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针灸歌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275495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6.15KB
百家针灸歌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百家针灸歌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针灸歌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
痨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
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
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
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
小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
刺长强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
针三阴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
且如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
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
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觅;
胃冷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
鼻痔必取龈交,瘿气须求浮白。
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
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
至阴、屏翳,疗痒疾之疼多;
肩髃、阳溪,消隐风之热极。
抑又论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
女子少气漏血,不无交信、合阳。
带下产崩,冲门气冲宜审;
月潮违限,天枢、水泉细详。
肩井乳痈而极效,商丘痔瘤而最良。
脱肛趋百会、尾翠之所,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
中脘主乎积痢,外丘捜乎大腸。
寒疟兮商阳、太溪验,痃癖兮冲门、血海强。
夫医乃人之司命,非志士而莫为;
针乃理之淵微,须至人之指教。
先究其病源,后攻其穴道,隨手见功,应针取效。
方知玄里之玄,始达妙中之妙。
此篇不尽,略举其要。
2、针经标幽赋
《针经指南》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
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
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
正侧偃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
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乎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
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
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
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
气未至也,似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
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
定刺象木,或斜或正;
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
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
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
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
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蹻阳维并督脉,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
阴跷阴维任带冲,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
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別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
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
在阴分郄膕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
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
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
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
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
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
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
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
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
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
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
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
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
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沉浮而辨脏腑之寒温。
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
次藏口内而欲针温。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
心无内慕,如待贵人。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
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
背目沉掐,坐卧平而没昏。
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
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
伏如横弩,应若发机。
阴交阳别,而定血晕;
阴跷阴维,而下胎衣。
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
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静以久留,停针候之。
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
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
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
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
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
脾痛胃疼,泻公孙而立愈。
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
筋挛骨痛而补魂门;
体热劳嗽而泻魄户。
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
眼痒眼疼,泻光明与地五。
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
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
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
离左酉南,月死朔而速冷,循捫弹怒,留吸母而坚长;
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
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
推纳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慎之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
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
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
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
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
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
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得苏;
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
