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383315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82
- 大小:1.28MB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Word格式.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Word格式.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
水变成__________进入到空气中。
2.实验二:
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
透明的塑料盒。
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
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的_________可以变成_________重新落回到地面上。
三、理解与应用
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和水蒸气是水的不同形态。
它们都具有无色,无味,有一定的温度,占据一定的空间,无固定形态的特点。
不同点在于水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可蒸发成水蒸气;
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当温度变低时可以液化成液态水。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误的打“×
”。
1.无色的物质一定是透明的。
()
2.水蒸气是气体,不是水。
3.水蒸气是白色的。
4.蒸发现象只有在温度高的时候才发生。
5.没有固定的形状是液态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征。
二、选择。
1.湿衣服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晾干了,是一种()现象。
A.蒸发B.液化C.溶解
2.关于发生蒸发现象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在低温下不能发生
B.蒸发在温度较高的时候才会发生
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3.水蒸气在()情况下能液化成小水珠。
A.遇冷B.遇热C.任何
4.下列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近距离往玻璃上哈气,玻璃上会起“雾”
B.用风扇吹干身上的汗
C.早晨植物叶上的露水
三、综合探究。
1.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湿润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塑料盒的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
将塑料盒口朝上放在地面上,一段时间后,内壁的水珠消失了。
这期间,水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用所学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
(1)一个暑假的中午,小莉在给花浇水的时候洒了一些水在阳台地面上。
午休后,小莉发现阳台地面上的水消失了。
洒在地面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2)夏天,在玻璃杯中倒入一杯冰冻饮料,玻璃杯外壁上很快就会有小水珠出现。
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2水沸腾了
1.知道水沸腾的现象,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以及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通过水沸腾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沸腾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探究活动中,发现、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烧热水时,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该如何使用温度计?
二、活动探究: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
烧杯、清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2.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3.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记录:
温度/℃
60℃以下
60℃~90℃
90℃~100℃
沸腾时温度100℃
沸腾后继续加热
移走酒精灯后
5.实验结论:
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高到______℃时水会沸腾。
水加热后有_______产生。
1.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我们正确掌握了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的沸点是100℃,这是人们规定的。
2.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中,石棉网没什么作用,可以去掉不用。
3.和水蒸发一样,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沸腾。
4.水沸腾后,如果一直加热,它会一直沸腾,并且温度会越来越高。
5.如果不小心把酒精撒在桌面上并烧着了,最好的方式是用水浇灭。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水沸腾时的气泡的是()。
2.在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3.关于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时破裂,释放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又液化成小水珠,即“白汽”
B.烧杯中的水量会影响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会继续升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蒸发现象也在发生
B.水蒸发是汽化现象,水沸腾不是汽化现象
C.蒸发和沸腾都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三、结合“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完成下面的填空。
1.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会(),温度计的液柱会();
水沸腾后,温度计的液柱会()。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套在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有()进入塑料袋,也说明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四、综合探究。
1.把水加热到沸腾,并持续沸腾一段时间,然后关掉火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2.星期六的早上,妈妈让小明煮牛奶。
小明把牛奶倒进锅里,盖上透明玻璃盖子,用煤气灶的火加热。
小明发现,一段时间后,锅里开始冒泡泡,并且泡泡越来越多,同时有“白汽”从锅盖的气孔里冒出来;
后来,牛奶沸腾了,把锅盖都冲起来了,牛奶泡泡也溢出来了。
(1)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小明加热牛奶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2)牛奶溢出来时,小明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措施制止牛奶泡泡继续溢出?
3水结冰了
1.能够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和不同。
2.能够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4.认识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知道水为什么会结冰,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成冰?
水和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试管(短而细)、温度计、保温杯(或在普通的塑料杯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碎冰、纯净水、食盐、记号笔。
(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的塑料杯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减缓杯中冰的融化速度),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加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后持续观测试管中水的温度。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注意观察试管中水结冰后体积发生的变化。
(5)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水的初始温度
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保温杯中碎冰的温度
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
4.实验结论:
当环境温度低于_______,水的温度下降到_______时,水开始__________,水从__________状态变成了__________状态。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_______,结冰之后所占据的空间更______了。
1.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3.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4.冰还是水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和冰既有相同点: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又有不同点:
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水——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柔软。
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通常情况下,水在0℃时开始结冰,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热量的变化。
在本课中我们还进行了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一项严肃的活动,我们必须按照要求,科学、规范地实验。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观察、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只有这样,才会有收获!
1.水结冰后,温度将一直保持不变。
2.把冰放人水中,冰会浮在水面上。
3.在碎冰中加食盐会使碎冰的温度上升。
4.隔着冰可以看见物体。
5.水结冰后,形态变了,但体积不变。
1.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
B.透明度
C.硬度
2.水在结冰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情况是()。
A.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
B.要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
C.既不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也不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
3.关于水结冰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选用粗一点的试管
B.应该在试管中加满水,因为水结冰后体积会缩小
C.测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能碰到试管内壁
4.为了使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水
B.搅拌
C.加盐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水蒸发可以在()(填温度条件)进行;
水沸腾的温度是();
水结冰的温度是()。
2.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要向周围环境()热量,水结成冰要向周围环境()热量。
(填“吸收”或“释放”)
1.自然界中的冰水混合物,冰既不融化,水也不结冰,此时的温度一定是0摄氏度,为什么?
(标准大气压下)
2.下面是某小组在做水结冰实验时的相关记录,请根据记录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1)碎冰的温度比水的初始温度(),比0℃()。
(填“高”或“低”)
(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时,水开始结冰。
(3)水结成冰时,向周围环境()(填“吸收”或“释放”)热量,本身的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4冰融化了
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到0时开始融化,从固体状态变成了液体状态
2.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如果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
冰为什么会融化?
