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小说阅读过关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302516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65.54KB
高考专题小说阅读过关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高考专题小说阅读过关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小说阅读过关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看热闹的大孩子笑开了,他说出了一个秘密。
越野车买回来之后,巴音从没有把车开出去一次,早晨太阳出来时,他会把车从车库里推出来,晚上太阳落山时,他与老伴又会把车推进车库,天天如此,一天不落。
就在前半晌,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发生了,越野车被巴音推着启动了,呼地冲出了车库,在草地上飞驰而去。
巴音忙跨上马背,在后面紧紧追赶,手里甩着套马绳,套了好几次也没套中,最后车轮陷在沙坑里,这才熄火停下来……听到这里,我笑了,巴音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有车为什么不开呢?
我问巴音。
巴音没有直接回答问题。
在蒙古包里,他一边喝着马奶茶,一边讲述草原上的故事。
从前的草原没有现在这样翠绿、富裕,草地沙化,风暴三天两头刮,治沙、恶化、再治沙、再恶化,最多一年沙尘暴就刮了七十多次,死了大批牲畜。
就是那一年,很多牧民都离开草原出外谋生了。
老牧民巴音不走,他坚定地留下来了,但他的两个儿子却都离开草原了,这一去就是六年多。
临走时,父子还吵了一架,两个儿子发誓再也不回草原上了。
巴音喝一口马奶茶继续说,草原是有灵性的,你对她好,她也会对你好的,草原其实满地都是黄金。
他的两个儿子至今没回来,但巴音十二分相信,他们一定会回来的,越来越美丽的大草原还引不回这两只小雏鹰?
蒙古包外,有摩托车的马达声,由远及近。
不一会工夫,蒙古包里进来了两条汉子——巴音的大儿子博日格德与二儿子哈日查盖。
巴音向门外瞟了一眼破旧的摩托车,回来了?
回来了!
不走了?
不走了!
这么多年你们过得还好么?
两个蒙古汉子不吭声了。
巴音沉默了一刻,突然又哈哈大笑起来,好了,不提从前的事了,但一定要记住,草原的天,才是雄鹰飞翔的天!
老牧民巴音走出蒙古包。
外面的阳光很灿烂,蓝天很开阔。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20期,有删改)
1“外面的阳光很灿烂,蓝天很开阔。
”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2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老牧民巴音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3小说写巴音的两个儿子,对刻画老牧民巴音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老牧民巴音不会开车,却又买车,又炫车。
小说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意图?
试作探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七个铜板
[匈牙利]莫里兹
①穷人也可以笑,这本来是神明注定的。
茅屋里不但可以听到呜咽和嚎哭,也可以听到由衷的笑声。
甚至可以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
②我很熟悉那个世界。
我父亲所属的苏斯家族的那一代经历过最悲惨的贫困。
那时,我父亲在一家机器厂打零工。
他不夸耀那个时代,别人也不。
可是那时候的情景是真实的。
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再也不会像在童年的短短的岁月中笑得那样厉害了,这也是真实的。
没有了我那笑得那么甜蜜、终于笑得流眼泪、笑到咳嗽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红脸盘的、快活的母亲,我怎么会笑呢。
③有一次,我俩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找七个铜板,就是她,也从来不曾像那一次笑得那么厉害。
我们找寻那七个铜板,而且终于找到了。
三个在缝衣机的抽屉里,一个在衣橱里,另外几个却是费了更大的劲才找出来的。
④头三个铜板是我母亲一个人找到的。
她希望在缝衣机抽屉里再找到几个,因为她时常给人家做点针线活,赚来的钱总是放在那里面。
我看着我母亲在抽屉里边搜寻,线、顶针、剪子、扣子、碎布条等等中间摸索,又突然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
“它们都躲起来啦!
