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doc
- 文档编号:2028029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
- 页数:24
- 大小:61KB
组织行为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doc
《组织行为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行为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作业参考答案(第1-3章)
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一定组织2.、复杂性、示范性和独立性3.提出了关于社会人的人性假设。
4.社会知觉5.角色知觉和因果关系知觉。
6.首应知觉效应。
7.生命周期。
8反思-更新-成长。
9.目标 动机 。
10.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11.不断改变环境 、某种行为 。
12.、任务难度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B)2.(C)3.(B)4.(D)5.(B)6.(C)7.(C)8.(D)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X)
1.(X)2.(√)3.(√)4.(X)5.(X)6.。
(√)7.(X)8.(X)9(√)10.(X)
四、论述题
1. 说明经济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这种理论的基本点是:
他们认为人天生就是懒惰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趋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对人的管理采取的是不信任和惩罚式的。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人们对于经济利益是比较关注的,对工作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经济利益上的满足程度。
但是,由于学校的特殊环境,我们一定要注意到经济人假设的消极影响。
教师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学生,一个过多关注个人经济利益的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
而且,如果管理者长期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制定各种激励措施,将教师教育过程全部物化,特别是将学生学习成效和行为上的问题与教师奖惩挂钩等完全违背教育目标、教育规律的做法将严重误导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长期和深远的严重后果。
2. 结合实际谈谈改变教师态度的主要方法。
答:
组织教师参与决策:
管理者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让教师参与决策、参与管理。
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还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态度。
(1) 建立与教师沟通的渠道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与教师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互通信息的渠道,及时传达相关的信息,并使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教师的相关信息,是改变教师态度的重要方法。
(2) 促进教师学习认知是决定人们采取何种态度的基础。
教师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都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
学习可以改变人的认知,认知可以改变人的态度。
(3) 改变教师的需要人的态度受满足个人的心理需求所支持,因此,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注意促进教师需要层次地提高,培养教师的高级需要。
另一方面,改变教师的态度,需针对教师个人的心理需求做相应的工作
3. 陈述、说明教师生命周期理论的各个阶段及特点。
答:
这个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从事教育的教师都要经历几个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并将其模型化。
(1)实习教师:
实习教师是尚未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是职前教师;实习教师虽然属于学生的学业活动,但它从中得到做教师的体验和信心,对将来有很大的影响。
(2)新教师:
新教师阶段是教师从个体走向学校任职,并接受教学任务,直到将所学知识和教学活动相结合,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教学中的困难,这是教师适用的困难期,也是能否胜任此岗位的关键期。
(3)专业化教师:
这阶段的教师具有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是稳定,成熟、可靠的教师。
(4)专家型教师:
特点是有能力预期学生的反应,并修正和调整教学以促进所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5)杰出教师:
具有更为丰富、广泛的教学经营,无论在知识、行为、道德水平上都超出了一般教师,是非凡的。
(6)退休教师:
离开学校,职业结束。
也有点选择其他方式为自己的专业继续工作。
4. 结合实际谈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答: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不同的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优势需要,也就是说个体有自己的需要模式。
如图所示,第一种是生理和安全需要为优势的;第二种是以交往需要为优势的;第三种是以高级需要为优势的。
管理者要给人们提供满足各种需要的诱因,使其成为个体行为的目标。
5. 根据教师需要的特点,在管理中怎样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答:
教师需要的特点:
1.创造成就需要突出表现为追求“教有所成”。
2.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求能力及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3.重视社会评价。
在管理中应该:
1.了解教师的需要,正确对待并满足教师的需要。
2.注意教师需要的个体差异,并为教师提供多种需要的满足。
3.在满足教师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应该特别注重教师的精神需要的满足。
6. 造成教师挫折的主观、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
挫折后应如何进行个人调节?
答:
1.客观因素:
第一,政策观测不力,思想工作缺乏实效;第二,学校管理的作风和方法不当;第三,学校组织内人际关系不良;第四,工作安排不当;第五,学校环境不良2.主观因素第一,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判断;第二,遭挫目标的重要性;第三,抱负水平;第四,对挫折的忍受力。
应该这样调节:
1.宣泄情绪:
应该控制情绪,但不应该无限制的压抑情绪,遭受挫折后的情绪应该得到适当的宣泄2.注意转移:
心情不好,可以听听音乐,看看电影,从事体育锻炼,让快乐的情绪淹没忧郁3.原谅自己,恢复自尊:
要敢于正式现实,自己犯错,要坦白承认,然后将之抛在脑后,相信失败已经过去,成功就在前头。
4.把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
从来不失败的人事没有的,失败而不失志、不失态才失成功的特点。
应该看到,失败也有好的一面,它给了我们经营、知识、才干、能力、风度、气魄。
7、分析、论述:
对一个行为的归因对以后的同一行为有何影响?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行为与所得的结果毫无关系,尤其是将失败归因于内在而稳定的因素,如能力时,会形成一种无助感。
这种无助感表现为:
动机上,个体不会主动地学习达到目标的有效行为;在认知方面,个体对将来的成就不抱任何希望;在情绪方面个体自尊心很低,心情也相当忧郁;在行为方面“不作为”,本来能做的也不做。
习得无助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厌学和成绩差的原因。
是学校教育中应特别注意的。
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习得无助的困境。
五、案例分析
他为什么不走了?
