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378802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1.24KB
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
《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要研究杆状病毒基因表达调控、杆状病毒-宿主昆虫-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识别对作物害虫有阻抑效应的病毒基因,构建高效工程杀虫病毒。
另外,也从事昆虫细胞培养和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博士生基准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总学分16-1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2-14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硕博连读的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7年,总学分合并计算。
博士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如需延长学习年限,由博士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同意,报研究生院审批。
博士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
博士生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
课程设置分为两大类:
学位课程(10学分)和选修课程(3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全校公共必修课程(6学分)和学位必修课程(4学分)。
对于选修课程,博士生可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本学科选修课程和学院其它学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具体课程信息见《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动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和《农药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挂职锻炼、学术活动等,总计4学分。
其中科研实践为必选实践环节,包括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和学术活动,每个环节计1学分,总计3学分。
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挂职锻炼为任选实践环节,每个环节计1学分,总计1学分。
文献阅读是指博士生围绕本专业某一问题所作的文献综述。
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0篇,其中最新外文文献不少于40篇。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需撰写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由导师审核签字后交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作为试卷保存,计1学分。
开题报告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而举行的报告会,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主持,3名以上的博士生导师参加,对开题报告进行答辩和审定。
开题报告通过后,需根据答辩小组的评议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一个不少于5000字的开题报告,由包括指导教师在内3名以上博士生导师审核签字后交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作为试卷保存,计1学分。
学术活动是指研究生参加本学科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等活动。
每位博士生需参加20次以上的学术活动。
每次都要有学习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由导师进行审核签字后交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作为试卷保存,计1学分。
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挂职锻炼等实践环节可以是参加教学助理、科研助理、研究生助理、野外实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等各种与教学和科研有关的实践活动,工作量不少于16学时。
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记入《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导师进行审核签字后交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作为试卷保存,计1学分。
实践环节的考核是否合格,学分是否修满4学分,将作为其能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审核条件之一。
六、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博士生在科学研究中应具有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把讲究科研诚信、恪守科研道德作为科学研究生涯中最基本的要求。
博士生在校期间所作的任何科研工作,都是在其导师的指导和资助下开展和完成的,其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属于华中师范大学所有,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在毕业离校后,发表、报告及以其它形式利用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均需经导师审核和同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的发明专利第一完成单位必须是华中师范大学,否则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本专业博士生只有达到下述要求才能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必须在重点核心期刊及其以上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中至少有1篇为SCI论文;
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与其学位论文密切相关,是研究生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以华中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以导师为通讯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
具体要求和相关约定见2011版《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综合训练,是培养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选题、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标准、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评阅和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
学位论文选题要与导师承担的科研任务挂钩,体现相关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全面收集和阅读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选定研究课题,并公开作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博士生学位论文题目而举行的报告会,一般在第二学期的第十周前采取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凡本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主持,3名以上的博士生导师参加,对开题报告进行答辩和审定。
开题报告通过后,需根据答辩小组的评议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一个不少于5000字的开题报告,由包括指导教师在内3名以上博士生导师审核签字后交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或因特殊情况需变动学位论文题目及基本内容者,需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和博士生中期考核一并进行,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统一安排,一般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末进行。
中期考核小组由学院党政领导、相关专业学位点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组成。
本学科博士生按要求向考核小组汇报每学年的课程学习、参加学术活动情况、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及目前遇到的问题或困难等。
对于不适合继续学习的博士生,参照学校相关条例处理,应予终止培养,令其退学。
学位论文标准、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评阅和学位论文答辩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
八、培养方式
