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一部分14章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387618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71
- 大小:78.81KB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一部分14章Word文件下载.docx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一部分14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一部分14章Word文件下载.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修订为:
“一切从实际出发”。
7.“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修订为“规律及其客观性”。
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修订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9.“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修订为“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0.“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修订为:
“认识的本质”。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修订为: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12.“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理论思维的工具”修订为:
“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13.“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理论思维的工具”修订为“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14.“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研究”修订为:
“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
15.“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修订为: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1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修订为:
社会的实践本质。
1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修订为“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18.“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构成要素”修订为“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
19.“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修订为:
“意识形态的本质”。
20.“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修订为: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修订为: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修订为“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3.“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修订为: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4.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修订为:
人的本质。
25.社会形态及其演化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4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5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
7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8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9生产力的物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10顺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11国家政权在政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12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13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5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16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
(一)指导思想上
1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尤其要研究《考试大纲》的修改指导思想,通过大纲修订说明寻找命题信息,尤其是历年考试中新增考点是命题的重点。
2考试大纲中的难点、重点,特定年度的特定考点、有纪念意义并且与大纲考点相联系的社会热点问题,政治理论中的新突破点、新观点都是命题的重点。
3每年的中央全会、“两会”、党的总书记的讲话与新决议都是当年理论联系实际题的重要依据。
4近三年内,主观性大题不会重复,但往年的客观试题复现率极高,所以历年真题对考生的复习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5材料上与中国古代思想史特别是与中国哲学史资料的结合。
6经典作家在某一方面特具代表性的论断,也是考试分析材料的重要来源。
7考测重点是运用哲学观点分析材料和问题的能力,而不再是背原理对号入座完整地写原理回答问题。
(二)命题形式上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哲学复习中,不掌握知识点当然不行。
哲学复习必须在掌握知识点之后去运用这些知识点,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方法。
哲学考试从知识型向综合型、从纯书本知识向当代知识转化,从知识点考查向知识点运用转化,向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哲学考试具有分析性、综合性、当代性,而且重要的是具有方法论意义。
为此:
1命题有三个重要转变:
其一是材料的选择是哲学史和现实生活并重;
其二是要求运用单一的原理进行答题向运用多个原理,从不同角度进行答题;
其三是促使论述题与材料题两种题型相互融合的转变。
2命题的立意上:
(1)通过材料创设情境命题;
(2)以观点设题;
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加以评析;
(3)依据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设题。
3尤其高度重视图例分析题,命题形式每年都在变,2006年有可能出现新的题型—例如诗歌等。
三、200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建议
圣哲苏格拉底曾经说过:
“哲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
”我认为对于广大备战考研的莘莘学子来说,“考研就是生活,生活即是考研。
”在学习型的社会中,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习成就未来,考研改变命运!
谈考研,说考研,十余年考研辅导风雨路,酸辣苦甜,数万人的成功经验教训,归结起来就是要正心、得法、坚持。
正心:
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
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一轮又一轮的紧张复习。
得法:
就是学习要遵循规律。
最基本的规律就是要循序渐进;
具体概括起来就是要遵循“四位一体学习法”——逻辑知识点、要点重点、考核点、习题点四位为一体的方法。
首先,逻辑知识点:
就是要用逻辑线索梳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建立各个学科的逻辑网,以此逻辑理解记忆,这是考研的基础。
其次,要点重点:
就是要明确各个学科的要点、重点,往往这些也是考核的重点。
再次,考核点:
考试的关键,培训的要旨,在于告诉考生各个学科的考点。
最后,习题点:
以上的一切,最终都要落实到习题上,化解为解题的能力,因为考试面对的是习题。
具体复习的对策就是:
1全面复习:
考试大纲所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查要点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全部复习。
2系统把握:
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内在逻辑、系统和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查要点的全部内容,纳入章、节、目的教材体系。
3分清层次:
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不同的题型如单选、多选和分析题、图例分析题,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采用系统逻辑的方法,分部分、分层次、按顺序进行识记和熟记。
4理解记忆:
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观点所包含的内容有几点;
二是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的区别;
三是用自己简练的语言把哲学的精髓讲出来;
四是正确观点在理论上、政治上、实践上的方法论意义。
5突出重点:
突出各章的重点,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尤其是需要突出主观性试题的重点,突出大题即分析型论述题或分析型材料题的重点。
6坚持:
世间一切事情的成败,最关键的是要坚持。
古人不是说: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考研最害怕的就是瞎折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天道酬勤,只要正心、得法,每天坚持,终会修成正果。
考研最根本的就是:
面对自我!
战胜自我!
