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360453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3.62KB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这是《楚辞&
九歌&
山鬼》一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
18、屈原的《天问》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19、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最早的《楚词》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他以刘向辑本为底本,又加上了自己作为的《九思》,就成为了今传的十七卷本。
20、“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
孔子世家》里提出的,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以《文王》为大雅之始,以《清庙》为颂之始。
21、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首叙述了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周民族始祖的形象。
22、《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23、“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
王风》(《君子于役》)一诗中的句子,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
24、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本,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2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一诗中的名句。
26、屈原的短篇抒情诗集《九章》包括(9)篇作品,其中(《涉江》)一诗记叙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经历,其开头就说: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表达了诗人矢志不渝地执着于理想的精神。
2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宋代作家(苏轼)的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句子,这首词也是咏史怀古词中的名作。
28、中唐山水诗的风格比较清雅闲淡,如韦应物广为传诵的名作《滁州西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充满了宁静闲逸的野趣。
29、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又称《观沧海》)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
3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怀古诗《乌衣巷》中的句子,他的《西塞山怀古》也是传世的佳作。
31、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咏物词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两首咏梅词:
《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
32、唐代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写胡马的骁腾无比,表现出唐代咏物诗遗貌取神的特点。
33、白居易的词作(《忆江南》)其一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34、唐代诗人(王维)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意境清远,《渭川田家》和《新晴野望》即是如此。
35、诗家天子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用“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明自己高洁的情操。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有错别字不得分)
1.汉代辞赋家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鹏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2.汉代传习《诗经》的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
3.“四始”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4.周民族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古公直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中。
5.我们常用的成语“不可救药”出9《诗经·
大雅》中的《》一诗,这首诗相传是老臣凡伯为了劝诫周厉王而作的。
6.《诗经·
卫风·
》一篇描写一个贵族女子说: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美丽女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7.《越人歌》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二句,是屈原《》一诗中"
沅有苣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所本。
8.屈原《九歌》中的《》一首是太阳神的颂歌,其中包含着英雄主义的精神和
爱国情怀。
9.屈原的《哀郢》一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诗中用“鸟飞返故乡兮,”这样的句于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10.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1.贾谊2.申培3.鹿鸣4.绵5.板6.硕人7.湘夫人8.东君9.狐死必首丘10.离骚
二、名词解释
1、叠咏体:
“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
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
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
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2、二南独立说:
“二南独立”说也称“四诗”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
北宋苏辙于其《诗集传》中首倡“二南独立说”,认为《诗经》应分《风》、《雅》、《颂》、《南》四类,即把《周南》、《召南》从《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
教材认为“二南独立说”难以成立。
3、乱词:
乱词也称之为乱,乱本来是音乐的结尾,后来很多诗歌如楚辞、乐府等也都有乱,基本上是位于诗歌的结尾,作用是“发理词旨,总撮其要”,也就是归纳、说明诗歌的主旨。
4、楚辞:
是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
楚辞体作家主要有屈原、宋玉等。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的代表。
5、沈宋体:
律诗的一种称呼。
初唐时期,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将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的“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6、《花间集》:
《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所编,书中选录了温庭筠等十八位词家的五百首词作。
其中温庭筠被列在所收十八位词家之首,入选的词作也在总数五百首中占六十六首之多。
《花间集》中词人大多是出生于蜀地或仕宦于前后蜀。
花间词以歌咏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以红楼翠阁、闺房帐帏为主要背景,以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为主要风格特征,对词体文学的特质、特征和特色影响极大。
三、简答题
1、《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
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
答:
《毛诗序》解释“风”说: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结实,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
这对《国风》的解释与诗义相去最远。
《毛诗序》解释“雅”说:
雅者,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
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
2、《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什么样的艺术原则?
《诗经》所确立的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
(1)风雅,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严肃的情感内容;
(2)比兴,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要托物以讽。
3、简述屈原生活时代的特征
原生活时代特点1、变法运动在当时各主要诸侯国相递进行。
2、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空前激烈,重新统一的局面行将出现。
4、简述《天问》一诗的主要内容。
别开生面的咏史诗,它的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史的诘问,表现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考,对古信仰的怀疑;
后半部分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回顾反思,流露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5、组诗《九章》是怎样反映诗人屈原的一生的?
《九章》各篇是对屈原一生悲惨遭遇和苦难历程的记载。
P217-224
6、《九歌·
东君》是怎样塑造一位英雄神的形象的?
