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挫折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369914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18.83KB
关于高校挫折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关于高校挫折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校挫折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此,加强对高校挫折教育现状的研究,对认清当前高校挫折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对于改进大学生挫折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挫折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把挫折教育看成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陶冶人生、激励人生、磨练人生、指导人生为目的,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规律,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改变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优秀品质,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对周围环境和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
总之,使大学生在挫折磨练中成人、成才,是高校挫折教育的核心。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型”。
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理念和内容。
二是“心理辅导和咨询型”。
对遭遇挫折困扰的大学生,通过给予建设性的建议或意见进行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走出挫折的阴影,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
三是“环境熏陶型”。
主要通过开展文化讲座、社会实践和活动磨练等多种渠道,以达到“泡菜”效果。
四是“综合型”,即不同程度地综合利用上述各种方式,全面实施挫折教育。
总的看来,这些实践对提升大学生抵御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教育实践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
二、当前高校挫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整体布局零散而孤立
(1)对挫折教育的规律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大部分高校仅仅是认识到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但没有对挫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方法和途径、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成果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科学研究,挫折教育的理论支撑力不强。
(2)挫折教育没有与学校教育的全局融为一体
这表现为,挫折教育没有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
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没有进入大学生的培养目标;
挫折教育没有很好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服务领域;
把挫折教育仅仅理解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者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
由于没有整个学校教育的整体协作和配合,高校挫折教育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
2.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往往是教育者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个体缺乏层次性与个性化的区分对待,导致挫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且常常陷入挫折教育内容扩大化或狭隘化的误区。
扩大化就是把挫折教育的内容范围无限扩大,挫折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只要是大学生碰到的困难,就统统纳入挫折教育的范围。
狭隘化就是把挫折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几个方面,如不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和规律,把挫折教育简单等同于吃苦教育或磨难教育,甚至有的把挫折教育当成失败教育。
3.教育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学生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
(1)教育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挫折教育的形式最主要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咨询。
在课程教学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在社会实践中和在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没有采用多种形式渗透挫折教育。
(2)教育方法简单
这主要表现为,有的教育者受日本的“无人岛教育”的启示,简单地认为挫折教育只要依靠几次活动或集中训练就行了,把挫折教育固定在某一阶段上,仅仅以活动的方式实施,如搞探险活动、军训、登山、长跑等等,缺乏系统性和持久性,教育效果很难巩固,极易流于形式;
有的教育者还仅靠传统的简单说教方式来进行灌输式教育,令大学生很反感。
(3)学生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
这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自身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而学校又未能通过及时的教育引导来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教育成效不大
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即使是对智力的评价也忽略了态度、情感和体验;
在评价方式上,重定量的考试成绩评价,轻定性评价;
在评价空间上,重课内、重结果、重静态,轻课外、轻过程、轻动态;
在评价主体上,重主体评价,轻客体参与。
由此可见,高校挫折教育所涉及的生存、适应和发展等育人目标在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中是被忽略甚至是缺位的。
缺乏科学有效评价标准的挫折教育,极易失去教育的规范和方向而走入误区,其成效必然不佳。
三、高校挫折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外部原因
(1)素质教育的大环境还未真正形成
虽然全社会都在呼吁推行素质教育,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现实情况是只听“雷声”响,不见“素质”来。
首先是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中重智能轻情感和意志、重文化知识灌输轻能力训练、重知识轻人格、重分数轻素养、重传承轻创新和重言教轻身教等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大学生素质的评价往往受重智育的影响而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其次,当前社会用人和用工仍以学历和文凭为标准,盲目追求高学历和高层次人才之风盛行而忽视人的综合素质。
第三,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加剧,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的短期需求,学校和大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技能学习和训练上,这样的人才培养必然不能按照全面发展的目标而是追求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目标。
素质教育的处境尚且如此尴尬,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挫折教育必然大受影响。
(2)家庭教育的偏颇
在多年应试教育影响下,目前中国大部分家长不会把孩子的情绪异常当成一种疾病,而是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学习的轨道上推,孩子的成绩好了,就是“好孩子”,把孩子置于家庭的保护圈中,致使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缺乏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这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过挫折教育的学生,带着在高考的压力下没有来得及爆发的各种问题进入大学,很可能在大学相对自由、但人际关系也相对淡漠的环境下,一旦遇到挫折事件,这些问题就可能爆发出来。
2.学校内部原因
(1)高校对挫折教育的重视不够
高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不仅要教给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教给大学生做人的道理,要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而且是先成人后成才。
但在片面追求就业率和适应市场短期需要的思想影响下,很多高校急功近利,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校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关注不够。
(2)高校自身的不足
从学生管理队伍看,一是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
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各高校在校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数量不足,往往几百个学生只配备一名辅导员,而辅导员还要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工作量过大,使学生工作难以做深做细。
二是不少管理干部的理论素养有待提高。
虽然不少管理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理论有所了解,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等基础理论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减弱。
三是缺少知识更新和进修提高的机会。
由于以上原因,学生管理队伍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等问题及时察觉,难以在学生面对一些重大挫折遭遇的时候给予有效指导和帮助。
从教师队伍看,教书育人的实质是要求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多的应是“育人”者,因此,挫折教育应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这种意识或观念,认为挫折教育是学生管理干部、心理教师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教学成绩,不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来看,高校心理咨询不主动不及时。
学生有了问题更愿意跟同学交流,大多数性格内向的学生则选择了沉默。
这些得不到及时宣泄的心理问题往往会积淀成为大问题,等到出了问题学校才去介入,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
(3)大学生自身缺乏主体参与意识
在校大学生因忙于学习专业知识,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时间相对较少,对挫折教育的知识了解更少,不知道应该怎样参与。
有些大学生被世俗社会的价值要求和目标浸润着,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使他们对自己和社会产生怀疑和消极的态度,既感到无奈又不去思考自己究竟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对社会尽什么责任,从而导致在挫折教育中缺乏主体意识,不注重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
而教育与生产其他产品不同,由于学生是有思维、会能动表现自我的社会性的人,因此,在挫折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如果只有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设计,而没有大学生本人的自我培养意识,挫折教育是很难收到好的效果的。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2]张晓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19.
[3]姜琳.我国挫折教育研究中的错误认识及其纠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5).
[4]中国青少年心理状况严重,3000万少年找不到快乐[EB/OL].中国新闻网,2006-03-2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高校 挫折 教育 现状 问题 成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