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090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386676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2.87KB
冶金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090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冶金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090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090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
经学校批准休学和保留学籍的学生,复学后最短学习年限须相应延长。
四、培养方式
1.实行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
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来自企业(行业)或实践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加强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
3.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应用课题或实现问题,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工程硕士研究生修课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8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授课单位
备注
学
位
课
公
共
必
修
yz201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考试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yz20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yz201802003
工程伦理
16
yz201803001
硕士英语
64
外国语学院
备注1
yz201803002
硕士日语
yz201803003
硕士俄语
yz201803004
硕士德语
yz201803005
硕士法语
领域
核
心
yz201806001
应用数理统计
48
3
理学院
三选二
yz201806003
最优化方法与理论
yz201806002
数值分析
48
3
yx201808005
材料化学
32
2
冶金学院
四选二
yx201808003
有色冶金原理
yx201808002
冶金热力学及动力学
yx201808006
过程冶金传输现象
yz201808001
钢铁冶金实验研究
三选一
yx201808099
有色金属冶金实验研究
yx201808009
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
选
yz201803006
学术英语
32
考查
1、2
必选1门
yz201803007
国际会议交流英语
yz201803008
跨文化交际
yz201803009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yz201803010
公共英语演讲
领域选修课
yz201808002
创新创业活动
报告
备注2
yx201808038
水溶液电化学
考查
yz201808003
储能材料与电池技术
yx201808019
资源绿色综合利用
yz201808004
非高炉炼铁工艺与技术
yx201808007
冶金工艺矿物学
yx201808028
炉外处理与连铸技术
yz201808005
特殊钢及特种冶金技术
yz201808006
湿法冶金
yz201808007
现代熔盐电化学
yz201808008
钢铁冶金典型案例
企业专家讲座
yz201808010
有色金属冶金典型案例
yz201808011
冶金资源与环境典型案例
补
B110100103
冶金学
备注3
B110300010
冶金物理化学
80
备注1:
硕士外语语种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语种相同,硕士外语的语种包括:
英、日、俄、德、法等语种;
备注2:
可通过系列讲座、经验交流及创新创业竞赛等形式,达到普及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创新创业经验的目的。
备注3:
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同的硕士、非本科毕业的硕士须补修研究生专业所对应的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两门以上。
六、必修环节与学分要求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学术活动、专业实践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完成的必修环节
1.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1学分)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分为四个专题讲座,即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学术论文写作和学位论文撰写。
每部分各4学时,四个讲座由学院统一安排,各专题结束后学生提交课后报告,由各专题讲座教师评定合格与否,四个专题均合格者取得的学分。
2.学术活动(1学分)
完成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且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本专业学位(领域)的学术活动2次,包括听取学术(技术)讲座、在正规学术报告会上作学术报告等。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核工作由学院负责考核,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获得该环节学分。
3.专业实践(8学分)
专业实践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校外实践时间不少于30天,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依托冶金学院与企业(行业)或实际部门建立的实践基地。
可采取实验、调研、课题研究、岗位实训等形式,专业实践内容和形式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决定。
专业实践前,研究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提交《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
专业实践一般从第3学期初开始,研究生应记录专业实践工作笔记;
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按要求撰写专业实践总结、填写《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
专业实践考核由学院(部)组织专家组进行,最迟于第5学期结束前完成,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获得该环节学分。
期间须撰写实践日志,结束后撰写不少于五千字的时间实践报告。
学院负责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进行全过程组织、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
七、学位论文工作
1.文献综述报告
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及世界冶金技术现状,选择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或工程应用价值的课题。
课题应能够对研究生进行较系统的科学或工程研究训练,难度适宜,时间和经费有保障。
确定论文题目后,应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的国内外文献。
阅读文献的范围为本学科划定的一级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集,文献阅读数量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应不低于30篇。
通过文献阅读,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成果,提出该课题研究方面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第二学期5月底前完成)。
考核方式:
以学科为单位统一组织考核。
2.开题报告
在文献综述报告的基础上,第3学期9月底前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及其评价,对国内外的已经进行的工作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2)研究工作拟采用的主要实验及研究方法,具体的实验方案。
(3)主要的工作内容,预想的研究结果,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拟采用的解决方案。
组织形式:
学科统一组织。
考核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级评价结论。
如开题报告不合格,需根据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两个月内提出重新考核申请。
3.中期检查
第4学期的4月底前,完成学术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检查。
中期检查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如中期检查不合格,需根据提出意见进行修改,并于限定期限内提出重新考核申请。
中期考核不超过2次。
4.学术研究成果要求
鼓励论文工作期间积极提出学术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与科技写作能力,学术研究成果满足《冶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量化标准》。
在满足《冶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量化标准》基础上,以第一作者(或指导老师第一、本人第二)在正式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含1篇)SCI收录学术论文的优秀学生,在指导教师同意的条件下可申请提前毕业(以正式刊出为准)。