”她蹲在地板上,把抽屉放下来,像是怕它们会飞掉。
她又像人家用帽子扑蝴蝶似的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
⑤看她那个样子,叫你不能不笑。
“它们就在这儿啦,在里头啦。
”她咯咯地笑着说,不慌不忙地把抽屉搬起来,“假如只剩一个的话,那就应该在这儿。
”
⑥我蹲在地板上,注视着有没有晶亮的小铜板悄悄地爬出来。
可是,那儿没有一样东西蠕动。
事实上,我们也并不真的相信里面会有什么东西。
我们彼此望望,觉得这种儿戏可笑。
⑦我碰了碰那个翻了身的抽屉。
“嘘!
”我母亲警告我,“当心,会逃走的啊。
你不晓得铜板是个多么灵活的动物,它会很快地跑掉,它差不多是滚着跑的。
它滚得可快哪……”我们笑得前仰后合。
我们从经验中知道一个铜板多么容易滚走。
⑧不过,我的心里倒动了一个念头。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一个地方有一个铜板。
⑨“在哪儿,我的孩子?
我们快把它找出来吧,别让它像雪一般融掉。
⑩“玻璃橱里,在那个抽屉里。
“哦,你这倒霉孩子,亏了你早先没有说出来!
不然,这时一定不在那里了。
”我们站起来,走到早已没有玻璃的玻璃橱前,还好,我们在它的抽屉里找到了那个铜板,我知道它一定是在那。
这三天来,我一直准备把它偷走,就是不敢。
假如我敢偷的话,我一定拿它买了糖啦。
“得,我们已经有四个铜板了。
打起精神来吧,我的小宝贝,我们已经找到一大半了再有三个就够了。
在天黑以前我还可以洗不少衣服呢。
快点儿吧,也许其余的抽屉里都有一个铜板呢。
”我母亲对每一个抽屉都唠叨一番。
“瞧,这一个最多!
”她笑着叫道,拉出那个连底也没有了的最下一层的抽屉。
她把它套在我的脖子上,于是我们坐在地板上,放声大笑。
“别笑了,”她突然说道,“我们马上就有钱了。
我就要从你爸爸的衣服里找出一些来。
”墙上有些钉子,上面挂着衣服。
你说怪不怪,我母亲把手伸进头一个口袋,就马上摸到了一个铜板。
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瞧,”她叫道,“我们找着了!
我们已经有多少啦?
简直数不过来了!
一,——二,——三,——四,——五,——五个!
再有两个就够了。
两个铜板算什么?
算不了什么。
既然有了五个,另外两个没有疑问就要出现的。
她非常热心地搜寻那些衣袋,可是,天哪,什么结果也没有。
她一个也找不出来了。
就连最有趣的笑话也没法把另外两个铜板逗出来了。
由于兴奋和辛苦,我母亲的两颊已经泛起两朵红晕。
再不能让她干下去了,因为这样会叫她马上害病的。
夜,不久就要来临。
我父亲明天需要一件衬衫,可是我们没法洗。
单是井水是洗不掉油污的。
这时,我母亲拍了拍前额。
“哦,我有多么傻!
我就不曾看看我自己的衣袋!
既然想起来了,我就去看看吧。
”她去看了一下,你相信么,她真在那里找着了一个铜板。
第六个。
我们都兴奋起来,现在只缺一个了。
到了晚上,我们有了六个铜板,可是我们真好像一个也没有一样。
那个犹太人不肯放账,邻居们又像我们一样穷,也不作兴去向人家讨一个铜板啊!
除了打心坎上笑我们自己的不幸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这时,一个叫化子走了进来。
他用歌唱的调子发出一阵悠长的哀叹。
我母亲笑得几乎昏过去了。
“算了吧,我的好人,”她说道,“我在这儿糟蹋了整整一个下午,因为需要一个铜板。
少了它就买不到半磅肥皂。
那个叫化子,一个脸色温和的老头儿,瞪着眼睛看着她。
“一个铜板?
”他问道。
“是的。
“我可以给你一个。
“这还了得,接受一个叫化子的布施!
