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辅导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289957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5.25KB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辅导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辅导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辅导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般说来当CPI>
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
而当CPI>
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类,其中包括:
食品酒和饮品;
住宅;
衣着;
教育和通讯;
交通;
医药健康;
娱乐;
其他商品及服务。
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
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W。
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2、CPI的意义
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必须慎重把握,因为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货币汇率向好,有时则相反。
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
但如果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汇率是否一定有利好呢?
不一定,须看消费物价指数"
升幅"
如何。
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
如果考虑对利率的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
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弱。
相反,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亦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利好该货币。
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会导致"
龙舌兰酒效应"
,这是拉美国家常见的现象。
3、什么是龙舌兰酒效应?
龙舌兰酒效应就是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从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地区的金融形势出现动荡的时候,或者甚至是陷入金融危机以后,它会产生一种传染效应,西方媒体它就想办法从你这个国家、这个地区找一种能够象征你这个国家的一种东西的称谓,比如说1994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以后,在墨西哥有一种酒叫作龙舌兰酒,这个酒是指这个国家出的了,所以人们就把墨西哥金融危机产生的效应叫作龙舌兰酒效应。
到了1999年巴西发生金融动荡的时候,巴西是以桑巴舞闻名于世的了,所以国际社会说巴西金融动荡产生的影响叫桑巴舞效应,东亚金融危机,东亚人相信龙,所以当时国际社会说东亚金融危机产生的效应叫作龙效应,甚至有人还说97年东亚金融危机如果要波及到中国,如果中国会陷入危机的话,当然今天看我们中国很荣幸,没有陷入危机,如果中国陷入危机的话,它会产生一种叫长城效应,阿根廷是以探戈舞闻名的,所以它的传染效应叫探戈效应,这个效应是这么来的。
(1)(2008年广东)关于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或升值,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本国外汇的增收节支
B.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本国不断扩大出口
C.本国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进口外国技术设备
D.某国货币升值对持有该国币种债务的国家有利
(2)在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
A.失业率上升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C.失业率下降D.失业率波动不定
(3)(2008年广东)一般来说,在发生通货膨胀时,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
A.生活水平会下降B.生活水平会提高
C.没有变化D.幸福感会增强
(三)GDP(国内生产总值)
GDP即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
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
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GDP指标分析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
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
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
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
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
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
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
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preliminary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firstrevision&
thefinal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
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于其货币升值;
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
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胀压力;
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人衰退的迹象。
(四)GNI(国民总收入)
即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与国民生产总值相关的一个总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一般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计量按照“国土原则”,是由GNP减去国外获得的纯收入后的余额。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
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
例如,中国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工厂所生产的,这些工厂的利润应划入中国GDP但不应计入GNP;
又如当中国的劳动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报酬时,收入应计入GNP而不应计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与GDP存在以下关系:
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1)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总收入
C.外汇储备D.货币总量
(2)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A.资金实物流量B.国民收入C.社会再生产D.国内生产总值
(3)经济学常把()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
A.工业、农业、第三产业B.重工业、轻工业、服务业
C.投资、消费、出口D.能源、交通、生产
(4)国民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是()
A.GDPB.CPIC.GNPD.GNN
(五)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
1、恩格尔系数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
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
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
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
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
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区段划分: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
反之亦然。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
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
(1)(2008年安徽)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间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是()
A.恩格尔系数B.基尼系数C.道.琼斯指数D.纳斯达克指数
(2)(2009年安徽)甲乙两地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和32%,这可能表明()
A.从生活水平看,乙地居民略高于甲地居民
B.从收入水平看,甲地居民略高于乙地居民
C.从收入水平看,乙地居民略高于甲地居民
D.从生活水平看,甲地居民略高于乙地居民()
(3)(2009年广西)国家统计局2009年1月22日发布的初步数据核算显示,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A.8.0%B.9.0%C.10.5%D.13.2%
(六)宏观和微观调控政策