采用以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要管教管导,教书育人,既要发挥对博士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博士生思想品德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作用。
导师应为在学博士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博士生应在入学后5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在第一学年完成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
鼓励博士生在第二学期进入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选题的文献调研,并着手进行选题;
第三学期的第十周前应完成开题报告,经开题报告答辩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九、必读文献
书目、期刊清单附于培养方案之后,见《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十、其他规定
1.根据统一基本规格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博士生须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5个月内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2.各培养单位和学科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案制订研究生学期教学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3.培养方案规定项目,均须按《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4.研究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研究生能否毕业和学位授予的基本依据。
《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学
位
课
程
公共
必修
课程
00000000000103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全校博士生必修
00000000000101
第一外国语
64
4
1、2
学位
64000710010101
植物学研究进展
植物学专业必修
选修课程
64000710010102
动物生理学原理
48
3
全院博士生选修
64000710010103
动物分子生态学
64000710010104
动物遗传与基因组学
64000710010105
昆虫分子病理学
64000710010106
结构生物学
64000710010107
植物发育与分子遗传学
64000710010108
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
64000710010109
植物生理生态学
64000710010110
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64000710010111
生态学:
原理与应用
64000710010112
化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技术
必读文献
主要期刊包括:
Nature,Science,Cell,PNAS,PlantCell,PlantPhysiology,CurrentOpinioninPlantBiology,AnnualReviewofPlantBiology,TrendsinPlantScience,NewPhytologist,Ecology,JournalofEcology,EcologyLetters,FunctionalEcology,LandscapeEcology,GlobalEcologyandBiogeography,FrontiersinEcologyandtheEnvironment等。
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认真阅读植物学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重要论文。
《植物学研究进展》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负责人
李学宝
教学团队成员
植物学导师组
学位必修课程
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读书指导
自主学习
20
12
12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检索和研读原始文献,从而对植物学领域的研究发展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之一。
随着拟南芥、水稻等多种植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植物学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植物发育、代谢、遗传、进化以及生理生态、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过程的生物学机制,是当前植物学研究的主流和前沿课题。
本课程通过综述分析近年来植物学研究领域(包括微观植物学和宏观植物学领域)所发表的优秀论文,全面介绍植物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
参考书目
自编教材
近年来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所发表的反映最新进展的综述评论文章以及优秀研究论文。
Nature,Science,Cell,PNAS,PlantCell,PlantPhysiology和各种有关植物科学的Reviews等。
《动物生理学原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陈其才
陈其才、杨旭、罗峰等
选修课
读书与自学
24
10
14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从动物多样性和演化与适应的角度,细胞、分子层面介绍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进展、以及发展趋势。
由于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及其原理或机制的科学,无论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做任何方面的研究,分析其研究结果的意义,都无法脱离其生物学的功能,否则将失去生物体存在的价值和研究的意义。
要求学生通过“动物生理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到为我所学、为我所用。
现代生理学的发展已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如各种受体和离子通道等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所表现出的特异功能,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正不断揭示生命活动的过程和功能整合的机制。
本课程主要从动物多样性和演化与适应的角度,细胞、分子层面介绍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进展、以及发展趋势。
主要教学内容分为:
动物细胞生理学:
第一章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理学;
第二章激素和细胞信号发生;
第三章神经元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细胞运动与肌肉。
系统整合生理学:
第五章感觉系统;
第六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组构;
第七章循环系统;
第八章呼吸系统;
第九章离子和水平衡;
第十章消化;
第十一章热生理学;
第十二章生殖。
课堂答卷或课程论文。
[1]MoyesCD&
SchultePM:
PrinciplesofAnimalPhysiology(2nded).AddisonWesley,2008
[2]RandallD,BurggrenW,FrenchK.:
ECKERT-AnimalPhysiology---MechanismsandAdaptations.(5thed.).W.H.FreemanandCompany,2001
《动物分子生态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吴华
赵勉、罗振华
文献阅读
组织讨论
其他
目的:
掌握动物分子动态学研究内容、知识体系、重要理论及经典研究案例;
掌握动物分子动态学的经典研究方法和技术;
了解动物分子动态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沿与发展动态。
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动物分子动态学历史、现状、前沿与发展动态;
系统地掌握动物分子动态学的知识体系、重要理论;
掌握动物分子动态研究的经典方法,具备科学问题凝练、实验设计与实施、数据收集与分析、科研论文写作等能力;
具备在老师指导下从事相关研究的能力。
本课程的核心是分子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前沿动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分子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2)分子标记在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3)种群遗传学相关理论与经典研究案例
(4)进化遗传学相关理论与经典研究案例
(4)分子行为生态学相关理论与经典研究案例
(5)生物地理学相关理论与经典研究案例
(6)保护遗传学相关理论与经典研究案例
[1]TrevorJ.C.Beebee,GrahamRowe.AnIntroductiontoMolecularEcology.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
[2]JoannaR.Freeland.MolecularEcology.JohnWily&
Sons,Ltd.2005.
