人对绳子的拉力为多大?
(3)在向上提升箱子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22、(10安徽)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
104W,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800N。
在额定功率下,当汽车匀速行驶时,求:
(1)、发动机所提供的牵引力大小;
(2)、行驶速度的大小;
(3)、行驶5min牵引力所做的功。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A)答案
一、
题号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S
D
二、
11、10
1
0
12、重力势
动
13、5:
6
3:
14、GH
GH/2FH
>
15、150
250
16、近地点
远地点
动
重力势
近地点
17、0
18000
66.7%
三、
18、
(1)皮尺
磅秤
秒表
(2)B(3)
箱子的质量m/Kg
箱子的重力G/N
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h
小云上楼所用的时间t/s
对箱子做的功W/J
对箱子做功的功率P/W
19、
(1)将小球从斜面的h2的高度上由静止滑下,并记下小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s2。
(2)比较小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
(3)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4)不能
由于不受摩擦力,撞击后木块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0、
(1)高
(2)0.4
73﹪(3)增大
动滑轮的重(4)减小
四、
21、1800N
33.3m/s
1.8×
107J
22、290N
86.2%
本单元备课材料:
1.2010远程研修作业1
建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概念的教学片段设计
邹城市鲍店煤矿学校
孟敏建
2010年8月5日15:
23
情境一、
(身教胜于言教)
全班同学计算。
如有分岐要交流、讨论。
情境二、
2、老师:
3、讨论:
情境三、
2.远程研修作业2
专题五作业:
搬书与做功
潍坊广文中学
王召刚
专题五作业
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
功虽然抽象,但如果跟生活联系起来,还是有很多形象易懂的事例的。
在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的教学中,我经常举向楼上搬书这样的事例。
讨论一:
提出问题:
要将一捆书(不太多,一个人也能搬动)搬到五楼,下列做法你选择哪一种,讨论两种方法的利弊。
问:
在上述两种方法中,你选哪一种?
学生都会回答选第一种。
选第一种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都会答出,上十次五楼还不把人累死?
两种方案完成的任务相同,做的功一样多吗?
学生会分析出第二种方法做的功多。
第二种方法做的功多,人也会更累,但完成的任务更多吗?
学生都能知道完成的任务是相同的。
通过对上述两种方案的比较,学生明白了将书运到楼上,完成的任务是相同的,也就是对书做的功是相同的,这就是有用功。
而搬运书时,自己也要上楼,这部分功是额外的,但不做又不行。
对书和人做的功是整个搬书过程做的功,是总功。
接下来再讨论
讨论二:
要将同样一捆书搬到五楼,下列做法你选择哪一种,讨论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
C自己将书一次性搬到五楼。
D两人合作将书抬上楼去。
分析:
这两种方法的利弊,学生再分析起来就简单多了。
比较C和D,也完成了相同的任务,因此做的有用功相同。
第一种方法要多把自己一个人搬运到楼上,第二种方法要同时把两人搬运到楼上,显然第二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更多,总功也多。
我之所以经常分析这个事例,还在于这个事例还包含了一条规律:
机械效率也是一个难点。
两个讨论中的第一种即方法A和C,都是费力的,但做的额外功却较少,机械效率是高的,方法B和D相对更省力一些,但做的额外功却多,机械效率低。
分析生活中的这个事例,可以一举多得,既明白了有用功、额外功的、总功的含义,又对机械效率的学习有帮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单元 教学 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