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40单元测试单元质量检测卷三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414369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4.53KB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40单元测试单元质量检测卷三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40单元测试单元质量检测卷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40单元测试单元质量检测卷三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
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无关。
C.“打酱油”“被×
”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解析:
B项,“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无关”错误,网络是使热词产生、传播的重要工具。
答案:
B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主要来自个人直觉和判断,其舆论价值容易因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参照第三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的说法,A项,“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说法曲解原意。
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C项和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六段,C项,“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无中生有,D项,“主要来自”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受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的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说明人心深处仍存社会良知,但其讽刺意味削弱了反映社会“杯具”现实的力量。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有着中国特色,是网络政治化的具体体现,可能会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
C项,原文没有有关的论述,热词的讽刺意味往往意味着辛辣地反映现实。
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湖畔雨趣
苏连硕
秋已深深,我以为不会下雨了。
没想到,吃了晚饭,便隔窗闻到了刷刷的雨声。
我惊喜地喊,下雨了,下雨了。
正密,正疾,少顷即淋湿了。
好,好,不密,不疾,还有什么意思呢?
没有一丝风,这雨落得均匀、平实、温柔。
它下它的,我行我的,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步履,不受干扰,若无其事。
正所谓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天籁刷刷,我脚步亦刷刷,不过雨疾我缓罢了。
难得的天人和谐共鸣。
水泥路面有些水了,管它,啪唧啪唧地踩,如小孩子般顽皮。
说是这样的说,顽皮一阵子可以,还是下意识地沿没有积水的碎石子路行了。
到得高大的廊亭,雨且疏了,只有棚顶淌下水的滴答声。
摸了摸铁栏,不湿,遂将腿抬上去。
平时我要喊几声的,此刻噤了喉咙,哑了嗓子。
老夫怎忍心“聊发少年狂”打扰这宁静的夜、宁静的雨呢?
看不准湖面的雨点落下的波纹,只有平静复平静,柔和复柔和,温馨复温馨。
多么绮丽的雨夜呀。
蒙蒙的秋雨,濡湿了深秋的天空,滋润了尚未枯黄的草地与花树,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
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美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对秋雨,却总是有所偏见,说它的冷落、萧条与肃杀。
过于强调“一场秋雨一场凉”,缺少对于它的难得的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甚或怀着责难,这么凉的天,下什么雨呢?
真讨嫌。
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
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润物细无声”,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
至少农民会由衷渴望,喜滋滋称快庆幸的。
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
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从早下到晚,淅淅,沥沥,簌簌,沙沙,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涵着坚韧、持久的耐力;
多豪爽,多气派。
秋雨也不似夏雨的没正邪——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毁灭性。
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
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
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烈的夏,含情脉脉地迎迓着冷峻的冬。
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么?
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沛的储备,怎么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么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
苍天不老。
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没有惆怅,没有感伤,没有飞扬跋扈,没有大轰大嗡,只有特立独行、真诚坦荡地洒落,那么凉,那么柔,那么韧,那么闲适,那么沉静,那么达观。
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当你平抚沉静下心来,你会真切地感到,雨毕竟在轻轻柔柔、袅袅娜娜,既很努力很认真又很随意很散漫地落呢。
不只是在脸庞、在眉间、在额头,而是在心灵深处,丝丝清凉,缕缕甘美。
脱了绿叶外衣的高高低低的树木,没有萎靡,伸出裸露的手臂在真挚地呼唤、拥抱着蒙蒙的细雨,脉脉的温馨。
眼前的这般轻微这般柔细的雨,我尤其喜欢。
因为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迎迓着姗姗来迟的第一场瑞雪,默默地传承着启后的信息。
(选自《湖畔散记》,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写“我”在雨中漫步的情景,抒发了“我”被秋雨陶醉,难以抑制惊喜、愉悦的心情。
B.文中写“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而作者却说秋雨是“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说明作者对春雨很反感,只喜欢秋雨。
C.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苍天不老。
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说明作者人到晚年“知天命”,表达了他的宿命观。
D.作者为了表现对秋雨的喜爱,在描写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秋雨匀实、温柔、缱绻缠绵的特点。
B项“对春雨很反感”错误。
C项“说明作者人到晚年‘知天命’,表达了他的宿命观”错误。
D项没有运用“夸张”修辞。
A
5.作者在写秋雨时,还写到了春雨和夏雨,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通过秋雨与春雨、夏雨的对比,更能衬托出秋雨的特点。
②写春雨的吝啬、稀疏,不仅表现了秋雨的“贵”与“喜”,还突显出秋雨的坚韧、持久、豪爽、气派。
③写夏雨的凶猛暴戾、干打雷不下雨,甚至造成灾害,则表现了秋雨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的性格。
6.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秋雨的感悟,其中蕴涵着怎样的人生态度?
