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372682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9.90KB
9种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文档格式.docx
《9种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种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❷、特点: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任何季节;
皮疹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最易发的部位是头面、耳后、四肢、手足、阴囊、肛门等。
❸、病因:
近年来湿疹发病率明显上升,这可能与化学制品滥用、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等因素有关。
❹、鉴别:
1)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
后者多见于颈项、肘和尾骶部,主要皮疹为苔藓样变,无多形性皮疹,无渗出。
2)手足湿疹和手足癣:
手足癣皮损为单侧发生,皮疹边界清楚,有鳞屑附着,常在夏季加重。
❺、治疗:
口服药:
敏迪,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钙,还可以口服荨麻疹丸,中药制剂副作用小,而且中药制剂可以有整体调节的功效,有利于慢性病的有效治疗。
外用药:
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皮炎平、艾洛松。
二、药疹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吸收、外用透皮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
可以引起药疹的药物很多,最常见的有抗生素类药、磺胺类药、镇静药和解热镇痛药、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
1)固定红斑型:
这是最常见的一型。
好发于手足背及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唇、外生殖器、肛门等处。
皮疹特点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斑,直径一般1~2cm或更大,境界清楚,多数是单发,少数也可多发,紫红斑中央可出现水疱或大疱,持续7~10天,消退后留有暗褐色或棕褐色色素沉着斑,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自觉症状仅有轻度痒感及灼痛感。
如再次用致敏药物,又会在原处发生同样皮疹,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损数目亦可增多,面积可扩大。
反复发作后,遗留的色素沉着斑不易消退。
2)荨麻疹性药疹:
较常见。
症状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但风团颜色较鲜红,皮疹持续时间较长。
严重的可伴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和蛋白尿等。
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
皮肤上出现弥漫性鲜红色斑或半米粒大的红色斑丘疹,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可泛发全身,类似麻疹或猩红热。
4)多形红斑型:
特点是豌豆大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或丘疹,中央常有水疱,对称发生于四肢伸侧、躯干,境界清楚,有痛痒感。
重症病人的口、眼、外阴黏膜会发生水疱糜烂,剧烈疼痛。
5)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这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皮肤出现弥漫性紫红或暗红斑片,并很快出现松弛性水疱、大疱及表皮大片松解脱落,疱壁易被撕破和脱落,露出糜烂面,渗液较多。
同时有高热、疲乏、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容易继发感染,发生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
此病死亡率高,应当送患者及时就医。
任何一种药物,包括保健品在内都可能引起药疹。
1)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与麻疹或猩红热
区别是麻疹或猩红热没有近期用药史,并且出现皮疹前有上呼吸道症状(感冒,流涕,咳嗽,头痛等);
而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没有上呼吸道症状,且有近期用药史。
如果在发病前20天内使用了以前未用过的药物,或以前用过但此时服用时药物已过期,或此次服用的和以前的非同一药厂生产,就可诊断为药疹;
2)多形红斑型药疹与多形红斑:
区别在于后者无近期用药史。
局部治疗可使用:
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抗菌药制剂等。
口服药物可选择:
抗组胺药、口服激素、雷公藤多甙片。
三、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产生红斑和风团,伴瘙痒。
荨麻疹的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
其常见类型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荨麻疹:
皮疹为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数小时内风团可出现或消失。
部份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或窒息。
2)慢性荨麻疹: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病程在6周以上。
花粉诱发的荨麻疹,春季多发。
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
但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是重要的诱因。
注意与荨麻疹性血管炎、丘疹性荨麻疹鉴别。
去除可能的诱因,长期反复者,最好查过敏原,针对性避免或脱敏治疗;
口服抗组胺药;
严重者必要时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四、季节性面部皮炎
为一种好发于春季,由花粉等引起的皮炎。
多见于女性。
颜面、颈部轻度红斑、丘疹、肿胀,伴瘙痒,严重的可出现渗液,后期可皮肤轻度肥厚,有脱屑。
春季好发,每年反复发生,轻者过了春季可自行消退。
有些人伴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
空气中的花粉。
可查过敏原明确。
需要与化妆品皮炎及日光性皮炎鉴别。
应注意皮肤的清洁、保湿;
对症抗过敏治疗;
如长期反复发生,比较严重的,最好查过敏原,针对性脱敏治疗。
五、日光性皮炎
是一种常见的对日光中紫外线过敏的疾病,好发于春季和夏初。
