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290655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8.56KB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本单元的几篇诗文都很美,像《找春天》一文中作者用了四个排比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孩子们在春天里的发现。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笋芽儿》一文中也有许多描写春雨、春雷、春光的优美句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读有层次,读有感情。
在反复的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做到朗读与感悟相交融,就感悟来说,对二年级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感悟不能要求过高,只要求孩子在朗读中有所体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感悟多少是多少,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高低,感悟的程度也就有深浅。
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也要认同这种差异的存在。
还要做到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同时重视积累和实践。
课文第一课课后提出了背诵的要求,第三课则提出积累句子的具体要求。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3、学科兼容,课内外结合。
教学本单元时,要突破传统的课堂的概念,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课内外的结合。
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大课堂,唱一唱春天的歌,画一画春天的美景,诵一诵春天的诗文……在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春的脚印,去探索,去想象,去发现。
和春天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非常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和学生一起欣赏阅读。
本册书后面有六篇选读课文,其中第一篇《春的消息》可以在教学本单元时引导学生阅读。
但拓展中我们要把握好延伸的度,还是要坚持以教材提供的文本为主,避免出现课文还没读通就忙着往课外拓展进行阅读的现象。
4、识字教学要突出重点。
进入二下年级,识字依然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但识字教学和一年级要有所区别。
进入二下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三册的学习,识字量按教材要求就达到1400字,如果老师在前几学期重视学生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有较好的课外阅读识字和生活识字习惯,大部分孩子的识字量达到了XX字,因此本单元四篇课文后虽然识字任务不轻,最少的第二课要认识7个字,最多的是第4课要认识14个生字,但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有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学生这一学习资源,在交流合作中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突出识字重点,不需要面面俱到。
识字方法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或集中在复习巩固中识字,或分散在课文中识字。
5、寻找规律,落实写字教学。
落实写字教学,从纵向来看,就是要落实每个字。
新课程在多认少写的原则下,每节课要写的字不多,对这些字我们必须扎扎实实指导学生认真书写,从字的结构、书写规则等都要落到实处,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渗透汉字的形体美和结构美。
从横向看,我们在落实每个字的教学中,必须把写字教学落实到每个孩子。
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书写越来越被忽视,写字的基础要从小学抓起,我们低段老师在写字辅导时就应该关注全体学生,对书写有困难的学生要个别辅导,甚至手把手地带着写。
本单元要写的39个字分布在四篇课文后面,归类安排,如第一课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前面6个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后面三个是左右同宽的字,另外几课要书写的生字都是按一定规律编排的,指导书写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书写规律。
另外,本单元第三课后面9个生字有6个生字以3个词语形式要求书写,这是孩子学习生字书写以来第一次要求写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词语的书写形式,避免学生写成AABB形式。
春天的主题安排在第一单元。
但从我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学时是2月份,春天的迹象尚不明显。
如果有需要,我们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调整一下教学顺序,把春天这一主题的课文往后移。
把第二单元“奉献与关爱”提到前面来上。
因为明年开学在2月下旬,学生学习第二组课文正好和3月5日“学雷日”前后的系列活动相吻合。
而两周后也就是3月中旬,春意渐浓,学生每天呼吸着暖暖的新鲜空气,享受着春风轻轻的吹拂,放眼是春的颜色,细听到处有春的旋律,在这样的大自然中再来学习“春天的发现”这一组课文,学生的体会更多,感受更深,。
教学例举:
在主题整合思想的指导下,可以把本组的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一进行了重新组合:
、整体感知。
利用媒体播放春天的美丽景色,引出导语:
然后在谈话中畅述自己对春天的已有认识,回忆一下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等。
然后我以“在今年的春天里,你想做些什么、学点什么吗?