(6分)
作者描绘了秋雨的绵、柔、韧,表达了对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
描写了秋雨的持久、豪爽、气派,神清气定、晶莹剔透、清幽隽雅,表达了对特立独行、真诚坦荡、沉静达观的人生态度的欣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
20世纪20年代美孚公司在中国没有找到石油,再加上“海相生油”而“陆相贫油”在30年代被一些人奉为石油地质的法则,中国由此戴上了“贫油”的帽子。
但是,黄汲清和另外一些地质学家并没有被这一“法则”所束缚。
黄汲清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祖国急需各类战略物资,为祖国寻找石油便成了他和同仁们魂牵梦萦的理想。
他既是运筹帷幄的少帅,又是脚踏实地冲锋在前的战士。
1937年,中央地质调查所与顾维钧的“中国煤油勘探公司”合作组成西北石油考察队,黄汲清选派了孙健初与两位美国专家,结果发现了玉门油田——中国第一个工业油田。
1938年,黄汲清带领所里的青年地质学家陈秉范调查四川隆昌圣灯山的地质构造,他亲自布置钻孔,发现了我国的第一个工业气田——圣灯山天然气田。
就在同一年,他又率队在大渡河边铜街子的茅口灰岩中发现了天然气苗,纠正了德国学者认为四川天然气来自上二叠统煤系、经济价值很小的错误。
1938至1941年,他率领一批青年地质学家在四川威远地区进行了1∶10000地质填图和石油天然气调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初步的胜利鼓舞了胸怀石油大志的黄汲清,他毅然卸下行政职务,投身到西北的石油考察中。
1941年夏,黄汲清率领甘肃探油队踏上了河西走廊石油考察的征途。
他们沿河西走廊西行,一路考察了沿线的地质。
他们对玉门油田及周边地区做了详细调查,并向南进入了高耸入云的祁连山,向北进入龙首山做穿插考察。
这次重要的地质实践,为以后“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初步的地质基础。
1942年11月,黄汲清率一批精英组成石油地质调查队奔赴新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组成自己的科学考察队对我国西部边陲进行的科学考察。
考察队在天山南北的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进行了为时半年的广泛而深入的地质调查,了解到天山北山麓带的油苗,有许多是源自侏罗纪的生油岩,如独山子的石油,这些生油层都属于陆相沉积。
1943年他们完成了著名的《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在报告中,黄汲清展现了其卓越的科学洞察力,他确定“这里有圈闭很好的构造,以及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油田”。
他科学地预见:
“虽然我们无意夸大新疆油田的远景,但是将来在天山山麓带和前山带及其他有利地区,很可能发现与独山子油田同样大小,甚至更大的油田。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结合1941年玉门、河西走廊的调查结果,黄汲清在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型盆地的生油层是多期的,而沉积性质往往是陆相的,从而提出了著名的“陆相生油论”和“多期多层生储油论”两个学说。
黄汲清说:
“‘陆相生油论’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关系重大。
如果准噶尔盆地和酒泉盆地,即中国西部的陆相盆地,可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田,那么中国东部的陆相盆地也可以形成同样的油田。
”
黄汲清理论上的优势立即在圈定石油普查区域上体现了出来。
1954年黄汲清等人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生油理论”,编制了中国第一张系统而全面的油气远景预测图——《我国含油气远景分布图》,圈定含油远景地区125万平方公里。
1955年2月,我国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
作为技术总负责,黄汲清积极组织中青年地质学家全面研究已有的地质资料,分析对比各主要沉积盆地和沉积区的油气因素,成功优选了五大盆地,亲自布置石油普查。
到1957年3月,在地质部石油普查专业会议上,黄汲清展示了一幅更为精准的1∶300万的《中国含油远景分区图》,并做了《我国含油远景分区的初步意见》的报告,用醒目的橘黄色把松辽、华北、四川、鄂尔多斯四大盆地标示为重点远景区。
他坚信多年实践得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坚持实施松辽平原油气勘探。
后来,大庆等地大规模储油构造的相继发现,充分显示了黄汲清先生的远见卓识。
从玉门到大庆,中国石油大发现雄辩地展示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完美的科学过程。
