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常见知识总结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397770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2.16KB
化学常见知识总结Word下载.docx
《化学常见知识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常见知识总结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完全反应的:
MgO。
⑨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①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
浅绿色;
Cu2+:
蓝色;
Fe3+:
浅紫色呈黄色因有[FeCl4(H2O)2]2-;
MnO4-:
紫色
:
血红色;
苯酚与FeCl3的反应开成的紫色。
②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ⅠA,ⅡA,ⅣA,Ⅴ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
铯:
带微黄色钡:
带微黄色
铅:
带蓝白色铋:
带微红色
(4)其他金属单质的颜色
铜呈紫红色(或红),金为黄色,其他金属多为银白色,少数为灰白色(如锗)。
(5)非金属单质的颜色
卤素均有色;
氧族除氧外,均有色;
氮族除氮外,均有色;
碳族除某些同素异形体(金钢石)外,均有色。
2.物质气味的规律(常见气体、挥发物气味)
①没有气味的气体:
H2,O2,N2,CO2,CO,稀有气体,甲烷,乙炔。
②有刺激性气味:
HCl,HBr,HI,HF,SO2,NO2,NH3•HNO3(浓液)、乙醛(液)。
③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和挥发物:
Cl2,Br2,甲醛,冰醋酸。
④稀有气味:
C2H2。
⑤臭鸡蛋味:
H2S。
⑥特殊气味:
苯(液)、甲苯(液)、苯酚(液)、石油(液)、煤焦油(液)、白磷。
⑦特殊气味:
乙醇(液)、低级酯。
⑧芳香(果香)气味:
低级酯(液)。
⑨特殊难闻气味:
不纯的C2H2(混有H2S,PH3等)。
3.熔点、沸点的规律
晶体纯物质有固定熔点;
不纯物质凝固点与成分有关(凝固点不固定)。
非晶体物质,如玻璃、水泥、石蜡、塑料等,受热变软,渐变流动性(软化过程)直至液体,没有熔点。
沸点指液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同时的温度,外压力为标准压(1.01×
105Pa)时,称正常沸点。
外界压强越低,沸点也越低,因此减压可降低沸点。
沸点时呈气、液平衡状态。
(1)由周期表看主族单质的熔、沸点
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
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
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
还有Ⅲ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ⅣA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2)同周期中的几个区域的熔点规律
①高熔点单质
C,Si,B三角形小区域,因其为原子晶体,熔点高。
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最高大于3550℃,金属元素的高熔点区在过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点为钨(3410℃)。
②低熔点单质
非金属低熔点单质集中于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氢气。
其中稀有气体熔、沸点均为同周期的最低者,而氦是熔点(-272.2℃,26×
105Pa)、沸点(268.9℃)最低。
金属的低熔点区有两处:
IA、ⅡB族Zn,Cd,Hg及ⅢA族中Al,Ge,Th;
ⅣA族的Sn,Pb;
ⅤA族的Sb,Bi,呈三角形分布。
最低熔点是Hg(-38.87℃),近常温呈液态的镓(29.78℃)铯(28.4℃),体温即能使其熔化。
(3)从晶体类型看熔、沸点规律
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又高于分子晶体。
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其中熔、沸点高的比例数很大(但也有低的)。
在原子晶体中成键元素之间共价键越短的键能越大,则熔点越高。
判断时可由原子半径推导出键长、键能再比较。
如熔点:
金刚石>
碳化硅>
晶体硅
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而定,其判断思路是:
①结构性质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范德华力大,则熔、沸点也相应高。
如烃的同系物、卤素单质、稀有气体等。
②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化学式也相同的物质(同分异构体),一般烃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烃的衍生物中醇的沸点高于醚;
羧酸沸点高于酯;
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则熔点越低。
如:
油酸甘油酯常温时为液体,而硬脂酸甘油酯呈固态。
上述情况的特殊性最主要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小而沸点高的三种气态氢化物:
NH3,H2O,HF比同族绝大多数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得多(主要因为有氢键)。
(4)某些物质熔沸点高、低的规律性
①同周期主族(短周期)金属熔点。
如
Li<
Be,Na<
Mg<
Al
②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熔点均在2000℃以上,比其他族氧化物显著高,所以氧化镁、氧化铝是常用的耐火材料。
