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337507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49KB
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
《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都门帐饮无绪。
(京城门)
F.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创作)
二、句子默写
6.名句衔接。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③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⑤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
⑦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_。
⑧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其他
7.阅读下列句子完成以下两题。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⑧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⑩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上述句子全出自唐人作品的一组是(_______)
A.①③④⑦⑨B.①③⑤⑦⑨C.③④⑦⑨⑩D.③④⑤⑨⑩
(2)上述句子出自不同作品,对这些作品分类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
A.古诗①⑦
B.绝句⑨⑩
C.词②③⑥⑧
D.律诗④⑤
8.下列诗句各表现什么季节的景色?
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⑤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A.春__________B.夏__________C.秋__________D.冬__________
9.下面各句均摘自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古代诗词。
请写出每句的出处和作者,这些诗句有何共同之处?
试用《雨霖铃》中的一句词加以说明。
①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②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⑤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⑦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⑧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⑨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四、诗歌鉴赏
10.某同学对《扬州慢》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一番比较,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
他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概括,请你与他合作,得出恰当的结论:
①两位作者的生卒年:
姜夔1155—1221年
辛弃疾1140—1207年
这说明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两首词都涉及到作者的见闻经历:
《扬州慢》: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这说明两首词都涉及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重要历史背景。
③这两首词都借历史人物抒发现实情怀:
《扬州慢》中提到杜牧。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到孙权、刘裕、廉颇。
这种写法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论(要求指出这两位词人的不同风格)。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识记文化常识:
一是“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二是“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选项中,易混淆的是⑦和①,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故他为婉约派词人。
姜夔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点睛】
“文学常识”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①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一定和他们的生活时代和代表作相结合,甚至涉及风格流派、思想内容。
②考查识记外国重要作家一般要涉及他们的国别和代表作或风格流派。
③考查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涉及的只是我国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发展史上的一般常识。
从题型来看,主要有辨析判断题、改错和填空三种。
从近几年的题目来看,考查文学常识一般都和名句名篇的默写同时进行,采用组合命题的方式,单独设题的很少。
2.D
A项,《淮海集》是文学家秦观的诗文别集。
秦观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学者称为淮海居士。
B项,《白石道人歌曲》一称《白石词》,是中国宋代姜夔所作的古代词曲谱集。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C项,《稼轩长短句》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集。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D项,《白氏长庆集》是唐代白居易诗歌作品集。
《白氏长庆集》因编集于穆宗长庆年间,故名。
故选D。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古代文化常识。
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理解的能力。
该题中可抓住诗题、当时的朝代背景、作者的境遇、重点的词、句等。
①“淮左名都”:
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名都,著名的都会。
②“竹西佳处”指扬州竹西亭。
③“都在空城”指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也指扬州。
故选C。
作为诗词的阅读应该做到:
理解古诗时,要能够运用相关的工具书或资料,从不同角度把握古诗内容,如抓住诗题、当时的朝代背景、作者的境遇、重点的词、句等,更有效地方法是想像诗中描绘的画面场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并通过反复地诵读,较好地领会作品的意境。
4.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
A项“我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管弦”借指音乐,借代。
B项把“万事”比喻成“东流水”,用比喻修辞。
C项其中的“善才”是人名,善弹琵琶,后来就用他的名字泛指琵琶名师。
秋娘是唐代一位歌舞名妓,后来泛指长于歌舞的女子。
借代。
D项“羽扇纶巾”借代。
考点: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句中具体分析字词义,进行理解辨析,判断正误情况。
本题要求选出“选出对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项,“烟波微茫信难求”出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释义为“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景象模糊不清,实在难以寻访”。
故选项正确。
B项,“秋天漠漠向昏黑”,出自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释义为“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C项,“因为长句,歌以赠之”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释义为“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作歌用来赠给她(琵琶女)”,长句:
指七言诗。
故选项错误。
D项,“一尊还酹江月”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释义为“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E项,“都门帐饮无绪”出自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释义为“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故选项正确。
F项,“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释义为“我内心凄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首曲子”。
诗歌鉴赏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想内容,包括诗歌表现的事件、活动、人物形象、景物特色、思想感情和哲理等。
二是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诗歌运用的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角度、语言风格等。
当然,内容和形式两者紧密相关,理解鉴赏时可能有所侧重,但不能绝然分割。
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多情自古伤离别一时多少豪杰两情若是久长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千里共婵娟人比黄花瘦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
婵娟、空悲切。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7.AC
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新课标提高了对古诗文的学习要求,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特别是古诗文的记诵积累。
第一处: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
其一》。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自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⑧“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出自宋代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
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出自唐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⑩“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故选A。
第二处: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分类于七言古诗。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分类于词。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分类于词。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分类于七言律诗。
留取丹心照汗青”分类于七言律诗。
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分类于词。
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分类于古诗。
⑧“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分类于词。
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分类于七言绝句。
⑩“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分类于七言绝句。
古体诗:
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
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
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
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8.A③⑧B⑦C②④D①⑤⑥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具体分析诗句中得内容,进行理解辨析,判断情况。
本题要求是“下列诗句各表现什么季节的景色?