1.给冰加热会怎样?
(1)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个部分吹热气,会出现什么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
(2)用吹风机的热风吹冰块,冰块会出现什么情况?
2.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1)实验目的:
探究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的变化。
(2)实验材料:
一个结冰的试管装有热水的烧杯、标记笔。
(3)实验过程:
①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②冰融化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③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4)实验现象:
(5)冰融化过程观察记录
冰融化前
冰融化一半
冰完全融化
(6)实验结论:
冰融化成水后,由_____变成_____,体积变____了。
1.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
2.冰在融化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3.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用吸管或用吹风机的热风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到了冰块的变化,说明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热量。
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我们了解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识到三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要求我们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1.水结成冰时、冰化成水时的温度是同一个温度。
2.水蒸气要变成冰,必须先凝结成水。
3.要使水变成水蒸气,必须把水加热到100℃。
4.水蒸气、水、冰的形态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
5.化雪的时候,雪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
1.冰融化成水,体积会()。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2.水在自然界同时以()形式存在。
A.液态、固态
B.气态、液态、固态
C.液态、气态
3.在“冰融化”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试管外壁有小水珠
B.冰融化一半时,用温度计测量到试管中水的温度是2℃
C.冰完全融化时,用温度计测量到烧杯中的水的温度是15℃
4.下面不是吸热过程的是()。
A.哈出的气在玻璃上凝结成小水珠
B.湿衣服晾干了
C.河里的冰融化了
1.促使水以三种不同形态在自然界不断循环变化的原因是()的变化。
2.当环境温度高于()℃时,冰开始融化,从固体状态变成()状态。
1.把“遇冷”或“受热”分别填在合适的括号里。
2.下面是某小组探究冰块融化成水的实验(把结冰的试管放在热水中)中试管中水的温度记录。
请完成相关问题。
(已知结冰的试管的初始温度是﹣12℃)
(1)由上表可以看出,试管中的冰是在()分钟内就开始融化的。
(2)由上表可以看出,试管中的冰完全融化发生在第()~()分钟。
(3)在试管中的冰融化的过程中,烧杯中的水()热量,试管中的冰()热量。
(4)试管中的冰融化成水后,体积()。
(填“增大”或“减小”)
(5)实验过程中,试管外壁上有小水珠,这是()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试管外壁凝结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水蒸气()(填“吸收”或“释放”)热量,试管外壁()(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知道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2.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3.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了解和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什么东西放入水中会被溶解?
如果把食盐一直不断地加入同样多的水中,食盐还会继续溶解下去吗?
为什么有的东西可以在水中溶解,有的不可以?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透明玻璃杯2个、搅拌棒2根、食盐、小苏打、水、天平、量筒等。
(1)先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8份。
利用天平先称出20克,将它倒在纸上,纸对折后再用小勺将它们大致分成两份。
然后不断重复,分到8份,每份2.5克。
或直接用电子天平称量,分成2.5克一份。
注意:
用小勺取食盐不能保证每次取的量都相同,所以可以事先将食盐平均分好份数;
散落在桌面的食盐和小苏打也要收集起来放入原材料中。
(2)在2个透明玻璃杯中分别放入50毫升清水。
(3)取一小份食盐,加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人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4)按这样的办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记录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溶解在50毫升水中的份数。
1份
2份
3份
4份
5份
6份
7份
8份
食盐是否溶解
小苏打是否溶解
我的发现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量_________(“相同”或“不同”),说明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__________(“相同”或“不同”)。
1.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2.如何比较白糖和味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知道食盐、白糖、味精、红糖等物体在水中能够溶解,知道通过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通过实验研究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对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比较,明白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且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只有粉末状的物质才能溶解在水中。
2.同样多的水能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不同。
3.有些液体也可以溶解在水中,如酒精。
4.在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实验中,如果不小心撒到桌面上的食盐和小苏打,应该直接把它们扫到垃圾桶里。
5.小苏打在一杯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弱,但在一桶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1.在做“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时,如果充分搅拌后还有食盐不能继续溶解,这时应该()。
A.停止继续加食盐,统计这份之前已经在水中加入了多少份食盐
B.停止继续加食盐,统计所有加入水中的食盐有多少份
C.加水,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2.100毫升水比50毫升水溶解的食盐多,这说明()。
A.食盐在100毫升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
B.食盐在50毫升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
C.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变,但更多的水能溶解更多的食盐
3.在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实验中,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其实就是比较()。
A.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B.在同样多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得更多
C.完全溶解一样多的食盐和小苏打,哪种物质需要的水多
4.在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两杯同样多的水,先在一杯水中溶解食盐直到不能继续溶解,再在另一杯水中溶解小苏打直到不能继续溶解
B.两杯同样多的水,先在一杯水中溶解小苏打直到不能继续溶解,再在另一杯水中溶解食盐直到不能继续溶解
C.用同一杯水做实验,先溶解食盐直到不能继续溶解,再溶解小苏打直到不能继续溶解
1.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的。
(填“相同”或“不同”)
2.一定量的水能溶解的食盐比小苏打()。
(填“多”或“少”)
1.分别写出3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和3种很难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2.在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中,小莉用到了量筒、天平和玻璃棒,请说说这些实验器材的作用。
6加快溶解
1.知道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能用搅拌的方法使水中的物质充分溶解。
3.知道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水的温度高低对溶解是否有影响?
1.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烧杯2个、食盐、冷水、热水。
①取大约50毫升热水(60℃)和冷水各一杯。
②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科学 三年级 上册 导学案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