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非暴力沟通》有感十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349122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2.94KB
阅读《非暴力沟通》有感十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阅读《非暴力沟通》有感十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非暴力沟通》有感十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篇二】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非暴力沟通》精读会已进行到第四期。
带领人卢老师对非暴力沟通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探索,她个人的人格魅力与经验,以及对每次读书会的精心准备,犹如撒播了一粒种子,影响着我们逐步深化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与运用。
同伴们也由最初的生疏,到彼此间更多的理解与接纳,甚至亲如姐妹,改变与疗愈在悄然发生发展。
一如以往的每次会前分享,这次的分享中,有笑声也有扣动我心弦的情节。
迷说,自从学习非暴力沟通,她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在同事不开心时,在与家长交流时,都尝试着运用非暴力沟通,发现效果明显向好。
最让我感动的是,迷在指导孩子们完成写给父母的信这一作业时,她运用非暴力沟通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要素,引导孩子们去发现父母言行背后的感受与需求,之后,再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向父母提出请求。
一位老师学习并运用非暴力沟通,全班几十个孩子受益,这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
这期的精读会,我们学习了倾听这部分内容,即第七章用全身心倾听和第八章倾听的力量。
这是非暴力沟通的核心部分,也是我个人需要修炼的重中之重的部分。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
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如何听呢?
非暴力沟通认为: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
然而,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
比如,当他人遭遇不幸或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与感受。
这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不太舒服。
马歇尔博士以他与女儿的一次对话为例提醒我们,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想要的。
这就意味着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需要先闭嘴,用心倾听并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与请求。
我想起了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甚至也经常出现在许多所谓的育儿书和育儿专家口中的常见语句,比如,当孩子比赛失利的时候,安慰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当孩子需要建议的时候,父母常说“如果你这样做。
。
你将会得到很大的收获。
”
还有些父母在孩子伤心的时候说:
“高兴一点,不要难过。
”。
非暴力沟通认为,这些安慰,说教,否定等等正是妨碍我们体会他人(孩子)处境,影响非暴力沟通的行为。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多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并在反馈时,注意语气与神态。
非暴力沟通认为,在谈话刚开始时,人们所表达的感受往往是冰山一角,有许多相关的感受——通常是更为强烈的情感,并没有得到表达。
倾听将为他们探究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创造条件,而我们适时的适当的反馈,会鼓励并引导对方准确地充分地表达感受与需要,直到她(他)变得轻松。
那么,作为一名倾听者,当他人,比如亲人,朋友等有需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一定要随时随地全心全意地倾听呢?
非暴力沟通认为,当我们被误解的时候,当我们没有心情甚至痛苦到无法去关心并倾听他人的时候,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关心。
非暴力沟通建议,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先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很喜欢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的一句话: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我们只有与自我发生链接,才能更好地觉察并同理他人。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还可以大声地提出请求或者换一个环境。
我想起与小儿子贝贝之间经常发生的情况。
贝贝非常喜欢分享他关于书关于生活的各种奇思妙想,有空的时候或者心情很好的时候,我很乐意听他天马行空。
有时,当我正忙于手中的活计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小家伙还是想缠着说个不休。
这时,我会直接告诉他:
“妈妈现在正忙,等我忙好再来听你分享。
你先自己干活去!
”我发现这种情况下,虽然孩子有一丁点不高兴,但是他马上就会开心地投入到其它事情中,比我们敷衍着听或带着情绪听他分享带给他的情绪要好得多,我们自己也自在多了。
第八章讲的是倾听的力量。
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也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
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
它还可以帮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生动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
最令我感到讶异的就是书中第110—112页的案例。
一位教师成功地运用非暴力沟通使自己免于强奸,以及一位在戒毒中心上班的妇女利用非暴力沟通,引导一位持刀准备伤害她的吸毒人员发现自己的需要,成功避险。
我的心随着案例中施暴男子的言行而紧张,又随着女主角成功避险而放松,直到深受鼓舞。
倾听的力量如此强大,超乎我之前的认知与想象。
我们有理由学习并做好倾听。
事实上,在我们的《非暴力沟通》精读会中,大家也都越来越好地做到了倾听,这也是我们每次都觉得时间不够,每次从下午13;
30开始,直到天黑还不愿散场的主要原因吧。
【篇三】
《非暴力沟通》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著作。
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
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的非暴力沟通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了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工作更加和谐,而且还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
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恶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是困扰作者多年的两个问题,全书以此为引子,深入解析了什么是非暴力沟通,为什么要提倡非暴力沟通,怎样进行非暴力沟通以及指导实践收获实效。
对照书中大量实例学习,不觉令人深受触动。
我们使用的语言以及表达方式,能产生超乎我们想象的巨大影响力。
书中指出,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等都是常见的被人忽视的语言“暴力”,作者将这类沟通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它是让我们难以体会爱的根源,是被我们忽视却常常引起我们和他人痛苦的原因所在。
与之相对的沟通方式,就是作者倡导的“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爱的语言,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培育尊重和爱,能使人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通过这种沟通方式,不但能增进对自己的理解,还能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改进工作,甚至用来协调各层面的争论和冲突。
怎样进行非暴力沟通?