B校长调到某农村中学已经三个月了。
一天,教初三化学课的A老师来到办公室,郑重地说:
“校长,这是我的请调报告。
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
这里条件差,没奖金,福利又薄。
我结婚四年了,至今还没有房子,孩子也无法入托,实在困难。
况且,我校的年轻教师进城的进城,改行的改行,都另找了出路。
校长,您来这所学校才三个月,我们无恩无怨。
请您给我安排个简单的工作,我边干边办调动”。
B校长听了先是心头一惊,转而深情并恳切地说:
“小A啊,你能把心里话说给我听是看得起我。
‘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你还年轻,大有前途,我同意你调动。
我来这所学校时间不长,可我了解你。
五年来你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不缺勤或早退。
自从你教初三化学课以来,教学提高很快,学生很爱听你的课。
只是经费短缺,学校欠老师们的太多,伤了老师们的心,才迫使有些老师调走。
在我任期的五年里,如果不把学校面貌改变,我就自动下台?
调动的事你尽管办,初三的课你照样教。
你这个人我知道,不让你上课,你会不舒服!
”
自打这次谈话以后,小A老师和B校长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他有什么话都愿意与B校长讲;B校长也时常和小A拉个家常里短。
事情正像B校长预料的那样,小A老师虽然在跑调动,但从不缺课,而且初三的复习还抓得特别紧。
一次,A老师向B校长反映:
学校没有围墙不好管理,不仅玻璃长被打碎,而且常有些不三不四的人进校骚扰;值班室的被子又脏又破;学校油印机坏了,出套复习题都没法印……。
轮到小A老师值班了。
晚上他来到值班室,一下子愣住了。
室内干干净净,床上一床新被子,桌上一瓶热开水。
这一夜,他感到心情非常舒畅。
第二天一早炊事员来喊他去吃早饭。
不久,教研组长告诉小A,学校新买了一台速印机,以后有材料,一律送到打印事,由专人负责。
中考后,学校放了暑假。
估计考试成绩快下来了,小A在家怎么也呆不住了,便来到了学校。
只见后勤人员正在建围墙,B校长也在其中忙着。
见到小A,B校长说: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刚才接到县招办的电话,今年我们学校打了翻身仗,有35名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
你做出了贡献,就是调走了功绩也记在全县父老乡亲的心里。
午后,你和我一起到县里去取成绩单,顺便争取一下调动早些办好,一开学就能到新单位报到……”B校长还没说完,小A的眼睛已经湿润了,他有些内疚地说:
“现在,我已经不想调动了。
”B校长听了一拳打在小A的肩上:
“太好啦,那我们就一起干吧!
”
分析:
小A老师最初为什么要调走?
后来为什么又不走了?
(1)案例中的小A老师热爱教师职业、勤勤恳恳的工作,但他的工作并没有得到原校长的尊重和肯定,致使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解决不了。
使小A寒心,因此要求调走。
(2)小A是一个高级需要占优势的人,B校长给予小A充分的理解尊重和肯定,在工作中为教师尽可能提供服务,方便教师教学,促进了教师工作,使教师具有充分的成就感,因此小A老师不走了。
《组织行为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2.当有他人在场或与其他人共同工作时,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3.群体规范的功能有群体支柱功能、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评价准则的功能、行为矫正功能。
4、当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群体压力,这时人们往往会放弃原有的意见和行为,而采取与群体多数人意见一致的意见和行为。
这种行为称作 从众或顺从。
5.人际交往的原则有平等原则、互利原则、 信用原则、相容原则。
6.罗杰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三个条件是真诚、理解、接受。
7、一般来说,领导过程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三个因素组成。
8、四分图领导行为的四种类型有高组织低关心人、高组织高关心人、低组织低关心人、低组织高关心人。
9、在费德勒的权变模式中LPC问卷得分低是以 任务 为动因的人。
10、职权包括合法权、 奖赏权 和 惩罚权(强制权)。
11、权威包括模范权和 专长权(专家权)。
12、“途径—目标”理论的核心是:
领导者影响着介乎 行为与目标 之间的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群体成员以群体规范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可称作群体的(B)功能。
A群体支柱B.评价准则C.对群体成员的约束D.行为矫正2.在群体决策时“强行通过”这种决策方式称作(B)。
A多数原则B.少数原则C.缺少反应D.基本一致原则3.教师和家长是(A)关系。
A.合作B.竞争C对立D各自独立4.教研室团体凝聚力的主要来源与基础是教研组长的(D)。
A.事业心责任心B.治学态度、教学水平C.组织能力D.出于公心、民主作风5、途径目标理论是(B)提出的。
A.费德勒B.豪斯C.布莱克D.耶顿6.在“途径——目标”理论中,以下列哪种选项是正确的?
(A)A.常规性任务——支持型领导方式B常规性任务——指令型领导方式C多变化性任务——支持型领导方式D.高难度任务——支持型领导方式7.根据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职工高成熟度的情况下,应采取(D)。
A.命令型B说服刑C参与型D授权型8.在费德勒的权标理论中,下列哪个选项是以人为主的工作?
(C)A.好、明、强B好、不明、强C.差、明、强D差、不明、弱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X)
1.简单的动作反应有明显的社会助长作用。
(√)2.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会提高。
(X)3.群体规范通常是逐渐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 行为学 教育 形成 考核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