③卤化钠(离子型卤化物)熔点随卤素的非金属性渐弱而降低。
NaF>
NaCl>
NaBr>
NaI。
4.物质溶解性规律
(1)气体的溶解性
①常温极易溶解的
NH3[1(水):
700(气)]HCl(1:
500)
还有HF,HBr,HI,甲醛(40%水溶液—福尔马林)。
②常温溶于水的
CO2(1:
1)Cl2(1:
2)
H2S(1:
2.6)SO2(1:
40)
③微溶于水的
O2,O3,C2H2等
④难溶于水的
H2,N2,CH4,C2H2,NO,CO等。
(2)液体的溶解性
①易溶于水或与水互溶的
如:
酒精、丙酮、醋酸、硝酸、硫酸。
②微溶于水的
乙酸乙酯等用为香精的低级酯。
③难溶于水的
液态烃、醚和卤代烃。
(3)固体的水溶性(无机物略)
有机物中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烃基具有憎水性,烃基越大,则水溶性越差,反而易I溶于有机溶剂中。
甲酸、乙酸与水互溶,但硬脂酸、油酸分子中因—COOH比例过少反而不溶于水而溶于CCl4,汽油等有机溶剂。
苯酚、三溴苯酚、苯甲酸均溶于苯。
(4)从碘、溴、氯的水溶液中萃取卤素的有机溶剂
苯、汽油、乙醚、乙酸乙酯、CCl4、CS2等。
(5)白磷、硫易溶于CS2
(6)常见水溶性很大的无机物
KOH,NaOH,AgNO3溶解度在常温超过100g(AgNO3超过200g)。
KNO3在20℃溶解度为31.6g,在100℃溶解度为246g。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甚少的物质常见的只有NaCl。
(7)难溶于水和一般溶剂的物质
①原子晶体(与溶剂不相似)。
C,Si,SiO2,SiC等。
其中,少量碳溶于熔化的铁。
②有机高分子:
纤维素仅溶于冷浓H2SO4、铜氨溶液和CS2跟NaOH作用后的溶液中,已热固化的酚醛树脂不溶于水或一般溶剂。
5.常见的有毒物质
(1)剧毒物质
白磷、偏磷酸、氰化氢(HCN)及氰化物(NaCN,KCN等)砒霜(As2O3)、硝基苯等。
CO(与血红蛋白结合),Cl2,Br2(气),F2(气),HF,氢氟酸等。
(2)毒性物质
NO(与血红蛋白结合),NO2,CH3OH,H2S。
苯酚、甲醛、二氧化硫、重铬酸盐、汞盐、可溶性钡盐、可溶性铅盐、可溶性铜盐等。
这些物质的毒性,主要是使蛋白质变性,其中常见的无机盐如:
HgCl2,BaCl2,Pb(CHCOO)2;
铜盐也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但毒性较小,此外铍化合物也有相当的毒性。
钦酒过多也有一定毒性。
汞蒸气毒性严重。
有些塑料如聚氯乙烯制品(含增塑剂)不宜盛放食品等。
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白色)、硫酸钡(白色),碳酸银(白色)、碳酸钡(白色)、碳酸钙(白色),氢氧化镁(白色)、氢氧化铜(兰色)、氢氧化铁(红褐色)、四个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
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硅的化合物:
石英、水晶SiO2砂子SiO2钠的化合物:
食盐NaCl
苏打、纯碱Na2CO3苛性钠、烧碱、苛性碱NaOH芒硝Na2SO4•10H2
大苏打、海波Na2S2O3小苏打NaHCO3钾的化合物:
苛性钾KOH
灰锰钾KmnO4铵的化合物:
硝铵、铵硝石NH4NO3硫铵、肥田粉(NH4)2SO4
碳铵NH4HCO3钡的化合物:
重晶石BaSO4钙的化合物:
电石CaC2
石灰石CaCO3萤石CaF2熟石灰、消石灰Ca(OH)2漂白粉Ca(ClO)2、CaCl2
生石灰CaO无水石膏CaSO4熟石膏2CaSO4•H2O生石膏CaSO4•2H2O
普钙Ca(H2PO4)2、CaSO4重钙Ca(H2PO4)2镁的化合物:
卤盐、苦卤MgCl2
泻盐MgSO4•7H2O菱镁矿MgCO3铝的化合物:
矾土Al2O3
刚玉、红宝石、绿宝石Al2O3明矾K2Al(SO4)2•12H2O铁的化合物:
铁红Fe2O3
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绿矾FeSO4•7H2O黄铁矿FeS2
锰的化合物:
软锰矿MnO2锌的化合物:
锌矾、皓矾ZnSO4•7H2O
铅的化合物:
方铅矿PbS铜的化合物:
辉铜矿Cu2S胆矾、蓝矾CuSO4•5H2O
波尔多液CuSO4、Ca(OH)2、S砷的化合物:
砒霜As2O3雄黄As2S2
雌黄As2S3有机化合物:
沼气CH4电石气C2H2蚁醛、福尔马林HCHO
蚁酸HCOOH醋酸CH3COOH酒精CH3CH2OH石灰酸C6H5OH
甘油C3H8O3草酸C2H2O4
As
As3−
砷
蓝
B
B3+
硼
青绿
Ba
Ba2+
钡
黄绿
Ca
Ca2+
钙
砖红
Cs
Cs+
铯
浅紫
Cu(I)
Cu+
铜(没卤素)
浅蓝
Cu(II)
Cu2+
铜(II)(有卤素)
蓝绿
铜(II)(没卤素)
祖母绿
Fe(III)
Fe3+
铁(III)
金黄
In
In3+
铟
K
K+
钾
Li
Li+
锂
深红
Mn(II)
Mn2+
锰
Mo
Mo+
钼
Na
Na+
钠
P
P3−
磷
Pb
Pb2+
铅
绿
Rb
Rb+
铷
Sb
Sb3−
锑
浅绿
Se
Se2−
硒
天蓝
Sr
Sr2+
锶
Te
Te2−
碲
Tl
Tl3+
铊
Zn
Zn2+
锌
因为熔沸点递变在周期表中并不是完全有规律的,所以希望不要一味追求结论,理解才是最重要的,一旦理解了判断的原理,元素周期表自然就掌握好了。
首先,判断元素单质的熔沸点要先判断其单质的晶体类型,晶体类型不同,决定其熔沸点的作用也不同。
金属的熔沸点由金属键键能大小决定;
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
离子晶体由离子键键能的大小决定;
原子晶体由共价键键能的大小决定。
所以第一主族的碱金属熔沸点是由金属键键能决定,在所带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键能越大,所以碱金属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
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
第七主族的卤素,其单质是分子晶体,故熔沸点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在分子构成相似的情况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也越大,所以卤素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