黄汲清有幸成为这个全过程的奠基人、领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摘编自何民《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等)
相关链接:
①在“陆相生油”的理论探索方面,前有潘钟祥在美国发表论文《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纪的非海相成因》,提出了陆相生油可能性的初步论说,后有陈贲、李四光等人从不同角度论述石油与陆相沉积的关系,但是最完善并且经受了最多的实践检验的,还要算黄汲清的《新疆石油地质调查报告》及由此发展起来的“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
(摘自茅矛《地学泰斗黄汲清》)
②手把锤子出大门,上高坡,下深谷,越大山,爬峻岭,前行前行复前行。
/不必怕,不要紧,我们都是征服自然的人。
/前行前行复前行,莫忘积石西倾和秦岭,莫忘长白与大青。
/横断山高,贡嘎峰峻,祁连积雪厚,天山明月照坚冰。
/锤子在手囊在背,前行前行复前行,莫辜负少年好光阴。
(年轻时代的黄汲清写的言志诗篇)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汲清领导有方,用人得当。
与顾维钧的公司进行合作,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工业油田——玉门油田。
B.黄汲清率队考察,发现了圣灯山天然气田,纠正了德国学者的错误,在四川威远地区进行天然气调查并为后来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科学基础。
C.黄汲清通过对河西走廊沿线的石油考察,提出了“陆相生油论”理论,并为这一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地质基础。
D.黄汲清对新疆天山南北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找到了陆相沉积生油的实例,完成了《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
“陆相生油论”是在《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中提出的。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20世纪30年代一些人把“海相生油”而“陆相贫油”奉为石油地质的圭臬,美孚公司之前也曾给中国戴上“贫油”的帽子,但黄汲清等人没有被此束缚。
B.在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时,黄汲清带领团队在四川进行了三年的地质考察,取得了重大发现,并为后来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C.黄汲清率领考察队在新疆的地质调查中,发现了独山子的石油生油层属于陆相沉积,在后来的相关调查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了“陆相生油”的相关论说。
D.黄汲清根据陆相生油的相关理论,认为如果中国西部的陆相盆地,可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田,那么中国东部的陆相盆地也一定会形成同样的油田。
E.1949年后,黄汲清等人对中国石油前景做出了乐观的预测,编制了系统的油气运景分布图,为新中国首轮全国石油普查和大庆油田的发现做出了贡献。
A项“美孚公司之前也曾给中国戴上‘贫油’的帽子”表述与原文不同,文中说“美孚公司在中国没有找到石油”。
C项“创造性地提出”有误,从相关链接①可知,“陆相生油”的论说并不是黄汲清第一个提出的。
D项“一定会”表述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也可以”。
BE
9.作为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能够为中国石油大发现做出卓越的贡献,其中必有内在原因。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4分)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文本分析,通读全文,抓住传主能够为中国石油大发现做出卓越贡献的内在原因分条阐述。
只要能围绕一种观点或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①有执着的理想和深挚的爱国情怀。
年轻时,立志投身地质事业;
抗战期间,一心为祖国寻找石油。
②有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
不被固有的地质“法则”束缚,长期坚持广泛而深入的地质调查,形成了“陆相生油理论”,并进一步指导实践。
③有卓越的科学洞察力和预见性。
善于从现象中找到规律,并进行大胆的科学推断。
④有领导者的才干和担当精神。