”的问话把学习目标的确定抛给学生自己。
学生在热烈的讨论后得出:
“搞一次春游活动,学几篇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唱一首春天的歌曲,举办一次春天的诗歌朗诵会。
”等内容。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及时引导学生通读本组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一。
2、重组教材。
整体感知后可以和学生一起根据他们自定的学习内容,重新编排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了“春天的发现”这一单元的学习流程:
学课文1和3,组织学生“寻”春天,“说”春天,“写”春天。
“寻”春天包括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踪迹和“宽带网”中要求的上网寻找春天的花。
“说”春天则是“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内容,让学生把自己学了课文,参加了春游活动后看到的春天里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写”春天,是本册教材安排的第一次比较正式的写话练习,低年级写话,重在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从说到写,要有个过渡过程,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怎么写,理一理写作的顺序。
写好后一定要有一个交流的过程,如果能够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意识和习惯,那就更好。
最后定稿的作文可以在展示台中加以展示,并且把阅读对象从教师、学生扩展到家长。
学古诗,举办诗歌朗诵会。
学习古诗前布置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儿歌、散文等,学完古诗后举办诗歌朗诵会,学生可以背古诗,也可以唱唱春天的歌曲。
学课文4,参加植树活动,展示收获。
学习课文《小鹿的玫瑰花》,结合植树节种花植树,装点校园和自己住的小区,并把自己写的春天,画的春天,以及摘录的春天的词、句、通过“展示台”展现给同学欣赏。
学习“语文园地一”中的“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3、部分体验。
这里就《小鹿的玫瑰花》一课谈谈教学预想。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
故事的表层,小鹿栽下玫瑰花后,由憧憬到失望,从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表现趣味。
故事的深层,蕴含着“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的人文思想,正如“语文园地二”读读背背中的一句话: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教学时,可以适时出现这句话,让学生读读背背。
课文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但要让他们理解和感受到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会到快乐也是快乐,对二下的学生来说,仍然有些难度。
虽然有些难,但通过努力还是可以做到,在这里,“情感体验”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花骨朵”是词语理解的一个难点,最好借助实物——盛开的玫瑰和还是花骨朵的玫瑰,让学生直观感知。
“一瘸一拐”是字音上的难点,要注意读准。
在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鹿弟弟说的两句话。
对照着一读,学生心中自然设疑:
为什么鹿弟弟一开始说玫瑰白栽了,后来又说没有白栽?
“有了疑问,也就有了进一步朗读课文的欲望。
这里,理解“白栽”的意思是个关键点。
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经验来加深理解,如刚洗好的衣服又掉在地上,叫“白洗”,这样的词学生可以说出许许多多:
白写、白跑……这时,可以让学生体验:
每当你白做一样事情的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想?
这样一迁移,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理解小鹿他们辛辛苦苦栽了玫瑰却没有看到的惋惜的心情。
有了这样的体验基础,要读好鹿弟弟说的话,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体验随着理解的深入也不断深化。
甚至让学生融入到角色里面去。
朗读黄莺的话时,让学生做黄莺,说一说为什么见了玫瑰花就想歌唱,体验并且用朗读来传递黄莺的快乐;
朗读微风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微风一路上会遇见哪些小伙伴,然后创设对话的情景,体验并且用朗读来传递微风的快乐。
在这般体验的基础上,再拓展想象:
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会说些什么?
