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7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271428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9.01KB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7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7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7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顧戀助伴,二、顧戀利養,三、顧戀後有。
壬十二、現觀差別2 癸一、明分位3 子一、標三種
復次,加行故、現觀故、相續故。
子二、別釋相
欲貪、無明對治,是加行;
現見安立、非安立諦,是現觀;
已離欲、未離欲,是相續。
子三、隨應廣
又依故、地故、品故、未修定故、已修未得得故、所依清淨障故、作意清淨障故、彼障對治故。
癸二、辨六種2 子一、指前標
復次,如說六種現觀,謂思現觀乃至究竟現觀。
子二、依次釋22 丑一、辨行相2 寅一、辨6 卯一、思現觀相2 辰一、問
問:
思現觀有何相?
辰二、答2 巳一、標成就
答:
若有成就思現觀者,能決定了諸行無常、一切行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巳二、顯無奪
住異生位,已能證得如是決定,非諸沙門、若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所能如法引奪。
卯二、信現觀相
信現觀有何相?
若有成就信現觀者,或是異生、或非異生,或於現法及後法中,終不妄稱餘是大師、餘法善說、餘僧正行。
卯三、戒現觀相
戒現觀有何相?
若有成就戒現觀者,終不復能乃至故心斷傍生命、不與而取、習欲邪行、知而妄語、飲米等酒諸放逸處。
卯四、現觀智諦現觀相
現觀智諦現觀有何相?
若有成就現觀智諦現觀者,終不復能依諸妄見而有所作,於自所證而有疑惑,於諸生處而有貪染,現行世相計為清淨,誹謗聲聞、獨覺、大乘作惡趣業,何況能造害父母等諸無間業,乃至不能生第八有。
現行世相計為清淨者:
謂諸異生,或有妄計世瑞吉祥,以為清淨。
成就現觀智諦現觀,則無是事,是故舉說。
卯五、現觀邊智諦現觀相
現觀邊智諦現觀有何相?
若有成就現觀邊智諦現觀者,終不於彼他所詰問而生怖畏。
卯六、究竟現觀相
究竟現觀有何相?
若有成就究竟現觀者,終不復能犯於五處,亦不復能乃至故斷諸傍生命、不與而取、行非梵行習婬欲法、知而妄語、蓄積財寶諸妙欲具而受用之,亦不怖畏不可記事,亦不妄計所有苦樂自作、他作、自他俱作、非自非他無因而生。
寅二、結
如是等類,當知是名諸現觀相。
終不復能犯於五處者:
本地分說:
阿羅漢苾芻諸漏永盡,不能習近五種處所。
一者、不能故思殺害諸眾生命,二者、不能不與而取,三者、不能行非梵行習婬欲法,四者、不能知而妄語,五者、不能貯蓄受用諸欲資具。
乃至廣說。
(陵本三十四卷二十六頁2813)與此義同。
由是當知,非離斷傍生命,乃至受用妙欲。
別有五處,說不復犯。
丑二、辨自性6 寅一、思現觀
思現觀何自性?
上品思所成慧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為自性。
寅二、信現觀
信現觀何自性?
緣三寶境,上品世間、出世間清淨信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為自性。
寅三、戒現觀
戒現觀何自性?
聖所愛身語業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為自性。
寅四、現觀智諦現觀
現觀智諦現觀何自性?
緣非安立諦境慧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為自性。
寅五、現觀邊智諦現觀
現觀邊智諦現觀何自性?
緣安立諦境慧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為自性。
寅六、究竟現觀
究竟現觀何自性?
盡、無生智等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為自性。
丑三、辨繫不繫
此六現觀,幾欲界繫,乃至幾不繫?
一,唯欲界繫;
一種一分,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
即此一分及餘三,此四是不繫;
一,通繫及不繫。
一唯欲界繫等者:
謂思現觀,唯欲界繫。
若信現觀,異生所攝一分,通三界繫。
非異生攝一分,及戒現觀、現觀智諦現觀、究竟現觀,此四是不繫。
現觀邊智諦現觀,通繫不繫。
丑四、辨依處2 寅一、問答依2 卯一、問
此六現觀,幾依未至依可得?
幾乃至依無所有處依可得?
