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313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304524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26.42KB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313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313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313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胰岛素是分泌蛋白,据图分析,物质R是氨基酸,a表示核糖体,b表示内质网,c表示高尔基体,d表示线粒体,据此分析。
【详解】A.a为核糖体,无膜结构,A错误;
B.结构b是内质网,含有大量磷脂,其在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较发达,在脂肪细胞中不发达,原因是脂肪细胞的生命活动不旺盛,合成分泌蛋白少,B错误;
C.结构c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C正确;
D.有些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原核生物无线粒体,D错误。
3.图甲、乙分别是两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模型,图丙可表示图甲或图乙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丙是甲的基本单位,则a代表核糖
B.若丙表示细胞中直接能源物质的水解产物,则m可能是尿嘧啶
C.图甲物质若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图乙物质是转运RNA,图上方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
【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DNA,乙表示tRNA,丙表示核苷酸,据此分析。
【详解】A.若丙是甲的基本单位,则丙为脱氧核糖核苷酸,a代表脱氧核糖,A错误;
B.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若丙表示细胞中直接能源物质的水解产物,则丙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则m为腺嘌呤,不可能是尿嘧啶,B错误;
C.图甲物质若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则属于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
D.图乙物质是转运RNA,图上方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D错误。
4.下列生物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的叙述中,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
A.利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健那绿直接对活细胞染色
B.将新鲜芹菜叶片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叶片会因失水而萎蔫
C.蚯蚓虽是动物但因其活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D.为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状态,可选用高度成熟的花药为实验材料
【答案】D
【解析】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观察细胞减数分裂时,应该选择动物的精巢或未成熟的植物花药作为实验材料。
【详解】A.利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健那绿直接对活细胞染色,A正确;
B.将新鲜芹菜叶片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叶片会因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叶片萎蔫,B正确;
C.蚯蚓虽是动物但因其活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
D.花药高度成熟时已经完成减数分裂,不能再作为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材料,D错误。
5.下列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只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发生细胞免疫时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
D.感染HIV病毒会引起人体急性发病,致人很快死亡
【解析】抗体是由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够识别、摄取和吞噬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
效应T细胞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由于HIV的破坏作用,艾滋病人的免疫功能严重衰退,会招致一些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感染,从症状出现起,艾滋病人的预期寿命只有1-3年。
【详解】A.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A正确;
B.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对所有抗原都识别,B正确;
C.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C正确;
D.感染HIV病毒后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并不会引起人体急性发病及死亡,D错误。
6.如图是同一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2→t4,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B.t1→t4,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C.t2和t4时刻,甲、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D.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有甲与乙是捕食关系
【答案】A
【解析】A.t2→t4时段内,甲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先大于1后减少到小于1,故种群密度先上升后减少,A正确;
B.在t1~t4时段内,乙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说明乙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B错误;
C.在t2~t4时段内,由于无法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具体数量,所以无法比较甲乙两种群的种群密度大小,C错误;
D.图中信息不能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关系,D错误。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32
1.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肉细胞吸收的N可作为合成核苷酸、蛋白质和磷脂的原料
B.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
C.存在于植物细胞而不存在于细菌细胞的细胞壁中的糖类是纤维素
D.面包中的淀粉进入口腔可以被酶水解为麦芽糖由小肠吸收
【解析】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
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
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叶肉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核苷酸、蛋白质、磷脂,A正确;
固醇中维生素D有利于促进钙、磷等物质的吸收,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
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C正确;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但麦芽糖不能直接由小肠吸收,必须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才能被小肠吸收,D错误。
故选D。
2.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总是相适应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所以细胞越小越好
B.叶绿体内有众多的基粒,增大了色素的附着面积,也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C.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多,有利于能量供应
D.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解析】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①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
②受细胞核控制范围限制。
2、叶绿体:
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
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少量的DNA、RNA。
3、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线粒体内的膜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进行。
【详解】细胞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高,但细胞中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结构,因此,细胞的体积也并不是越小越好,A错误;
叶绿体内的基粒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增大了色素的附着面积,也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B正确;
因为线粒体可以提供能量,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比不飞翔鸟类的多,是因为前者需要的能量多,C正确;
染色体比染色质形态稳定,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D正确。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B.通过杂交育种能将不同品种生物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C.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增加而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D.人工诱变育种能改变基因结构,且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而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没有发生减数分裂。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重复、缺失以及易位和倒位,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但不改变基因的数量。
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雄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杂交育种能将不同品种生物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B正确;
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增加而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
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的缩短育种年限,而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D错误。
故选B。
【点睛】理解不同育种的原理和优缺点是解题的关键。
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是易错点。
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可被灌木完全取代
B.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
C.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D.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
【解析】1、群落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演替的原因:
(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
(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3、“J”型曲线:
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J”型曲线没有K值。
【详解】群落演替过程中是优势种的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不会被灌木完全取代,A错误;
“J”型增长曲线没有K值,B错误;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导致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变化,C正确;
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则结果只是对大鱼数量的调查,故调查结果会偏小,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群落的结构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有关知识,正确理解演替中的“取代”是解题的关键。
5.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骑行既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又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骑行时细胞产生大量的CO2刺激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B.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C.骑行中氧气、甲状腺激素、乙酰胆碱、呼吸酶都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
D.骑行中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和呼气等方式散出,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在骑行过程中,人体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在骑行过程中,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体温恒定。