书中介绍了非暴力沟通模式具备的四个要素: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借助这四个要素,一方面可“诚实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关切地倾听”。
具体通过“什么是我的观察,我的感受如何,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这个可持续的互动过程,直至达到双方情意相通的效果。
书中指出,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四个要素的察觉,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当然,要运用好这种沟通方式,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首先,在表达方式上,选择正面积极的方式。
事物具有多面性,我们之所以表达其负面性,多半是因为不想去面对,想将责任转移,寻求心理安慰。
针对“回避责任”现象,书中建议,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面对不喜欢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与其说“不得不”,不如换成“我选择……,是因为我想……”这种表达方式。
一旦用正面方式表达,就会直面问题,化被动为主动。
其次,要学会区分。
一是要学会区分命令与请求,当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而请求是以尊重对方感受和需要为前提的。
二是要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评论是评判、指责、分析、猜测、推测别人想什么,常用语有:
总是、从不等。
观察是具体事件或表现出来的行为,常用语有:
每次,曾等。
而诸如“经常,很少”等这些常用语可能混淆我们的观察和评论,若不会区分,对信息接收方而言,人们往往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加以反驳。
再次,要学会体会和表达感受。
前提是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
书中指出,当我们说“我觉得”时,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为了让沟通更为顺畅,书中还列举了大量表达感受的词汇。
书中指出,我们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感受。
与其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不如用心感受自身的需要,用“我感到……,因为我……”方式表达出来。
然后,要学会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庆祝,自我肯定,滋养身体,玩耍,理解,相互依存等”基本需要,但人们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且有时候现实也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
这就造成了很多人默默承受的难言痛苦。
“帮助人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正是非暴力沟通的出发点。
书中提出,人们无法为他人负责,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可以对自己的感受、行动负责,做“生活的主人”,帮助他人,出于爱。
最后,要学会提出请求。
当我们需要帮助时,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在与人谈话时,要明确谈话的目的,我们对自己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在沟通中,有时我们所表达的与别人理解的可能出现分歧,需要及时请求反馈,确保沟通顺畅。
此外,还要学会全身心倾听。
撇开自己的主观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
亲友感到痛苦时,切忌采取“建议、比较、说教、安慰等”行为,妨碍我们体会他人处境。
书中指出,不论别人说什么,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在倾听之后,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给予他人反馈。
当对方得到了充分倾听,气氛会变得轻松,对方也会停止谈话。
学会非暴力沟通,需要不断地实践与积累,这是个长期学习的过程。
人与人交往中,我们习惯性反应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干扰,让非暴力沟通运用起来会别扭,所以,要实现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们需要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时间,学会正向思考,学会分类辨别,学会感恩自爱,平衡心态,积极行动,生活不乏温暖和美好。
【篇四】
最近读到一本好书,觉得写得很有道理,甚至有些都颠覆了自己原有的认知,这本书就是美国的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所著的《非暴力沟通》读后受益良多。
其实最初选择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有功利性的。
功利的原因很简单——为了使我在班级管理上更加有效,而正好在参加惠阳华附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的区域交流暨班主任培训会议的时候,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钟杰向我们推荐了这样一本书,她只是说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很有帮助的书。
于是我就很认真的买了这本书,并仔细的拜读了全本书。
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书里讲述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不舒服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说对方引起的。
这本书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达感受,与人沟通,它还从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们如何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懂得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学会观察内在的情绪和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等——学会懂得自己,就会懂得别人,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非暴力沟通”——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的时候,估计都会给人一种很震惊的感觉。
暴力?