卯二、答2 辰一、明可得
一,依非依可得;
餘,依一切依可得。
辰二、依生起
又三,依五依生;
一種一分亦爾。
一依非依可得等者:
謂思現觀非定地起,名依非依可得。
所餘一切現觀,一切定地起故,名依一切依可得。
又戒現觀、現觀智諦現觀、現觀邊智諦現觀,三種全分依未至依,乃至第四靜慮而生。
信現觀一種一分亦爾。
究竟現觀非定依五,是故不說。
寅二、釋妨難
若現觀智諦現觀離眾相故,名無分別,云何依有尋有伺依可得?
由彼思惟尋伺等全分靜慮真如而入於定,是故雖依有尋有伺靜慮可得,然是離相無有分別。
由彼思惟尋伺等全分靜慮真如而入於定者: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說:
於初靜慮具足五支。
一、尋,二、伺,三、喜,四、樂,五、心一境性。
(陵本十一卷八頁871)名尋伺等全分靜慮。
依彼靜慮,思惟真如而入於定。
未證真時,思惟真如相,有尋有伺;
已證真時,離彼尋伺,故無分別。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地說:
依尋伺處法,緣真如為境入此定故。
(陵本四卷二頁266)其義應知。
丑五、辨緣諦
此諸現觀,幾緣世俗諦?
幾緣勝義諦?
一緣世俗諦,及一種一分;
一無所緣;
一緣安立勝義諦,及一種一分;
一緣非安立勝義諦,及一種一分。
一緣世俗諦及一種一分等者:
思現觀全,及信現觀一種一分,緣世俗諦。
戒現觀全,身語業為自性,故無所緣。
現觀邊智諦現觀全,及究竟現觀一種一分,緣安立勝義諦。
現觀智諦現觀全,及究竟現觀一種一分,緣非安立勝義諦。
丑六、辨有相無相
此諸現觀,幾有相?
幾無相?
四有相,一無相,一亦有相亦無相。
四有相等者:
思現觀、信現觀、戒現觀及現觀邊智諦現觀四有相。
現觀智諦現觀一無相。
究竟現觀一亦有相亦無相。
丑七、辨有分別無分別
此諸現觀,幾有分別?
幾無分別?
如有相、無相,當知有分別、無分別亦爾。
丑八、辨受俱行
此諸現觀,幾喜俱行?
幾樂俱行?
幾捨俱行?
初唯喜俱行,餘通喜、樂、捨俱行。
丑九、辨四對治
此諸現觀,幾是壞對治?
幾是斷對治?
幾是持對治?
幾是遠分對治?
二唯壞對治,一通斷、持、遠分對治,一通持、遠分對治,二非對治。
二唯壞對治等者:
謂思現觀、信現觀,唯壞對治。
現觀智諦現觀,通斷、持、遠分對治。
現觀邊智諦現觀,通持、遠分對治。
戒現觀、究竟現觀,非對治,非慧性故,漏已盡故。
丑十、辨二對治
此諸現觀,幾是諸纏制伏對治?
幾是隨眠永害對治?
三是諸纏制伏對治,一俱對治,二俱非對治。
三是諸纏制伏對治等者:
謂思現觀、信現觀、現觀邊智諦現觀,是諸纏制伏對治。
現觀智諦現觀,是俱對治。
戒現觀、究竟現觀,俱非對治。
丑十一、辨斷對治
此諸現觀,幾是地地軟中上品煩惱斷對治?
一。
餘隨順此,為此助伴,非斷對治。
餘隨順此等者:
謂斷對治,唯現觀智諦現觀。
所餘思現觀、信現觀,隨順斷對治;
戒現觀、現觀邊智諦現觀、究竟現觀,為斷對治助伴;
是故皆非正斷對治。
丑十二、辨得遍知果
六現觀得九遍知。
謂欲繫見苦、集所斷煩惱斷故,立初遍知;
色無色繫見苦、集所斷煩惱斷故,立第二遍知;
欲繫見滅所斷煩惱斷故,立第三遍知;
色無色繫見滅所斷煩惱斷故,立第四遍知;
欲繫見道所斷煩惱斷故,立第五遍知;
色無色繫見道所斷煩惱斷故,立第六遍知;
下分結斷故,立第七遍知;
色貪斷故,立第八遍知;
無色貪斷故,立第九遍知。
此六現觀,誰得幾遍知果?
一得九遍知果,餘不得彼果。
丑十三、辨斷惑時分
此諸現觀能為煩惱斷對治者,為生已作斷對治耶?
