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360125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50.13KB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Word下载.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Word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的过程中,着重说明可以将元转化为角,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来计算,为后面利用因数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提供了依据。
再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教材利用长度单位千米、米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小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探索“商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
(3)重视计算法则的概括总结。
计算法则是对计算步骤的提炼和概括。
表述准确、规范、精炼的法则,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计算法则的内涵,掌握计算方法。
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法则的呈现会更有利于他们自主复习,逐步领悟计算方法和算理。
因此,与整数乘除法教学相同,小数乘、除法,也是在学生理解了算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对算法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对运算程序与步骤的文本概括的。
2.
简易方程的教学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渗透代数思维的培养。
本册教材在“简易方程”单元正式教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
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突破。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具体在编排上,体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重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教学。
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即根据数量关系的陈述写出代数式,这是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本技能。
对小学生来说,受以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起初会有一些困惑。
因此,为了突破难点,保证基础,教材加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
除了原有的两个例题之外,还增加了两个例题,学习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如,a-bx、ax+bx等,相应地还增加了一个练习。
同时,还加强了代入求值的教学,使学生不断看到,用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量,当用一个合适的数代替字母并求值,就得到了一个具体的数。
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感悟、适应字母代数的特点。
(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
过去,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
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但却不易于与中学代数教学的衔接,这种思路及其算法掌握的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
根据《标准(2011)》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
不仅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代数思维习惯的培养。
(3)突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引进等式基本性质作为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后,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越性变显现出来了。
例如,解形如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减去与加上,得与;
解形如与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除以与乘上,得与。
这样解决方程显然比原来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思路更为统一。
(4)加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适当分散难点。
原实验教材将解方程的教学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编排,这样处理,虽然有利于让学生感受从数学抽象到数学应用的完整过程,但容易出现难点集中的弊端。
这一弊端已在实践中有所显现。
因此,为了便于学与教,这次修订,在“解方程”这部分内容中,方程没有刻意一一从现实情境引出;
而且解方程的过程,充分借助实物直观、几何直观,发挥数形结合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方程变形、求解的过程。
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解方程基础后,在“实际问题与方程”这部分内容中,再由实际问题引入前面没有出现过的方程。
这样处理,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既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又关注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位置”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他们已经能用“第几”“第几排第几个”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册教材主要是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基础上,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材在编排时,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学习新知。
如,结合学生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的经验,引入新知,及时将学生已有的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进行提升,将具体经验数学化,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同时还注意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和活动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材一方面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现实素材,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如提供中药房里中药呈放的情境、国际象棋,让学生练习确定物体的位置;
还在“生活中的数学”中介绍了在围棋盘上用19条横线和19条纵线确定棋子位置,以及在地球上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等确定位置方法的实际应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另一方面,在练习中,注意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如练习一的第7题,让学生用数对确定图形平移后顶点所在的位置;
第8题联系方位的知识,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
帮助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空间相像能力。
“多边形面积”单元,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
在编排上有这样一些特点。
(1)运用转化思想,根据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在教学面积计算公式时,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间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进行推导。
如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则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这样根据转化前后两种图形的内在联系,由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导出未知图形的面积公式。
这样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探索并体会了所学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转化,还体验了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2)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
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图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其次,按照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逐步提高探索的难度和要求。
三角形的面积就直接让学生试着转化为已学的图形推导出计算公式。
到梯形面积计算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第三,研究每一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均没给出推导过程,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以较大的探索空间。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估测意识、策略。
在生活实际中,经常会接触到不规则图形,它们的面积无法直接用面积公式计算。
那么如何估测它们的面积呢?
