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289512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48KB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主张( )
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2017·
江苏高考·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
据此可知( )
A.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阳明心学主张以行代知
C.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6.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主张“农末皆利”。
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
据此可知,上述思想( )
A.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
B.推动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开始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
D.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
7.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
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
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
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8.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
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
这些做法有利于( )
A.抑制土地兼并B.进一步完善选官制度
C.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9.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
“……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 )
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
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
10.《宋刑统·
斗讼律》规定:
“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
”这一材料体现了( )
A.儒家思想的法典化B.法家思想的具体化
C.道家思想的合理性D.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考点二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2019·
广东梅州模拟)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
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
这在当时( )
A.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背离了儒家的思想
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
D.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2.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
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
“新的意涵”之核心是( )
A.提倡经世致用B.反对君主专制
C.挑战宋明理学D.弘扬唯物思想
3.(2019·
湖南衡阳模拟)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
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这反映黄宗羲( )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
4.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
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
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
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C.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D.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5.(2019·
新疆乌鲁木齐模拟)梁启超认为,“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梁启超提到的“这部书”是( )
A.《焚书》B.《明夷待访录》
C.《孔子改制考》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6.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弱化“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的主张。
这说明王夫之( )
A.彻底否定理学的“理欲”观
B.不提倡“尊公轻私”思想
C.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
7.(2018·
泸州模拟)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
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
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
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
C.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
D.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
8.(2019.4·
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
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9.(2018·
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
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10.(2017.4·
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1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问:
“小学、大学如何?
”曰:
“小学涵养此性;
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
”“小学者学其事;
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
”“小学是直理会那事;
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
——《朱子语类》
材料三
1663年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670年
顾炎武《日知录》
1690年
洛克《政府论》
1691年
王夫之《宋论》
1734年
伏尔泰《哲学通信》
1748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和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理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
(9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内涵。
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是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10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
)
答案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
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
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
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
【解析】题干中朱熹的言论实际上为解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题干中“君之尊又系于二者(国、社稷)之存亡”,故A项错误;
题干中“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实际阐述了“民惟邦本”,故B项正确;
题干主要讲述君、社稷、民之间的关系,未提及压制人欲而合乎天理(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
朱熹的言论是对孟子民贵君轻的阐释而已,非新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王阳明“致良知”主张的目的,故①错误;
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良知,故②正确;
“无私则无心”属于明朝李贽的思想主张,故③错误;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通过“致良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故④正确;
选择D项符合题意。
【解析】“‘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表明将天理置于人性之上,故A项错误;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表明要战胜、克制个人的欲望,故B项错误;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克制念头,要自省,朱熹的解释是克制私欲,两者有相通之处,没有完全曲解孔子本意,故C项错误;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克制念头,要自省,朱熹的解释是克制私欲,两者有相通之处,但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是说知与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朱熹主张“先知而后行”,经过对比可知王阳明心学更加注重道德实践,D项正确。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均强调理,只是二者求理方式不同,故A项错误。
B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朱熹主张“先知而后行”,并非知行脱节,故排除C项。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的主张都体现出对商业的重视,这与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相违背,符合宋代商业繁荣的现实,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故D项正确。
材料只是几个具体人和学派的主张,并非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故A项错误。
B项不符合史实,整个封建社会均在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由材料无法判断是否为开始,故排除C项。
【答案】C
【解析】材料中黄仁宇“潜水艇夹肉面包”的比喻,文官与农民之间通过尊卑男女长幼相融合说明封建文官集团通过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加强对下层农民的控制,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故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并且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后期进一步加强并非削弱,故排除A项。
封建社会后期官僚体制进一步发展牢牢控制着社会,故B项错误。
题干中这个比喻说明社会阶层的固化,各阶层间流通不畅,故排除D项。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宋代宗族组织是按照儒家伦理重新确立的宗族秩序。
从材料“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可知国家政权渗透到地方宗族组织内部,朝廷逐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故D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土地兼并,故A项排除;
宗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基层管理模式,与选官制度无关,故排除B项;
材料主要论述地方宗族制度方面的建设,与世俗文化发展关系不大,排除C项。
【答案】A
【解析】引文中对士人、农民、商人等同样对待,认为“百样手艺百样好”,且强调认真实践与陆王心学中“四民业异而道同”注重身体力行的道德观念相符,故A项正确。
据引文内容无法判断时间,B项排除;
C项与材料内容相悖,故排除;
据材料内容可知引文保留了对传统士农工商“四民”的划分,D项错误。
【解析】材料反映出对于违反儒家人伦的以下犯上的弟或妹“殴兄姊”的行为,虽未致死,也要判二年半或三年的“徒刑”,而对于兄或姊“殴杀”弟妹及兄弟后代的,虽罪行严重,但只判较轻的“徒三年”,由此可见,宋代刑律受到了儒家伦理思想的深刻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B项错误;
材料不是体现无为的道家思想,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加强君权的措施,D项错误。
【解析】据材料“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反对孔孟的绝对权威,有利于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故D项正确。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的一个共同之处即在于,均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由此可以得出“新的意涵”指的是反对君主专制,B正确;
ACD均与材料无关,材料涉及的是政治问题。
【解析】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君主制度,只是要求开明君主统治,并有贤吏辅助,故D项正确。
君主立宪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故A项错误;
黄宗羲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并未接受西方的启蒙思想,故B项错误;
黄宗羲主张对君权进行限制,但并未提出恢复宰相制度,故C项错误。
【解析】“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符合儒家伦理道德的规范,故B项正确。
【解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是封建时代的民主启蒙思想,为后来近代中国革命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
【答案】 B
【解析】王夫之批判的只是理学“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等主张,并未对其进行彻底的否定,故A项错误;
因为王夫之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故其所提倡的并非“尊公轻私”思想,故B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王夫之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故C项错误;
王夫之只是主张弱化“理欲一体”而并未“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故D项错误。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不同的时代对李贽的评价是不同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顾炎武以精卫自比,突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情怀,故选A项;
“人心一点灵明”,体现了王阳明“修心”、“致良知”的重要作用,排除B项;
“循天下之公”,体现了王夫之反君主专制的一面,排除C项;
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主张“众治”反对“独治”,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项。
【解析】材料“胸无墨、眼无丁者”也热衷于出版个人著作,不能体现出学术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故A项错误;
材料“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反映出士人的喜好,与士人的地位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
材料主要讲述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没有反映出个人著作的内容与社会的关系,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
材料“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崇尚,社会上的文化氛围浓厚,故D项正确。
【解析】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都是反对君主专制,是在思想上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高 考艺体生 历史 复习 同步 练习 宋明理学 明清 之际 活跃 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