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中招考试内容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398523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51.19KB
河南省济源市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中招考试内容文档格式.docx
《河南省济源市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中招考试内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济源市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中招考试内容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5.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7.用电压表测量干电池两端的电压
8.检查电路
9.识别与变更电路
10.查找灯泡不亮的原因
A类
A1.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
器材准备:
凸透镜(
=10cm)、光屏、蜡烛、火柴、光具座、废物杯。
实验要求:
利用凸透镜成两次缩小的实像,记录相应的物距和像距,并比较实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
过程与记录:
⑴检查实验器材。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⑵安装实验器材:
在桌面上放置好光具座,将蜡烛、光屏、凸透镜等按照正确的顺序固定在光具座上。
(1分)
⑶调整实验器材:
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蜡烛火焰的中心大致在。
⑷实验观察记录:
调整蜡烛、透镜或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火焰缩小的像;
改变物距和像距,观察所成缩小实像的变化情况,做好记录。
(5分)
第一次,物距是cm,对应的像距是cm;
第二次,物距是cm,对应的像距是cm;
两次相比,第次的实像较大。
⑸实验结论:
在成缩小的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所成的实像大小怎样变化?
;
⑹整理实验器材。
A1 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8分)
实验过程
评分要点
分值
得分
⑴检查器材
有检查实验器材的意识。
⑵安装器材
蜡烛、光屏、凸透镜能按照正确的顺序固定在光具座上,否则扣1分。
1
⑶调整器材
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蜡烛火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否则扣1分。
⑷观察记录
能正确得到蜡烛火焰经过凸透镜后成缩小的实像并记录(2分);
并能改变物距和像距,观察所成缩小实像的变化情况并记录(2分)。
正确记录比较结果(1分)。
5
⑸实验结论
能填出“增大”的给1分。
⑹整理器材
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状态。
A2.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
利用凸透镜成两次实像,一次是放大的,一次是缩小的,记录相应的物距和像距,并比较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
调整蜡烛、透镜或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火焰放大的像;
改变物距,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火焰缩小的像,做好记录。
(4分)
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像距;
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像距。
(2分)
A2 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8分)
能正确得到蜡烛火焰经过凸透镜后成放大和缩小的实像并正确记录(4分)。
4
能正确填出实验结论的得2分。
2
A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托盘天平(带砝码)一架、量筒、小石块、细线、烧杯、水、抹布或吸水纸、滴管。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⑴检查器材:
⑵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把游码拨到零位置,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⑶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⑷用烧杯和滴管向量筒内添加适量的水,并读出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⑸用细线系牢石块,然后把石块完全浸入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⑹利用所测量的数据计算石块的密度记录在下表中。
⑺整理实验器材:
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状态。
小石块质量
m/g
水的体积
V1/cm3
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cm3
小石块的体积V/cm3
小石块的密度g/cm3
A3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8分)
⑴清点器材
⑵调节天平平衡
⑶测量质量
操作规范(把石块放在左盘中,根据对小石块质量的估测从大到小添减砝码,添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用手直接添加砝码或拨动游码扣0.5分)。
⑷测量体积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的扣1分。
量筒中取水不适量造成无法正确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扣2分。
3
⑷实验结论
能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得2分
实验完毕整理好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A4.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立方体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
托盘天平(带砝码)一架、刻度尺、立方体金属块。
测量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
⑶用天平测出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并计算出立方体金属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N。
(g=10N/Kg)。
⑷观察你所用的刻度尺,其量程为cm,分度值为cm。
⑸用刻度尺测出立方体金属块的边长为cm,并计算出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的受力面积S=m2。
⑹计算出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P=Pa。
A4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立方体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8分)
⑵检查天平
检查天平横梁是否水平,不平的调整平衡。
没有用镊子把游码归零的扣0.5分。
⑶计算压力
能正确利用天平测出金属块质量的得1分,能正确计算出压力的再得1分。
⑷看刻度尺
能正确记录刻度尺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得2分。
⑸受力面积
边长如果是整刻度的可以不估读,不是整刻度的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刻度尺放倾斜或读数时视线不能与刻度线垂直的扣1分。
边长测出后不能计算出受力面积的扣1分。
⑹计算压强
能正确计算压强的得1分。
整理器材
A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尺、支架、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细线(或挂物环)。
组装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⑴清点器材:
⑵安装杠杆:
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
⑶调节杠杆: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⑷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在支点的两侧悬挂不同数量钩码,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读出有关数据填入下表。
⑸改变钩码的位置和个数,再做两次,待杠杆水平平衡后,把有关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动力×
动力臂
F1L1/(N·
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阻力×
阻力臂
F2L2/(N·
⑹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⑺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A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8分)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⑷实验记录
操作正确并完成表格。
没有测钩码重力的扣1分。
记录表格中每记录一个错误数据扣0.5分,直到把该步骤分数扣完。
结论正确,用文字表述和数学式子表达均可。
A6.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阻力的关系
杠杆尺、支架、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两根细线(或挂物环)。
组装杠杆,证明“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和阻力成正比”。
要求测量三组数据。
⑸保持动力臂和阻力臂不变,改变钩码的个数,再做两次,待杠杆水平平衡后,把有关数据填入下表。
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和阻力成(选填“正比”或“反比”)。
A6 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阻力的关系(8分)
能够正确选填实验结论。
A7.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两节干电池组成的串联电池组、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一个、两个灯座、开关、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
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以及它们的总电压U;
