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缘起性空part2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272702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1.66KB
第十七章 缘起性空part2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十七章 缘起性空part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 缘起性空part2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地又是由非地所組合而成,其它的都可以以此類推。
《金剛經》講「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諸相」代表是X,「若見諸相非相」就是非X,「則見如來」如其本來、實相,見到法性、見到緣起,能夠看到所有的相、背後的非相,非X就是看到它的因,能夠看到現象,也能夠看到它的因,看到果、也能看到因,看到前景、也能看到背景,這樣就是有見到如來。
「見如來」不是說打坐之中,讓我看到佛陀的法相,就是見到如來,那是幻相啦!
不是「見如來」。
「則見如來」就是能夠體悟到佛陀所跟我們指引的緣起法則,萬事萬物、一切人事物,都是由因緣的錯綜複雜所組合而成,這個因緣不是單因、單緣,它是多因、多緣,多因、多果。
如果能夠看到諸相是由非相所組合而成,看到前景、也能夠看到背景,就能夠看到「緣起」,這樣就會看到空性、緣起空性,就更進一步能夠去體悟「空」,是逐步深入。
如果能夠見到緣起,也是一種見法,體悟比較深就可以證到初果。
初果到阿羅漢果還有一段距離,就是「我」方面還沒有破。
「三法印」是一個指月的手指,書本261頁與252頁,講到一個重要的關鍵,「云何緣生法?
謂無明、行、識&
。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有人問佛陀:
你一直強調緣起法,到底是佛陀你所創作的呢?
還是有其它的那些大師所創作的呢?
佛陀就回答:
「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
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來自覺此法,成等正覺,為諸眾生分別演說,開發顯示。
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
」這裡有個重要的關鍵,整個《阿含經》裡面,佛陀很著重在緣起法、三法印、無常、空方面的,但是這些法呢?
佛陀就講:
不管我如來有沒有出生,這個法都是永遠常在,所謂「法住法界」。
什麼叫做法界?
什麼叫做法?
「法住法界」所講的法是什麼?
就是三法印、四諦、緣起法、還有空性,「法界」就是大自然、就是實相,是包含整個現象界跟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自然、實相、現象界、空,就是法界。
佛陀是透過如實觀察法界的大自然法則,歸納出三法印、四聖諦、緣起法,問題是沒有透過語言文字跟你們講,眾生不容易瞭解法界的實相,因此佛陀必須要透過語言文字,跟眾生詮釋法界的特性。
所以,「法」包括語言、文字,還有法界,法跟法界這兩者主要不同在哪裡?
一個是體、一個是用,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描述,法是人類頭腦腦所思維、所歸納出來的法則,是屬於一種概念,是如實現觀大自然的運作,整個大自然的現象歸納出來,整個現象界就是無常、無我,都是屬於三法印裡面。
那些開悟的解脫者,他們如實現觀整個大自然法界,我們的身體也是大自然、法界裡面的一分子,所以我們人的身體也是一樣,不離這些無常、無我法則,不離三法印、四聖諦。
因此,開悟的那些解脫者,包括老子、耶穌,都是真正大徹大悟的人,都是現觀法界。
真正大徹大悟的人,不是看某部經而大徹大悟;
真正的法是整個大自然,不要只是在「見指不見月」,這裡的法就是手指,法界、真理實相就是月。
記得!
善知識、佛陀他們都是透過語言的詮釋,透過文字的詮釋,讓我們認清法界的實相,修行、聞思就是要去了解整個法界的實相,因為實相方面是很微細的,如果你的心不夠寧靜,你是沒辦法看到的,你只是看到膚淺的外表而已。
整個修行是要讓我們身心靜下來,然後去體悟大自然所呈現的法則,如果你不了解,就會違背大自然的法則,這樣就會顛倒夢想;
跟整個大自然的法則是背道而馳,這樣就會自討苦吃,就是「無明」。
所謂「明」,就是對大自然的法則不了解的部份弄清楚,把實相弄清楚,讓你真正了悟,這樣就會從「無明」轉為「明」,從顛倒夢想的世界醒過來,就會遠離顛倒夢想。
有一些大法師、大師,或是一些法師、法王,假如他們所講的不是引導你去回歸大自然,認清大自然的這些實相,而是另外有他的一套私人的法,記得!