“不要紧,我的姑娘。
我不会短少这一个铜板的。
他把一个铜板放在我的手里,然后满怀着感恩的心情蹒跚地走开去了。
“好吧,感谢上帝,”我母亲说道,“再没有……”她停了一会儿,然后大大发出一阵笑声。
“钱来得正是时候!
今天再也洗不成衣服了。
天黑了,连灯油也没有!
”她笑得透不过气来。
这是一种可怕的,致命的窒息。
她弯着腰把脸埋在手掌里,我去扶她的时候,一种热乎乎的东西流过我的手。
那是血,那是我母亲的血,是她宝贵的、圣洁的血。
我的母亲呀,就连穷人中间也很少有像她那样会笑的。
(选自安徽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名篇选读》,有改动)
注:
该篇为作者的成名作。
作者曾作为战地记者,深入乡村,与农民交友,写下了很多反映社会阶层矛盾、关注贫苦百姓的优秀作品。
5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6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笑,表现了母亲形象的哪些特征?
7解释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1)她又像人家用帽子扑蝴蝶似的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
(2)那是血,那是我母亲的血,是她宝贵的、圣洁的血。
8试从小说的情节发展、表达技巧的角度探究赏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参考答案:
一、1.寓指老牧民巴音一家人的心情欢欣愉悦,舒畅开朗;
草原牧民的生活幸福美好,充满阳光。
解析:
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含意,用美好的自然风光来衬托人物的心情,比喻美好的生活。
2参考答案:
第一处:
听到有人噗笑,巴音更生气,一甩马鞭,写出他的粗犷、刚烈。
第二处:
巴音哈哈大笑、不提前事及郑重叮咛,写出了他的宽厚、豪爽和深明大理。
第一处是动作描写,显示他的不服气的神态;
第二处是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了他的高兴及宽厚。
3参考答案:
两个儿子的出走和回归,侧面衬托了老牧民巴音改变草原面貌的执着信念和坚毅态度;
形象验证了巴音对草原美好前景的预见。
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是衬托主要人物的,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4参考答案:
要点示例:
(1)形象地反映草原牧民生活的富裕和变化;
以及内心的自豪感;
(2)巧妙地突出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才能建设好家乡、过上好日子的主题;
(3)设置悬念,为巴音两个儿子回到草原、回到家乡的情节作铺垫和伏笔;
(4)增强内容的戏剧性和故事性,提升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对小说情节作用的探究,指向人物形象、主题、情节。
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如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两个儿子最终回到草原作暗示和铺垫。
二、1小说以母亲的笑贯串全篇,描写一个贫苦的妇女为了凑够七个铜板,买一块肥皂给家人洗衣服,不得不翻箱倒柜,最后在一个老乞丐的帮助下,才凑够七个铜板,可肥皂却没买成,女主人终于笑得咯了血的悲惨故事。
母亲的笑是含泪的笑,用笑掩饰内心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开朗乐观;
母亲的笑又是一种自嘲的笑,表现了母亲对不幸命运的无奈抗争。
题目的指向是要围绕“笑”来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
关键要理解“笑”的背后的“苦”,亦即“含泪的笑”。
(1)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母亲寻找铜板时的小心翼翼、全神贯注,也把全家一贫如洗的生活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2)“宝贵”“圣洁”两个词语表现了母亲为了家庭的艰辛付出,也表达了作者对苦难母亲的讴歌与怜悯。
“笑”则写出了母亲的乐观与无奈,对当时残酷现实无情的控诉。
句意解释的题目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有的还要联系全文的主旨来考虑。