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
悬钟、环跳,华佗刺跛足而立行。
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疴;
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
刺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
取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
嗟夫!
去圣逾远,此道渐坠。
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衍其能而犯禁忌。
愚庸志浅,难契于玄言;
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
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
3、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徐氏《针灸大全》
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
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
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
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痹取肩髃。
脚若转筋并眼花,先针承山次内踝。
脚气酸疼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如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后涌泉。
耳鸣腰痛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
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
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
牙疼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
胸膈痞满先阴交。
针到承山饮食喜。
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泻建里。
伤寒过经不出汗,期门三里先后看。
寒疟面肿及肠鸣,先取合谷后内庭。
冷风湿痹针何处,先取环跳次阳陵。
指痛挛急少商好,依法施之无不灵。
此是桑君真口诀,时医莫作等闲轻。
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
观夫针道,捷法最奇。
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
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
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
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
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识其时。
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
男女上下,凭腰分之。
阴升阳降,出入之机。
逆之者,为泻为迎;
顺之者,为补为随。
春夏刺浅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
更观原气厚薄;
浅深之刺尤宜。
原夫补泻之法,妙在呼吸手指。
男子者,大指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提针为热,插针为寒;
女子者,大指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前左转,呼之为泻,插针为热,提针为寒。
左与右有异,胸与背不同。
午前者如此,午后者反之。
是故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
动而进之,催针之法;
循而摄之行气之法。
搓则去病,弹则补虚。
肚腹盘旋,扪为穴闭。
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
一十四法,针要所备。
补者一退三飞,真气自归;
泻者一飞三退,邪气自避。
补则补其不足,泻则泻其有余。
有余者为肿为痛,曰实;
不足者为痒为麻,曰虚。
气速效速,气迟效迟。
死生贵贱,针下皆知。
贱者硬而贵者脆,生者涩而死者虚,候之不至,必死无疑。
且夫下针之法,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
凡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内,乃曰天才;
少停进针,刺至肉内,是曰人才;
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曰地才,此为极处,就当补之。
再停良久,却须退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
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
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
再停良久,却须退针,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前矣。
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以针补之,以袖掩之,口鼻气回,热汤与之。
略停少顷,依前再施。
及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
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
欲补先呼后吸,欲泻先吸后呼。
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待气至,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至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
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大段之法,驱而运之,仍以循摄爪切,无不应矣。
此通仙之妙。
况夫出针之法,病势既退,针气微松;
病未退者,针气如根,推之不动,转之不移,此为邪气吸拔其针,乃真气未至,不可出。
出之者,其病即复,再须补泻,停以待之,直候微松,方可出针豆许,摇而停之。
补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扪;
泻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闭。
欲令腠密,然后吸气;
故曰下针贵迟,太急伤血;
出针贵缓,太急伤气。
以上总要,于其尽矣。
考夫治病之法有八: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
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三曰阳中之阴,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
四曰阴中之阳,先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泻后补也。
补者直须热至,泻者务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
法其浅则用浅,法在深则用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
五曰子午捣臼,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
六曰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
针五七吸,待上行。
亦可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
七曰留气之诀,痃癖癥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八曰抽添之诀,瘫痪疮癩,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
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
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血,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
一曰青龙摆尾,如扶舡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
二曰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员,兼之左右,摇而振之。
三曰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四曰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元,上下左右,四围飞旋。
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
至夫久患偏枯,通经接气之法有定息寸数。
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
手足三阴,上七而下十二,过经五寸。
在乎摇动出纳,呼吸同法,驱运气血,顷刻周流,上下通接,可使寒者暖而热者凉,痛者止而胀者消,若开渠之决水,立时见功,何倾危之不起哉?
虽然病有三因,皆从气血。
针分八法,不离阴阳。
盖经络昼夜之循环,呼吸往来之不息。
和则身体康健,否则疾病竞生,譬如天下国家地方,山海田园,江河溪谷,值岁时风雨均调,则水道疏利,民安物阜。
其或一方一所,风雨不均,遭以旱涝,使水道涌竭不同,灾伤遂至。
人之气血,受病三因,亦犹方所之于旱涝也。
盖针砭所以通经脉,均气血,蠲邪扶正,故曰捷法最奇者哉。
嗟夫!
轩岐古远,卢扁久亡,此道幽深,非一言而可尽。
斯文细密,在久习而能通。
岂世上之常辞,庸流之泛术,得之者若科之及第,而悦于心。
用之者如射之发中,而应于目,述自先贤,传之后学,用针之士,有志于斯。
果能洞造玄微,而尽其精妙,则世之伏枕之疴,有缘者遇针到病除,随手而愈。
4、灵光赋
黄帝岐伯针灸诀,依他经里分明说。
三阴三阳十二经,更有两经分八脉。
灵光典注极幽深,偏正头疼泻列缺。
睛明治眼努肉攀,耳聋气痞听会间。
两鼻?