這是屬於私人的法,很多他可以創造出,會造出很多個人的密法,但是佛陀就坦白講,我所講的這些法則不是我所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造的,所講的都只是大自然宇宙的真理實相,我只是發現到而如實的詮釋而已。
所以,只要是相同體證、證量的人,會不會來到相同的結論?
一定會來到相同的結論,就是所謂「佛佛道同」的意思。
所謂「三法印」,一般沒有解脫、在苦海裡面眾生的法印,是無常、苦、無我;
如果是解脫者,就是無常、無我、涅槃寂靜。
所謂「涅槃寂靜」、「涅槃」,如果用語言、文字理解的涅槃,與實際的涅槃,還是不一樣。
有的法師、大師標榜所講的是私人的法,有很高的密法可以傳授給你,要對他怎麼樣&
,才把這些傳給你,像這樣他自認為有私人的法,我們尊重他啦!
但是真正的法,佛陀有講真正的法,沒有任何秘密,不是我不願意告訴你,不是我不願意傳授給你,而是你的心夠不夠柔軟?
如果夠柔軟,就可以跟你講越深的法。
為什麼要心柔軟?
因為實相跟你原來顛倒夢想所抓取的,是有很大、很大的差異,如果你不是為了解脫而來,我跟你講實相,你是沒辦法接受的,你是會反彈的,因此你的心要柔軟,真正為解脫道而來,真正為認清真理實相,我就跟你講事實。
要了解真理實相,須要透過一些方法來修行,就是三十七道品,也就是八萬四千法門,這些都是讓我們身心靜下來,然後去如實現觀大自然的實相,徹底了悟法性、法則,這裡是整個修行的重點核心。
從初果到阿羅漢果,整個核心都在這裡,才不會「見指不見月」,只是在一些觀念、概念裡面追逐,卻沒有去看到那個「月」,一般眾生都是一直在「依人」,我的老師、我的法師、我的上師&
,都是在「依人」的階段。
這位老師所講的,是不是整個大自然的真理實相法則?
如果沒有深入經典、深入聞思,你很難、很難能夠了解他所講的到底是什麼,真正的解脫就是要了悟這些。
這方面是第一層的依人。
再者,大多數的學佛者,都把目標放在:
我要成佛,要怎麼樣修、怎麼樣修?
才能夠成佛。
很多的學佛者都把佛陀當作是目標,要向佛陀看齊、學習,成為佛陀那樣,結果無形中又是落入一種「依人」,而沒有「依法」。
所謂「依人」就是把佛陀當作一個偶像在崇拜,希望不斷慢慢修自己、修自己,將來能夠像佛陀一樣,聽說他一出生的時候,就這樣走七步,就會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我希望將來也能夠這樣,就是還在依人、不依法的階段,因為你把佛陀當一個偶像,沒有真正去了解佛陀所講的那些法。
如果你把佛陀當目標、偶像,就是還沒有來到「依法」,所謂「皈依三寶」是皈依佛,但是最重要的「歸依法」,卻被眾生又忽略掉了,真正重點一定是要來回到「歸依法」。
佛陀講說最高的供養,要如法而行、依法而行,才是真正的供養。
事實上,佛陀不是要來樹立一個權威的偶像,告訴你們:
我很厲害&
,絕對不是這樣的,佛陀是要告訴我們:
他是怎麼樣走出生死的苦海?
他就是因為了悟大自然的法則實相,然後歸納出整個的「三法印」、「四聖諦」、「緣起」、「無我」、「無常」這些,希望大家如實去了解。
早期為什麼他們修行、解脫很快?
他們並不是透過語言文字在那裡鑽研,不是透過藏經在那裡鑽研,他們都是在大自然裡面實修,早期都是在大自然裡面去實修,佛陀就會把大自然的整個法則,以及我們的身心跟整個大自然,都是溶為一體。
於是會跟大家講述我們身心的這些現象是怎麼樣?
大自然法則是怎麼樣?
然後大家實際去體悟,都是直接從大自然的教材裡面,跟你們講什麼樣的現象,讓你們去體悟,這樣是不是很快?
