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古洞摩崖连壁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273198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51.03KB
高山古洞摩崖连壁文档格式.docx
《高山古洞摩崖连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山古洞摩崖连壁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是洞天相顾念,一生嗟我到来稀。
”“云海茫茫不见涯,潮头只见浪翻花。
高峰万叠连云秀,一簇围屏是道家。
”“松风涧水两清幽,尽日清音夜不收。
野鹤时来应不倦,闲人欲去更相留。
”“溪深石大松更多,郁郁苍苍道气和。
不是历年樵采众,浮云蔽日满岩阿。
”“贯世高名共切云,游山上士独离群。
仙乡贵重三茅客,仕族尊荣万石君。
”“西天仰视刺天高,山上仙人种碧桃。
桃熟几番人世换,洞中秦女体生毛。
”“清歌窈袅步虚齐,月下高吟风舞低。
谈笑不干浮世事,相将直达九天西。
”“烟霞紫翠白云高,洞府群仙醉碧桃。
鼓透碧岩雷震骇,满山禽兽尽呼号。
”“道力神工不可言,生成万化独起然。
大山海岳知轻重,没底空浮万万年。
”“栖霞长春子书,庚寅上石。
”诗刻于太清宫三皇殿后山的巨石上,字径约10厘米,诗刻已漫漶不清,但笔划仍端正苍劲。
南宋庆元元年亦即金明昌六年(1195年),邱长春(处机)首次由宁海之昆仑山到崂山太清宫,据《太清宫志》载:
“邱祖住未久,留诗二十一首,偕其道侣西去。
”其中十首镌太清宫,庚寅年上石之时应为公元1230年,即南宋绍定三年,金正大七年,是年为邱长春逝于燕京长春宫(今白云观)之第四年,此诗当为太清宫道士书写并上石镌刻,距题诗年月已30余年。
邱长春居崂山,常往来于上清宫、太清宫之间,此诗有“烟岚初到上清宫”之句,显然是为上清宫而作,对景物的描绘也似上清宫之环境,可以断定此诗是特地为上清宫所作,被太清宫道士先刻于太清宫三皇殿后山。
5.题刻“烟云胜景”。
在上清宫后山上,楷书横排,字径20厘米,癸亥秋月(1923年)杜希儒题。
6.题刻“涵虚凝翠”。
在太清宫三官殿后,字径60厘米,邵元冲题。
7.摩崖刻石“波海参天”、“始皇二十八年游于此山”。
在太清宫东山路之东侧,楷书,上行“波海参天”字径1米,下行字略小。
清末民初,太清宫道人为追记秦始皇曾游过崂山,请北京大学教师书写并聘青山村石工镌刻,据20年代书刊介绍,原辞为“始皇二十八年游于此山书”,后人为避秦代刻石之嫌,将“书”字凿平。
旁有游记一篇,已漫漶不清,“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79年修复。
8.题刻“观海”。
在“波海参天”刻石之北,字径1米,楷书横排,书者不详。
9.题刻“劳劳何为”。
在“观海”之北,字面朝天高于视线,游山者难以发现,字径10余厘米,书者不详。
10.题刻“宇宙奇观”。
在“劳劳何为”刻石之北,1935年8月近代著名篆刻家江苏扬州人吴南愚篆书,横排,字径30余厘米,书镌均佳,颇引人注目。
11.题刻“山海凌云”。
北上近青山口,在山路之西,宣统二年(1910年)曾任四川、云贵、两广总督岑春煊书。
12.摩崖刻石“山海重光”。
刻于太清宫北山巅之巨石上,楷书,不规则排列,字高3米,1945年8月16日,抗日战争胜利之次日,国民党青岛市市长李先良题刻。
13.康有为崂山诗刻。
诗为:
“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滨。
青绿山水图,样本李将军。
神仙排云出,高台照金银。
芝旗与松盖,光景蕤五云。
群贤能冒险,渡海咸欢欣。
