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第一小学语文教研教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265857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37KB
区第一小学语文教研教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区第一小学语文教研教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第一小学语文教研教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从知的角度看,师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
从情的角度讲,小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也需要尊重;
学生需要爱,教师也需要爱。
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才是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2、组织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
对于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定是:
“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
”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
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其情意色彩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争。
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
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
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
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加以科学利用。
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因此,一些教师尽可能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培养小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上的评价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
课堂上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教师评价。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重视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与进步。
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和情感。
教师在评价时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或合作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表扬。
(2)、学生互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人。
课堂上教师应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互相评价。
(3)、自我评价。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是逐步走向成熟的。
即:
(1)从服从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评价;
(2)从重视行为结果的评价发展到重视行为动机乃至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评价;
(3)从偏向评价他人发展到评价自己;
(4)从片面性的评价发展到全面地进行评价。
只要遵循评价发展的规律,就一定能使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
1、朗读法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把的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地渲染给学生,让他们去细细品味。
除了范读外,还可让小学生自己进行朗读。
学生朗读使教师与学生跟教材的距离均衡,通过分角色读、个别读、分组读、接龙读、齐读、竞赛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贴近教材,感受节奏。
2、想象法
人的思维力、想象力非常奇妙。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又点燃了学生热情的火花。
在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同时,让学生闭目,发挥想象、调动听觉、嗅觉、味觉来感知课文中的景色美、人情美、意境美。
使学生“入其境”,进而“会其意”,培养了小学生的创造思维。
3、表演法
让小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亲自感受课文的情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生动、直观的理解。
通过表演法不仅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而且,运用动作、语言、表情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帮助记忆。
4、比较法
所谓比较法,就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也就是求同辨异法。
俗话说: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让学生找出同类型不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和不同点,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开拓思维空间,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5、悬念法
悬念是指人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它往往使人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需求。
悬念所造成的这种“急盼”、“渴知”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注意力加倍集中,求知欲尤为旺盛,思维更加敏捷。
6、故事法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接受生动有趣的东西。
挑选一
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既丰富课文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7、音乐法
音乐能提高人的鉴赏水平,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推动人们奋发向上,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小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注意问题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语文课的特点。
有些教师用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取代朗读,课堂上听不见琅琅的读书声。
而《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因此,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读达到对语言的理解、品味和积累,获得情感的熏陶。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实效性。
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还未轮流发言完就草草收兵。
合作学
习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更重要的是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3、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活动要有一定的比例。
有些教师课堂上过多地让学生活动,最终导致课堂处于失控状态。
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有困惑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思维,并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4、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强调学生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这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
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探索精神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5、课堂上学生展示课前预习学习成果的时间要适当控制。
学生展示课前预习学习成果必须为本课学习任务服务。
如果安排展示课前预习学习成果的时间偏长,反而影响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所以,应把激发兴趣作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避免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以前,在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是被灌输的器皿,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课文阅读不外就是知道里面所讲意思,存在这种心理现象比比皆是,学语文简直一点味道都没有。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体精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这就首先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能够了依据;
其次,通过对教师定期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能实现了三个转变,即
(1)师生关系的转变,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朋友关系。
(2)教学关系的转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知道者;
评价方式的转变,出现了教师、学生、自我等不同的评价方式。
这也`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保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用价值:
1、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中,学生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学生由原来的“要学”变成“会学”。
2、能够引导小学生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
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只要教师提出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自然乐意去学。
如果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自由提问,自由发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自主锻炼思维,拓展思维,使思维素质产生发散和迁移。
3、可以小学生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
语文教材中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
小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之所以对课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升腾起崇敬之情,对祖国山河的壮美为之赞赏,对不幸人们的同情……都是为情所驱动而产生的体验。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4、能够锻炼小学生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
阅读时,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及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查阅各种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所带来的满足感及成功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
这样,从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自然上升到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多层次、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教学效益立竿见影!
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及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
这种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
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因此,在1----2年级,除了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话等教学外,侧重在低年级(1--2年级)学生已有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口语交际教学,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阅读教学中的讨论、交流,作文教学中的评议、修改)有意识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二是在口语交际课上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三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第二阶段培养中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求是求佳意识。
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
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语文课程标准》也体现了对个人的独特见解、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重视,“在阅读中揣摩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中年级(3----4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判断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正常的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同时,侧重对中年级的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
第三阶段培养高年级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量剧增、信息传递速度快捷、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
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和传播媒体的飞速发展,要求
每位合格公民都要具备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变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源,拓展视野,获得选择、判断信息的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标准5--6年级)”,“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阅读。
(标准5--6年级)。
”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还应从生活出发,把生活和课堂很好地联系起来。
这就需要课前作一些准备,从书籍、电脑等媒体中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
所以,教学中,教师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应侧重对5----6年级学生培养在准确认识和理解信息的基础上,正确地处理、运用信息,并重视信息的表达形式和表现结果的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当重视陶冶学生的情趣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将小学生还原为“自由生长的生命”的人,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小学语文 教研 教改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