要這樣才是真的回到法上面來。
所以,不要把目標鎖定在佛陀身上,這樣還只是停留在依人、而沒有依法。
然後「我們現在超越佛陀這些,就好好把經典多看多讀,把三藏十二部經多研讀、多背,一些佛學名相全部都懂,經藏我也看很多,三法印、四聖諦這些我都知道啊!
「空性」我都知道啊!
「無常」、「無我」這些我都知道啊!
」以為這樣就已經飽學多聞,結果你曉不曉得這樣還是在「見指不見月」的階段?
你還是在頭腦的概念裡面繞,還沒有去看到這個實相。
我們是要透過這些經典--「指月的工具」,文字、語言是在詮釋法界這些實相,如果你又是落入在頭腦裡面的一些名相在鑽研、解析、爭辯,還是一樣在「見指不見月」,「空」就是「空」啊!
怎麼還在那裡爭辯?
!
因此,首先要超越佛陀這個偶像,我們當然是感恩佛陀是個善知識,協助我們去看到那個月亮,但是你要超越過這個層面去求真求證。
再來,要了解我們聞思是要把這些清楚了解,要實際從整個法界大自然中,去求證、去體悟道,這樣才能夠真正回到法依止、法界依止。
在經典裡面,書本第二十四章(194頁)佛陀就講:
「阿難!
當知:
如來不久亦當過去,是故,阿難!
當作自洲而自依,當作法洲而法依,當作不異洲不異依」佛陀一再叮嚀大家,你要回到自依止,「自洲自依」就是自依止,「法洲法依」就是要回到法依止,「當作不異洲不異依」就是「莫異依止」,不要心外去求法,不要心外去求依靠。
後面的第八節同樣也都是,你要回到自洲自依、法洲法依,自依止、法依止。
包括所有的八萬四千&
種種的修行法門,記得!
它只是幫助你身心靜下來之後,去了悟實相、了悟法界,了悟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這是一個工具,不要把這個工具又當作目的在那裡抓取,眾生都很喜歡又是迷在這個途中。
不要在修行法門上面計較:
我的法門才是最高、最好,我的法門才是又圓、又頓,修行法門也是協助你去看到月亮的工具,只要你沒有真正去看到這方面,還在「自性」那裡繞,宣稱看到我的自性、看到我的佛性,都還是都迷在法門上面。
本來是很簡單、很單純,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眾生不是迷失在更前面的人相、我相裡面,不然就是迷在佛陀這個偶像,不然就是迷在修行法門上,不然又是迷失在頭腦的觀念、概念上面&
真正能夠超越語言、文字實相的並不多,因為在過程裡面,都常常被一些方便法,被一些「見指不見月」的手指,把你遮障住。
在經典裡面是有提到,我們要回到自依止、法依止,這是不錯;
但是我後來的體會,再把它補充一個觀念,到後來你是要回到最終的依止處--法界依止,這是我後來的體悟,要先回到「自依止」,不要心外去求法。
所謂「自依止」是不要心外去求法,回到當下,回到眼前來去現觀;
「法依止」就是你要回到《阿含解脫道》上面,好好腳踏實地的去聞思,要好好深入去體悟整個聞思過程,但是到最後一定要回到「法界依止」。
有人問:
為什麼見到法之後,我慢、自我還是沒有消失、沒有斷除?
因為還沒有回到「法界依止」,到最後一定要回到「法界依止」,是有看到部分,但是還沒有很深入的去看,因為見法有淺、有深,已經是一個重要的初步開始了,如果你沒有證初果,後面的那些更免談啦!
沒有見到法性,要了解大自然的這些玄奧,那免談啊!
老子所講的「道可道、非常道」這些都很深,我們要好好去體會,只要你真正腳踏實地去求真求證,有一天你會體會到佛陀所講的是不是真的,有一天你會體會到我這樣的一個解析是不是真的,都是需要有賴大家實際去求真求證。
老子《道德經》第一句話就講「道可道、非常道」這要分開,這裡所指的「道」是指什麼?
講的不是法,而是法界,這裡第一個「道」講的是法界。
第二個「可道」,講的就是這些法則、概念,語言、文字可以描述的這些。
「非常道」講的是什麼?
