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358798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64.42KB
明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
《明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要掌握它在战争描写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小说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通过复杂的情节,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并善于夸张人物的性格特征,取得传神的艺术效果。
作者注重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的复杂性格,同时又注意在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格中,突出其主要的性格特征。
向来所谓的“三绝”,即“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就是明显的例子。
二、结构既宏伟,又严谨。
它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把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数百个人物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主次分明,脉络贯通,统一而富于变化,较少支离破碎的情况。
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作者善于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写得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并把着眼点放在最富有戏剧冲突的事件和最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情节上。
这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是无与伦比的。
三、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谷”,具有雅俗共赏、明快生动的特色。
作品在艺术上也有明显缺点,如人物性格缺少发展,有点定型化。
对人物有时夸张过分,反失其真。
《三国演义》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为我国的长篇小说、尤其是为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开了先河。
同时,也为后世的戏曲提供了大量素材。
作品中众多人物形象和生动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他们的战略和智谋都有借鉴意义。
《水浒传》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大体经历了历史记载、民间传说和文人加工成书三个阶段。
北宋末年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在《宋史》、洪迈《夷坚志》等正史、野史中都有记载,但这些记载比较零碎、片断。
宋江起义失败后,英雄们的斗争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
南宋以来,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本和戏曲相继问世。
宋元间的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已有了不少水浒故事的雏形。
元杂剧中的“水浒戏”现存的有二十多种,《元曲选》中就存有《梁山泊李逵负荆》等五种。
《水浒传》就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创作而成的。
一般认为作者是施耐庵,也有署名罗贯中的版本。
《水浒传》的情节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大部分情节出于虚构,是以英雄人物传记为主,属于“英雄传奇”一类,与以演述历史为主的“演义”有别。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诗本章的重点。
《水浒传》描写了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队伍形成、壮大、及至失败的过程,展示了封建社会后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总结了农民革命的经验教训。
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去把握住它的思想内容。
一、作品广泛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痛苦,揭示了封建社会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社会原因。
作品描写了腐朽荒淫的皇帝,恣意盘剥的权臣,残害人民的州县官吏,无恶不作的地主恶霸,这些大大小小的邪恶势力构成了一个暗无天日的黑暗深渊,使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小说一开头就描写高俅发迹的故事,点明了“乱自上作”的社会根源。
二、作品展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环境和尖锐的阶级对立,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革命的必然性。
通过林冲、武松等一大批英雄被逼上梁山的经过的描写,具体生动说明了人民造反是官府逼迫的结果。
三、作品热情歌颂了梁山英雄的反抗精神和优秀品质,歌颂了梁山泊的农民革命政权,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如鲁达的疾恶如仇、见义勇为、敢作敢当,李逵的朴实、正直、善良、爱憎分明,宋江的忠义,吴用的智慧,武松的义侠。
这些被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的人,作者把他们描写成心地纯洁道德完善的典型,为人民伸张正义的英雄。
作品还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式。