楼船两飞轮,破浪入山根。
山下太清宫,万竹夹道分。
道人多道气,长须迎缤纷。
殿前两百果,老树霄汉干。
阶前一耐冬,千年尚郁蟠。
蔽山弥万绿,涧流屈潺氵爰。
直上崂山巅,夹道万卉繁。
奇石起攫搏,或作虎豹蹲。
老熊当道卧,异柏挂岩丹。
苍松亿万千,漫山洪涛翻。
应接目不暇,清赏心所安。
欹岖过岭后,荦确石山赞山元。
盘蹬登上清,惊看飞瀑喧。
渐度山兀山臬山献,峰头草成茵。
至正余摩崖,抚起感心颜。
虽赏丘壑美,稍惜草木删。
俯望碧海浸,超然十洲仙。
吾生诸天游,世界等微尘。
方士采药来,自此求神山。
云昔秦始皇,登道随山刊。
方壶与园峤,水中浮碧寰。
白银为宫阙,仙人缟衣冠。
楼阁倚缥缈,度劫亿万春。
今岂有真人,玉宇琼楼寒。
深恐六鳌动,铁围漂荡艰。
龙伯国大人,提掷出九关。
且游播耨迦,复欠晃昱还。
何处非天际,暂复留人间。
”诗之后附有跋,其文为:
“癸亥五月康有为来青,偕张志易吾、崔世善修如自济迳来。
与邹文蔚敬安、王大祯艺生、方作霏雨农、丁延龄晓帆、秦曾源云稼、王天伟幼云、戚运机愚勤、门人陈干明候、江希、张慕渠游崂山。
警察厅长成维靖逸广率警卒三十余人护行,调金星轮船及一小轮,自沙子口渡海,电局牟钧德幼南,通电预办,乘月乃归。
康有为赋诗写记。
”诗刻于崂山太清宫后巨石上,诗与跋皆为康有为亲笔所书。
原书于四张四尺宣纸上石镌刻,书法与镌工均精绝。
癸亥年为公元1923年,康有为时年65岁,此次来青后,即寓居福山支路5号“天游园”,直到1927年病逝青岛。
14.题刻“逢仙桥”。
桥在太清宫三官殿与三清殿之间,沿水流方向铺巨大石条而成。
字径50厘米,镌于桥北端巨石上。
另有小字一行,文为“宋建隆元年庚申敕封华盖刘真人若拙建”。
字为青岛市曹和薂隶书。
15.题刻“龙头榆”。
在逢仙桥北端,有古榆虬枝盘曲状如游龙,树高15米,树干最粗处为3.7米。
字刻于树旁石上,字径30厘米,另有小字一行,文为:
“唐天甲子李真人哲玄手植”。
青岛市杨慕唐行书。
16.题刻“步月廊”。
在三清殿前龙头榆的树荫下,字径40厘米,青岛市杨北荣隶书。
17.题刻“神水泉”。
在三清殿石阶下,字径30厘米。
18.碑刻“海印寺遗址”。
遗址在三清殿前的竹园下,碑刻于海印寺遗石之上。
有字径30厘米楷书小字一行,文为:
“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
青岛市蔡省庐书。
19.元太祖成吉思汗圣谕刻石二方。
刻石为东西两块,其西文为“宣差阿里鲜面奉成吉思皇帝圣旨。
丘神仙奏知来底公事是也,1好。
我前时已有圣旨文字与你来,教你天下应有底出家善人都管着者,好底歹底,丘神仙你就便理会,只你识者,奉到如此。
癸未年九月廿四日。
西域化胡归顺,回至燕京,皇帝感劳,即赐金虎符牌曰:
真人到处如朕亲临,邱神仙至汉地,凡朕所有之城池,其欲居者居之。
掌管天下道门事务,以听神仙处置,他人勿得干预。
宫观差役尽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卫护。
”文末为“天乐道人李道谦书”。
这一段刻石文字,实际上是两条敕文,自西域化胡之后,是赐金虎符牌敕文。
其东另一方刻石,文为:
“钦差近侍刘仲禄奉成吉思皇帝圣旨道与诸处官员每,邱神仙应有底修行底院舍等,系逐日念诵经文告天底人每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所据大小差发税赋都休教著者,据邱神仙底应系出家门人等随处院舍,都教免了差发税赋者,其外诈推出家影占差发底人每,告到官司治罪断按主者。
奉到如此,不得违错,须至给付照用,右付神仙门人收执照,使所居神仙应系出家门下精严住持院子底人等,并免差发税赋,准此。
癸未羊儿年三月御宝”。
上述两方元太祖圣谕刻石,现嵌在太清宫三皇殿两侧墙上,东西相对,约60平方厘米,楷书工整,刻工精细。