《九歌·
东君》描写的是自然神日神的形象,是对自然神日神的礼赞,被描写成光明、正义的象征。
诗中所描写的歌舞场面,是从日神出现,到他的除暴安良,直至杳然离去。
而这正是从旭日东升,到日丽中天,最后到日落这一景观的全过程。
诗中采用了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所描写的神的容貌体态,无不符合它们自然物的特点,同时有具有人的特征、人的性格;
善于把周围环境的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思想感情融合起来写,因而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语言十分单纯,又非常优美,极富含蕴,通过这些艺术特色来塑造一位英雄神的形象。
7、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1)唐玄宗开元(712-741)年间,唐诗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3)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是高适和岑参。
(4)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还当首推李白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与清新自然兼而有之,各臻化境。
8、简述大小谢在山水诗历史上的地位
为山水诗歌奠定基础的诗人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他的山水诗语言工整凝练,而且清新自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鲜明的自然山水图画,表现了诗人在山水描写方面“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对后世的山水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南朝齐诗人谢眺在推进山水诗的发展中,进一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他的山水诗在谢灵运刻意描摹的基础上,开始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意趣,并能将景的描写和情的抒发较好地结合起来。
9、以七绝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唐代离别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们对离别之情的高度重视,构成唐人送别诗繁荣的根本原因。
同时,诗人们的精心创作,前人描写送别诗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唐代音乐与送别诗的结合等条件,使得唐人送别诗不仅繁荣,而且以其对离别心理的专门、全面、深刻、细腻的描写,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10、的离别现象大致涉及征戍使边、行旅漫游、迁谪下第等。
11、诗除了表现双方的深厚感情,还表达诗人进步的人生观、社会观、理想抱负和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等思想。
如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自己不再留意于污浊的官场等。
12、风景、风俗的新奇画面,如李白送孟浩然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岑参送武判官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而柳、草、水、云、月、酒成为送别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13、咏史怀古词有什么特征?
试以辛疾弃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
(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
(3)风格慷慨悲壮。
代表作: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14、析杜甫的咏物诗《房兵曹胡马》
这首《房兵曹胡马》诗属于杜甫早期的创作,它俊朗洒落的风神固然和杜诗后期所表现出的深沉苍茫气象不同,但仍不失为一首精彩之作。
诗人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义干青云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圆,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的俊健的体形,更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感奋不已。
一、二句写其骨相不凡,三、四句写其体态雄奇,五、六句写其气概品质,七、八句总揽全篇,揭示主旨。
而重点在于胡马的“不凡”,以此为主脉,描刻形容,不即不离。
同时,句句写马,而又处处关人,以健马喻猛士,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恰好说明杜诗咏物“遗形取貌”的特点。
15、《诗经》政治颂美诗创作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结合作品进行说明。
《诗经》中的政治颂美诗的基本模式是颂扬周代贵族内德外仪的统一。
(1)《诗经》政治颂美诗颂扬贵族的内在道德人格之美,这是统治者立国的基础,是卿士大夫从政的基本条件。
(2)《诗经》政治颂美诗赞美君子的外在仪容之美,内在的德行是通过外在的仪容得以表现的。
16、《离骚》中对诗人三次游览天界的描写有什么寓意?
(1)第一次升天遨游求见天帝以表明心迹及其失败,象征着楚王已被奸邪包围,屈原欲再见楚王而不得。
(2)第二次升天遨游,即“求女”活动,象征着屈原试图寻求可以通君侧的人,请其代为言说,使楚王能理解自己。
(3)第三次上游天界象征诗人想要另谋出路,却眷恋故乡,无法舍弃。
17、.结合作品分析《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1)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
(2)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大大增强了表现力,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盲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
而《诗经》的押韵也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
(4)重章复沓的章法和中心词语的多种形式的锤炼。
重章复沓是短章民歌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
也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
18、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概况。
中唐诗风开始转变,盛唐的理想色彩和浪漫情调淡化,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
表现在:
(1)杜甫诗歌在题材和手法上,都迥异于盛唐,开始了诗歌创作的新时代。
(2)韩孟诗派发展杜甫奇崛的一面,在艺术上追求险怪;
(3)元白诗派继承杜甫诗歌的写实性,提倡讽喻时事的新乐府;
(4)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创作自成一家。
19.结合作品分析左思咏史诗的特点及其对咏史诗发展的贡献。
左思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史言志,通过咏史来抒写自己在门阀世族社会里才能无法施展、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愤懑。
如其二借金张世家和冯唐的对比影射现实;
其六借荆轲表达对世族豪门的鄙弃、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其对咏史诗发展的贡献在于真正将“诗”和“史”结合在一起,将史事的叙述和言志咏怀结合在一起,为咏史诗的发展开阔了道路。
四、论述题1、何谓讽喻精神?
讽喻精神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影响?
讽谏精神,又称讽喻精神,是从《诗经》以来形成的一种诗歌品格。
这是由一批有良好文化教养的优秀分子,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造就的精神品格。
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比如《诗经&
大雅&
十月之交》中对于王室的忧心忡忡;
荡》中的对殷纣王因失德而亡国的告诫等,都表现出这种精神。
《诗经》开创了讽谏精神的传统,后来在楚辞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生发,此后的杜甫,白居易等人就是继承的这中精神。
2、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
(1)燕飨诗的主要内容
燕飨诗的主要内容是直接反映嘉礼中的飨礼,燕礼,乡饮酒礼等礼仪活动.
①反映飨礼活动.飨礼是周天子在太庙举行的一种象征性的宴会.如《小雅?
鹿鸣》描写了周王大宴群臣嘉宾的盛况;
《小雅?
彤弓》是写周王宴飨,赏赐有功的诸侯;
桑扈》是写周王宴飨诸侯时对他们的赞美及劝戒;
鱼藻》,《大雅?