為未生耶?
此非未生,雖言生已,而非後時。
當知煩惱斷時、對治生時,平等平等;
即於爾時,假施設說對治生已,諸煩惱斷。
丑十四、辨得四沙門果
此諸現觀,誰得幾果?
一得一切四果,一得圓滿沙門果時,餘是得一助伴、是得前行。
一得一切四果等者:
謂現觀智諦現觀,得一切四果。
究竟現觀,是得圓滿沙門果時。
所餘戒現觀、現觀邊智諦現觀,是得一沙門果助伴;
思現觀、信現觀,是得一沙門果前行。
丑十五、辨轉根
是諸現觀,幾能轉根?
除一,餘一切。
除一餘一切者:
除戒現觀,所餘一切皆能轉根。
下說引發功德,當知亦爾。
丑十六、辨引發功德
是諸現觀,幾能引發諸神通等殊勝功德?
丑十七、辨作業2 寅一、問
思現觀,當言作何業?
乃至究竟現觀,當言作何業?
寅二、答6 卯一、思現觀
思現觀,當言能生正行所攝清淨品善法為業,能生無罪歡喜為業,能轉一切所疑為業,能趣入修功德為業,能引所餘現觀為業,能往一切善趣為業。
卯二、信現觀
信現觀,由意樂故,於三寶中能生不動勝解為業,正行清淨為業,一分能往善趣為業。
卯三、戒現觀
戒現觀,解脫惡趣眾苦為業。
卯四、現觀智諦現觀
現觀智諦現觀,能得一切沙門果為業,能引發一切功德清淨為業,能引所餘現觀為業,能於善趣助感光淨果及異熟為業。
卯五、現觀邊智諦現觀
現觀邊智諦現觀,能於一切安立諦中,問答善巧為業,速疾通慧為業,能引此後現觀為業。
卯六、究竟現觀
究竟現觀,能引第一現法樂住為業,解脫一切生死大苦為業,任持最後身為業。
丑十八、辨種數2 寅一、問
思現觀有幾種?
乃至究竟現觀有幾種?
寅二、答4 卯一、思現觀
思現觀,當知有無量種。
謂契經思,應誦思,記別思,乃至方廣、未曾有法、論議思,苦思,集、滅、道思,真如、實際、法界思,蘊、界、處等思,聲聞乘等思,大乘思。
如是等類,當知差別有無量思。
卯二、信現觀2 辰一、標無量
信現觀,亦無量種。
辰二、辨品類2 巳一、約三世辨
謂正憶念過去無量三藐三佛陀,及彼法、彼僧。
如於過去,未來、現在亦爾。
巳二、約世界辨
又正憶念此世界中,及餘十方無量世界所有如來,及彼法、彼僧。
隨正憶念有爾所量,亦有爾所信現觀體品數差別。
卯三、戒現觀2 辰一、標無量
戒現觀,亦無量種。
辰二、辨品類2 巳一、約業道辨
謂隨遠離十種不善性罪業道差別多種。
巳二、約相續辨
又隨相續亦有多種。
謂預流身乃至阿羅漢身,獨覺、菩薩、如來身等無量差別。
卯四、後三現觀2 辰一、舉現觀智諦現觀
現觀智諦現觀,亦無量種。
謂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等菩提分法無量差別。
辰二、例餘後二現觀
如現觀智諦現觀,當知現觀邊智諦現觀、究竟現觀亦爾。
丑十九、辨自性非自性
此諸現觀,由如是名、由如是言所安立故;
當言是彼自性,當言非彼自性耶?
世俗說故,當言是彼自性;
第一義故,當言非彼自性。
何以故?
一切法義,法爾不可說故。
丑二十、辨因果2 寅一、問
思現觀何因何果?
如是乃至究竟現觀何因何果?
寅二、答2 卯一、舉思現觀
思現觀,以佛出世、親近善士、聽聞正法、相續成熟、如理作意為因,以所作業為果。
卯二、例餘一切2 辰一、例同
如思現觀,一切現觀,當知亦爾。
辰二、顯別3 巳一、信現觀及戒現觀
此中差別者,信現觀,亦以餘現觀為因;
戒現觀亦爾。
巳二、現觀智諦現觀
現觀智諦現觀,亦以思現觀為因,亦以順決擇分善根為因,亦以自種姓為因。
巳三、後二現觀
現觀邊智諦現觀,亦以現觀智諦現觀為因;
究竟現觀亦爾。
丑二十一、辨攝非攝2 寅一、約七作意辨2 卯一、問
六現觀,七作意謂了相等。
為六現觀攝七作意,為七作意攝六現觀耶?