给学生搭建了平台以后,学生的思维也会展开自由的翅膀,他们会说:
一只小蜜蜂飞过来,他说,小鹿,我采过玫瑰花的蜜,可甜了。
我一喝,都快醉倒了。
通过层层深入的体验,学生感受到了玫瑰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之后,自然就明白了“玫瑰花没有白栽”的道理。
从而领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正含义。
课后有一个“演一演”的要求,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本课要书写的生字有12个之多,可以分散在课文教学中随机识字,避免写字过程的单调和时间过长的问题。
例如:
通读全文后,学生了解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后,及时指导“弟、哥和骨”三个独体字的书写,又如:
“渐、谢、微”三个左中右结构的字的书写可以放在学生体悟黄莺、微风和小鹿的对话之后随机进行书写指导。
而“抽、拐、浇、终、静、躺”6个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可以放在课文学完后集中教学,便于学生掌握书写规律。
4、整体感悟。
学完这一组教材后,组织学生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可以通过师生间或生生间互评,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回顾学习得失,并组织课外拓展。
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
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
二年级上册我们也学过主题类似的一组课文。
“如果我有一枝神比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幸福成长。
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
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
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
”因此教学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学过的课文,也可以结合3月份文明月、学雷锋的活动展开这组课文的学习。
这个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二。
其中,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外,其余都是新课文。
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
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
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爱的谚语。
口语交际的话题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
可以说,“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
《教学用书》上明确指出,教学本单元时,要在把握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一个“感”上,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品味“爱”:
第一层次:
朗读感悟。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通过对课文语言的细细体味,让学生有所感触,能够感动,有些感想。
第二层次:
拓展阅读。
触动学生自发地搜集反映爱心的诗文,动情地朗读,主动地背诵,积极地参加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
第三层次:
行动指引。
引导学生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上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虽然类似,但又各具特点。
《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内容美,插图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
因此,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热情是教学的重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
诗歌讲究“熟读成诵”,要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时时处处关心别人。
《我不是最弱小的》重在体会课文自然而平实的对话,用心体会并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道理。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要注意“长文短教”,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在真正自读的过程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泉水》——
、自读自悟
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
课文共描绘了四个场景:
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的自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一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共读、轮读、配乐读等等,在读中品味、感受泉水的乐于奉献、乐于助人、团结协作。
读首先要有整体性。
要重视整体朗读,不要一开始就支离破碎地把一个词、一句话拿出来品读,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抓住泉水的四次说话:
“来吧,来吧!
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
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喝吧,喝吧!
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唱吧!
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体会泉水的热情、自豪。
体悟泉水的四个特点“多、清、甜、美”。
在学生朗读体会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泉水说的话,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抒发泉水的乐于助人。
在品读中要适时进行教师的范读。
如果学生朗读得很好,充分读出了泉水的热情,教师就无须再范读,假如学生怎么读也读,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范读和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模仿本身也是一种揣摩,一种体会。
课文总的基调是欢快热情的。
但要注意开头、结尾相对较“静”的描写。
最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开头一段中有个疑问句,朗读时也要注意。
因为课后练习中的小诗,就是采用问答的形式构成的。
2、创设意境。
恰当发挥多媒体、插图、图片等资料的作用,创设意境,特别是教材资源要成分运用,本课的插图很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象。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泉水的图片;
课上,让学生欣赏一段清泉石间流的录像;
朗读时,配上泉水叮咚的声音或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阅读,阅读中欣赏,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3、拓展内容。
拓展要源于教材,在教材的空白处引发学生合理想象,不仅仅是课外补充才是有效的拓展。
例如本文教学中,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
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哪些地方?
会遇见谁?
说了些什么?
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课后,有兴趣的,可以鼓励他们把说的写下来。
像这样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拓展,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教材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4、语言模仿。
学习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任务,学生的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语言规律,并指导学生积累和模仿这些语言规律。
本文和第六课在用词中有个共同的特点,在名词前都加了定语,构成的,像“阳光灿烂的世界、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更大更甜的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欢快的泉水”学生在学习、积累这些词语时,可引导学生比较加上修饰部分和不加有什么不同,从而感悟这样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生动、形象。
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话中也能模仿着写写,把阅读和写话有机结合在一起,学语言的同时学习用语言。
5、背诵积累。
读读背背这一项,提法有所不同,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这也是本册教材更以人为本的创新之一。
本文认读的生字和需要写的生字不多,在全文朗读中学生不断和生字见面,然后可以集中在复习巩固阶段交流、识记,教师只要帮助学生重点分析“缝、罐”两个比较不难记的生字,其他的生字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书写指导时“鹃、股、脆”都带有“月”的部件,可以结合第四课中的“骨”字,四个字一起出示,观察“月”字作旁和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
三、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主题:
爱祖国,爱家乡
二上
二下
二、教学建议:
、让情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积淀。
浏览本单元的课文,及早准备资料
“学习小伙伴”的话
搞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周
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
也可以在墙上张贴学生搜集的资料。
2、让课文语言在背诵中得以积累。
《日月潭》:
读读记记
《北京亮起来了》:
准备一本积累本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别让自己迷失在美丽的画面中
《日月潭》——并不意味着摈弃“语言文字的训练”
文字——画面——文字
三、实施每课的注意点
、《日月潭》:
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2、《葡萄沟》:
设计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读书
3、《难忘的泼水节》: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
学习周恩来、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学生不太感兴趣,介绍周总理,了解傣族的民族风情。
4、《北京亮起来了》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第四单元《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
主题: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
课文中的那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也许只是在眨眼间的灵机一动,看起来没有费什么力气,事实上哪怕是一个小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学习本组教材,目的不是要学生都立志做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充满科学味道的课文该怎么上?