5.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专业学位论文撰写工作。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学位论文应满足相应学位授予标准。
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按《东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执行。
6.论文预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由冶金工程专业统一安排,论文预答辩以学术报告形式进行,由3-5名本专业类别(领域)或相关类别(领域)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的小组进行论证和评审。
论文预答辩未通过的研究生不能申请送审学位论文。
7.论文评审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必修环节学分,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成果要求、论文预答辩等环节考核合格,经所在学院审查通过后,可申请进入学位论文评审程序,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由学院负责组织。
学位论文须由2名本专业类别(领域)或相关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审,其中校内专家1人,校外专家1人,研究生导师不能作为学位论文正式评审人。
关于学位论文评审要求和评审结果处理的具体规定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等规定执行。
8.论文答辩
专业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距提交开题报告时间不低于12个月。
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由学院统一组织并集中安排。
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进行。
八、培养环节考核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准予毕业,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经学院(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授予相应学位,发给相应学位证书。
学位授予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和本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制订的硕士学位授予标准执行。
动力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8520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前身是东北工学院1952年成立的我国第一个“冶金炉”专业和1958年成立的我国第一个“真空工程”专业以及1981年创建的国内第一个“冶金热能工程”学科。
1981年获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热能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获批设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1993年获“真空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0年建立“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2年建立“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2004年建立“辽宁省高校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面向国家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领域的重大需求,针对冶金、化工、石化、真空、建筑、材料、环境、能源和动力等工业过程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系统开展基础理论、应用技术与关键设备的研究,具有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本学科坚持服务社会,发挥学科、专业、团队和人才优势,引领人才培养,创新科学研究,为我国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科学与技术进步做出卓越贡献。
本学科为国内外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冶金炉、冶金热能和真空工程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享有我国“冶金炉”、“真空工程”摇篮和“钢铁工业系统节能”鼻祖之美誉。
先后涌现出陆钟武(院士,原东北工学院院长)、干勇(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钢铁研究总院院长)、逯高清(澳大利亚两院院士,英国UniversityofSurrey校长)等国内外著名学者。
本学科依托两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共有专职教师76人,现有教授18人,其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8人。
1、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遵守职业道德和工作伦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动力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本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动力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洞悉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本领域具有一定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综合能力,具有较强解决本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本领域和相近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根据本学科国际发展态势,基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紧密围绕动力工程领域国内外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针对工业流程及装备、生态与环境、节能减排及交叉学科领域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凝练以下科学研究方向:
(一)冶金学院
1、流体热动力理论与技术
2、工业炉窑热工及控制
3、工业系统节能与工业生态化理论及技术
4、制冷技术与设备
5、电磁流体力学及其应用技术
(二)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1、流体机械及工程
2、化工过程机械
3、环境工程原理与装备
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
允许申请提前毕业,允许符合条件者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超过0.5年。
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须学习成绩优异,在满足《冶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量化标准》基础上,以第一作者(或指导老师第一、本人第二)在正式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含1篇)SCI收录学术论文的优秀学生,在指导教师同意的条件下可申请提前毕业(以正式刊出为准)。
1、实行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
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来自企业(行业)或实际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3、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
修课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8学分。
具体见下表:
与入学语种相同
应用数理统计
最优化方法与理论
y2018620004
数学物理方程
yz201808012
工程传热理论及应用
四选三
yz201808013
计算流体力学
yz201808014
燃烧装置与技术
yz201808015
能量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方法
yx201808056
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方法
必修
yx201808062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yx201808057
多相流理论及应用
yz201808058
工业炉理论基础
yz201808060
系统节能理论与应用
yz201808017
电厂热力系统
yx201808065
太阳能集热技术及应用
yz201808066
工业生态学理论与应用
yx201808067
制冷系统仿真与控制
yz201808018
热泵技术与应用
yz201808019
热物理量测技术
yz201808020
工业系统环境模拟应用
yz201808021
洁净煤技术
yz201808022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yz201808023
核电系统安全分析
yz201808024
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应用
yz201808025
动力工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必修,备注3
yz201808026
典型热工系统案例分析
A1504000085
工程热力学
56
A1106000030
燃料及燃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冶金 学院 工程硕士 培养 方案 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