在曝光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鲜红色;
随后红斑颜色变暗、脱屑,留有色素沉着或减退。
自觉烧灼感或刺痛感,常影响睡眠。
主要分布于面、颈及手背等暴露部位,一般在日晒后数小时或数天出现。
日光中的紫外线。
可做光敏试验明确。
注意与接触性皮炎和红斑狼疮鉴别。
防晒;
对症抗炎治疗;
可口服硫酸羟氯喹抗光敏;
尽量避免吃光敏性食物或药物,如香椿、香菜、芹菜、黄泥螺、皮皮虾、磺胺、四环素类药物等。
六、激素依赖性皮炎
由长期不恰当使用外用软膏的激素引起,因为症状类似吸毒成瘾,停用后皮炎反复加重,又称为激素成瘾性皮炎、激素戒断皮炎。
皮肤出现明显鲜红色斑,表面光滑、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干燥、脱屑等。
遇热症状加重。
最常见于面部,多数有刺痛、烧灼和瘙痒感。
长期反复外用激素≥1月。
特别小心:
有些不正规的面膜或护肤品中含有激素,这些产品的特点就是短期内效果奇好。
需要和口周皮炎、激素过敏及原发皮肤病停药复发鉴别。
停用一切外用激素;
保湿:
增加角质层内水分,恢复皮肤屏障;
抗炎:
局部外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软膏,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或依巴斯汀片等。
如继发感染,需要同时使用抗生素。
七、化妆品皮炎
是指由化妆品刺激或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出现红斑、丘疹,严重者出现水疱、渗液,自觉瘙痒。
常见于面部使用化妆品的部位,停用后缓解,再次使用复发。
对化妆品中的一些成分过敏,如肉桂醛、苯甲醇、熏衣草油、依兰油、颜料、香精等。
必要时可以做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
根据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可与其他过敏性皮炎区别。
停用并及时清除皮肤残留的引起过敏的化妆品;
抗过敏治疗;
可使用适合敏感皮肤的医学护肤品。
八、丘疹性荨麻疹(虫咬性皮炎)
是由昆虫叮咬皮肤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又称虫咬性皮炎、单纯性痒疹,春秋多见。
常分批发生于躯干、四肢伸侧,自觉瘙痒。
皮损为红色风团样丘疹,呈纺锤形或圆形,中央常有丘疱疹、水疱或大疱。
局部红肿,常呈梭形,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皮损中心有时可见叮咬痕迹。
自觉奇痒,有时有刺痛、灼疼。
尽管成人也可发生,但最常见于儿童,而且比较重。
❸病因:
常由蚊、白蛉、蠓、蚋、臭虫、蚤、虱、螨虫及其他昆虫叮咬引起。
注意和荨麻疹鉴别:
后者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尤多,为风团样丘疹性皮疹,可与某些昆虫如蚊虫、螨、跳蚤、臭虫等叮咬有关,且风团样丘疹不会时起时消。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对于易发生本病的患者,在春秋季节尽量少到花草多的地方;
一般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激素软膏,合并感染时可给予抗菌素。
有全身症状可用抗组胺药物,如果非常严重,必要时使用激素治疗。
九、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种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主要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急性接触性皮炎皮疹只局限于接触部位,并且皮疹形状与接触物形状一致。
如果接触物为长方形,其边界很清楚。
只局限于接触部位,并且皮疹形状与接触物形状一致。
去除接触物,适当处理后皮损一般很快消退。
能引发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很多种,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大类。
在医院,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最简单可靠的方法。
1)动物性物质包括动物毒素,如昆虫分泌物、毒毛等;
2)植物性物质包括花粉、叶、茎、花及果实等;
3)化学性物质是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主要有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香料等。
1)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的病因一般不明确,发病常呈泛发性,损害呈多形性,病程较长,且有复发倾向。
急性接触性皮炎的接触史明显,病变局限于接触部位,皮疹形状与接触物形状一致,搔抓后可将致病物质带到远隔部位并产生类似皮损。
2)面部接触性皮炎与皮肌炎:
后者多发生于双上睑,为水肿性紫红,伴有全身无力症状和肌酶谱升高等。
抗组织胺药类:
皿治林、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丹皮酚、曲咪新软膏、艾洛松、皮炎平。
联合用药:
维生素C或B族、钙剂、氨基酸软胶囊、氧氟沙星凝胶。
常见治疗方法
❶、轻度皮肤过敏
如果只有轻微的红斑、少量细小鳞屑,无明显水肿,瘙痒不明显者,只需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同时使用医学护肤品的保湿舒敏系列产品,可以不用药物。
❷、中度皮肤过敏:
有红斑、丘疹、水肿,伴明显瘙痒者,可短期使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地奈德软膏或糠酸莫米松乳膏,但连续使用最好不超过2周,而且应在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停药。
如果长期反复发生,则最好外用免疫调节剂,如0.03%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软膏。
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啶片或依巴斯汀片等,也可配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
❸、重度皮肤过敏:
除了中度的症状,还出现水疱和流黄水。
则需要用2%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冷敷,将4~6层纱布浸湿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面部红斑处。
湿敷时保持纱布冷湿,每次15~20分钟,每天2~3天。
冷敷后短期使用激素类软膏或免疫调节剂软膏(同前)。
如果一般抗过敏药效果不佳,需要短期全身使用激素,一定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继发感染,则需要口服或外用抗生素。
❹、荨麻疹:
应以口服抗组胺药为主,一般没有必要外用药。
❺、丘疹性荨麻疹(虫咬性皮炎):
应以外用药为主,严重的可配合口服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敏性 皮肤病 诊断 要点 治疗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