衄针禾髎,鼻窒不闻迎香间。
治气上壅足三里,天突宛中治喘痰。
心疼手颤针少海,少泽应除心下寒。
两足拘挛觅阴市,五般腰痛委中安。
脾俞不动泻丘墟,复溜治肿如神医。
犊鼻治疗风邪痰,住喘脚痛昆仑愈。
后跟痛在仆参求,承山筋转并久痔。
足掌下去寻涌泉,此法千金莫妄传。
此穴多治妇人疾,男蛊女孕两病痊。
百会鳩尾治痢疾,大小肠俞大小便。
气海血海疗五淋,中脘下脘治腹坚。
伤寒过经期门应,气刺两乳求太渊。
大敦二穴主偏坠,水沟閒使治邪癫。
吐血定喘补尺泽,地仓能止口流涎。
劳宫医得身劳倦,水肿水分灸即安。
五指不伸中渚取,颊车可针牙齿愈。
阴蹻阳蹻两踝边,脚气四穴先寻取。
阴阳陵泉亦主之,阴蹻阳蹻与三里。
诸穴一般治脚气,在腰玄机宜正取。
膏肓岂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须愈。
针灸一穴致病除,学者尤宜加仔细。
悟得明师流注法,头目有病针四肢。
针有补泻明呼吸,穴应五行顺四时。
悟得人身中造化,此歌依旧是筌諦。
5、流注通玄指要赋
望闻问切,推明得病之原;
补泻迎随,揭示用针之要。
予于是学,自古迄今,虽常覃思以研精,竟未钩玄而索隐。
俄经传之暇日,承外舅之训言,云及世纷,续推兵扰。
其人也,神无依而心无定;
可病之,精必夺而气必衰。
兼方国以乱而隔殊,医物绝商而那得。
设方有效,历市无求。
不若砭功,立排疾势。
既已受教,遂敏求师,前后仅十七年,无一二真个辈。
后避屯于蔡邑,方获诀于李君,斯人以针道救疾也,除疼痛于目前,愈瘵疾于指下。
信所谓伏如横弩,应若发机,万举万全,百发百中者也。
加以好生之念,素无窃利之心。
尝谓予曰:
天宝不付于非仁,圣道须传于贤者。
仆不自揆,遂仲有求之恳,获垂无吝之诚。
授穴之所秘者,四十有三;
疗疾而弗瘳者,万千无一。
遂铭诸心,而著之髓,务拯其困,而扶其危。
而
后除疼痛迅若手拈,破结聚涣如冰释。
夫针者也,果神矣哉!
然念兹穴俞而或忘,借其声律则易记。
辄裁八韵,赋就一篇。
讵敢匿于己私,庶共传于同志。
壬辰重九前二日谨题。
必欲治病,莫如用针,巧运神机之妙,工开圣理之深。
外取砭针,能蠲邪而扶正,中含水火,善回阳而倒阴。
原夫络别支殊,经交错综,或沟池溪谷以歧异,或山海丘陵而隙共。
斯流派以难揆,在条纲而有统。
理繁而昧,纵补泻以何功;
法捷而明,曰迎随而得用。
且如行步难移,太冲最奇。
人中除脊膂之强痛,神门去心性之呆痴。
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
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耳闭须听会而治也,眼痛则合谷以推之。
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
脑昏目赤,泻攒竹以偏宜。
但见苦两肘之拘挛,仗曲池而平扫。
牙齿痛吕细堪治,头项强承浆可保。
太白宣导于气冲,阴陵开通于水道。
腹膨而胀,夺内庭以休迟;
筋转而疼,泻承山而在早。
大抵脚腕痛,昆仑解愈;
股膝痛,阴市能医。
癇发癲狂兮,凭后溪而疗理;
疟生寒热兮,仗閒使以扶持。
期门罢胸满血膨而可以,劳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
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疼,王公谓此;
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华佗言斯。
固知腕骨祛黄,然骨泻肾。
行间治膝肿目疾,尺泽去肘疼筋紧。
目昏不见,二间宜取;
鼻室无闻,迎香可引。
肩井除两髀难任,攒竹疗头疼不忍。
咳嗽寒痰,列缺堪治;
眵蔑冷泪,临泣尤准。
髋骨将腿痛以祛残,肾俞把腰疼而泻尽。
以见越人治尸厥于维会,随手而苏;
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针而殒。
圣人于是察麻与痛,分实与虚,实则自外而入也,虚则自内而出欤。
以故济母而裨其不足,夺子而平其有余。
观二十七之经络,一一明辨;
据四百四之疾证,件件皆除。
故得夭枉都无,跻斯民于寿域,几微已判,彰往古之玄书。
抑又闻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
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
冷痹肾败;
取足阳明之土;
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
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痊;
胁下肋边者,刺阳陵则即止。
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
腰脚疼,在委中而已矣。
夫用针之士,于此理苟明者焉,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捻指。
6、千金十一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7、胜玉歌
杨氏《针灸大成》
胜玉歌兮不虚言,此是杨家真秘传,
或针或灸依法语,补泻迎随随手捻。
头痛眩晕百会好,心疼脾痛上脘先,
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
鸠尾穴禁灸,针三分,家传灸七壮。
髀疼要针肩井穴,耳闭听会莫迟延。
针一寸半,不宜停。
经言禁灸,家传灸七壮。
胃冷下脘却为良,眼病须觅清冷渊。
霍乱心疼吐痰涎,巨阙着艾便安然。
脾疼背痛中渚泻,头风眼痛上星专。
头项强急承浆保,牙腮疼紧大迎全。
行间可治膝肿病,尺泽能医筋拘挛。
若人行步苦艰难,中封太冲针便痊。
脚背痛时商丘刺,瘰疬少海天井边。
筋疼闭结支沟穴,頜肿喉闭少商前。
脾心痛急寻公孙,委中驱疗脚风缠。
泻却人中及颊车,治疗中风口吐沫。
五疟寒多热更多,间使大杼真妙穴。
经年或变劳怯者,痞满脐旁章门决。
噎气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壮除膈热。
目内红痛苦皱眉,丝竹攒竹亦堪医。
若是痰涎并咳嗽,治却须当灸肺俞。
更有天突与筋缩,小儿吼闭自然疏。
两手酸疼难执物,曲池合谷共肩髃。
臂疼背痛针三里,头风头痛灸风池。
肠鸣大便时泄泻,脐旁两寸灸天枢。
诸般气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
小肠气痛归来治,腰痛中空穴最奇。
中空穴,从肾俞穴量下三寸,各开三寸是穴,灸十四壮,向外针一寸半,此即膀胱经之中髎也。
腿股转酸难移步,妙穴说与后人知。
环跳风市及阴市,泻却金针病自除。
阴市虽云禁灸,家传亦灸七壮。
热疮臁内年年发,血海寻来可治之。
两膝无端肿如斗,膝眼三里艾当施。
两股转筋承山刺,脚气复溜不须疑。
踝跟骨痛灸昆仑,更有绝骨共丘墟。
灸罢大敦除疝气,阴交针入下胎衣。
遗精白浊心俞治,心热口臭大陵驱。
腹胀水分多得力,黄疸至阳便能离。
肝血盛兮肝俞泻,痔疾肠风长强欺。
肾败腰疼小便频,督脉两旁肾俞除。
六十六穴施应验,故成歌诀显针奇。
8、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9、席弘赋
凡欲行针须审穴,要明补泻迎随诀。
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阴阳男女别。