癸未羊儿年为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逝世的前四年,是时邱处机应诏西域后已归燕京白云观,此两方刻石是研究元代宗教的珍贵资料。
“文化大革命”中,崂山所有庙宇的碑碣全部被毁,惟此两方刻石被人用红油漆各书“万岁”其上,无人敢砸,幸免于难,为当今崂山庙宇碑碣中劫余之最古者。
20.题刻“汉柏凌霄”。
在太清宫三皇殿院内,因汉柏上附生凌霄花及盐肤木,三株一木而得名。
字径50厘米,末附小字一行,文为:
“建元元年辛丑乐山居士张廉夫手植”。
青岛市王梦凡书。
21.宫界四至刻石。
在太清宫三官殿通往三清殿的夹道旁石上刻有一段文字,记载着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太清宫复宫后,莱州府查明的太清宫之宫界四至,文为:
“庙产藏经香火山场地二四一亩。
东至张仙塔,西至八水河,南至大海及脚庵一处,俱供香火,并无民地,永不起课。
划清宫界,刻石为证。
”此刻石为官府所立,以避免后世当地农民与太清宫争地而引起纠纷。
宫界四至刻石距今约有400年。
22.题刻“拜斗台”。
在三皇殿东北角,黑石崮上有北斗星座刻迹,为太清宫道士礼拜北斗的祭坛。
字为魏碑体,字径60厘米,下附小字数行,文为:
“本宫始祖李真人哲玄号守中子,敕封道化普济真人,于唐天元年甲子至本宫拜北斗于此。
”青岛市高小岩书。
23.题刻“绛雪”。
置于太清宫三官殿院中古耐冬树下,字径25厘米,并刻有“聊斋志异香玉篇中之花神”小字一行。
青岛市董海山书。
24.题刻“聚仙台”。
在太清宫三官殿后之山坡上,石平如台,登台可观沧海。
原刻有聚仙台三个小字,每字约有拳头大小,现已不存,1980年5月又增刻字径1米的三个篆字。
青岛市孟庆泰书。
25.题刻“劈石洞”。
在太清宫后山,一巨石自上而下劈如两半,下有洞,字径1米。
26.题刻“三步天”。
与劈石洞同为一石,在劈石之背后,古人在石上凿有脚蹬三级,攀登三步可登至顶。
隶书,字径60厘米。
青岛市曹和薂书。
27.题刻“连环洞”。
在劈石洞略西之幽静处,有东西两洞口,洞内相通,可容数人,传为明代张三丰及宫中道士修真处。
字镌于东洞额上,横排隶书,字径80厘米,青岛市蔡省庐书。
28.名胜题辞“太清胜境,海上名山第一”。
字镌在由公路入太清宫之盘道左侧山峰上,自此右转即可进入太清宫,行书,“海上名山第一”6字之字径15厘米,“太清胜境”4字之字径65厘米。
29.题刻“云山道家”。
在太清宫盘道北侧之巨石上,隶书,字径60厘米。
青岛市王蕴华书。
30.题刻“碧海仙居”。
与“云山道家”刻石相对,篆书阳刻,字径60厘米。
31.名胜题辞“太清水月”。
在太清宫盘石路略下北侧之高石上,面临太清宫湾,“太清水月”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行书,字径80厘米。
青岛市杜颂琴书。
32.风景题刻“翠澜”。
镌于太清宫湾码头旁之石阴,此处为太清宫八景之一。
原放生池坝内有游艇名“翠澜”,今游艇已无,镌此二字,半没海中,随海潮之起落时隐时现,亦颇成趣。
草书,字径130厘米。
33.题刻“东海雄风”。
位于太清宫东山路中,与“波海参天”同石,字面南,隶书,字径80厘米,1981年书法家黄苗子书写,1982年上石。
34.题记刻石“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地处“波海参天”刻石略北山谷中。
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吸取了佛教的丛林制,建立了道教的丛林制,北京的白云观为第一丛林,明、清以来崂山太清宫又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称。
据《太清宫志》有关北七真降临该宫的记载,又增刻了一段文字如下:
“宋庆元元年乙卯,真人邱长春、刘长生同他道侣五人号曰七真,由宁海之昆仑山来游崂山,止于本宫,讲道传玄,宏阐教义,道众大悟,各受戒律。
”字径1米,青岛市王蕴华书,1980年5月1日镌刻竣工。
35.题刻“三清门”。
地处太清宫北公路下老道坟旁,宫东山路未辟前,此为入宫必经之地,一圆锥状石崮,从中一劈为二,中可行人,状如城门。
传说邱长春等北七真来太清宫时,即沿此路而入三清殿,故题刻“三清门”于其北侧,字径70厘米。
青岛市高小岩篆书。
36.题刻“梯子石”。
在青山口停车场转盘处,山中石阶俗称梯子石,西起登瀛,东止于青山口,绵延10余公里,此石刻为梯子石东端之标记。
楷书,字径80厘米。
青岛市贺中祥书。
37.题刻“石猪峰”。
地处公路北之群峰,山巅怪石状如群豕奔逐,字镌于峰下长石,字径70厘米。
38.题刻“狮子岩”。
地处青山口之北,石崮状如卧狮故名,行书,字径1米。
青岛市杨慕唐书。
39.游记刻石“梯子石记”。
地处梯子石东端登山路南,凿平巨石,长约3米宽约2米,刻记其上,共388字,每字字径6厘米,1980年春青岛市修德书,全文如下:
“梯子石记。
山不险不奇,游不恶不快,穷游者莫不知之。
梯子石者,亦名天梯,旧以险恶著。
辛卯季春,余游九水毕,复转而游此,过麦窑寻山麓而上,面危峰,临大海,虽称天险,然犹樵牧之径也。
忽值高山,乱石磊石可,荆榛满目,似洪荒以来,从无游履践之者。
折而下,复登两山,其势较前峻。
再一山,石崩谷裂,虎狼所不穴,猿鹤所不到,山精木魅所不游。
3岩横出,如蛟龙扬鬣,与霹雷角斗于空中,是为天门顶。
举目周视,无足迹可寻,乃先悬带其下,持之而堕于石底,神情恍惚,几疑去天尺五。
再半里即至梯子石,上之无可登,下则怪石齿齿,倒垂大海中,一侧足即随波叵去。
其中一线直上,绝壁千仞,石莫能自立,鸟莫能自飞,即欲痛哭寄书,而天空地窄,四顾无人,思问一樵夫而不得。
俯窥之,下有微光圆明如镜。
侧身入,众石支一石,翱翔甫定,衔尾卧其上,人从隙中过,约略下数步,仰见青天,忽成异境,盖世俗所谓狗洞者。
疾趋下,渡八水河,攀松杉而上,至其巅,望海水如绿玉,则太清宫之西峰焉。
一片空明,千山紫翠,仿佛更始余民重睹汉仪,出险神稍定,乃逐步回而望之。
光绪乙卯举人林钟柱撰,庚申年春即墨修德书。
”
40.题刻“桃园口”。
自梯子石记再上为桃园旧址,昔有山庵桃林,楷书,字径80厘米。
41.诗刻“李白赠王屋山人”。
此诗镌于登梯子石达500级之处,在梯子石阶之路北巨石上。
诗文如下: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共13行,每行5字,竖排,字径25厘米,刻石面积8平方米。
青岛市高小岩书。
该诗录自《李太白全集》,在《全唐诗》中,该诗名为《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其中“亲见安期公”为“亲见安期生”;
“飞步登云车”为“飞步升云车”。
42.题刻“太白石”。
刻石在梯子石600余级处之南,字径1米。
43.题刻“蟠桃峰”。
太清后七峰并列如屏,蟠桃峰为其中之一,登梯子石必经峰前过。
字镌于40米高之摩崖上,隶书,字径3米半。
44.题刻“瑶池”。
蟠桃峰绝顶有巨石大如球场,石上有数坑,形如桃,大小不等,水澄清,深可齐腰,亢旱不涸,内生蒲草及鱼蛙等,古称瑶池,今仍之。
楷书,投影放字,每字高7.3米,宽6.2米,笔划宽达1.5米,深近0.5米,二字共占近90平方米。
字用定向爆破凿成,用工770个,1980年10月竣工。
青岛市杜宗甫书。
45.题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刻石在瑶池下,草书,竖写三行,字径50厘米。
西安美术学院茹桂于1981年10月游崂山时书刘勰《文心雕龙》句。
46.题刻“听涛”。