《动物遗传与基因组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黄青阳
王玉凤、王国秀
授课
讨论
16
32
学习动物与人类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动物与人类遗传学研究的新技术,了解人类与模式动物基因组研究的新进展。
本课程主要学习:
第一章动物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第二章动物基因定位,第三章动物基因克隆,第四章基因组进化与分子系统学,第五章表观遗传与复杂疾病,第六章动物发育的遗传调控,第七章异常发育与复杂疾病,第八章人类与模式动物基因组研究进展,第九章动物遗传与基因组学研究技术。
考试
[1]TomStrachanandAndrewP.Read,HumanMolecularGenetics,4nd.GarlandPublishing,2010
[2]ScottF.Gilbert.DevelopmentalBiology(NinthEdition).SinauerAssociates,2010
[3]夏家辉,医学遗传学(研究生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孙开来.人类发育与遗传学,科学出版社,第2版,2010
《昆虫分子病理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彭建新
刘德立,杨红,刘凯于
实验分析
21
9
6
了解昆虫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昆虫主要病原体类群、入侵感、染途径和方式,主要病理变化,昆虫对病原体的体液免疫和抗性等,认知昆虫分子病理学中重要理论、规律或规则以及现象的背景与线索,获取和汲取相关研究的科学思考脉络;
了解和认识昆虫病理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和变化。
昆虫分子病理学是昆虫科学的前沿领域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昆虫病原体与昆虫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和调控机制,揭示病原体感染昆虫的分子病理学本质。
课程将在全面介绍各种病原体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上,深入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基因操作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的前景。
主要讲述:
第一章病毒在昆虫中的复制及其与细胞骨架的关系、入侵与细胞凋亡、宿主域决定的分子基础;
第二章真菌入侵昆虫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致病的病理学;
第三章病原细菌的毒素及其作用机理、昆虫对毒素抗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
第四章昆虫对病原体的体液免疫和抗性的分子遗传学等。
同时,结合各章内容,系统介绍当今昆虫病理学分子水平的研究动态。
答卷或课程论文
薄蛰龙著:
《昆虫病理学》,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年
《结构生物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祁超
闵金荣,刘艳丽
本课程以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结构与药物设计关系为主线,以结构生物学研究技术为基础,贯穿现代分子生物学原理,讲述结构生物学在现代药物开发和设计中的研究方法,介绍结构生物学及药物设计的新成果、新进展、今后发展的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以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本科课程旨在倡导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结构生物学知识,并熟悉结构生物学在现代药物开发和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同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并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生物学基础;
第三章以蛋白酶为靶的合理药物设计;
第四章受体结构生物学与药物设计;
第五章微管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第六章核酸的结构生物学基础;
第七章调控性核酸——反义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八章酶性核酸的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
第九章G-四链体核酸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
第十章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第十一章基于HIV结构生物学的药物研究之一;
第十二章基于HIV结构生物学的药物研究之二;
第十三章小分子药物对核酸三维结构的识别;
第十四章模拟DNA结构与复制的分子自组装;
第十五章生物膜的结构生物学;
第十六章糖的结构、功能与糖及其模拟物的组合合成;
第十七章核磁三共振技术在研究蛋白质结构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NMR测定溶液中蛋白质结构的计算方法;
第十九章多维核磁共振技术在研究核酸分子结构中的应用;
第二十章晶体学方法之一;
第二十一章晶体学方法之二;
第二十二章显微学方法之一;
第二十三章显微学方法之二;
第二十四章波谱学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二十五章生物传感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第二十六章双向电泳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十七章高内涵筛选与高内涵分析技术;
第二十八章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生物大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学 二级 学科 博士研究生 培养 方案 生命科学 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