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升高。
用这样的方法去判断同主族元素的熔沸点递变规律就行了,因为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同周期的话,不太好说了。
通常会比较同一类型的元素单质熔沸点,比如说比较Na、Mg、Al的熔沸点,则由金属键键能决定,Al所带电荷最多,原子半径最小,所以金属键最强,故熔沸点是:
Na<
Al。
非金属元素
一般不会比较它们单质之间的熔沸点,一般比较他们的氢化物的熔沸点。
比较时要注意CH4、NH3、H2O、HF他们的分子间除分子间作用力外,还有氢键,所以同主族氢化物熔沸点他们是最高的,其余的按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排列。
如氧族元素氢化物的熔沸点是:
H2O>
H2Te>
H2Se>
H2S;
卤素:
HF>
HI>
HBr>
HCl。
同周期比较的话,是从左至右熔沸点依次升高,因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是这样递变的。
另外有时还要注意物质的类型,比如让你比较金刚石、钙、氯化氢的熔沸点,只要知道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熔沸点最高,其次是金属钙,最后是分子晶体氯化氢。
还有原子晶体的:
比较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的熔沸点,那就要看共价键了,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键能越大,故熔沸点:
金刚石>
晶体硅。
熔沸点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很复杂。
因为各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不同,首先要看相应的晶体类型才能下结论。
通常只有相同类型,相似结构的晶体之间才有可比性。
对于分子晶体来说,影响熔沸点的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以及可能出现的氢键。
对于离子晶体来说,影响熔沸点的则是离子键的强度。
对于原子晶体来说,影响熔沸点的则是原子间共价键的强度。
对于金属晶体来说,影响熔沸点的则是金属键的强度。
对于分子晶体来说,原子结构不能直接影响单质的熔沸点,必须要看形成的分子的结构。
通常有极性的分子,分子量大的分子,分子间作用力会大些,熔沸点会高些。
如果有氢键,则会大大提高熔沸点。
对于原子晶体来说,主要看共价键的强度。
通常短程、小个原子之间共价键很强,相应晶体熔沸点高。
由于共价键本来就是相对很强的作用力,所以原子晶体的熔沸点一般都相当高。
对于离子晶体来说,主要看离子键的强度。
稳定性强的离子,小个的离子,其离子键强度高,相对来说熔沸点就高。
金属晶体的情况最复杂。
因为金属类型多,外层电子排布各异,金属键的本质虽然类似,但是具体情况悬殊。
熔点从汞的低于零度,到钨的3000度以上都有。
对于碱金属来说,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是金属晶体。
随着原子量增加,外层电子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小,原子间的金属键越来越松散,因此熔点越来越小。
卤素则都是双原子的分子晶体,卤素原子序数越大氧化性是越弱,因为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越弱,越不容易得到电子,反而有的会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卤素氧化性是随着序数的增大而降低,即还原性是升高的。
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而与化学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无关,化学性质是最外层电子决定的。
汞是常温下唯一的呈液态的金属,它具有金属光泽,具导电能力,有很大的密度,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发生颜色反应等很多金属独有的性质,对了,不可以和金属形成化合物,和非金属间是由离子键相连的。
1.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反应,可用钢瓶储运液氯。
2.氯气的两种实验制取原理: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MnO2+2NaCl+3H2SO4﹙浓﹚=MnSO4+2Na2SO4+Cl2↑+2H2O
3.制备氟气只能通过电解熔融的氟化物,没有一种氧化剂能将氟化物氧化为氟气。
4.卤化银具有感光性,常被用作感光材料。
5.含有溴化银(或氯化银)和微量的氧化铜的玻璃是一种变色玻璃,其中氧化铜是催化剂。
6.C、P、S三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能和浓的硫酸或硝酸发生反应。
7.刚玉(Al2O3)是红宝石和蓝宝石的主要成分。
8.合金的最基本性质是:
其熔沸点低于其中任一成分,而硬度却大于任一成分。
9.镁和铝能和醋酸反应,但不能和氨水反应。
10.氯气、二氧化硫、氨气是三种常见的易液化的气体。
11.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12.多羟基化合物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会有降蓝色沉淀生成。
可用此反应检验多羟基化合物的存在。
13.氨气在纯氧中燃烧产物为氮气和水,含氮化合物的燃烧产物一般也为氮气。
14.烃的衍生物中含烃基量越大,其溶解度就越大。
15.氯化铁和硫酸铁溶液加热蒸干所得的固体是不同的。
16.氢键并不是化学键,而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
化学键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7.铁离子在PH为2.7左右就开始沉淀,PH为3.7左右时就完全沉淀。
18.甲基橙滴入溶液中,若溶液呈红色,则溶液必为酸性溶液,若呈黄色,则不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19.如果某溶液不透明,是不能说该溶液为无色溶液的。