字镌于沿梯子石登山通往明霞洞和上清宫路口,俯瞰碧波万顷,环顾翠松遍山,海涛松风,不绝于耳,游人登临至此,心旷神怡。
草书,字径50厘米。
47.诗刻“钓鱼台一字歌”。
文为“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末署“大谷子,宋绩臣”。
诗刻于太清宫东南至八仙墩之途中,海中有礁石如台,于平整处镌之,字面朝天,须俯视,镌刻年代及书者不详。
【上清景区刻石】 主要集中于龙潭瀑、上清宫和明霞洞一带,现存22处。
1.题刻“天梯”。
镌于八水河公路桥北之半山石阶旁。
清代以前,进山无路可循,当地山民沿山凿石阶而行,进山之难,犹如登天梯,故名。
字径2米半,在海滨即可遥望。
2.题刻“玄武洞”。
洞处八水河去龙潭瀑山路之左侧,为巨石垒成,玄武洞三个篆字,呈品字形排列,分别刻在三块洞石上,字径80厘米。
3.题刻“鳌首金龟”。
隔八水河与玄武洞相对之山巅,岩石如鳌似龟,仰头翘尾,作龟伏状。
字镌于摩崖之上,行书,字径3米半,在山下即可相望。
4.题刻“寻真门”。
由天梯东攀去太清宫,有巨石横卧道中,石下有洞如门,自古为进山必经之艰险处,人登至此,不敢越石而过,只得穿洞而行,俗称“狗洞”,林钟柱《梯子石记》中记有此洞,因此名不雅,今名“寻真门”,取其进山求真之意。
字镌于洞额横石上,面西,字径80厘米。
5.题刻“龙吟”。
在龙潭瀑泻水口之极高处,瀑涨时,水漫石刻如帘,似潜龙啸吟。
隶书,字径1米。
1981年书法家黄苗子游崂山时所书。
6.题刻“潜龙飞瀑”。
在龙潭瀑左侧下方,草书,字径50厘米。
1981年书法家沈鹏游崂山时所书。
7.名胜题刻“龙潭瀑”。
潭前石上有楷书“龙潭瀑”三个小字,字径约20厘米,笔划尚端正,为龙潭瀑上游教子园村山民曲立秀16岁时所书刻。
8.记事刻石“崂山五四抢险救人英雄群体纪念碑”。
1985年5月4日,驻青岛海军一机校战士石建等解放军官兵和青岛市部分干部、职工及公安干警,在崂山龙潭瀑洪水突然暴发游人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救人,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赞歌。
石建为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85年12月30日青岛市举行了抢险英雄群体纪念碑揭幕仪式。
纪念碑主碑是一块100余立方米的自然花岗岩,高4.5米,面向南,矗立在崂山龙潭瀑旁。
碑体上镶嵌着石建烈士的半身浮雕铜像,并雕刻着表现英雄群体抢险救人的长幅浮雕。
诗人贺敬之的题诗《咏崂山英雄群体》和山东省副省长、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刘鹏题写的碑名“崂山五四抢险救人英雄群体纪念碑”,分别镌刻于主碑和副碑上。
此外,还镌刻记述其事的纪事碑文,碑文由青岛市张挺撰文,孟庆泰书写,英雄群体浮雕由戴保华创作。
9.词刻“邱长春词青玉案”。
词前有序,文为:
“长春真人于大安己巳年胶西醮罢,道众邀请来游此山,上至南天门,命黄冠士奏空洞步虚毕,乃作词一首,名曰青玉案。
”序之后便是词文:
“乘舟共约烟霞侣,策杖寻高步,直上孤峰尖险处。
长吟法事,浩歌幽韵,响遏行云住。
凭高目断周四顾,万壑千岩下无数,匝地洪波吞岛屿,三山不见,九霄凝望,似入钧天去。
”下署“大安己巳”,旁又镌“又作诗十首刻在别石”。
此刻石在上清宫东之巨石上,篇幅约2米,书法端正,雕工亦佳,较为完整。
此刻石为邱处机逝世后,由上清宫道士补序并镌刻。
10.诗刻“邱长春诗十首”。
“醮罢归来访道山,山深路僻海湾环。
掉船即向波涛看,化出蓬莱杳霭间。
”“群峰峭拔下临渊,绝顶孤高上倚天。
沧海古今吞日月,碧山朝夕起云烟。
”“青山本是道人家,况此仙山近海涯。
海阔山高无秽浊,云深地僻转清嘉。
