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项目监理工作指导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412617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7.03KB
天网项目监理工作指导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天网项目监理工作指导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网项目监理工作指导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
基槽
土质
管沟
地(路)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
控
项目
1
标高
-50
±
30
50
用水准仪检查
2
长度、宽度
(自中心向两侧)
+200
+300
-100
+500
-150
+100
—
用经纬仪、拉线和尺检查
3
边坡偏陡
设计要求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一般项目
表面平整度
2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
基底土性
观察或土样分析
5.基槽开挖深度不得超过基底设计标高,对于个别超挖时,应用与基槽土相同的土料补填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土夹石夯实;
基底土质不符合要求时,应做妥善处理;
对于冬季施工的基槽,不能出现基土受冻现象,开挖后及时进行下一工序,否则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
1.2钢筋工程
1.2.1原材料
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2.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1)检查数量:
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2)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3.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b、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的比值不应大于1.3。
4.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当原测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份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1.2.2钢筋加工、制作
1.应符合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04—2002的规定。
2.钢筋钢筋允许偏差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箍筋内净尺寸
5
3.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钢筋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4.钢筋连接:
分绑扎掺接、电焊弧焊接、气压焊接、闪光对焊、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锥螺纹接头连接等,各种接头均应(制作摆放位置等)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1.2.3钢筋安装
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钢盘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绑扎钢筋网
长、宽
钢尺检查
网眼尺寸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长
宽、高
受力钢筋
间距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保护层厚度
基础
柱、梁
板、墙、壳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钢尺检查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水平高差
3,0
钢尺和塞尺检查
注:
1、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线、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到其中的较大什值;
2、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1.3模板工程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在浇砼之前,应对模板进行验收,砼浇筑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
1.3.1模板的安装
1.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砼接搓处。
2.模板应满足下列要求:
A、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B、模板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有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C、用作模板的地坪,表面应平整、光洁等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3.固定在模内的铁件、预留洞、孔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
4.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底模上表面标高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柱、墙、梁
+4、-5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8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5.模板安装应注意下列问题:
1)圈梁模板外胀、砼流坠,板缝模板下沉;
2)梁、柱、墙、涨模截面尺寸不准,砼保护层过大或过小;
梁身不直,梁底不平,梁侧面鼓出,梁上口尺寸偏大、板中部下挠;
墙体砼厚薄不一致,截面尺寸不准确平整交差,拉身扭向。
1.3.2砼的拆模
模板及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砼或钢筋砼结构拆模应注意:
1.不承重的侧面模板、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才可拆除。
2.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无设计具体要求时砼强度应符合下列的规定: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悬臂构件
-
1.4混凝土工程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1.4.1混凝土的配合比
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由国家认证的、符合要求的资质、计量试验单位设计,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
2.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混凝土的配合比、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均应符合有关要求,泵送混凝土输送工作应连续进行,因故间歇,在常温下间歇时间不宜大于30—40min,间歇过久应将管内的混凝土排空清洗。
3.混凝土的坍落度:
混凝土浇筑时应有适当的坍落度,可根据结构物类型及施工条件不同,选用不同的坍落度。
1.4.2混凝土的搅拌