宏观调控亦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
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1、什么叫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
通常把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采取的其他措施也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
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
微观调控就是政府为了短期经济运行的平稳,直接干预企业的产出和价格,直接管制市场的准入和退出。
不妨以天气过热作比喻,政府减少财政开支、降低基础利率,通过改变市场中人的预期,把经济气温降下来,那是宏观调控。
至于每个企业(微观)是在气温普降之下添衣服,还是减衣服,由每个企业根据各自的体质决定,宏调调控不用管也管不了的。
倘若一旦判定气温过热或过冷,非号令天下人一律脱衣或加衣,那就是微观调控了。
微观调控主要手段是通过市场作用的自然调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但单纯地依靠市场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不一定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计划目标完全吻合。
为了减少由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而导致的经济运行的失衡,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政府必须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政府要遵循“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要求,转变经济职能。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主要有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
计划、法规、政策。
常用的调控手段有国家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政策就是通过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来调节经济。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节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经济。
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区别:
第一,两者调节的目标不同。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而微观规制的目标是:
反垄断;
反不正当竞争;
市场价格合理化;
个人收入均等化;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等。
第二,两者调节的对象和视角不同。
宏观调控的对象是经济总量,它从宏观角度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着重解决市场机制引起的宏观失灵和社会资源未充分利用问题。
而微观规制的对象是经济个量,它从企业或行业的角度管理市场经济运营,着重解决市场机制引起的微观失灵和资源未最优利用问题。
第三,两者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
宏观调控运用计划、财政和金融手段,从宏观的角度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及国民经济结构、物价总水平、社会总就业量等经济总量,引导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防范国际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微观规制主要运用价格、数量管制和质量控制等手段,管理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载体,抑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竞争效率,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经济基础,防范进口产品对国内相关产业的损害和损害威胁。
第四,两者调节经济的特征不同。
宏观调控政策有易变性、相机抉择性和间接引导性,微观规制政策有相对稳定性、规则性和直接强制性。
宏观调控政策的相机抉择性和易变性使得宏观调控政策可以经常变动,如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在一年中连续三次降低利率。
而微观规制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和强制性决定了微观规制政策不能频繁地变动,如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或企业准入市场的条件不能朝令夕改。
如果微观规制政策也像宏观调控政策那样一年变动多次,那么,微观规制不仅令市场经济主体无所适从、也令政府部门难以操作,还会导致微观规制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不仅如此,频繁变化的微观规制政策还干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变化多端的微观规制政策对于市场经济主体会出现区别对待的现象,导致微观规制实际上歧视不同的市场主体或同一市场主体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的待遇,使得市场主体在进入市场之初就受到差别待遇、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引发市场主体与政府的对策行为,从而会影响市场公平竞争机制正常发挥作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1)(2006年多选题)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
()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产业政策D.价格政策
(2)(2006年多选题第24题)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手段有:
A.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B.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实施物价补贴D.调整再贴现率
(3)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C.中央与地方分权D.政企职能分开
(4)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之所以能产生并且流通,是由于()
A.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B.纸币的发行可以不受限制
C.纸币本身具有价值D.纸币可以完全代替金属货币
(5)(2006年多选题)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采取()
A.行政方法B.法律方法C.经济方法D.政治方法
(6)马克思形容“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奶娘”。
这是说税收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政府工作人员的生活需要B.实现国家职能
C.取之于民,用之于民D.满足国家行政管理支出
(7)我国现行税制把流转税类分为()
A.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B.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
C.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D.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8)信贷是银行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一个国家如果信贷规模过大,不会造成的风险是()。
A.投资或消费过热B.流通领域中的货币量的减少
C.企业或居民还贷困难D.加剧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
2、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从紧货币政策、紧缩货币政策通俗的意思是:
政府认为在外流通的货币太多,希望能减少一点所采取的货币政策!
紧缩货币政策一般是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中央政府通过加息来抑制消费增长,控制物价的过快增长,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无论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
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
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
央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紧缩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手段:
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
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央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
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的流通量。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目前确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调高再贴现率、买卖国债或外汇、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以及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国债和外汇等。
其余的列入国务院确定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因此,在保持公开市场通过央行票据、特别国债等工具大规模回笼货币的同时,目前市场预期最大还是升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考试 政治 常识 辅导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