”“怪石嵌空自化成,千奇万状不能名。
断崖绝壁无人到,日夜时闻仙乐声。
”“晓日朦胧渐起云,山光惨淡不全真。
直须更上山头看,似驾天风出世尘。
”“海上观山势转雄,清高突兀倚虚空。
朝昏磊落生云气,变化皆由造物功。
”“重重叠叠互相遮,簇簇攒攒竟斗嘉。
眼前清凉心地爽,神仙自古好生涯。
”“巨石森森岭上排,巅峰岌岌到无阶。
三秋水冻层冰结,九夏云寒叠嶂霾。
”“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
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贯九州。
”“陕右名高华岳稀,江南尤物九华奇。
鳌山下枕东洋海,秀出山东人不知。
”此诗镌于上清宫玉皇殿西墙外之混元石上,石已下陷地下,最低字已没于土中,楷书工整,与太清宫10首邱处机的诗相似,字径10厘米。
诗末刻“至正九年石匠张伯川、吕直卿”。
《青玉案》词石旁所刻“又作诗十首在别石”即指此石。
金大安己巳为公元1209年,亦即南宋嘉定二年和金大安元年,此为邱处机题写此诗之年。
元至正九年为公元1349年,邱处机已逝去120多年,此诗这时才镌刻上石。
从诗的内容看,这十首诗似为太清宫所作,然而刻在上清宫,而太清宫处所刻之十首诗,又似为上清宫所作,恐上石时道士弄错,此事存疑待考。
11.题刻“鳌山上清宫”。
镌于混元石上,横排于邱处机10首诗之上,字径约20厘米。
邱处机因牢山之名不佳,为之更名鳌山。
12.题刻“福”。
上清宫后有洞,福字刻于洞上,字径20厘米。
邱处机书。
13.题刻“道山”。
在上清宫玉皇殿东有一石洞,石上刻此二字,为邱处机初到上清宫时所题。
14.题刻“明霞洞”。
明霞洞由巨石构成如厦,洞口南向,清代初年洞塌,洞额将埋及土中,刻石仍在,字径约40厘米。
字为邱处机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题写。
15.题记刻石“孙真人紫阳疏”。
疏刻于明霞洞左侧,文为:
“臣居东齐海滨,潜踪崂山上清宫明霞洞,修行五十余年,大悟千百遍,小悟不可以计数。
自得道之后,每思皇王浩荡之恩,无由寸报,旦夕实切遑遑,忽闻朝廷差官,诏取天下玄文秘录,同洽并参,辞别师斗蓬张,遂即下山上京。
至景州娘娘庙,天降大雪,七日七夜方晴,感刘知县会见,请留数月,同至千佛顶龚头村,修盖丛林一处。
至嘉靖三十七年,功事完毕,赴京白云观,坐钵堂一年,造释门宗卷八部六册。
阁老翟公銮、少卿龚公中佩者,二人具本呈进御览,敕封护国天师府左赞教,掌管真人府事。
海岳真人,嘉靖庚申岁,秋八月望前二日,复将灵宝秘诀,清净真一,玉帝敕命,上药三品,自升而降,行坐运筹,水火既济,金液大还丹药,为真人供事,太常寺少卿龚中佩者,具本呈进御览,表臣之忠孝,勤慰圣心,得沐恩光宠褒。
至癸酉岁春三月二十六日,复将皇经备述其始末玄奥,集成四帙,并及诸书丹诀,总二十六册,令徒子孙至鸾,具本呈进御览,于二十七日奉圣旨,这所进至秘留览,孙至鸾赏银千两,礼部知道。
窃惟叨冒恩宠优渥,思欲补报,今将各经书,广行刊刻,流布传通。
上祝圣寿无疆,永赞皇图悠久。
海岳真人傅刻。
”傅刻之“傅”字与“敷”字通用,乃陈述之意。
此石刻,占明霞洞石之大半,字尚可扪读,疏中所述甚详,对研究崂山道教之发展,有参考价值。
16.诗刻“孙真人紫阳诗”。
诗刻于孙真人行觉题记之后,诗为:
“隐迹云林不记年,冲虚清淡妙中玄。
留经世远开迷海,阐教功多度有缘。
派接七真辉玉性,丹成九转涌金莲。
俄惊解化乘风去,常使同心思惨然。
17.诗刻“持赠孙真人还元一首”。
“唐代真人思邈仙,同宗玄裔得家传。
青蛇海上知无异,黄鹤楼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山 摩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