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⑵在电路图上用虚线标出电压表三次接入时的位置。
⑶连接电路。
(3分)
⑷实验测量,并完成下表。
U1/V
U2/V
U/V
结论:
⑸实验结束,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A7 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8分)
⑵补充电路
在电路图上用虚线标出电压表三次接入时的位置
⑶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1分);
电压表量程选择合适,连线正确(2分)
⑷实验测量及结论
正确测出三个电压值(各1分);
改变电压表位置时,要断开开关,否则,扣0.5分。
得出结论(1分)。
⑸整理器材
实验完毕,断开开关,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A8.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功率
两节干电池组成的串联电池组、滑动变阻器(10Ω或20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2.5V的小灯泡、灯座、导线若干。
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功率。
⑵连接电路。
把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开始,依次连接各电路元件;
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
电流表要选0.6A的量程,电压表要选3V的量程,滑动变阻器连线正确。
⑶检查电路:
电路连成后,先沿着(或逆着)电流方向检查连接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⑷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使灯泡基本正常发光,读出并记录此时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计算出此时灯泡的功率。
⑸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时,先断开开关,再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A8 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功率(8分)
⑵连接电路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正确量程选择合适(2分);
滑动变阻器连线正确(1分)
⑶检查电路
电路连成后,闭合开关前能检查电路(0.5分);
闭合开关前,能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0.5分)。
否则各扣0.5分。
⑷实验过程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结果正确。
结果中没有带单位的扣0.5分。
断开开关,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A9.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两节干电池组成的串联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按照如图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探究在保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至少测量两组数据。
⑷闭合开关,保持定值电阻R阻值不变,先后两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分别读出这两次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填入下表。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在保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选填“正比”或“反比”)。
⑹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时,先断开开关,再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A9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8分)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正确量程选择合适(1分);
能正确得出实验结论“成正比”。
A10.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值
两节干电池组成的串联电池组、滑动变阻器(10Ω或20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待测小灯泡(2.5V0.3A)、导线若干。
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发光小灯泡在某时刻的阻值。
⑵连接电路:
电流表和电压表量程选择合适;
滑动变阻器的连线正确。
电路连好后,先沿着(或逆着)电流方向检查连接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
⑷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测量一次,并完成下表。
⑸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时,先断开开关,再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A10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值(8分)
电流表和电压表接线正确量程选择合适(2分);
B类
B1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3分)
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眼镜布或擦镜纸。
要求选出凸透镜,并说出依据。
方法1:
观察触摸法
凸透镜是边缘薄、中间厚,而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
通过观察或触摸的方法可以区分。
在用触摸的方法区分时,手不能直接与镜片接触,要垫着眼镜布或擦镜纸触摸。
B1.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3分)
评分要点
扣分
1、区分透镜
能选出凸透镜(2分)。
能说出合理的理由(1分)。
如果直接用手触摸镜片,扣1分。
方法2:
放大镜法
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虚像,而凹透镜只能成缩小的虚像,凸透镜可以作放大镜使用。
方法3:
聚光法
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让透镜对着太阳或者远处的日光灯,能汇聚光线的,是凸透镜。
方法4:
成像法
凸透镜能够成实像,而凹透镜不能成实像,对准某个发光体,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的是凸透镜。
B2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3分)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一套(或玻璃板、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火柴)、带方格的白纸一张(方格的边长为1厘米)
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并利用方格纸近似读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
(1)清点器材。
(2)将带方格的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平面镜或玻璃板垂直于纸放置。
(3)把物体(或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某一位置,拿另一个大小相同的物体(或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后移动,人眼在平面镜前观察,直至在多个角度观察都能和前面物体在镜中的像完全重合,记下此时的物距u1=______,像距v1=__________。
(4)整理器材。
B2.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3分)
1、清点器材
检查材料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组装器材
平面镜和纸垂直(1分)
3、找像的位置
像的位置要在多个角度观察都能完全重合。
物距和像距记录错误扣1分,不带单位扣0.5分。
物距和像距相差较大扣1分,不明显的不扣分。
2分扣完为止。
4、整理器材
恢复到实验前状态。
B3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3分)
实验室用温度计、盛有温水的烧杯、抹布或吸水纸等。
观察温度计的测温范围和分度值;
并测量所给温水的温度。
(2)观察你所用的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记下分度值为℃。
(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并记录其温度为℃。
(4)实验结束,取出温度计,擦干后放回原处。
B3.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3分)
1、清点器材
2、检查器材
分度值读数正确。
3、实验测量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
玻璃泡不能与烧杯的侧壁或底部接触。
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等高。
读数时温度计的测温泡不能离开水。
读数错误扣1分。
4、整理器材
B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分)
毫米刻度尺一把、物理课本。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要求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1)清点器材。
(2)观察你所用的刻度尺,其量程为 cm,分度值为 cm。
(1分)
(3)测量记录: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三次,并求出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完成下表。
(2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测量结果/cm
实验提示:
(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应符合刻度尺使用的规则。
(2)为了减小测量误差,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分)
2、观察记录
能对所用的刻度尺进行观察,量程、分度值填写正确。
3、测量记录
刻度尺与被测边平行。
(0.5分)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板面垂直。
三次测量结果正确,每错误一次扣0.5分
B5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济源市 初中 物理 实验 操作 中招 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