主导石油考察、普查等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石油大发现中体现了远见卓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公裔,字子扆,开封人。
充康王府内知客。
金兵犯京,王出使,公裔从行。
渡河,将官刘浩、吴湛私斗,公裔谕之乃解。
次磁州,军民戕奉使王云,随王车入州廨,公裔复谕退之。
王之将南也,与公裔谋,间道潜师夜起,迟明至相,磁人无知者,自是亲爱愈笃。
及兵退,张邦昌遣人同王舅韦渊来献传国玺。
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元祐后诏王入承大统,府僚谓金兵尚近,宜屯彭城。
公裔言:
“国家肇基睢阳,王亦宜于睢阳受命。
”时前军已发,将趋彭城,会天大雷电,不能前,王异之,夜半抗声语公裔曰:
“明日如睢阳,决矣。
”既即帝位,公裔累迁武功大夫。
后以事忤黄潜善,适帝幸维扬,公裔丐去,潜善以为避事,遂降三官,送吏部。
帝幸越,念其旧劳,召复故官,累迁至广州观察使。
公裔给事藩邸三十余年,恩宠优厚,每置酒慈宁宫,必召公裔。
会修《玉牒》,元帅府事多放佚,秦桧以公裔帅府旧人,奏令修书官就质其事。
俄除保康军承宣使,桧疑其舍己而求于帝,衔之。
右谏议大夫汪勃希桧意,劾罢公裔,遂与外祠,在外居住,而帝眷之不衰。
桧死,即复提举佑神观,赐第和宁门西,帝曰:
“朕与东朝欲常见卿,故以自近耳。
”升华容军节度使,寻致仕。
高宗既内禅,尝与孝宗语其忠劳,因诏所居郡善视之。
乾道二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尉,谥恭荣,官其亲族八人。
高宗赐金帛甚厚。
公裔律身稍谨,不植势,不市恩,又敢与黄潜善、秦桧异,斯亦足取云。
(选自《宋史·
韩公裔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B.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C.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D.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根据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
当时韦渊自称“伪官”,议论的人又认为张邦昌不能信任,康王生气,要杀韦渊,韩公裔说:
“国玺自己回来,是天命。
”康王于是接受国玺,命令韩公裔掌管。
韩公裔尽力救韦渊,免去他的罪行。
“议者”的意思是议论的人,是下文的主语,排除C项。
“不可信”表意完整,不可断开,排除D项。
“天命也”是判断句,根据文意,“渊”是上文的宾语,“释其罪”的逻辑主语为“公裔”,排除A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内禅是一种君位传承制度,在世袭制王朝下,君主将君位禅让予其家族里的人,称“内禅”。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恭帝。
“文武官员的任免”错,武官任免不是由吏部掌管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公裔善于劝解。
他在康王府任职,在出使途中有人争斗,经他劝说才和解;
在磁州,军民作乱,影响康王,他又去劝退乱民。
B.韩公裔忠于职守。
康王要继承皇位,有人建议去彭城躲金兵,韩公裔提议去开业基地睢阳,碰上恶劣天气,康王最终听取了韩公裔的意见。
C.韩公裔遭到权贵排挤。
他得罪了黄潜善,被降官三级;
秦桧让修书官向韩公裔咨询有关事情,被韩拒绝,有人迎合秦桧乘机罢免韩的官职。
D.韩公裔深得皇帝宠信。
他恢复官职后,高宗因要经常见他,就安排他住得近一些;
孝宗得知韩公裔的忠心和功劳后,下令优待韩公裔。
“被韩拒绝”在文中没有依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王之将南也,与公裔谋,间道潜师夜起,迟明至相,磁人无知者,自是亲爱愈笃。
(2)公裔律身稍谨,不植势,不市恩,又敢与黄潜善、秦桧异,斯亦足取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然后再整体翻译,达到语句通畅。
注意关键词:
(1)“南”名词作动词,南行。
“间道”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潜”,暗中。
“笃”,坚定、厚实。
(2)“律”,约束。
“市”,讨好。
“异”,持不同意见。
“斯”,代词,这。
(1)康王将要南行,和韩公裔谋划,从小路在夜间暗中起兵,黎明时到达相地,磁州人都不知道。
从此康王对韩公裔更加亲近看重。
(2)韩公裔约束自己很严谨,不给别人好处以讨好别人,又敢和黄潜善、秦桧持不同意见,这也是可取的地方。
参考译文:
担任康王府内知客,金国军队侵犯京城,康王出使,韩公裔随行。
渡过黄河,将官刘浩、吴湛私下争斗,韩公裔劝说后,他们才和解。
驻扎在磁州,军民残杀奉命出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语文 上学 课时 训练 40 单元测试 单元 质量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