梁山泊是农民“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是走投无路的穷苦人民向往的乐土,对农民的反抗斗争起巨大的鼓舞作用。
四、梁山英雄接受招安的悲剧结局给后世农民革命提供了深刻教训。
这个悲剧结局主要是由于宋江的妥协投降路线所致。
宋江的思想性格存在着严重的二重性,即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
宋江形象的意义在于深刻揭示了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把接受招安作为梁山义军的唯一正当的归宿,表现了作者认识的局限,把招安处理为悲剧结局,则又反映了作者的清醒认识。
五、作品虽写农民起义,但描述中浸渗着相当程度的市民意识。
许多英雄人物是市民出身的,不少英雄是市民理想化的英雄。
这说明《水浒传》所反映的已不单是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而是具有更大概括性的封建时代(包括元、明)的社会现实,宋江起义已不单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反映,而是体现着封建时代人民的反抗斗争。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和影响,重点要掌握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英雄人物的塑造。
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打破了塑造典型形象的类型化格局,注重人物的个性化。
作者善于把典型环境的描写熔入人物的际遇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思想意识来刻划人物性格,并对人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合理的夸张、渲染,同时,在事件的进程中,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
如鲁智深、林冲、杨三人都是军官出身,武艺高超通过不同的逼上梁山的道路,突出了他们迥然不同的性格及其发展。
(二)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等多种手段,细腻地刻划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林冲打洪教头、武松打蒋门神等情节中的细节描写,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心理描写,大闹野猪林中鲁智深同林冲性格的鲜明对比,都细腻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
二、结构完整而富于变化。
全书是以梁山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作为结构的主线的,前七十一回写众虎归山,梁山事业由小而大的发展过程,七十一回以后写梁山义军逐步走向悲剧结局的过程。
整个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
作品通过不同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展示了起义斗争的广阔画面。
一些主要英雄人物中鲁智深、林冲、杨志、武松、宋江等故事既互相勾连,又可独立成篇,相对集中。
三、语言风格洗炼明快,富于表现力。
与《三国演义》不同,它摒弃文言,继承了民间“话本”的特点,以民间口语为基础,形成一种极纯熟的古代白话,洗炼明快,极富表现力。
无论叙事或刻划人物,寥寥数笔,即形神毕肖。
如“汴京城杨志卖刀”,通过杨志与泼皮牛二的对话,便把双方性格的特点、试刀的经过和宝刀的特点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
另外,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如在菊花会上,武松、李逵、鲁达三人反对招安的语言,说的是同一件事,却反映了各自的性格特征。
《水浒传》全书的艺术成就并不平衡,前半部多写人物传奇,写得有声有色。
英雄上山之后,描写较少光彩,情节也较枯燥,一些战争场面的描写也较单调、繁琐。
《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多方面的,应从社会影响和文学影响两个方面加以领会和掌握。
《西游记》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的故事源于唐代高僧玄奘印度取经的史实。
玄奘的门徒所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叙了唐玄奘取经的事迹,还穿插了一些弘扬佛法、神化玄奘的神化传说。
其后,唐僧取经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内容不断丰富发展,神异色彩越来越浓厚。
南宋开印的“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见诸文字的最早雏形,猴行者已取代唐僧成为取经故事的中心。
金院本《唐三藏》、元人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虽已失传,但可知西游故事搬上戏剧舞台的情况。
取经的故事在元末明初的《西游记平话》(已佚)中,其主要内容和情节已和《西游记》接近。
西游故事经过七百多年的流传,最后经过吴承恩的加工创造而成书。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重点要掌握孙悟空的思想性格和社会意义。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前七回写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八十七回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取经本身是宗教行为,但作者赞颂了唐僧师徒为取真经,百折不回、坚持斗争的精神,最后得成“正果”,是个富有寓意的故事。
作品以孙悟空为中心,着重写孙悟空与神魔的斗争,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黑暗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精神,曲折的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作者通过神话故事,寄托了他对现实的愤激感情,把取经故事的宗教主题改造成为社会主题,表现了讽谕现实的创作意图。
孙悟空在前七回中,是一个不服天朝统治的叛逆者的英雄形象。
