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政治寒假作业典型综合探究题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0283956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181.01KB
高三年级政治寒假作业典型综合探究题分析.docx
《高三年级政治寒假作业典型综合探究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政治寒假作业典型综合探究题分析.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年级政治寒假作业典型综合探究题分析
高三年级政治寒假作业
典型综合探究题分析
高三()班
学生:
典型综合探究题分析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江苏省A县某中学高三(8)班学生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采取多种方式获得如下资料:
表一:
A县“十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
元)
项目
年份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率
人均纯收入
增长率
2001年
6860
8.5%
2366
4.2%
2002年
7703
13.4%
2476
4.8%
2003年
8472
9.0%
2622
4.3%
2004年
9422
7.7%
2936
6.8%
2005年
10317
9.5%
3303
12.5%
注:
从2004年起,江苏省取消了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户给予粮食补贴。
表二:
A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部分情况
农业生产经营状况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村社会事业
村民对村委
会的满意率
农业科技贡献率
农产品
加工率
劳动力平均
受教育年限
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比重
参加各类社
会保险比重
患病就医率
30%
20%
6年
10%
5%
60%
50%
1、命题分析
该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大背景,考查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题涉及经济、哲学、政治三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也反映了“研究性学习”较为完整的过程。
该题与学生所学知识紧密相连,学生答题时,既要注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背景,又要结合设问中的小背景和答题指向具体作出阐述。
(1)A、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A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A、材料反映出“十五”期间,A县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特别是2004年以后,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措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
材料同时反映出,当前A县城乡居民收入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基础差,村民对村委会的满意率不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艰巨。
B、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你谈谈收集上述材料的一般方法,选择一个研究性课题,并简单写出选题的理由。
参考答案:
B、一般方法:
小组合作、抽样调查、座谈、查阅资料、统计。
选题1:
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理由:
农民收入增收困难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的主要制约因素,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要有新的思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课题。
选题2: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生结合材料进行选题,理由充分,均可酌情给分。
)
(2)该班同学深入该县某村,采访村长关于建设新农村的设想,村长谈到:
本村农民虽然年人均收入还只有1500元,但村委会决定在2006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用一年的时间按统一标准改造农民旧房,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新农村。
请你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村长的设想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2)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等客观情况来进行。
该村人均收入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村长的设想不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村长把新农村理解为“村容整洁”,是片面的;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村长设想按统一标准造农民旧房要,是“一刀切”的体现;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重视量的积累,稳步推进,村长设想用一年时间建成新农村是急于求成的表现。
(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需要各级领导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从政治上说明上述政绩观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因此,各级领导必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针对该县情况,请你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为该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4)①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努力发展农村经济;
②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道路,坚持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素质,推进产业化经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民的收入;
③进一步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和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材料一:
2005年秋冬,一场新的禽流感疫情再次降临到亿万中国人面前。
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蒙古、安徽、湖南、辽宁和湖北先后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2005年11月18日,国务院公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扑杀、消毒和隔离,坚决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严防疫情扩散,认真落实对疫区家禽扑杀和受威胁区强制免疫实行合理补偿补助的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及时向有关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地区通报情况,加强配合和技术合作;中央财政从今年预算总预备费中安排20亿元,设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防控基金。
材料二:
“新农村”建设方案全面铺开---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大力发展和巩固农村合作医疗,今年我国合作医疗试点将扩大到农村40%的县,明年争取达到60%,在2008年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今年,中央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达到了47亿,是去年的7倍多。
材料三:
在过去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三农”矛盾可以在农业和农村内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得到缓解。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已难有大的突破,只有跳出“三农”看“三农”,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才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趋势提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进行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1)①我国政府对此疫情的高度重视,并部署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控措施,表明我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人民负责为基本原则;也是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同时还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说明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对外国家职能。
(2)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进行分析说明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济意义。
参考答案:
(2)①有利于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
提高农村的医疗水平,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体现。
③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
④建议农村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是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⑤这也是落实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举措
(3)联系材料3,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措施变化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
(3)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就是正确把握了这种联系;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措施是在原有问题解决后产生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国民经济发展是全局,跳出“三农”看“三农”体现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农”问题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我们要根据新形势呈现的新特点,采取新措施解决“三农”新问题。
(若答出:
跳出“三农”看“三农”,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体现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可加2分,但该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9分)
(4)社会主义新农村特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一特点要求农村必须进一步塑造、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民,请围绕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民提一些具体建议。
参考答案:
(4)可从加强经济、环境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依法治国等角度来回答,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3.材料一:
表一:
近几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比上年增长(%)
3.8
2.1
4.2
4.0
4.3
注:
1998年到2003年,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连续6年低于1997年的1268元。
2000年至2003年四年农民收入的增量中有47。
8%来自外出打工。
表二:
2003年三大产业的增长情况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产值(亿元)
17247
61778
37669
比上年增长(%)
2.5
12.5
6.7
表三: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状况比较图
(元)
农村
城市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1978198519992003(年)
材料二:
为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强化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扶持,为农民增收提高保障。
目前,农村教学设备建设、农村乡镇卫生院升级、农村市场“三进”、生产饮水安全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等五项主要工程已相继启动,广大农民陆续从中受益(特别是看病难的问题得以解决),有力促进了本市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参考答案:
(1)表一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缓慢增长且不稳定;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额减少,纯农户收入增长更为困难;外出务工成为当前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表二反映了2003年三大产业比上年都有所增长,但农业产值增长缓慢,明显低于第二、第三产业;