泂酌》是写周王宴飨诸侯时,诸侯对周王的赞美.
②反映燕礼活动.燕飨诗反映燕礼活动的最多,如《小雅?
南有嘉鱼》是写封建领主设宴款待嘉宾,"
兼叙宾主绸缪之情"
;
宾之初筵》描写了领主贵族宴饮的全过程,并讽刺他们饮酒无度失礼丧德;
湛露》是写同姓王侯贵族夜燕祝颂;
鱼丽》是写领主贵族宴饮席上美酒佳肴的丰盛;
《鲁颂?
有駜》是写鲁国君臣宴饮公室,庆祝丰收,颂德祝福.
③反映乡饮酒礼活动.乡饮酒礼多指诸侯乡大夫的宴饮之礼.如《小雅?
常棣》写宴请同族兄弟,并反复申述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团结友爱;
伐木》写宴请亲友故旧,歌颂友谊;
《大雅?
行苇》是写贵族宴请族人,兼行射礼.
(2)燕飨诗思想艺术价值
①燕飨诗的政治价值:
联络情谊,巩固统治
周代统治者将燕飨诗作为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秩序的政治手段.燕飨之礼只是手段,巩固政权才是根本目的.燕飨诗的写作目的也并非纯是表现欢聚宴饮的活动场面,而是用诗歌的形式告诫人们要遵循燕飨礼仪,重在突出燕飨能够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作用.如《小雅?
鹿鸣》中"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是写群臣嘉宾赞美惠爱周王,并向周王进谏有益的治国之道;
"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则是写周王夸赞君臣嘉宾道德高尚,美名远扬.君臣之间相敬以礼,相爱以德,相互赞扬称颂自然会有益于消除隔阂,融洽关系,有益于治理国家.
②燕飨诗的历史价值:
记载古代燕飨礼的程序仪式
燕飨诗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如《小雅?
瓠叶》用三章分别写到"
酌言献之"
"
酌言酢之"
酌言酬之"
.古人合称之为"
一献之礼"
又称之为"
三爵之礼"
.这是燕飨中必经的程序.《小雅?
宾之初筵》中"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便是指此,不过这里又特指以三为度的臣侍君小宴之礼.《小雅?
承筐是将"
则是写酬币之礼,即飨礼中以筐承币帛作为礼品酬宾劝酒之札.
③燕飨诗的审美价值:
和谐欢快的风格;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首先,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小雅?
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小雅?
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其次,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题
3、以《九歌》为例,分析楚辞与楚地神巫文化之间的关系。
从楚辞体的艺术形式特色来看,它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觋、工祝的有关宗教活动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屈原的诗歌创作除《九章》以外,其他如《九歌》、《招魂》、《离骚》、《天问》等,无不在这方面有着鲜明的烙印。
楚人信神好巫,直到屈原时代流传和保存下来的神话是比较多的。
神话和古老的宗教信仰巫术,在本质意义上本来是有所不同的,前者产生于原始初民对大自然的幼稚解释和幻想,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
后者则产生于人类某些超自然的幻想,企图依靠某种神秘的手段(符咒、降神、占卜等)和仪式,来驱鬼降神,以达到祈福消祸的目的。
但两者又有某些共同的基础,即同是原始幼稚思维的产物,都是把自然意识化、人格化,即同为万物有灵论。
这样巫术往往利用和凭借某些神话而施展,神话又借巫术得以生存和流传。
可以说作为原始宗教信仰的巫术是对神话的消极利用和延伸,而作为“不自觉的艺术方式”而存在的古代神话,又往往给巫术活动带来某种文化、文学色彩。
当时楚地的巫俗、巫文化正是这样。
屈原的《九歌》就是吸取楚地民间的神话故事,并利用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光彩陆离、优美动人的抒情诗。
诗中写神巫扮做群神形象进行歌舞,把自然之美与人的情致合而为一。
《九歌》正是诗人屈原借用巫俗、巫歌而创作出来的别具一格的杰出作品。
4、离骚》一诗中的“香草美人”有什么寓意?
《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发展?
(1)《离骚》一诗中“香草美人”的寓意
美人、香草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
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诗人在《离骚》一诗中以披香戴芳、饮露餐英来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之高洁。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另外,诗中在论述人才的培育时,也以香草为喻: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在论述先王之“美政”时,亦以众芳为喻: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离骚》诗中涉及的香花美草就有几十种,五彩缤纷,鲜丽夺目,简直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香草世界。
而这些物象显然又是与诗人的“内美”、“修能”、“高洁”、“昭质”、“清白”的道德本质相应的。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它们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上美好事物的具象化。
诗人在长诗《离骚》中,除“寓情草木”之外,复“托意于男女”。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诗人在诗中不时的借用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用爱情来比喻,用爱情的心理来刻画自己对君国的忠诚和哀怨眷恋之情。
(2)《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发展?
屈原在《离骚》中采用的“美人香草”式的寓意手法已远远超过了《诗经》中的所谓“比兴之义”。
《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和联想,而屈原的作品却有了极大的变化和发展。
首先,它开始把物与我,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