現在這裡把「非」分開,「常道」講的就是法界,整個法界、整個大自然,實相、空這些都是,如果可以用語言、文字講出來的,記得!
它並不是代表真正的實相,為什麼呢?
「可道」是用人類的語言、文字、頭腦思惟、推理、歸納的那些概念、那些觀念,跟實相並不是相等,只是一個「指月的工具」。
所以,實相的存在,如果用語言、文字來描述,記得!
語言、文字不是實相本身,就像說我口渴、要喝水,實際喝到才是實相,如果我們講說這是水、WATER、H2O,那些都只是在指出它而已。
經典文字所歸納出來的所有佛學名相,都只是一個「指月的手指」,讓你去了解,這一節如果聽得懂,你的修行會縮短很多不必要的浪費,可以省掉很多岔路,在「見指不見月」的功夫上面繞,要真正進入體悟實相。
無常方面,這只是在頭腦哲學、思惟、概念理解而已,如果真正進入體證大自然的無常法流,這時候就會進入「言語道斷」,已經沒有這些言語概念了,你是進入這個「道」裡面,進入到法流裡面,已經超越語言、文字、頭腦的思惟概念。
你是真正去喝到茶,不是在那裡盼望茶、水,不是在解析水是什麼,你已經是真正的喝到水啊!
喝到甘露啊!
如果你真正是進入體悟「無常」,進入實相的法流,是「言語道斷」,會超越過這個概念。
如果你真正進入體悟實相、這些「空」,所謂「入空戲論滅」,都是屬於實證,你要真正進入。
第十七章 生信&
#8594;
發生離心
以上幾章課程講述,對法及修行的整個次第方面,超越「見指不見月」,能夠真正見到月、見到實相、見到真理,已經有清楚的一個概念、輪廓出來了,怎麼樣去落實體悟、體證,大家已經漸漸有信心了,於是第十七章開始講述「生信&
發出離心」,因為你有真正的正確聞思之後,就會產生信心出來,佛法並不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並不是一些知見、知識、哲學的探討,佛法講的是宇宙真理實相方面的,是要讓我們如實去了解,從迷茫無知的情況之下,從無明的情況之下,能夠覺醒過來,透視萬事萬物,這是一種智慧,這是一種覺醒。
真正的覺醒,就是去覺悟到這些萬事萬物的實相。
所謂修四念處--身、受、心、法,尤其是「身念住」與「受念住」,只是第一個階段在開發我們的覺性而已,覺性開發出來之後,才能夠進入「心念住」、「法念住」,去看你的起心動念,以及身、口、意展現出來的種種法相,身、口、意展現出來是一種法,如果你的整個目標都只是在五蘊身心上面,你再怎麼修、那個「我」還是不空,你再怎麼修、都還是在「以慢斷慢」的階段。
所以,最後「五上分結」的「慢」要斷,不能只是在五蘊身心裡面,去觀察無常、無我。
所以,為什麼差摩比丘到後來還是發現我這樣去做,「自我」還是沒有破、還是沒有斷?
如果你還是用慢斷慢,「自我」是沒辦法斷除,這一把劍本身沒辦法砍斷自己的。
「五上分結」要斷,如果是透過佛陀、善知識、經典文字,所跟我們指引的這些,然後一直在這裡下工夫,頂多是可以從初果、二果、三果,證到三果而已。
你要證到阿羅漢果,「五上分結」要斷,記得!
到最後一定要深入體悟法界。
老子他看到這整個法界的奧妙之後,就讚嘆這整個法界,謂之「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很多人認為老子講的是一些玄學、不切實際,事實上不是啦!
老子所講的不是觀念、概念或是玄學、不切實際的,老子所講的一樣都是在協助眾生去了悟實相、大自然,體悟到整個大自然,真的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一切問題的最終答案,到後來竟然發現是找不到答案的,沒有答案啦!
如果所有事情都可以求真求證到,你都可以去了解、可以去知道、去證明到,那個「我慢」會斷嗎?
那個「我慢」會臣服嗎?
不會的。
因為你會認為「我知道啊!
我懂啊!
我很厲害啊!