1.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开始施工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养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2.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3.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拌制100盘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b、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c、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d、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e、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4.对有抗渗要求的水池、化粪池砼结构,其砼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5.砼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1.4.3砼的运输、浇筑
1.一般要求:
1)砼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检查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如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加水,在冬季时应有适当的防寒保温措施。
2)砼运输要求以最少的转载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混凝土的运输廷续时间不宜超过下列规定:
从搅拌机倾出时的混凝土温度(℃)
允许延续运输时间(min)
20—30
45
10—19
60
5—9
90
2.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混凝土浇灌前,应检查上一步工作是否合格,并按规定填写检查记录,在地基上是否清理合格。
在旧混凝土面上接灌混凝土前,应先凿除施工缝面上的水泥砂浆薄膜和表面上松动的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层,并以压力冲洗干净,使之充分湿润,不积水,浇筑时,宜先在基面或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5mm并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2)砼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的砼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砼初凝之前将上一层砼浇完毕。
3)当底层砼初凝后浇筑上一层砼时,应按砼的技术方案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4)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筑前按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5)砼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的砼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6)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振捣方法
浇筑层厚度
插入式振捣器
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5倍
表面振动器1、无筋或配筋稀疏的结构
2、配筋密列的结构
250
150
附着式振动器
300
人工捣实
200
7)砼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砼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砼,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d。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面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敝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砼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或支架。
1.4.4砼工程的外观质量
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的缺陷,应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规范要求确定。
2.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经报批认可的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对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3.尺寸偏差: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砼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方案并经批准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坐标位置
不同平面的标高
0,-2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平面外形尺寸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凹穴尺寸
+20,0
平面水平度
每米
水平尺、塞尺检查
全长
垂直度
全高
预埋地脚螺栓
标高(预部)
中心距
预埋地脚螺栓孔
深度
孔垂直度
吊线、钢尺检查
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
带槽锚板平整度
钢尺、塞尺检查
带螺纹孔锚板平整度
检查坐标、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2.监控设施设备安装
2.1安装准备阶段监理内容
1.施工环境与界面检查:
必须坚持施工环境条件具备,界面清楚。
2.单机质量和技术指标检查:
必须坚持设备质量和技术指标合格。
3.承包人的质检和安全人员检查:
必须坚持承包人的质量检查人员和安全人员到位,才能开始安装。
2.2设备安装阶段监理
2.2.1基本要求
1.安装工序和随工记录检查:
必须坚持前一道工序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2.安装工艺和技术规范检查:
必须坚持安装工艺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3.所有接地必须良好,并符合设计要求。
2.2.2外场设备安装
1.门架式可变情报板的下缘距路面的高度应满足该道路规定的净空高度要求,门架立柱的内缘距路面(或路肩)的边缘应大于25cm。
2.摄像机的设置位置、视野范围,安装质量,镜头、防护套、支承装置、云台等安装质量与紧固情况是否符合设计及招投标文件的要求。
3.外场设备的保护接地必须良好,电线管槽及箱、盒连接处的跨接地线必须紧密牢固,无遗漏,接地电阻地≤4Ω,防雷接地≤10Ω。
4.外场设备的机箱直度的偏差应小于1.5‰。
2.2.3监控中心设备安装
1.控制台等金属框架,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门等应做保护接地或接零。
2.控制台的布局、尺寸和台面及座椅的高度,应符合招标文件的规定。
3.计算机网络的连接要严格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若在安装过程中的确遇到有实际困难,在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改用其它方案进行,但结果不应影响到系统的性能。
4.在电缆敷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之间的距离,以防止相互间的干扰。
5.监控中心的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与台架的排列、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台架水平、坚直度应符合厂家规定。
若无厂家规定,竖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
2)台架安装应整齐.机台边缘成一直线,相应计太紧密靠拢,台面互相保持水平,衔接处应看不出有高低不平现象。
3)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做到设备完整,安装到位,标志齐全。
4)电源电缆、总线电缆、信号电缆应分离布放。
所有室内配线应用整段的线料,不得在中间接头。
5)全部金属台、架、箱、电缆防层及配管等都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及接地线应符合设计要求。
6)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
芯线间和芯线的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
2.2.4监控设施设备安装阶段质量监理重点