卯二、答2 辰一、作意攝現觀
二現觀,非作意攝;
一現觀,攝樂作意攝;
一現觀,攝樂作意、觀察作意攝;
一現觀,遠離作意、攝樂作意、加行究竟作意攝;
一現觀,加行究竟果作意攝。
辰二、現觀攝作意
餘作意,當知是現觀等流攝,非現觀攝。
謂了相作意、勝解作意。
二現觀非作意攝等者:
謂思現觀、戒現觀,非作意攝。
信現觀,攝樂作意攝。
現觀邊智諦現觀,攝樂作意、觀察作意攝。
現觀智諦現觀,遠離作意、攝樂作意、加行究竟作意攝。
究竟現觀,加行究竟果作意攝。
寅二、約無邊際智等辨
無邊際智,及順決擇分善根,何現觀攝?
無邊際智者:
生死流轉,名無邊際。
了知生死流轉諸所有法無常、苦、空、無我,發起無邊無際勝解,是名無邊際智。
義如本地分說。
(陵本三十四卷十七頁2783)
非諸現觀攝,當知是現觀等流。
丑二十二、辨諸句2 寅一、四句分別2 卯一、舉初二現觀2 辰一、問
諸思現觀,亦信現觀耶?
設信現觀,亦思現觀耶?
辰二、答2 巳一、標四句
應作四句。
巳二、釋差別
或有思現觀,非信現觀,謂除緣寶決定思,諸餘緣決定思。
或有信現觀,非思現觀,謂緣寶聞、修所成信。
或有思現觀,亦信現觀,謂緣寶決定思。
除上爾所相,是第四句。
卯二、例所餘現觀
由此道理,應知所餘,亦應作四句。
寅二、餘句分別
復有無量一行、順前句、順後句、四句等道理,依聲聞地決擇道理,皆當了知。
依聲聞地決擇道理者:
謂依聲聞乘相應道理而決擇故。
簡非大乘,故作是說。
壬十三、八慳垢別2 癸一、釋慳垢名
復次,慳之與垢合名慳垢。
由八種垢汙心相續,能與其慳作安足處,是故說彼名為慳垢。
癸二、別辨八種2 子一、徵
云何為八?
子二、列8 丑一、由不串施
一、於惠施先不串習,於現法中愛重財食。
丑二、由重身命
二、於身命極重顧戀,不顧後世。
丑三、由恆共住
三、與慳者恆共止住,又隨順彼。
丑四、由見寡德
四、見所施田無勝功德,及簡擇福田。
丑五、由無慈悲
五、於慈悲先不串習,及於彼處不見勝德。
丑六、由難集想
六、以諸財寶難可積集,數習彼想,故生懶惰及與懈怠。
丑七、由執取見
七、執取於見,及謂惠捨有彼雜染。
丑八、由邪迴向
八、希求財寶而行惠施,及迴向於彼。
執取於見等者:
謂無施與、無愛養、無祠祀,不行惠施,是名執取於見。
或謂世間皆依名聲讚頌等事,而行惠施,非無所求,是名惠捨有彼雜染。
壬十四、五調善別2 癸一、辨五行2 子一、略標別
復次,有五種行名為調善。
一、感財富行,二、感善趣行,三、感無苦行,四、感自義行,五、感他義行。
子二、隨別釋5 丑一、感財富行
感財富行者,謂施性福業事。
丑二、感善趣行
感善趣行者,謂戒性福業事。
丑三、感無苦行
感無苦行者,謂修性福業事。
丑四、感自義行
感自義行者,謂聲聞、獨覺道。
丑五、感他義行
感他義行者,謂菩薩道。
癸二、配五想
為得彼故,應修五想。
一、於諸欲中修不淨想,二、於自身命修速滅想,三、於欲界中修有怖想,四、於諸行中修無常想,五、於諸眾生修哀愍想。
為得彼故應修五想等者:
此中五想,如次能感前說五行。
謂不淨想,不著諸欲,能行惠施,由是能得感財富行。
於自身命修速滅想,重當來世,能持戒禁,由是能得感善趣行。
餘文易知。
庚九、釋醍醐喻經2 辛一、標當釋
復次,當釋醍醐喻經。
辛二、辨應知2 壬一、了知十二分教5 癸一、徵
云何了知契經乃至論議?