他反对最高统治者,反对封建秩序,对玉皇大帝表现了极大的轻蔑,体现了人民的民主思想和革命要求。
十三回以后,孙悟空则是一个降魔伏怪、扫除一切邪恶势力、征服大自然的英雄形象。
他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聪明机智,排除万难,百折不挠地战胜它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乐观情绪和必胜信心,体现了人民要求除暴安良、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愿望和理想。
小说以孙悟空为线索,贯穿全书,歌颂了人民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人民对光明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邪恶。
《西游记》所描写的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人间王国,实际上是现实中黑暗的皇权统治的反映。
天宫的玉皇大帝,实际就是色厉内荏、昏庸暴虐的人间昏君的影子。
以阎罗为代表的地府同样是营私舞弊的场所。
极乐世界的西天,照旧是贿赂公行的黑暗王国。
唐僧取经所经历的九个人间王国,国王大都是昏君。
这些描写,曲折地反映了人间皇帝的昏聩和朝庭的腐败。
《西游记》所写的许多妖魔鬼怪,大都是影射明代横行霸道的权臣,妖魔鬼怪的虐待百姓,反映了明代社会豪强横行、官府敲剥、特务统治的社会现实。
而且这些妖魔鬼怪多半与神佛有密切的关系,如狮陀岭的大鹏是如来佛的舅舅,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看炉的童子等等,这也影射了统治阶级内部上下勾结、互相包庇、残害人民的黑暗现实。
此外如对道教的嘲讽、对道士的抨击,也是针对当时皇帝崇奉道教、危害百姓的行为而发的。
书中不少地方有宣扬“佛法无边”、“因果报应”等宗教思想以及儒佛道“三教归一”的主张,表现了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作者成功地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造出一介完整的神话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天庭地府,龙宫魔窟,仙佛斗法,神怪争战,真是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
这些描写并非一味荒唐怪诞,而是蕴含社会内容,是对现实社会的影射。
神话的描写和现实批判的结合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
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善于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及某些动物的特性和谐地融化为一个艺术整体。
如孙悟空身上,既有劳动人民机警智慧的优秀品质,又有神的任意变化、云里来雾里去的神通,还有猴子的机灵敏捷、腾跳好动的本性。
三、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艺术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主要人物孙悟空,赋予幽默诙谐的个性特征,他的语言动作无不具有轻松的幽默感。
如他经常揶榆玉帝,打趣如来,诅咒观音,嘲弄诸魔,处处显得诙谐幽默。
(二)对猪八戒的缺点的善意嘲笑。
(三)在一些情节中,常穿插一些可笑的事物和有趣的对话,对人情世态进行挖苦讽刺,使人感到诙谐有趣。
如唐僧到了西天、阿傩、伽叶二尊都不给经卷,却先要“人事”等等。
(四)语言也有幽默、诙谐、流畅明快的特点。
总之,《西游记》表现了高妙的讽刺艺术,既诙谐有趣,又隽永有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不足之处是:
除孙悟空、猪八戒两人写得成功外,其他人物形象不够鲜明,很多妖魔缺乏个性;
有些情节前后雷同,战斗场面千篇一律等等。
《西游记》对后世影响很大,先后涌现了《后西游记》、《续西游记》、《西游补》等续书,还出现了《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神魔小说。
神话英雄孙悟空的形象,他的叛逆性格和斗争精神,对后世人民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第四章《金瓶梅》及明代其它长篇小说
其思想内容与艺术上的特点,了解它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一、它是我国第一部由作家个人独创的长篇小说,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者虽然借用了《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片断,但绝大部分故事是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构思出来的,因而能更真实地更直接地反映明代的社会生活。
此书成书约在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其真实姓名,尚无定说。
二、《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题材,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
它以商绅恶霸西门庆为中心,描述了他的种种恶迹及其荒淫污秽的家庭生活。
与以前许多小说比,它的理想成分与传奇色彩大大减少,而现实性和生活气息大大加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趋于成熟,它是我国第一部成熟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在人物塑造方面,开始注意到把人物放在典型的环境中去刻划他们的性格,并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还善于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细节,绘声绘色地刻划人物和描摹人情世态。
四、《金瓶梅》的语言比《水浒传》、《西游记》的语言更接近生活。
它的语言酣畅泼辣,极富个性化和口语化。
《金瓶梅》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存在着严重问题。
在思想上,作者虽然暴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但缺乏严肃的批判态度,作品没有写一个正面人物,看不到丝毫先进思想的闪光。
此外,宿命论和因果报应的思想也很严重。