20.水、氢氟酸、氨气的沸点依次降低。
21.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可以通过缩聚形成三聚甲醛。
22.洗涤沉淀的操作:
通过玻璃棒向过滤器中的沉淀加水至淹没沉淀,然后静置,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2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范围为1nm~100nm之间。
当氯化钠溶于酒精后可以形成胶体,且能出现丁达尔效应。
可以通过渗析的方法来净化精制胶体。
24.引发铝热反应:
在盛有铝热剂的纸漏斗中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入一根镁条,用小木条点燃。
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和冶金工业。
25.酸根离子结合质子的能力与其相应的酸的酸性呈负相关,即较弱酸的酸根离子结合质子的能力强于较强酸的酸根离子。
26.常见的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
NH3
HCl
SO2
H2S
Cl2
CO2
溶解度
700
500
40
2.6
2
1
27.轻金属盐或铵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可使蛋白质凝聚而析出,该过程叫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
可用该过程来分离、提纯蛋白质。
28.苯甲醇在NaOH溶液中可以发生一个歧化反应而生成苯甲酸钠和苯甲醇。
29.在制取乙酸乙酯过程中,用到饱和Na2CO3溶液处理,其作用有三:
1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以利于乙酸乙酯的分层析出。
2吸收乙醇。
3除去乙酸。
30.中和热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中和充分。
(不能用铜质等金属棒代替)
2混合液的最高温度为终止温度。
3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浸入溶液中。
4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胶头滴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31.实验室常用体积分数为70%的浓硫酸和Na2SO3反应制取SO2气体,而工业上吸收SO3应该用98.3%的浓硫酸。
32.NH3比H2O结合质子的能力强一些。
反应:
NH3+H3O+=NH4++H2O可以证明。
33.等效平衡应用简记为“等温等容变相同,其余等效则比同。
”
34.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的物质有:
H2CH4H2SC2H5OH
①S在纯氧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
②CO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蓝色。
③H2在Cl2中燃烧火焰为苍白色。
无机部分:
NaHCO3
大苏打:
Na2S2O3
石膏(生石膏):
CaSO4.2H2O
熟石膏:
2CaSO4·
.H2O
莹石:
CaF2
重晶石:
BaSO4(无毒)
碳铵:
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生石灰:
CaO
食盐:
NaCl
熟石灰、消石灰:
Ca(OH)2
芒硝:
Na2SO4·
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
NaOH
绿矾:
FaSO4·
干冰:
CO2
明矾:
KAl
(SO4)2·
12H2O
漂白粉:
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
MgSO4·
胆矾、蓝矾:
CuSO4·
5H2O
双氧水:
H2O2
皓矾:
ZnSO4·
硅石、石英:
SiO2
刚玉:
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
Na2SiO3
铁红、铁矿:
Fe2O3
磁铁矿:
Fe3O4
黄铁矿、硫铁矿:
FeS2
铜绿、孔雀石:
Cu2
(OH)2CO3
菱铁矿:
FeCO3
赤铜矿:
Cu2O
波尔多液: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
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
CH4
水煤气:
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
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
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
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
3混合而成。
铝热剂:
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
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
CHCl3
电石:
CaC2
电石气:
C2H2
(乙炔)
TNT:
三硝(XX)基(XX)甲(XX)苯
酒精、乙醇:
C2H5OH
氟氯烃:
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
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
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
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
苯酚
蚁醛:
甲醛
HCHO
福尔马林:
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常见 知识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