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本单元跟第三单元的课文风格完全不同,比较理性,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动手动脑的重要性。
课文大多是以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而且伴随较多的人物动作。
象这种类型的课文,我们老师往往觉得很难上,逐段讲解吧,机械无味。
如何上得有趣味些呢?
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画风》的几处教学设计: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因此首先激起学生兴奋点的是课文的题目。
老师就让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录音听听风的声音,说说风。
师:
对!
是风声。
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
风很冷。
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风能吹动很多东西。
风没有颜色。
……
[课一开始,学生就兴致盎然,若有所思]
要让课上得有趣,就得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又如:
学生喜欢画画,也喜欢看别人画的画。
所以我事先让学生画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的画,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中,哪个人画的画?
他的画上画了什么?
从哪儿看出有风?
自己练习把三个问题连起来说,想说哪幅就说哪幅。
我喜欢赵小艺的画。
他的画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红旗和一个拿着风车的小朋友,从画中红旗飘起来了、风车转起来了可以知道有风。
我喜欢陈丹的画。
画上画了房子、太阳、树和小鸟。
从画中画了弯弯的小树可以知道有风,因为是风把小树吹弯了。
我喜欢宋涛的画。
他的画上画了房子、树、乌云、雨丝。
从雨丝斜了可以看出有风,因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
我们一般都会想到让学生自己画风,开始我是这样说的:
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
学生开始说怎样画风。
但结果并不如老师想象的那样,很多学生想的都差不多,皱着眉头似乎不是那么畅快,或许他们的思维还没被打开。
于是我又说:
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
听!
风儿向你们吹来了。
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等等。
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
老师的话音刚落,只见学生一阵欣喜,举起的手多了,点子更多了。
有的说画头发飘起来了。
有的说画窗帘被风吹动了。
有的说画书页在翻动。
有的说画尘土在飘扬。
还有的说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
此时,老师一个劲地夸学生会动脑筋,想象丰富。
说不定下次书上就采用你画风的点子呢。
既然风可以画出来,那么气味也可以,课外让学生去画画气味,再在旁边写上几句话,也不失为好作业。
这样的语文课是鲜活的,是学生所喜爱的。
让学生多动手,在实验中学习语言。
这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主人公动手又动脑,最后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事。
前面已经讲到课文主要以叙事为主,多处伴有人物动作,那么就让学生多动手体验一下课文中的实验过程或成果,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深入理解课文。
有的老师或许会认为语文课上做试验是否会淡化语文的色彩,在这里我要提醒老师们的是,实验确实能激起学生兴趣,就看我们是否能将实验与语言文字有机结合起来,做实验目的是为学习语文服务。
比如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时,可让学生带上邮票亲手撕一撕邮票,说说撕起来方便吗?
这样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机为人们带来的方便。
趁势让学生对阿切尔进行对话:
阿切尔我想对你说……对阿切尔充满了敬佩之情。
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样丝毫不影响学习。
教学《动手做做看》时,老师在台上做伊琳娜做的那个实验,找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看看水会不会漫出来。
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边看边说老师做实验的步骤,结果。
当学生看到结果水漫出来了,跟郎志万说的不一样时,会发出惊奇的叫声“呀,水漫出来了。
”再联系前文,让学生读读郎志万说的话“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
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单元 教材 分析 备课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