【详解】在骑行中,骨骼肌细胞产生大量的CO2,CO2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从而加快呼吸运动,A错误;
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B正确;
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催化细胞呼吸,不可能出现于内环境,C错误;
骑行过程中,人体的体温恒定,因此产热量与散热量应该相等,D错误。
6.下列对实验试剂及其实验效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与固定液处理的时间有关
B.茎段的生根数和生根长度与所使用的NAA浓度有关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与二氧化碳的量有关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有关
【解析】由于加固定液之前,不同细胞所处的时期不一致,因此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与固定液处理的时间无关,A错误。
NAA为生长素类似物,其低浓度会促进生长,高浓度会抑制生长,则茎段的生根数和生根长度与所使用的NAA浓度有关,B正确。
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越短,C正确。
当外界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且浓度差越大,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就越大,D正确。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33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结构成分,还是其供能物质
B.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动物体内的绝热体
C.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成分,还参与调控细胞代谢
D.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还可以催化酶促反应
【解析】1、糖类是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同时也是构成生物重要成分,如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2、脂肪是脂质中的一种类型,是总要的储能物质,同时具有保温和缓冲的作用。
3、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肽链的条数以及空间结构都可以引起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
4、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详解】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不提供能量,A错误;
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动物体内的绝热体,B正确;
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成分,还参与调控细胞代谢,C正确;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有的RNA还可以催化酶促反应,D正确。
故选A。
2.研究人员将幼龄、健康小鼠的血液输入老年小鼠体内后,绐老年小鼠衰老的组织器官带来了新的生机。
经研究发现,这是由于一种分泌蛋白——生长分化因子(GDF11)发挥了关键作用,GDF11能提高老年小鼠的免疫功能,增强干细胞的再生能力。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鼠体内的干细胞都能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
B.GDF11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ATP
C.小鼠的组织细胞有能与GDF11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与幼龄小鼠相比,老年小鼠清除体内异常细胞的能力较强
【解析】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均需要载体,前者消耗能量,后者不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均消耗能量,前者需要载体,后者不需要载体;
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均不消耗能量,前者需要载体,后者不需要。
【详解】胚胎干细胞能分化产生多种类型的组织细胞,成体干细胞一般只能分化产生几种相关的组织细胞,A错误;
GDF11是分泌蛋白,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该过程需要消耗ATP但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
根据题意可知,小鼠的组织细胞有能与GDF11特异性结合的受体,C正确;
与幼龄小鼠相比,老年小鼠清除体内异常细胞的能力较弱,D错误。
【点睛】根据“生长分化因子(GDF11)发挥了关键作用,GDF11能提高老年小鼠的免疫功能,增强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可知,GDF11是一种信号分子,需要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
3.在作物育种中,使作物具有矮生性状是某些农作物性状改良的方向之一。
实验小组利用诱发基因突变的方法从某二倍体野生型水稻(株高正常)田中获得了一株矮生型突变体,将该突变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矮生植株占50%。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矮生型突变体植株逐代自交的方法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B.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发生了整倍性的变化
D.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长势弱小,所结的种子比野生型水稻的小
【解析】二倍体植物的单倍体育种包括: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和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纯合二倍体。
【详解】获得的矮生型突变体植株为杂合子,可通过逐代自交淘汰隐性植株的方法使矮生基因纯合,以获得纯合的矮生植株,A正确;
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
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减少一半,C正确;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高度不育,因此其不能结种子,D错误。
【点睛】单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只能处理单倍体幼苗;
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可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但可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B.在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所以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别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
D.持续干热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之一是脱落酸含量减少
【解析】根的向地生长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但茎的背地生长不能体现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能进行极性运输。
【详解】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但可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A正确;
失重不影响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但是在失重状态下,根会失去向地性,B错误;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别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
脱落酸抑制发芽,持续干热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之一是脱落酸含量减少,D正确。
5.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B.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
C.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
D.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
【解析】种群数量包括种群增长、波动和下降,种群数量增长包括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S增长曲线是存在环境阻力的情况下的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所能允许的最大值,又叫K值,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增长速率为0,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种群数量达到K值,会在K值处上下波动,A错误;
种群数量大于K/2,小于K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
培养瓶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C正确;
若要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捕捞,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D错误。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种群增长的S曲线的类型、分析S型增长曲线不同阶段的增长速率的变化应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6.将胰岛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肝细胞,再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
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基因用32P标记后放射性出现在脱氧核糖中
B.染色体上整合目的基因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目的基因连续复制5次,所需嘌呤和嘧啶数量相同
D.培养的细胞连续分裂n次后,含32P的子细胞占1/2n
【解析】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
(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
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
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①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
m个。
②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
【详解】胰岛素基因用32P标记后放射性出现在脱氧核苷酸中,脱氧核糖不含磷,A错误;
染色体上整合目的基因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目的基因连续复制5次,所需嘌呤和嘧啶数量相同,C正确;
培养的细胞连续分裂n次后,含32P的子细胞占1/2n-1,D错误。
故选C。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34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C、H、O、N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必需元素
B.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
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
C.人若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可能会诱发动脉硬化
D.淀粉的水解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因此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解析】糖类可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除了多糖和蔗糖,其它均属于还原性糖。
【详解】A、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其中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有的还含有S。
多糖的组成元素均为C、H、O。
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A错误;
B、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初步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B错误;
C、人若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缺少运动,就有可能导致肥胖,若多吃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C正确;
D、淀粉初步水解产物为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还原性糖均可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故根据该现象不能推知淀粉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D错误。
2.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大分子物质才能通过胞吞与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B.大肠杆菌含有两种核酸,DNA是其主要的遗传物质
C.只有线粒体是肝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抑制其功能不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D.卵细胞的内质网发生功能障碍会影响其受精作用
【解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
(各阶段均需酶催化)
第一阶段:
细胞质的基质:
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的内膜:
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A、神经递质属于小分子物质,也能通过胞吞与胞吐的方式进出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选择题 专项 训练 3135 Word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