」。
唯有一天,你能夠去看到法界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到後來那個「自我」才會真正臣服,當「自我」真正徹底臣服,就是「五上分結」的斷除,我是、我能、我慢的斷除,因為那個「自我」很厲害、很厲害,如果大家慢慢的去修,慢慢就可以體會到那個「自我」很厲害、很厲害。
如果最後這個「自我」,不是因為深觀整個法界的奧妙而最後的臣服,五上分結的「自我」不會斷,這算是很深的所在,我們大家先了解、知道整個修行的過程,因此佛陀才講「緣起」,「緣起」就已經是甚深了,所謂「緣起甚深」。
而空、涅槃、法界這些,又是甚深極甚深、深極甚深,就是去看到那個很深啊!
很奧啊!
很妙啊!
所以「我慢」才完全的臣服,那個我是、我能才會看到說「喔!
原來我再修得再怎麼廣大的神通,在法界大自然之中,竟然只是雕蟲小技&
你有再怎麼廣大的神通,再怎麼廣大的法術,在整個大自然法界之中,都只是雕蟲小技,這時候「我慢」才會斷。
如果一個人沒有看到法界這些,當他有神通、有法術之後,「我慢」會增加。
(第一節)大家自己可以看一下。
【法義分享】親近善知識之後&
聽聞正法&
內正思惟&
依法次法相而行,之後,發現佛陀所開示的法,真的是能引導我們開智慧、了知宇宙人生實相、進而脫離生死輪迴、解脫自在。
因此對「法」生起了堅定的信心。
由於對法的信心而擴展到對佛、對僧、對聖戒的堅定信心,四不壞淨於是成就。
一個人要證初果,就是要先來到「四不壞淨」的確立,對佛、對法、對僧、對戒的「四不壞淨」,整個的核心就是在於對法的體悟,記得!
這個法它不是抽象的,法、佛法講的就是宇宙實相、真理法則。
所以,「疑蓋」的破除,是來自於真修實證,而不是來自於信仰,不管你的信仰多麼虔誠,裡面都有「無知」與「疑蓋」的成分。
(第二節)「佛告舍利弗:
如汝所說,流者,謂八聖道。
入流分者有四種」要證初果有四個條件:
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相。
「內正思惟」就是把所聽到的,已經慢慢地再去消化,去體悟、去求證了。
再來按照解脫道的次第,逐步、一步一腳印的跟著走,就是「法次法相」。
(第三節)「尊者阿難與尊者舍利弗:
斷四法、成就四法,如來、應、等正覺記說彼人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什麼叫做斷四法、成就四法呢?
「斷四法」就是本來不信佛或有疑,對佛、法、僧、戒四種,本來是有疑,然後經過聞思之後,成為無疑;
本來對那個不信,現在轉為「淨信」,就是斷四法、成就四法。
「應」就是應供,也就是阿羅漢,如來、應供、阿羅漢,佛陀本身都自稱是阿羅漢。
所謂如來、應、等正覺,只是從不同的名稱來說。
佛陀說此人得須陀洹果,如果一個人能夠證到初果,他就「不墮惡趣,決定正向三菩提」一定會到達究竟解脫,只要他再「七有天人往生」,最多再七次的人天往返,就會到達究竟解脫。
【法義分享】對「法」生起了堅定的信心、成就四不壞淨,這就是證到初果的須陀洹,已加入聖者之流的行列。
而對「法」堅定的信心,是因為經過真修實證、有體悟、有見法、得法眼淨。
親自體證到,疑蓋才會破除(見法、體證乃是有淺有深,所以才有四雙八輩的施設)。
剛才有人提到,為什麼一個人他見法之後,還是沒有成為一個究竟的解脫者,這是因為有淺有深。
整個法界、整個大自然,都是沒有虛偽、沒有裝飾,都是很如實、很純樸,完全原貌的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就是因為太樸實、都沒有一些裝扮,大家變成太習以為常了,於是平常都不去注意到它,沒有發現到它的重要,沒有去看到這整個法界的玄奧,我們整個心都一直向外去看,就看不到眼前的法,我們的心都是一直在向外攀緣,心都一直的在衝動、衝動,你都停不下來、停不下來,就沒辦法看到眼前現象界存在的活生生佛法。
《金剛經》裡面佛陀有講:
如果一個人以身相去見如來,是「斯人行邪道」。
所以,不要去看說「這個人外表法相多麼莊嚴,這個才是大師啦!