往往给人打架,造成身体伤害的一个攻击性强的名词,而这样的一个名词与“沟通”相联系,往往让人好奇而又觉得有些牵强。
书中介绍了与人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然而看了书的大概,对“需要”和“感受”这两个词最为深刻。
其实自己也知道,这样的关注感受和需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外加上我所认为的每个人的自我防御机制造成的外归因。
读这本书的时候,小何也曾经告诉我说,很多时候需要多加练习,让这样的思维注入你的潜意识,那么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在问题面前,你很容易关注关于你的,关于对方的需要和感受---这就是一种进步。
言语和眼睛一样是人心灵的窗户,不要它成为一扇墙。
假设我听你说话,就像遭受了审判,我很委屈,无从分辨,我在离开之前,想回过头来问问你:
这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鲁思·
贝尔梅尔说“如果你认为我想羞辱你,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请你透过我的语言,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现代社会的浮躁,各种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人人都只是想上头条或者是娱乐,信息的爆炸,社会的复杂,会让许多人变得不像自己。
其实,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个脆弱的自己。
讨厌被冷落,害怕被伤害,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被语言暴力的伤害有多么可怕。
所谓的暴力沟通,例如:
责备、埋怨、冷漠、愤怒。
而爱,是唯一的一种化解方式,还得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爱。
其实如何让一个人理解自己也不容易,比如说人总是习惯用一些抽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非暴力沟通是基于爱的,而不是一种要求,爱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比如你的另一半今晚很忙,很累。
你对他说:
“我希望你今晚可以陪我。
”然后他说:
“不了,我太累了,我想早点睡觉。
”这时候你回复一句:
“你怎么这么自私”,其实是不对的。
这会让对方觉得你这个希望陪伴的需求是一种要求,是个命令而不是一种请求。
正确的沟通方式应该是:
“亲爱的,我一个人害怕,希望你今晚可以陪伴我。
”对方说“不了,我今晚太累了,我想早点休息。
”这个时候,另一个人的回复应该是:
“你怎么了?
是太累了吗?
”然后不要提出更过分的要求,试图去理解对方而不是利用非暴力沟通的形式去满足自己的利益。
因为,建立在对他人身上自我需求的满足本身是一种苛求。
如果说,你的太太总是斥责你,说:
“你从不好好听我说话”,你可以试图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和对方沟通,比如说:
“听起来,你很失望,你需要体贴,对吗?
”你的太太听到之后,很可能会泪流满面,因为那一刻,你终于读懂了她。
一个人一旦意识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就会感到由衷的快乐。
语言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锋利的利刃,可以摧毁你内心的温暖与光明,可以欺骗,给你黑暗和愤怒,也可以化身成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爱,在这种爱的世界里,让你感到温暖,体会到幸福。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通过改变沟通的习惯,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凭借我们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向往和憧憬,并不断去实践他,就一定会收到成效,也将更有利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篇五】
非暴力沟通的根源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爱。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讲到人的需求是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
非暴力沟通强调满足人的需求,而通过沟通满足的应该是爱和归属感以及尊重。
如果没有对生命的爱和尊重,应该很难做到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因素分别是观察、描述、感受和请求。
观察是指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描述就是将观察到的事情描述出来,这一步说起来容易,但实际很难。
因为我们很难在描述的时候没有批评和指责,并带上自己的价值观。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有很多例子都是用来区分单纯的描述事情和其他价值评判的区别。
例如当我们说这个人太懒了,就属于评价,而改成这个人每天早上12点起床,就是对事情的客观描述。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摒弃先入为主的偏见,以及一些刻板印象,仅仅对我们观察到的事情进行描述。
然后是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此刻的感受是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你这样做让我怎么样,而是改成你怎么样,我感到怎么样,比如你今晚不能来看我,我感到很难过,而不是因为您不来看我所以我很难过。
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要清楚他人并不是造成我们难过的原因,而仅仅是因为我们的需求没有满足,才会难过。
在表达感受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因为大脑中表达感受的词汇过少,而不能正确表达,这本书中列出了很多表达感受的词汇,比如兴奋、欣慰、心旷神怡等等。
以助于我们在表达自己感受时使用。
同时还要区分感受和想法,我们常常使用想法来代替感受,这也导致我们的沟通无法顺畅进行。
比如我们喜欢说我觉得怎么样,这往往表达的是想法而不是感受,我觉得汤姆不负责任,这不是感受,而是想法。
在我们的社会中,表达感受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我们克制含蓄,感情不要外露,更遑论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对于中国人就更是如此。
况且直白的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被视为是一种示弱,对于一些以坚强形象示人的人来说,这对他们简直就不可能。
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希望自己无坚不摧。
殊不知,一个人在他人面前表现得过于强硬,完全没有负面情绪,反而会让人很不安,因为人无完人,大家更喜欢看到一个接地气的人,而不是一个很“装”的人。
最后一步是表达自己的请求。
明确提出我们究竟需要别人做些什么。
在实际生活中很容易看到,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但说的都是对方的过错而没有提出具体的请求,这一方面源于有时候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哪部分需求没有被满足,淤积在心中的情绪需要发泄,于是通过吵架来解决。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自己,当发现自己有不满意时,好好思考究竟是那部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希望对方怎么做,并明确提出自己的要求,当然对方并不总是会满足我们的请求,这时就需要我们告诉自己,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并寻求其他满足需求的方式。