在艺术上,取材精芜不分,存在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特别是大量淫秽的色情描写,其社会影响很坏。
介绍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影响下,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
历史演义以历史朝代、历史事件的演变为其内容,一般都比较严格地依傍历史记载(所谓“七实三虚”)。
英雄传奇则以描写某些英雄人物的活动为主,不拘泥于历史记载,更多地依靠民间传说和想象,虚构的成分更大。
明中叶后产生的历史演义,现存有二十多部,几乎从远古直到明代,每一朝代都有通俗的演义急小说。
这类作品多是采撷史料,取缀成篇,对传播历史知识起一定作用,但文学价值不高,而且普遍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意识。
其中《新更国志》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
《新列国志》是冯梦龙以嘉靖、隆重庆间刊行的余劭鱼的《列国志传》为基础加工整理成书的。
作品起于妲己驿堂被魅,止于秦一统天下,比较全面地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动乱的政治局面。
清乾隆年间,蔡元放对冯书进行请战和润色,改名《东周列国志》。
它便成为《三国演义》之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了。
此外,写得较好的历史演义作品有甄伟的《西汉演义》。
英雄传奇小说,现存的有无名氏的《杨家府演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袁于令的《隋史遗文》、无名氏的《英烈传》等。
以《杨家府演义》影响较大。
《杨家府演义》通过扬业一家世代抵抗契丹入侵的故事和北宋政权的内部斗争,塑造了杨家英雄群像,尤其可贵的是塑造了一批扬门女将的英雄群像。
象穆桂英、佘太君等形象至今仍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但全书艺术上比较粗糙,人物个性不够鲜明,故事情节显得杂乱,在思想上,忠君思想和神怪迷信的描写也较严重,文学价值不高。
介绍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明代中叶,继《西游记》之后,产生了大量的神魔小说。
如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余象斗的《南游记》、《北游记》,吴元泰的《东游记》,杨志和的《西游记》(以上四书合称《四游记》),董说的《西游补》等。
《封神演义》是《西游记》之外影响较大的一部神魔小说。
约产生于隆庆、万历年间。
作品起于纣王进香女娲宫,止于武王伐纣胜利。
武王伐纣故事在民间早已流传,宋元讲史话本有《武王伐纣平话》。
作者以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演绎而成。
演义托古讽今,表现了对封建暴政的批判,对仁君仁政的向往,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作品中有些人物如哪吒、姜子牙等写得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但作品在思想上存在较多的封建糟粕,如宣扬了宿命论和“女人是祸水”等观点。
在艺术上,大多数人物是概念化的,往往是封建政治、道德标准的体现,故事情节有明显的任意编排杂凑的缺点,场面描写流于形式,语言也嫌平板拖沓。
此外,《西游补》的成就也较高。
小说写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后被鲤鱼精所迷,在幻境中四处冲撞的故事。
作者写作的主要目的不是补《西游》,而是影射明末的腐败政治与浮薄士风。
文笔诙谐,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自《金瓶梅》问世之后,仿效者甚多。
如《续金瓶梅》、《隔帘花影》等续书,成就不高。
另外一些作品如《玉娇李》、《绣榻野史》等大肆进行色情描写,是《金瓶梅》严重缺点的继承与发展,很少文学价值。
与此同时,出现一批虽受《金瓶梅》影响,但却别具一格的才子佳人式小说。
如《玉娇梨》、《好述传》等,主人公已由淫夫荡妇变为才子佳人。
他们多是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始或乖违,终多如意”。
这类作品,总的说来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都不够,文学价值不高,但由于早就有法文德文译本传至国外,所以在国外的知名度超过了国内。
第五章明代短篇小说
介绍冯梦龙和“三言”,重点要掌握“三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冯梦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通俗文学大师,在通俗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编撰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他在思想上受李贽的影响较深,对通俗文学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尽管其基本立场仍是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但他编撰的作品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作了许多暴露,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的思想。
“三言”是冯梦龙所编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即《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宋元旧篇,三分之二是明代话本和拟话本。
明代的作品约有半数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半数是取材于历史或宗教传说故事。
这些作品基本上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衰落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的时代特征。
“三言”的内容,就其优秀的作品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描写爱情、婚姻问题的故事。