癸二、標
謂略由五相。
癸三、列
一、了知假名故;
二、了知攝受故;
三、了知次第故;
四、了知聖教故;
五、了知依處故。
癸四、釋5 子一、了知假名
云何了知假名?
謂能了知差別法門名想施設。
子二、了知攝受
云何了知攝受?
謂能了知名身、句身、文身,由此宣說差別法門。
云何了知攝受等者:
由名句文諸假施設,各別攝受一切法義,是故知名、知句、知文,說名了知攝受。
子三、了知次第
云何了知次第?
謂能了知從此法門至彼法門、從此句至彼句所有次第。
子四、了知聖教
云何了知聖教?
謂能了知如是法門,如來所說、或弟子說、或在家說、或出家說。
子五、了知依處
云何了知依處?
謂能了知如是法門,依自利說;
如是法門,依利他說;
如是法門,乃至為令天人利益安樂故說。
癸五、結
如是名為略由五相,了知契經乃至論議。
壬二、了知彼彼語義4 癸一、徵
云何了知彼彼語義?
亦由五相。
一、了知緣起故;
二、了知句差別故;
四、了知道理故;
五、了知略義故。
癸四、釋5 子一、了知緣起
云何了知緣起?
謂能了知一分所化應示現義,乃至一分所化應慶喜義。
云何了知緣起等者:
謂諸所化有情,或應示現、或應教導、或應讚勵、或應慶喜,了知如是種種差別,是名了知緣起。
子二、了知句差別
云何了知句差別?
謂能了知異門、異相訓釋言詞品類差別。
謂能了知解釋次第、成立次第、圓滿次第。
云何了知次第等者:
此中三種次第,如攝釋分釋義應知。
(陵本八十一卷十五頁6212)
子四、了知道理
云何了知道理?
謂能了知四種道理。
一、觀待道理,二、證成道理,三、作用道理,四、法爾道理。
子五、了知略義
云何了知略義?
謂能了知此是蘊相應語,此是界、處、緣起、處非處、諦相應語,此是念住等相應語,乃至此是八聖支道相應語,此是業相應語,此是煩惱相應語,此是增上戒等學相應語。
庚十、釋正知而住4 辛一、知時
復次,云何知時?
謂由五相故。
一、通達正現在前雜染故;
二、通達將現在前雜染故;
三、通達不染汙位故;
四、等起對治作意故;
五、對治作意故。
云何知時等者:
應時加行,謂於時時間修習止相,於時時間修習觀相,於時時間修習舉相,於時時間修習捨相。
又能如實了知其止、止相、止時;
了知其觀、觀相、觀時;
了知其舉、舉相、舉時;
了知其捨、捨相、捨時。
(陵本三十一卷八頁2571)此中五相,如彼釋義應知。
謂若了知心掉舉時,或沈沒時,是名通達正現在前雜染。
又若了知恐掉舉時,或恐沈沒時,是名通達將現在前雜染。
又若了知於奢摩他、毗鉢舍那品,所有掉舉心已解脫,是名通達不染汙位。
於爾所時,或應修止、或應修舉所有作意,是名等起對治作意;
或應修捨,是名對治作意;
此說持對治、遠分對治應知。
辛二、知量2 壬一、徵
復次,云何知量?
壬二、釋2 癸一、出略義2 子一、標列
謂於所食、所飲、所噉,乃至廣說。
當知此中,略說二種斷隨順性。
一、任持隨順性,二、精進隨順性。
子二、隨釋2 丑一、任持隨順性
任持隨順性者,謂於所食、所飲、所噉、所嘗善知其量。
丑二、精進隨順性
精進隨順性者,謂於若行、若住,乃至廣說善知其量。
若行若住乃至廣說者:
此中廣說,所謂若坐、若臥、若修悎寤、若語、若默、若解勞睡,如本地分別釋應知。
(陵本二十四卷十三頁2044)
癸二、廣辨相2 子一、於所食等善知其量2 丑一、徵
此中云何於所食等善知其量?