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出自《扬州慢·
淮左名都》宋代姜夔,理解为“过去昔日繁花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故诗句表示的是冬天。
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见于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长沙》中的句子,意思是: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故诗句表示的是秋天。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钱塘湖春行》,意思为:
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
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故诗句表示的是春天。
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出自宋代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意思是: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故诗句表示的是秋天。
⑤“四顾萧条,寒水自碧”,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意思是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
故诗句表示的是冬天。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是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
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故诗句表示的是夏天。
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意思是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诗歌鉴赏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客观性的“解读”,即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字面意思,在此基础上围绕“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技巧)、“为什么这样写”(效果)三个问题拓展与掘进,进行联想想象,并加以提炼概括,使抽象的具体化,使简约的丰富化,使隐含的明晰化,使得作品的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情境。
品味体悟的过程中,可以掺进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感受,但仍然是对作品已有的东西的“诠释”与“再现”,是在作品的基础上的发挥,因此,是客观性的。
二是主观性的“评价”,主要是在“解读”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辩证的优劣分析与评判。
9.①《送友人》李白。
②《孔雀东南飞》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④《送元二使安西》王维⑤《兵车行》杜甫⑥《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⑦《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⑧《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这些诗句都表现了离别的悲伤,即“多情自古伤离别”
①出自唐代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②出自《孔雀东南飞》,意思是:
(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③出自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
船帆越走越远,只留下一个影子,最后在水天相连的蔚蓝天空中消失了,只见那滔滔长江水向东奔流;
④出自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
再干了这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⑤出自唐代杜甫《兵车行》,意思是:
亲人不忍分离,有的扯着衣服不让离开,有的在一旁顿足,有的拦在道路上哭,因为哭的人很多声音大的直冲上云霄;
⑥出自唐代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⑦出自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是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⑧出自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⑨出自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看不到你的身影了,雪地上只留下马的足迹。
这些诗句都表现了离别时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之情,情中带着悲伤,故联系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最符合该种情感。
诗歌鉴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内化”,即对作品加以揣读品味,使之在脑海“浸泡”,“泡开”,使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特点充分舒展显现,用心感悟,酝酿出具体、确切、明晰的感受。
然后是“外显”,即通过口头或笔头的形式加以表述,既能分点分类又能整体整合,有条有理、语言规范地将“内化”的结果表现出来。
概括起来说,即是理解品味表述三个顺次环节。
10.①生活在同一时代
②宋金军事对峙
③用典
④虽然姜夔和辛弃疾都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社会十分动荡的南宋时代,虽然池们的作品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但由于两人的经历不同,精神境界不同,因此作品的格调也就不同。
例如,对敌人的侵扰破坏;
姜词说“废油乔木,犹厌言兵”,只是抒发悲痛之感;
而辛词则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充满了战斗之豪情。
姜词感慨昔盛今衰,再三提到杜牧;
辛词则壮心不已,连举孙权、刘裕、廉颇。
综观全词进行比较,姜词的基调是“悲”,而辛词的基调是“愤”。
本题要求是“进行概括,得出恰当的结论”。
第一空:
显示两位作家及其生卒年,从两个时间段,可分析他们都处于同一时代——南宋。
第二空:
姜夔《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意思是自从宋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后,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护城河(此处“池”应作护城河解)和高大的古树,就连护城河与古树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
辛弃疾《永遇乐·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意思是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这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连年不绝。
而作者虽一直极力主战,并为收复故国不畏艰难,戎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机会不来,于是心中自有一腔无从说起的悲愤。
从而可分析得出两首词都涉及到宋金军事对峙这一重要历史背景。
第三空:
借历史人物“杜牧、孙权、刘裕、廉颇”抒发现实情怀,这种手法为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第四空,姜夔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而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
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
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
开禧三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
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虽然姜夔和辛弃疾都生活在南宋时代,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社会十分动荡,虽然他们的作品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但由于两人的经历不同,精神境界不同,因此作品的格调也就不同。
诗歌鉴赏需要多方面的条件:
其一、必要的诗歌知识,如景与情的关系,感情的单一性与多样性、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等。
其二、合理的思维方法,既指思维步骤,又指赏析方法,如赏析景物特点,步骤是:
先找到景物(名词),再抓景物特征(形容词、动词等),然后深入品味,方法有:
词义解读法(词典意义),色彩分析法(声音、动作、形状等色彩意义),情境想象法等。
其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既要有对“愁”的积淀与体验,又有对江水特点的积淀与体验,通过联想与想象将两者联系起来,使“愁”具体化、明确化、丰富化、生活化。
其四、较强的审题能力,中学生面对的主要是测试型的指定鉴赏题目,要能明确问题的目标(如赏析“意境”)、范围(如某一句诗)、要求(如“举例”、“从两个方面说”),其五,必要的表述技巧,如准确运用术语,先简要分析后简要概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92 永遇乐京 口北 怀古 同步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