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
列缺头疼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耳聋气痞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
谁知天突治喉风,虚喘须寻三里中。
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
心疼手颤少海閒,若要根除觅阴市。
但患伤寒两耳聋,金门听会疾如风。
五般肘痛寻尺泽,太渊针后却收功。
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鳩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
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
大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迟。
委中专治腰间痛,脚膝肿时寻至阴。
气滞腰疼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救急。
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
期门穴主伤寒患,六日过经犹未汗。
但向乳根二肋间,又治妇人生产难。
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
若能补泻五会间,且莫逢人容易说。
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
人中治癫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须饶。
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
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三阴交。
牙齿腰痛并咽痹,二间阳溪疾怎逃。
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浮风劳。
若针肩井须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
最是阳陵泉一穴,膝间疼痛用针烧。
委中腰痛脚挛急,取得其经血自调。
脚痛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
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
转筋目眩针鱼腹,承山昆仑立便消。
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间针与烧。
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阳明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
妇人心痛心俞穴,男子痃疼三里高。
小便不禁关元好,大便闭涩大敦烧。
髋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
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工夫度浅深。
倘若膀胱气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寻。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
又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
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
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
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
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
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
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
腰连胯痛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
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在。
噎不住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
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
逼针泻气令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
左右捻针寻子午,抽针泻气自迢迢。
用针补泻分明说,更用搜穷本与标。
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
学者潜心更熟读,席弘治病最名高。
玉龙歌
(杨氏载)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看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傴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杨天下知。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补后泻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歪左泻右依师正,歪右泻左莫令斜。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二穴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出气先通。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项下生瘰癧,下针泻动即安然。
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
偶尔失音言語难,哑门一穴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出血,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火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功。
脊背强痛泻人中,挫闪腰痠亦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 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