丑二、釋2 寅一、總標
謂於受取及受用中,皆善知量。
寅二、別辨2 卯一、於受取2 辰一、標差別
於受取中善知量者,謂於此時應受,從此應受,此所應受,齊此應受。
辰二、釋彼相4 巳一、何時應受
何時應受?
謂日初分,即於此時為受用故。
巳二、從何應受
從何應受?
謂除五種非所行處。
巳三、何所應受
何所應受?
謂清淨物,如來所許,除酒肉等所不應飲、不應食物。
巳四、齊何應受
齊何應受?
謂知量而受,勿令自損,或損於他。
卯二、於受用2 辰一、總標
於受用中善知量者,謂如所受,於此時中應可受用。
辰二、別釋4 巳一、於何時中應可受用
於何時中應可受用?
謂如前說日之初分,是受用時。
巳二、於何處所應可受用
於何處所應可受用?
謂於好處,或居道場、或在聚落。
巳三、何所應受用
何所應受用?
謂如前說清淨物等。
巳四、齊何應受用
齊何應受用?
謂善知量,應可受用,勿令饑惱、勿不順斷、勿令諸界起不平等。
勿令饑惱等者:
為除饑渴受諸飲食,為攝梵行受諸飲食,為斷故受受諸飲食,為令新受當不更生受諸飲食。
(陵本二十三卷十五頁1989)此應準釋。
子二、於勤精進善知其量2 丑一、徵
云何於勤精進善知其量?
丑二、釋2 寅一、標差別
謂於此時、此處、此事、齊此應勤精進。
寅二、釋彼相4 卯一、於何等時應勤精進
於何等時應勤精進?
謂於應行時而行,乃至於應解睡眠時而解睡眠。
卯二、於何處所應勤精進
於何處所應勤精進?
謂於閑林、或在道場、或居內院、或經行處應修精進。
卯三、於何等事應勤精進
於何等事應修精進?
謂應勤行、勤住,乃至勤解睡眠勞倦。
卯四、齊何應修所有精進
齊何應修所有精進?
謂善知量而修精進,勿因此故,太沈、太舉。
辛三、知眾2 壬一、剎帝利等2 癸一、舉剎帝利
復次,云何善知剎帝利眾?
謂善了知剎帝利眾如是名、如是種、如是姓、如是食,乃至如是壽量邊際。
癸二、例婆羅門長者等眾
如是乃至善知長者、居士等眾。
壬二、諸沙門眾
云何善知諸沙門眾?
謂能善知彼如是名,此是少年、此是長年、此是耆年,此持經者,乃至此是能持論者,善知此是瑜伽師等。
善知此是瑜伽師等者:
修瑜伽師略有三種。
一、初修業瑜伽師,二、已習行瑜伽師,三、已度作意瑜伽師。
如彼應釋。
(陵本二十八卷十三頁2371)又本地分意地說有六十二種有情之類。
(陵本二卷十八頁169)此中等言,隨應等取沙門種類應知。
辛四、知往乃至應默2 壬一、徵
復次,云何善知我於是中,應當往詣,乃至應默?
壬二、釋2 癸一、總標
謂若略說,為此應往乃至應默,及如此應往乃至應默。
癸二、別釋2 子一、明所為
何所為故,詣在家眾乃至應默?
謂為乞求資生眾具;
或復為令未信者信,信者增長;
或為慰問遭重疾病、受眾苦者;
或為開解諸愁憂者;
或為和好展轉怨對互相違者;
或為隨順他所作事;
或復為他之所勸請;
或為隨從軌範、親教同梵行者;
或為經營僧所作事;
是故應往乃至應默。
子二、明所應5 丑一、應如是往
云何了知應如是往?
謂如聲聞地已說其相。
如聲聞地已說其相者:
於其已往或正往時,觀見眾色,於此眾色一分應觀,或有一分所不應觀。
於不應觀所有眾色,當攝其眼,善護諸根;
於所應觀所有眾色,應善住念而正觀察。
乃至廣說其相應知。
(陵本二十四卷十六頁2052)
丑二、應如是住
云何了知應如是住?
謂往詣已,不應即入,至內門側伏慢而住,或無疑慮徐入其家,至相見處從容而住,先言慰問,含笑開顏,遠離顰蹙,方申愛語。
伏慢而住者:
謂具慚愧,遠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瑜伽 论科句披寻记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