当对方不满足我们的请求时,我们可能就需要仔细倾听对方的理由,并尽可能理解。
要避免因为对方回答了否,就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重要等等。
如果没有对生命的爱和尊重,包括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我们在生活中会很容易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论对错,人是复杂的动物,很多行为并不能单纯分出对错,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资本去斥责他人的行为。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非暴力沟通的运用就是要唤醒我们心中潜藏的爱。
如果仅仅将非暴力沟通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不去发掘其中的根源,将很难达到效果。
而非暴力沟通和爱与尊重也是互相加强,心中的阳光越多,也就越不愿意伤害自己和他人,也就会积极寻求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使双方达到满意的结果。
而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次数越多,也就越能激心中的理解和尊重。
心理学上说,你看到的,你说出的话,你做事的方式都是自己内心的映射,这样看来非暴力沟通本来就是心中有爱和尊重他人的体现。
【篇六】
《非暴力沟通》现在比较火的一本书啊!
自己认认真真的看了2遍,整理笔记33页,并且对自己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努力成为一名非暴力沟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非暴力沟通》讲述的不单单是沟通方式的问题,其实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对生活的理解、对问题的解决、对自我认知的一个提升。
全书共分为13章,其核心内容是围绕四个要素:
每一章内容都是对这四个要素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分解。
非暴力沟通,倡导的是要积极进取,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来主导生活,而不是让我们变得更加温顺听话。
非暴力沟通的前提: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避免用道德的标准去评判他人,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亲子关系中、夫妻关系中、同事关系中,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那么到底该怎么来践行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呢,结合理解和实践,围绕“我观察到了什么,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找出是自己的哪种需要使我有这样的感受,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的请求是什么,希望自己或他人怎么做。
”总结出以下几个重点方面的内容:
1、在观察中要区分观察和评论。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关键环节,观察一定是客观的,不是评论性的,是对事不对人的观察,是不加分析的观察,是“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不是绝对化的评论。
观察的语言要具体,不是笼统的,绝对的。
比如:
他很少过来,这句话就是评论性的;
他每周最少来三次,这句话就属于观察。
2、体会和表达感受。
要学习倾听自己的感受,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别人所期待的样子。
比如,兴奋,欣喜、害怕、担心,焦虑等,属于我们的感受。
一定要区分感受和想法的不同,比如,我觉得我吉他弹的不好,就是想法,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这属于感受。
3、清楚感受的根源。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期待和对他人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也就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
当我们感受到失望、难过时,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感受没有得到满足,而不是他人的行为导致我们失望、难过。
清楚了这一点,我们能有效的控制并感受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指责他人、责备自己,而是更加用心的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需要。
在我们关注自身需要的同时,别人也会更加重视你的感受。
让自己从“情感的奴隶”转为“生活的主人”。
4、提出具体的请求。
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怎么做。
或者,对于自己,明确自己要怎么做。
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模糊不清,别人就不知怎么做,不清楚我们的真正目的。
在提出请求时,如果觉得对方没有听明白,可以请求对方进行反馈,了解对方是否真的明白清楚,有什么感受,确认能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一定注意,是请求,不是命令,语气很重要!
在践行4个要素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全身心的进行倾听。
在与他人进行沟通过程中,倾听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倾听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在倾听他人过程中,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加以分析,只是在哪里静静的倾听。
如果对方需要建议,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议。
倾听的过程也是我们帮助他人梳理四个要素的过程,因为有很多人在述说自己事情的时候,有时尽管很气愤,但是自己却并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一个好的倾听者,能够和她生产共鸣,帮助她在述说的过程中,透过现象发现自己的真实想法,清楚自己最终希望得到什么,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二是非暴力沟通的重要应用是培养对自己的爱!
这一点我认为是最重要。
如果能够掌握并运用好非暴力沟通的思维方式,就能够使我们在做事情不完美时,不去自责,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去改进未来怎样做的更好。
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用“我选择做这件事情,是因为……而不是我不得不做这件事情”,强调做什么事情,是我自己做出的决定,自己是主体。
那么,就要从自己的需求去考虑我是否要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非暴力沟通 阅读 非暴力 沟通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