表三反映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绝对量较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且不断扩大。
(2)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
(2)课题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民增收的关系
哲学依据: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
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课题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税惠农”的关系
哲学依据: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全部免征农业税,这将彻底改变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
“以税惠农”应该成为今后国家财政支持农民的一项重要政策,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答案:
(3)①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改善农民就业环境,扩大农民就业,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②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变农村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④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加快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努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将之概括为鲜明而精辟的“八荣八耻”。
某校高三(5)班同学决定围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
(1)经过探究,同学们首先明确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假设你是该班学生,请你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知荣明耻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荣”与“耻”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又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
只有明确了什么是“耻”,也才能真正明确什么是“荣”。
知荣明耻,区分最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中国目前正处于改革转型期,多元的价值一方面扩展了国人的选择自由,很多人都可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而无需背负很大的思想压力;另一方面也在价值折中和多元妥协中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
比如,艰苦奋斗曾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种品质,可这种品质正被一种蔓延的骄奢淫逸之风所稀释,人们介绍自己“是靠艰苦奋斗而取得某种成绩”时不再像过去那么充满自豪感。
请你针对上述情况,从价值观角度说明,新时期我们为什么还应该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参考答案:
(2)荣辱观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人民的传家宝,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因此,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参考答案:
(3)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能够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国家性质,国家职能)
②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治国方略。
法治与德治是相互促进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③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党加强自身思想和作风建设的体现。
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党建,现实意义)
(4)经过探究,同学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青年学生应走在前列。
请你写一封倡议书,对青年学生应怎样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提出两条建议。
参考答案:
(4)①认真学习和领会“八荣八耻”精神实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之中,在实践中领悟“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
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行动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进而推动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
5.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深入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005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讨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会议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
江苏、全国、发达和新型工业化国家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比较
江苏
全国
发达和新型工业化国家
大学
5.57%
5.1%
高中
15.65%
13.4%
初中
44.8%
35.8%
小学
33.98%
31.2%
受教育年限
7.44
8.01
11--14
(注: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江苏省统计局)
(1)根据上述材料某市二中高三(10)班同学决定围绕“市民素质的提高”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确定这一研究课题的依据。
参考答案:
(1)江苏省人口比例中,尽管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学历人口比例高于全国水平,但人均受教育年限却低于全国水平,与发达和新型工业化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所以要大力发展江苏的文化事业,全面提高江苏人口素质,把江苏建设成为文化强省,为江苏“两个率先”的实现创造条件。
(2)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在该市市民中有不少人重视科学知识与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但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如不遵守社会公德,诚信观念淡漠,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同情心……。
请你针对上述情况,从经济学角度,提三条建议来改变这一状况。
参考答案:
(2)企业经营者要增强职业道德素质,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劳动者也要遵守职业道德,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市场主体要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3)在调查中,同学们也了解到本市一家企业重视文化建设,形成了自己的企业价值观:
安全:
责任重于泰山;服务:
我服务,我快乐;管理:
管理创造效益;诚信:
信任人,取信于人;沟通:
以诚为基,以心为桥;理解:
倾听不同的观点,宽容诚实的错误;成长:
企业的成长源于每一员工的成长;品行:
珍爱自己,尊重同事,忠诚企业,奉献社会
坚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请你谈一谈该企业的做法体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
(3)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仅追求经济利益,而且也努力服务群众、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的关系。
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该企业坚持责任重于泰山,服务于民,奉献社会,推动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4)通过调查,同学们也发现在学校中,有少数同学学习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活上讲排场、好面子、比吃穿。
请你结合哲学知识,教育这部分同学要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
参考答案:
(4)
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
一切有志青年学生,只有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境界,才能百折不挠,把个人理想同本地实际和个人实际结合起来,为国家发展和个人的自我完善创造条件。
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们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提倡艰苦奋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即使将来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不会过时,不能丢掉。
(三)江苏经济
6、材料一:
2002—2005年江苏省GDP季度图
材料二:
2002—2005年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表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元)
城镇登记失业
率(%)
失业保险参保
人数(万人)
2002
8178
3996
4.2
735.6
2003
9262
4239
4.1
7629
2004
10482
4754
3.9
7971
2005年上半年
6371
2830
3.5
813.8
材料三:
在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十一五”是承前启后、极为关键的时期。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持富民优先原则,进一步加快富民步伐。
命题分析
该题以江苏省情为大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题涉及经济、哲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也反映了“研究性学习”的部分内容。
该题与学生所学知识紧密相连,学生答题时,既要注意江苏省情这个大背景,又要结合设问中的小背景和答题指向具体作出阐述。
(1)概括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经济现象,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4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出,“十五”期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材料二反映出,“十五”期间,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就业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2分)其内在联系表现在,正是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得以不断提高。
(2分)
(学生回答材料反映的现象时,只分析具体数据,没有概括性的语言,最多得2分;回答“内在联系”时还能够答出“民生的改善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可以加2分,但本大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19分。
)
(2)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江苏实行“富民优先”战略的经济意义。
(6分)
参考答案:
(2)江苏实行“富民优先”战略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3分)
有利于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完成“十一五”“划的任务,实现“两个率先”。
(3分)
(考生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角度回答问题,言之有理,每答出一点给2分,本问最高得分不得超过6分。
)
(3)从价值观角度说明贯彻“富民优先”原则的正确性。
(4分)
参考答案:
(3)“富民优先”原则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2分)
贯彻“富民优先”原则,是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有利于推动江苏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分)
(4)如果请你调查本地区农村发展的现状,你可以采用哪些方式获取有关资料?
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哲学依据。
(5分)
参考答案:
(4)可以通过①问卷调查;②走访;③开座谈会;④查阅文献等方式获取有关资料。
哲学依据: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或物质决定意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5分)
7.究竟什么才算和谐?
人民群众对和谐社会有怎样的看法?
现在离和谐还有多远?
带着这些问题,某校高三
(1)班学生开展了“构建和谐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政治 寒假 作业 典型 综合 探究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