教材安排了借助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树叶)面积的内容,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估测的过程中,体会到:
一,估测最重要的是要确定一个适合的测量标准,然后利用这个测量标准去估计。
比如,估计学校到家的路程,可以借助步长、单位时间走的距离或者自己熟悉的一个长度等作为参照来估计。
这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同样也要找到一个度量的标准,根据树叶的大小,教材选择了每个小方格面积为1cm2的方格纸,引导学生借助方格纸估计树叶的面积。
二,根据图形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估计策略。
如这里既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还可以将不规则图形近似看作为规则图形来估计面积。
4.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可能性”原实验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但实践表明,低年级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理解有困难,教学设计与实施有很大难度。
鉴于此,这次修订,根据《标准(2011)》对这部分内容的调整,教材将可能性的教学移到第二学段本册,同时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
如“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让学生体验不确定现象,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摸棋子试验活动(例2、例3),使学生初步了解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逐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
如摸棋子、涂色、抛硬币、掷骰子等。
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形成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作用。
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通过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让学生体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如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模型思想等,同时学习用这样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编排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来帮助学生学习方法,体会思想。
如除了研究直线上的植树问题外,教材还新增了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
同时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增加了“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马拉松比赛设置饮水点”“项链上的水晶”等实际问题。
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所涉及一些思想方法,同时感受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以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建立数学模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位置,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其中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二)图形与几何
位置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四单元
可能性
(四)数学思想方法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五)综合与实践
掷一掷
下面按教材的顺序就每一单元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
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解决问题。
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
一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给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
二是,
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例题,直接迁移应用到小数四则运算。
三是,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⒉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
⒊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⒋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吨、千克、克”“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的计量单位。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刷油漆”(与米、分米和千克、克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这样的学习背景,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常见的计量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
教材在例3的“做一做”后,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例3和“做一做”之后,在让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有序地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以记录讨论结果的形式,呈现不完全的计算法则的文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叙述或填写法则的关键词。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法则的来源,理解其含义,防止死记硬背法则条文,又起到促进学生对具体计算案例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的作用,获得对小数乘法的意义的体会和理解,教给学生探索、总结规律的数学学习方法。
④突破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
例4教学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
所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具体内容
(一)小数乘整数
1.例1:
结合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
为什么要结合具体量呢?
一方面,因为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可以利用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另一方面,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教材这里呈现来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要说明的是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是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来计算。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然后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
2.例2:
脱离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
有了例1的感性经验,这里脱离具体量,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
教材通过图示呈现转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原来转化的过程中是说扩大到它的多少倍,缩小到它的多少分之一。
本次教材修订在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中,是利用乘几除以几进行说明,到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中说明:
乘几就是扩大到它的几倍,除以几就是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因此,教材这里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转化时,采用的是用乘几除以几的方式。
当然老师教学中也可以用扩大缩小来说明。
)
最后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这里的“0”可去掉。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习例2。
先提出0.72元×
5你会计算吗?
再去掉元,提出0.72×
5该怎么计算。
然后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
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最后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1)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2)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
(3)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二)小数乘小数
1.例3:
小数乘小数。
有了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
在“做一做”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为后面总结计算法则作准备。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2.4×
0.8,再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它的竖式算法及算理。
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
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2.4×
0.8”的算理。
2.总结计算法则。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概括总结出计算法则。
这是教材新的变化,在提示让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以记录讨论结果的形式呈现不完全的计算法则文本,让学生补充完整。
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算法。
3.例4:
难点问题。
教学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难点问题。
利用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这样,通过循序渐近的方式让学生扎实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算法。
例1,结合具体量,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感受其转化的合理性。
例2,脱离具体量,引导学生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转化为整数乘法。
例3,教学小数乘小数,同样是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
结合做一做的练习观察,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例4,突破小数乘法的难点问题。
层层递进,各有重点,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4.例5:
小数倍。
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有趣情境引出,使学生知道利用小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并且领会有时
“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
然后再计算。
接下来,由检验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对于验算方法不作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三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
”二是“用计算器验算。
”三是观察法,借助前面的学习经验,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7.28是错的。
这里学生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
教学时,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
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中“1.3倍”的含义。
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
教材对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
(三)积的近似值
1.例6:
取积的近似值。
创设一个“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
因此,本例教学前,可组织学生做适当的练习,让他们回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为自主求积的近似数作好准备。
(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推广。
原来安排有例题专门教学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来说明运算顺序。
事实上,运算顺序跟数域无关,不管是整数也好,小数也好,包括后面学习的分数,运算顺序都是一样的。
所以,教材这里直接说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一样,让学生直接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推。
教材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分两个层次编排:
①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
②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2.例7:
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材通过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一方面,让学生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体会运算的简便性。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
教学中,注意在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因为整数计算中学生已有了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础,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类推。
同时注意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
因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有正方两个方面,学生容易出错。
如,练习第4题“1.5×
105”和“1.2×
2.5+0.8×
2.5”都要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1.5×
105”是乘法分配律正向应用,而在“1.2×
2.5”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
(五)解决问题
教材新增两个解决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一方面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
另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小学 数学 年级 上册 教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