挑战极限!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哲学的定义
哲学研究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思想的发展
哲学的党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
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修订为: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一、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弄清它的性质和对象。
学习哲学同样如此。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哲学比任何一个学科都更为复杂、更为困难。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所以我们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当然,哲学是世界观的一种,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除哲学外,世界观还有其他形式,如宗教世界观是以信仰为主,经验世界观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它们是朴素的自发形态的世界观,都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的高度。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看法,把这一总看法用来分析问题,就转化为方法论。
如世界是物质的,这是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就是承认客观实在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这是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就是矛盾分析的方法,等等。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上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唯心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机械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可以分为具体的方法和哲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哲学不同,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唯物辩证的方法论。
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都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而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这种统一始终贯穿于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中任何一个规律,任何一范畴都既是世界观,又起着方法论的作用,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
把辩证法作为方法而否认它是世界观,或者把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而否认它是方法,都是不全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学习哲学,是复习哲学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内容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不能不涉及许多方面,包括自然界、社会历史以及它们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形式。
同时,自古以来,东方和西方有许多各不相同的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不同的哲学派别之间也有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涉及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结为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客观物质世界,哪一个是第一性的、是本原,哪一个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二者能不能取得一致,或者简略地说,世界是不是能够被认识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绝大多数哲学家认为,人的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是可认识的,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世界能够达到一致,这就是可知论的观点。
但也有少数哲学家否认思维能够反映存在,认为世界在原则上是不可认识的,或至少是不可彻底认识的,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对立起来,否认它们之间具有同一性,这就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
首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自从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起来只有两大类:
一类是物质及其各种表现形态,一类是各种形式的精神现象。
这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人的思想和外部物质世界究竟是什么关系,是外部物质世界决定人的思想意识,还是人的思想意识决定外部物质世界?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始终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不能不回答、不能不思考这个问题。
其次,研究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哲学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诸如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问题,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的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问题,等等。
全部哲学问题,最后都可归结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像一根红线贯穿在一切哲学问题之中。
再次,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惟一标准。
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的哲学学说各不相同,甚至互相对立,但是,它们都不能不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哪一个是第一性的,哪一个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个基本问题是各派哲学争论的焦点。
因此,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也就成了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惟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所作出的这个科学概括,为我们分析哲学问题和判别不同哲学流派提供了科学依据。
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原理的提出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原则,哲学的历史悠久,学派纷呈,哲学基本问题为我们划分哲学上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
同时它也是我们反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
(2)哲学基本问题是实际工作中的遇到的基本问题。
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也是引导我们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现实地变革自己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工具。
(三)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念
唯物主义之所以叫唯物主义,是因其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思想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唯物主义还有其它的特点:
在认识论上,主张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哲学,“决定论”哲学,又是“可知论”哲学。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即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原初物质”,如水、气、火、风等,它们坚持了物质统一性的正确立场,并在不同的程度上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成分,但普遍存在直观性的缺点并且缺乏科学的论证。
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坚持用原子来解释整个物质世界,把科学发展与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反对封建神学,从而形成了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形态,但是它也存在三大缺点:
一是机械性,二是形而上学性,三是唯心史观。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现代形态和第三阶段。
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哲学的特点有:
(1)以科学的实践观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
(2)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以改变世界为哲学的最终目的;
(4)实践性、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5)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四)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之所以叫唯心主义,是因其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唯心主义还有其它的特点:
在认识论上,主张先验论,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的路线;
在历史观中,主张英雄史观或宿命论。
2.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类型。
主观唯心主义把属于人的感觉、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如“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心外无物”(王阳明)、“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最终导致“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成独立自存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如中国宋代朱熹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
3.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1)社会历史根源。
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人类对自然力无知,特别是剥削制度的产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2)阶级根源。
唯心主义一般同历史上的反动的剥削阶级相联系,得到反动的剥削阶级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唯心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
(3)认识根源。
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片面化和僵化,导致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相分离,这是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根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部哲学史,并不是各种哲学体系简单更替的历史,而是包括转折和变革的历史。
仅仅从19世纪40年代德国来说,就出现过两次变革:
一次是费尔巴哈倡导的哲学变革,用他的以人与自然为立足点的人本唯物主义代替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
二是马克思发动的哲学变革,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针对的不是某一种哲学体系,而是以往的整个旧哲学。
马克思既不是回到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也不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加以简单的综合,而是创建了一种具有不同内容和功能的新的哲学体系,从而在人类哲学史上真正引起了伟大的变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第一,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观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科学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特别强调哲学的实践功能。
马克思认为,哲学不能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这种既能科学地解释世界又能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哲学。
第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建立了一个严密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其中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的一个伟大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不是彼此独立的板块结构,而是相互渗透的统一体。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两个不同的“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包括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
把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并列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的强调,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像旧唯物主义那样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而这种彻底性和完备性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中。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某些原则已经存在,然而,在历史领域中则是唯心主义长期处于统治地位,不仅唯心主义者而且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也是唯心主义的。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解决了这个矛盾,建立了一个包括历史领域在内的彻底的既辩证又唯物的哲学学说。
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
第三,哲学对象上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企图构造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和建立“科学之科学”的幻想,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化,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把哲学对象规定为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旧哲学“科学之科学”的缺陷在于把哲学看作是整体,而把具体科学看作是哲学的组成部分。
第四,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从而对被压迫阶级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并为一切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所尊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精神。
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
马克思指出,唯物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按照世界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坚决排斥主观臆测。
第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也是它所引起的哲学变革的重要内容。
纵观全部哲学史,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哲学基本是哲学家的哲学,是少数人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不同。
它不是少数人的哲学,不单纯是哲学家的哲学,而是群众的哲学,也可以说是大众的哲学。
从当代世界来看,对人类实践和认识影响最大、最深、最广泛的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以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中,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决定它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创造性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作用有两个方面,即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有重要作用。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中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高度概括的理论形式反映现实,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服务于实践,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般原则。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们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有启迪作用。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但依赖于观察和经验,也要依赖于理论思维的能力。
我们从事各项科学研究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掌握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进而顺利地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探索事物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推动各门科学的发展。
当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不断分化综合,使科学出现整体化的趋势,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就更需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的水平。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理论 标准 辅导 全书 第一 部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