1.外场设备安装质量监理重点
1)缆线路由、管线孔、洞等的预留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安装工序及安装工艺,必须符合技术规范。
3)设备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并作防腐处理。
4)所有外场设备的防雷、接地、绝缘等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做到防风、防雨、防水、防盗,缆线必须防鼠、防蚁,且不得外露。
5)工程量:
凡设计上有的设备都要安装到位,不得有遗漏。
2.监控中心设备安装质量监理重点
1)设备配置符合合同要求,总体布置合理、整齐美观、协调。
2)各设备安装工艺符合规范,线缆布放整齐,绑扎规范,金属走线槽和防静电地板支架和屏蔽线的隔离皮等必须接地。
3)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4)工程量符合合同要求,凡设计上有的设备都要安装到位,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应摆放到位。
3.光、电缆工程
3.1光、电缆敷设前的检查
1.支架应齐全,油漆完整。
2.光、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应符合设计。
3.电缆绝缘良好,按施工规范要求指标检查。
4.光、电缆及附件到达现场后,应进行下列检查:
1)产品的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2)缆型号规格、绝缘材料是否合乎要求;
附件是否齐全。
3)光、电缆封端是否严密、经外观检查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与试验。
5.光、电缆及其附件安装用紧固件全部热镀锌。
3.2光、电缆敷设的基本要求
1.电缆线路的安装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2.凡使用的光、电缆及附件,均应符合国家和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3.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遵守有关规范的规定及现行有关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对重要工序,尚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经业主批准后方可执行。
4.电缆线路安装前,予埋件符合设计、安置牢固、电缆沟、竖井及入孔等处的地坪及抹面工作结束,一切临时设施,废料清除干净、道路畅通、盖板齐备。
电缆线路铺设后,不能再进行的土建施工工作应结束。
5.电缆沟排水畅通。
6.由于予埋件补遗、开孔、扩孔等需要而造成的土建修饰工作,土建应完善。
3.3光、电缆敷设
1.电缆敷设时,在电缆终端头及电缆接头处应予留长度:
1)电缆予留长度大于3m;
2)直埋电缆尚应在全长上予留1.0∽1.5%裕量并作波浪形敷设;
3)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规范规定的要求,一般电缆最小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为10∽15倍。
2.电缆敷设时,不宜交叉,电缆应排列整齐,加以固定,及时装设标志牌。
标志牌应装设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处、人井内;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
标志牌的规格宜统一,不易腐蚀且挂装牢固。
3.在下列地点应设置电缆埋设标志:
1)中间接头处;
2)电缆转弯及分歧处;
3)直线段100mm处;
4)穿越公路的两侧。
4.电缆敷设在地沟支架及金属设施应牢固可靠,敷设在支架上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层排列,并符合下列规定:
1)当电缆沟内两侧有支架时,低压电缆及控制电缆宜分别敷设在不同侧的支架上;
2)当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设在同一侧支架上时,电力电缆应敷设同一侧支架上层,当高压与低压电缆敷设在同一侧支架时,高压电缆应敷设在低压电缆的上层;
低压电缆可与控制电缆并排敷设;
5.电缆进入电缆沟、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6.电缆沟内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必要时,尚应将盖板缝隙密封,以免水、汽、油、灰等侵入。
4.接地、防雷
防雷及接地是机电工程的重点,直接影响到设备及人身安全,抗干扰性能及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因此在施工中要特别重点控制。
1.接地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2.防雷部件及保安设施(数据防雷器、视频防雷器、电源防雷器等)应安装到位,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3.联合接地电阻值应小于等于1Ω,单独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Ω,防雷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Ω。
接地母线接地线截面积一般应不小于10mm2。
4.接地母线、接地汇流排及线缆金属外皮应良好接地。
5.接地体和接地母线、接地汇流排应焊接牢固并做好防腐处理;
6.设备的接地应充分利用直接埋入地中的各种自然接地体,设备的接地线应尽量利用金属构件,非予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穿线的钢管。
接地装置宜采用钢材,在地下不得用铝导体作为接地或接地线。
接地装置采用钢材采取热镀锌。
7.不得利用蛇皮管,保温管的金属网或外皮以及照明线路的导线铅皮作接地线。
8.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时应通过明孔,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接地干线至少应在不同的两点与接地网相连接。
电力设备的接地应单独与接地网或接地干线连接,不得将几个设备用接地线串接进行接地。
9.敷设完接地体的土沟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建筑材料或垃圾等。
明敷接地线的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为1~1.5m,垂直部分1.5~2m,转弯部分0.5m.。
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保持250~300mm的距离,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应有10~15mm的间隙,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做补偿器,接地体内本身弯成弧状即可。
在接地线引自建筑物内的入口处,宜标以黑色记号。
10.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
11.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12.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接地模块埋设深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13.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14.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2)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3)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5)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15.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最小允许规格、尺寸
种类、规格及单位
敷设位置及使用类别
地上
地下
室内
室外
交流电流回路
直流电流回路
圆钢直径(mm)
12
扁钢
截面(mm2)
100
厚度(mm)
4
角钢厚度(mm)
2.5
钢管管壁厚度(mm)
3.5
4.5
16.接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5.监控设施的单机调试
5.1摄像机(CCTV)
调测内容
技术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网 项目 监理 工作 指导 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