这类作品歌颂了坚贞、诚挚的爱情,抨击了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表现了反封建道德、反对禁欲主义,追求幸福、自由的思想,反映了市民阶层新的爱情观、婚姻观。
代表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等。
二、描写商贾与手工业者的故事。
“三言”中有不少作品把商人、手工业者作为正面人物来描写,把商业行为、手工业经济作为正当的经济活动加以肯定,表现了不少新的思想意识,为研究明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如《施润泽滩阙遇友》,赞美了工商业者的道德与友谊。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刘小官雌雄兄弟》等作品颂扬了小商贩拾金不昧、小酒店主人急公好义等优良品德。
三、揭露社会黑暗故事。
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直接写明代的政治斗争,批判了严嵩父子的罪行。
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灌园叟晚逢仙女》描写花农秋先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恶霸地主掠夺、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并借助幻想表达了人民扶善惩恶的愿望。
“三言”中也有不少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宿命论思想和描写色情的作品。
在多数作品中,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和封建的落后思想是混杂在一起的。
“三言”的艺术特点:
一、从现实生活取材,主题思想更为集中。
作品大都从现实生活取材,主题思想集中明确。
如爱情题材的作品,其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紧密结合,并且比较鲜明地表现了主张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要求打破门第观念等主题思想。
二、继承话本传统,情节曲折动人。
“三言”中的故事大都有头有尾,情节曲折,结构也较严密。
通过情节的发展,展示了人物所处的环境的变化和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
如《玉堂春落难逢夫》即以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见长。
三、人物描写更为细致,人物性格更为丰满。
“三言”在人物塑造上,一是注意深刻提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王三巧的性格,刻画得生十分复杂而又真实可信。
二是注意细节描写,善于描写人物的动作与心理活动。
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秦重的“为情不为色”的朴实品质就是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和细节描写刻划出来的。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在得知李甲已将自己卖与孙富后的一段动作与心理刻划,使杜十娘的形象高洁面富有光彩。
介绍“二拍”及其它。
凌濛初是与冯梦龙同时的一位“拟话本”的主要作家,他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共收作品七十八篇,主要是凌溕初根据“古今来杂碎事”加工制作而成的。
“二拍”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达到的思想高度同“三言”大致相同,但有更多的封建说教、宿命论观点和色情描写。
在艺术上,“二拍”稍逊于“三言”。
但“二拍”中有些作品更鲜明地反映了明中叶后工商业者对财富的追求,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萌芽时代的现实生活,如《转运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等。
也有一些较好地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如《宣徽院隐仕女秋千会》、《赵司户千里遗言》等。
还有一些作品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如《破勘案大儒争闲气》,对朱熹作了尖锐的讽刺。
《进香客莽看金刚红》、《青楼寺探人踪》,谴责了官吏贪赃枉法、巧取豪夺和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
继“三言”、“二拍”之后,明末清初的拟话本创作甚盛,但成就日下。
作者多思想陈腐,见识浅陋,既乏生活体验,又无艺术才能,大都蹈袭“三言”、“二拍”的陈套,于是“拟话本”创作渐趋衰落。
较著名的作品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
明末抱瓮老人所编的《今古奇观》是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集,该选集选“三言”二十九篇,选“二拍”十一篇,共四十篇。
介绍文言短篇小说。
自唐、宋传奇之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处于衰落状态,到了明代才有了新的发展。
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明初瞿佑的《剪灯新话》,收短篇二十二篇。
其中部分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表现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主的愿望。
艺术上多摹仿唐人传奇,情节新奇,词藻绮丽。
明清时期许多拟话本和戏曲著作,均从该书中撷取题材,影响较大。
完全模仿《剪灯新话》的有永乐年间李祯的《剪灯余话》。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如陶辅的《桑榆漫志》(收小说五十二篇)、邵景瞻的《觅灯因话》(收小说八篇)、宋懋澄的《九别集》(收小说四十四篇)等。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总的成就不大,无论从艺术成就或社会影响而言,都无法与白话短篇小说相提并论。
只是作为唐宋传奇到《聊斋志异》之间的桥梁,在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代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