第
(1)句是个比喻句,注意从比喻的表达效果方面阐释。
第
(2)句要抓住关键词语,如“宝贵”“圣洁”等来分析,要扣住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1)情节结构上:
作者以“母亲的笑”为线索,与劳动人民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以隐为显生动而深刻地揭示文章的中心意思,产生了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同时采取“突转”的戏剧手法,接受叫花子的施舍,将故事推向高潮,形成嘲讽批判的效果。
(2)以小见大,揭露深刻。
一块肥皂,几个小铜板,为买肥皂洗衣服找铜板,物小事小,可是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社会。
细节描写传神,既暗示了穷人生活的拮据,又让读者感到辛酸。
探究的角度已经给出,题目就变得简单多了。
情节发展方面着重于情节设置特征方面考虑,比如结尾部分的“突转”,分析其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个大概念,需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写作特色”提示了要着眼于全文。
小说文本阅读过关检测
(二)
寂寞中的叩门声
冯骥才
唐先生坐在那张高背的皮椅子上,抽着烟斗。
他显得疲惫不堪,软弱无力,身子坐得那么低,好像要陷进椅子里似的。
那样子,仿佛一连干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撑不住了,瘫在了这儿。
他的眸子黯淡无神,嘴角下那一对喜悦的酒窝不见了。
天才入秋,他就套上两件厚毛衣,当下还像怕冷似的缩着脖子。
屋里静得很,家具上蒙了一层薄薄的尘土,显然好几天没有擦抹过,没有客人来。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还是那个曾请他刻烟斗的艺术处处长定的。
那位处长本来挺喜欢他的画,但为了迎合上边某种荒谬的理论,为了自己在权力的台阶上再登一级,亲手搞掉他。
一下子,他又失去了一切……喧闹的人声从屋内消失,好似午夜后关了门的小饭铺,静得出奇。
而玻璃书柜的第一层上还摆着几只名人和要人请他雕刻的烟斗。
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
这时,他听到有人轻轻叩门。
已经许久没听过这声音了。
他撂下烟斗,趿拉着鞋去开门。
打开门,不禁惊奇地扬起眉毛。
原来一个人抱着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
因花枝太长,抱花盆的人努力耸着肩,把花盆抱得高高的,遮住他的脸,但枝梢还是一直拖到地上。
啊,是老花农——老范!
不用说,肯定是他来了。
他总是在这种时候出现;
而在自己春风得意之时,他却悄悄避开了,并且总是不声不响地用一片真心诚意对待自己。
唐先生感到一阵浓郁的花香,混着一股淳厚的人情扑在身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乱糟糟的感触。
嘴里忙乱地说:
“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
这花儿开得多好!
好大的一盆,重极了吧!
来人把花儿放在地上,直起腰。
他看了不由得一怔,来人竟不是老范。
他不认得。
是一个中等个子的青年人,穿件黑布夹祅,装束和气质都像个农民。
手挺大,宽下巴,一双吊着的小眼睛,皮肤黑而粗糙;
鞋帮上沾着黄土。
“你?
“俺是您认得的那老范的儿子。
唐先生听了,忽觉得他脸上某些地方确实挺像老范。
忙请他坐,并给他斟了杯热茶。
“你爹还好吧!
这两天,我还正想去看他呢!
”唐先生这话真切不假,毫无客套的意思。
不料这青年说:
“俺爹今年夏天叫雨淋着,得了肺炎,过世了。
”他的声音低沉。
但好像事情已过了多日,没有显得强烈的悲痛与难过。
“什么?
他?
!
”唐先生怔住了。
“俺爹病在炕上时,总对俺念叨说,唐先生最爱瞧凤尾菊。
这盆是他特意给您栽的。
他嘱咐俺说,开花时,他要是不在了,叫俺无论如何也得把花儿给您送来。
唐先生听呆了。
他想不到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一个对于他无足轻重的人,竟是真正尊重他、真心相待于他的人……他心里一阵凄然,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他下意识地习惯地从茶几上拿起烟斗,可是划火柴时,手颤抖着,怎么也划不着。
那青年一见到烟斗,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刻的烟斗吗?
您曾经送给过他一只烟斗吧!