這個會顯現神通啦!
這個才是大師啦!
真正一個體悟大自然法則的人,到最後他是返璞歸真的,不會作鬼作怪,像佛陀本身以前也是一樣,都是很平凡、平實、平淡的一個人,老子更是平凡、平實、平淡的一個人,因為他們看到大自然、法界這些之後,都是返璞歸真。
所謂「至人只是常」,真正體悟宇宙真理實相、究竟涅槃解脫的人,他們都是回到平凡、平常,平淡的人。
如果你真正要看到真理實相,要學會看平凡、平實、平淡的外表,就是所謂的「大智若愚」,真正大徹大悟的人,你會看出來「大智若愚」。
(兩百九十頁)
【法義分享】真正的善知識,了知自己只是個指引真理的手指,協助你去看透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協助你去看那大自然界中活生生的真理,引導你「以大自然為師」,引導你逐漸回歸大自然,逐漸溶入不生不死的「空」而解脫自在,這是「自依止、法依止」的深義。
宇宙人生的真理、最深奧的奧秘,都是顯露在大自然中,而不是在任何經典裡。
淡中知真味,常裡識真人。
至人只是常。
老子、包括說像佛陀,在你面前出現一百次,你也看不出老子的蹤跡,除非你通達無為之道。
凡夫都要想要成為不平凡、想成為聖賢;
解脫的智者,只是回歸到成為平凡的人。
所以,那些解脫者,包括佛陀在內,為什麼他們能夠知足呢?
他們能夠過著只要這樣很簡單的穿著,只要生活上可以過得去,我到哪裡都很快樂、解脫自在,為什麼能夠這樣?
都是跟整個的法界溶為一體,大家要慢慢去體會到這方面的深義,從中要學習的去看到純樸、純真、樸實,然後透過一個指引的「指月的手指」,然後再去看到。
在此說一個笑話,如果真正的佛陀出現,你會覺得是他一個很土的人,信仰歸信仰,真實的佛陀,他是一個平凡、平實、平淡的人,但是他講出來的卻都是法寶、無價珍。
我們要去看到佛陀已經是很土的人了,如果看不到他這個很土的人裡面就藏著無價珍,當然你看不到「更土」的大自然!
所謂淡中知真味、常裡識真人,要去看到真正的解脫者、真正的善知識,你要看到平凡、平實、平淡中,所蘊藏的那個玄妙、奧妙,因為大自然展現出來就是在最平凡之中,卻有最深奧的宇宙哲理。
所以,你慢慢去看,就會看到一朵花,還有一片樹葉裡面,都藏著「無上甚深微妙法」,大家的心就是要慢慢靜下來、慢慢來看,我們的心要越來越細,才能夠去看到「無上甚深微妙法」,講的都是大自然、法界的奧妙,講的就是在講玄之又玄方面的,當你越體會越深入,越真正深入去體會,那個自我、我慢,就會越脫落一分,到最後你一定會整個的臣服、讚嘆,到最後我慢完全消失。
以兩個數學公式歸納一下,上面分子都是「一」,如果分母越大,所得出來是怎麼樣?
如果分母越大,所得出來的就越小;
如果分母越小,所得出來就是越大。
如果分母越大、越大,大到後來是無限大,當它是無限大的時候,這邊出來是什麼?
○,對不對?
如果分母它越小、越小,小到後來它成為○的時候,這邊出來是無限大。
所以,這個「一」就是代表法界,分母是代表這個小我,每一個人的「自我」,這個「自我」如果越大、越大、越厲害,到後來你就是一場夢、一場空。
如果你懂得越多,你會越謙虛,身心會越柔軟;
你越懂越多,會看到那個我慢、我是、我能,都只是在那裡花拳繡腿,都是一些雕蟲小技,於是那個「自我」就會越來越小。
當「自我」小到後來完全消失,就是「自我」消失成為○,那個自我、我慢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七章 缘起性空part2 第十七 缘起 par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