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273571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54KB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文档格式.docx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指收敛行为,不敢胡作非为。
陈曲直:
陈说是非。
恶:
憎恶、讨厌。
苛刻:
过于严厉苛求。
推以忠恕:
对人忠厚宽恕。
伪辞色悦人:
假装出一副说话、做事的神态讨好别人。
仕宦:
做官。
犯赃:
犯法贪赃。
大茔:
指家族暮地。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不遵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儿子及孙子。
二、相关背景:
1、关于《宋史》
《宋史》,元脱脱(托克托)等主持修撰。
四百九十六卷。
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字数多达500多万。
元至正三年,设局重修《宋》、《辽》、《金》三史,以丞相脱脱为都总裁,五年四月《宋史》告成。
于北宋及南宋高孝光宁四朝,据宋王朝国史旧本,比较详赡;
于理宗、度宗两朝,缺了漏很多。
成书时间不及三年,纪志表传间时有矛盾;
至有一人两传、一事数见等毛病。
全书篇幅浩大,所收列传人物多至二千人,诸志保存了不少原始资料。
2、关于作者
脱脱,字大用,1313年生于蒙古贵族之家。
脱脱自幼时拜浦江名儒吴直方为师,十六岁即精通经史,且武功超群,膂力过人,被任为内宰司丞兼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
史载脱脱施政期间,革除旧政,减免赋税,选儒臣以劝谏。
内外皆称其为贤相。
1348年,脱脱升为太傅,几乎集朝政于一身。
他力排众议,坚持主张“开渠修河,利农通运”。
当时黄河决口,使山东境内的州县皆遭水灾,方圆几千里内的人民饱尝水患之苦。
而朝中主管官员,置若罔闻。
脱脱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专督治河。
在元王朝走向衰落时,他主持修纂三史,即辽、金、宋三史。
并将其列为中国的二十四史内。
由于脱脱的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才使顺治统治的前期社会略趋安定。
1355年12月,脱脱受人诬陷,削去官职,流放云南,行至大理腾冲,被哈麻假借皇帝旨意,用药酒毒死,死时42岁。
脱脱死后十余年,元朝即告覆亡。
3、关于包拯
包拯(包青天)(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
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
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
为惩治贪官,自庆历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天赃则是“民贼”。
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
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
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
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陜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
多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
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
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
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
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
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待制”。
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
”朝廷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第二部分: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通过对包拯的几件事的叙述,突出了包拯的机智、廉洁、巧言善辨、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克已奉公的性格。
二、文章脉络
课文分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特点。
第一段,通过具体记叙包拯智破割人牛舌案,突出了他的为官机智。
第二段,写包拯和先前的知府的不同,从正面突出了他的为官清廉。
第三段,写包拯出使契丹,机智地驳倒契丹,不辱使命,突出了他的巧言善辨。
第四段,写别人对包拯的态度和看法,间接地表现了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第五段,记叙了包拯的日常生活及他的为人清廉,特别是从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从中突出了他的克已奉公。
三、写作方法
⑴行文生动,活灵活现地展现人物风貌。
本文虽选自正史,但不失生动活泼,记叙时具体、概括互相配合,使行文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比如第一、三段分别用百十来字,把包拯智服盗贼、驳倒契丹、不辱使命刻画得淋漓尽致。
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四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从别人对包拯的看法和称呼中更突出他的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⑶关键句子的揣摩: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这段话突出了包拯的克已奉公的精神。
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峻,这段话就是其中很好的表现之一。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包拯的刚正不阿的性格,而且看到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不愧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不愧为“包青天”的称号。
四、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氏。
……(在他)做天长县知县(的时候),有人偷割了别人牛的舌头,牛的主人来向包拯上诉。
包拯说:
“(你)只管回家,杀掉这头牛,然后把它卖了。
”不久又有人上告包拯说有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
“为什么割了别人耕牛的舌头而又来上告别人呢?
”(那个)盗贼非常吃惊,也很信服。
(后来)迁任端州,任殿中丞。
端州这个地方盛产砚台,以前的郡守(总是)趁着上贡的机会大多收敛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砚台的人刚好满足贡数,只到他任期满也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派典客对包拯说:
“雄州最近大开方便之门,就是想引诱我方叛国的人,来刺探边疆的军情是吗?
”包拯说:
“涿州也曾开了门,刺探边疆的军情何必开方便之门呢?
”契丹人便不知怎样回答了。
在他暂时代理开封府府尹时,包拯任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刚正果断,当朝权贵都因为他而有所收敛,闻说过他的人都很畏惧他。
人们笑着把包拯比作黄河清。
妇女儿童也都知道他的名声,称之为“包待制”。
京师里也因此说:
“包拯像阎罗一样,为官清正,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没法进行。
”按以前的规矩,凡诉讼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则大开正门,使上诉的人直接到跟前陈述是非,官吏都不敢欺骗他。
包拯性格严峻刚直,憎恶酷吏,追求诚恳宽厚,虽然他痛恨坏人坏事,但对人也很忠厚宽恕。
(包拯)不随意同意支持别人,也不假装出一副说话、做事的神态讨好别人,平时没有什么家信,亲朋好友都与他断了来往。
虽然身居官宦,(但)衣服、用具、饮食都像平民一样。
他曾说:
“(我的)后世子孙做官,若有贪赃枉法的,不能放归本家,死后不能葬于家族墓地。
”
【第三部分:
类文品读】
狄梁公①与娄师德②同为相。
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
“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
”对曰:
“臣以文章直道③进身④,非碌碌国人成事。
”则天久之曰:
“朕比⑤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
”因命左右取筐箧④,得十许通荐表⑦,以赐狄公。
狄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
由于外阅:
“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而娄公未尝有衿色。
注:
①狄梁公:
唐武则天时有名的大臣狄仁杰,宇怀英。
②娄师德:
唐有名的大臣,为将相三十年,以能容人著名。
③直道:
品行端正。
④进身:
受任用。
⑤比:
过去,原来。
⑥箧:
小箱子。
⑦荐表:
推荐的奏本。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朕大用卿(重用)
B.卿之遭遇(遇合,这里指做大官)
C.恐惧引咎(认错)
D.而娄公未尝有衿色(难过的表现)
2.下面句子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以文章直道进身②以残年余力
B.①得十许通荐表②杂然相许
C.①非碌碌因人成事②因命左右取筐箧
D.①吾不意为娄公所涵②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
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
②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4.唐朝娄师德尽管狄梁公一再排斥他,仍坚持推荐狄公,说明娄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参考答案:
1.D(骄傲的样子)2.A(B约;
C靠、于是;
D被;
进行)3.①你能做官,实在是靠师德的力量。
②我没想到被娄公所容纳。
4.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惟才是举。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包拯 语文版 年级 语文 下册 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