他临终时对俺说:
‘你记着,俺走的时候,身上的衣服穿得像样不像样都不要紧,千万别忘了把唐先生那只烟斗给俺插在嘴角上。
’”
”唐先生惊愕地问。
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其实他都听见了。
那青年又说了一遍。
他的脑袋嗡嗡响,却一个字儿也没听见。
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
”的苍哑的赞叹声。
他后悔,当初老花农向他要烟斗时,他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他……
(节选自《雕花烟斗》,有删节)
1小说中的老花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解释画线句子的含意。
(1)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
(2)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
3综观全文,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4本文写了雕花烟斗的故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
正午时,背靠着池塘,在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主人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的半尺长的鱼,架在炭火上烤熟。
那条鱼从中间被剖开,平铺在红红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
浑身披盐挂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
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主人,“用了什么调料?
老大爷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
“盐。
我说:
“还有呢?
主人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没有了。
我不相信地反问:
“没有花椒、大料?
没有豆豉、辣椒?
没有蚝油、香叶?
没有……”
主人打断我:
“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主人就笑了,说:
“你这个人啊,整岔了。
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
乾隆年间老一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
“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人家清了清嗓子,说:
“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
“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
“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
“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
人就像害虫。
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
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
“是啊,是这样。
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
绝了吗?
没有!
越杀越多。
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
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
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
”老人家非常热情地说。
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人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
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
可否这样说:
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
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人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5.请从主题、语言、情节等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6.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没有花椒、大料?
没有……
(2)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7.“老农”作为乡下人的代表,请简要分析他的人物形象。
8.文章以“城里人与乡下人”为题,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参考答案:
一、1参考答案:
老花农是一位种花手艺精湛,钟情于艺术,纯朴善良,无论唐画家处于顺境或逆境,都真诚相待,始终如一,执着于友谊的劳动人民形象。
小说对老花农的描写不多,主要是侧面描写,但人物形象的性格还是很鲜明的,如对人真诚,不攀附权贵,纯朴友爱等,根据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1)揭示了唐先生失意之后的社会处境,如精美的烟斗一样无人问津。
(2)写出了画家到最后才明白,真正理解他、懂他的,是这个真正追求艺术的老花农。
含意的理解要能结合具体内容读出言外之意,小说所写的发生在“文革”时期的故事,考生不是很熟悉。
如第
(1)句“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是没人敢去,表明了唐先生的处境。
第
(2)句写出了唐先生的醒悟,真正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是普通花农。
①交代人物处境,描写人物的颓废状态。
②紧扣文章题目中的“寂寞”二字,在与下文的对照中彰显主题。
③为主要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主要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分析。
深刻意蕴:
①人在逆境中才认识到生活中最珍贵的不是名誉、地位,而是质朴的友谊;
②为了权力、地位不可失去人性的本真;
③不能因境遇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
情感取向:
对虚荣、自私、趋炎附势的批判,对质朴、高尚灵魂的赞美。
“雕花烟斗”好似一块试金石,在特殊时期,他就试出了人间百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批评和对人性美好的赞美。
二.5参考答案:
(1)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借乡下人在留给自己的和卖给城里人的食品上的截然不同的做法,揭示了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
(2)质朴、实在的语言风格,乡下人的语言坦诚、口语化、乡土气息浓。
(3)本文情节简单,文章写了我在乡下的一次聚餐,主要通过“我”和“老农”的对话,了解“乡下人”的心理状态,从而引发“我”对社会深层的思考,从现象到本质地揭示了文章主旨。
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叙述风格就是文本的写作特色。
题目已经明确了从三个角度去分析,比如“主题”,即分析文本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6参考答案:
(1)运用连续的反问句,表达了“我”极度惊异之情,写出烤鱼的美味可口,为下文的故事情节作铺垫。
(2)“善良”是指老人的纯朴和对“我”的热情款待;
“沧桑”写出了老人饱经世事的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专题 小说 阅读 过关 检测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