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262578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62.66KB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5.《贞观政要》是唐人吴兢编写的一本书,书中记载了唐太宗的政绩和他与大臣的议论。
6.贞观之治
(1)原因:
李世民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看到庞大的隋帝国在农民战争风暴中迅速崩溃,受到极大震撼。
措施:
政治上:
①虚心纳谏,选贤用能,完善制度
经济上:
②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法律上:
③修订法律,宽省刑罚
(2)表现: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认识: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3课
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1.武则天的统治
(1)
武则天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后废掉中宗、睿宗称帝,改国号为“周”。
(2)措施:
①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
②改《贞观氏族志》为《
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列入其中;
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开创殿试。
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3)表现:
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
(4)影响:
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开元盛世
(1)措施:
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3)在农业生产方面,
曲辕犁
和
筒车灌溉技术
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提高了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手工业方面,邢窑白瓷,越窑青瓷的烧造技术很高,
纺织业方面,蜀锦、双面锦色彩绮丽,令人称绝。
(4)盛唐时期,唐朝的疆域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北至蒙古高原,南至南海。
(5)“忆昔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香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其二)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科举制度
(1)含义: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创立:
隋朝(隋炀帝)。
(3)完善:
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改考诗赋)。
(4)废除:
清末,历经1300多年。
(5)主要科目: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
明经
进士
。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人们普遍推崇进士科,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6)作用:
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②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④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2.饮茶习俗在
唐代
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唐代,
骑马
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3.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国运鼎盛,政局安定,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2)特点: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5课
“合同为一家”
(1)政策:
开明政策。
(民族平等、和亲、册封会盟)。
(2)天可汗:
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含义:
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3)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等。
作用: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唐太宗扫平漠南地区的东突厥,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管理,保留原有风俗。
(5)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表唐玄宗,自称外甥。
拉萨大昭寺“甥舅会盟碑”是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6)794年,统一了六诏的南诏王在点苍山会盟,归附唐朝。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1.遣唐使: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包括学问僧、留学生、专业技术人员)
日本学问僧阿倍仲麻吕,又名晁衡,李白有《哭晁卿衡》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东渡六次,66岁时终于成功。
其坐像安放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
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西行:
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习佛法。
天竺最大的寺院是那烂陀寺。
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他的弟子把他的经历记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4.唐朝都城
长安
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唐朝
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
印纸
”。
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
金刚经
》。
4.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
孙思邈
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5.唐朝末年,
火药
开始运用于军事。
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6.
赵州桥
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在一千三百多年间,它历经多次大地震和暴雨洪水的考验,依然屹立在洨河上,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
李春
他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
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1.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
黄金
时代。
唐诗无论题材、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诗歌所无法相比的。
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
李白
杜甫。
(1)李白诗歌特点:
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人们称他为“诗仙”。
(2)杜甫诗歌特点:
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李白、杜甫的诗歌,在唐代享有盛誉。
文学家韩愈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称颂他们“吟咏流千古,声明动四夷。
”
3.唐代时期的乐舞也十分发达。
相传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
》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就很有名。
4.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敦煌莫高窟
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
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
佛教
故事为主;
同时也反映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
*第9课
“贵姓何来”:
中华诸姓的来历
1.我国许多古姓都从女字旁。
如,妊、
姒
妫
等,这反映了母系社会里,以母亲为姓的历史现象。
2.从赵、鲁、魏、宋等姓中,能够了解到这些姓氏的来源是封国的地区或名称。
3.中国古代的姓氏是区分族属的特定符号,具有
明世系
别婚姻
区分等级贵贱
等社会功能。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宋元时期,960-1368)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
政权
民族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汉
960-1127
赵匡胤
汴京(开封)
辽
契丹
916-1125
耶律阿保机
上京(内蒙古境内
西夏
党项
1038-1227
元昊
兴庆(银川)
金
女真
1115-1234
完颜阿骨打
会宁(黑龙江境内
南宋
1127-1279
赵构
临安(杭州)
2.澶渊之盟
(1)时间:
1005年;
(2)双方:
辽与北宋;
(3)内容:
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①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但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3.
宋夏和约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
①夏对宋称臣;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③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4、辽和西夏统治者改革。
①奖励垦荒,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
②仿效中原建立政治制度。
③推行汉法。
④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1.1115年,
完颜阿骨打
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1125年,金灭
辽
2.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及大批珍宝器物,标着着
北宋
灭亡。
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
靖康之变
3.1127年,北宋皇族
赵构
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他就是宋高宗。
4.
岳飞
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
岳家军
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
郾城
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
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5.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绍兴和议):
①南宋对金称臣;
②割让部分土地;
③向金送交岁币。
至此形成宋金以淮河为界南北对峙局面。
6.金朝变革女真习俗
①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
②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③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生活习俗。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魏晋南北朝
以来,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
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南移方向:
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
长江流域。
3.原因:
①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
②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两宋鼓励对外贸易。
③南方地理条件优越。
④南方引进了先进工具和技术。
4表现:
农业
1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占城稻于北宋宋真宗时传入,南宋普及)
②“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③宋代人口突破一亿。
④秧马的发明。
手工业
①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②铁、铜等金属冶炼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③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也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
商业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③手工业部门已有商标,广告意识。
5.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了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原因:
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
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
城镇大量涌现,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2、宋代统治阶层包括:
皇室、官僚、旧地主。
3.宋朝开国后实行
重文轻武
国策,
士人
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相当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
宋代的三大节日是
元旦、
寒食
冬至
4.宋代地主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
佃户
为生。
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
5.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
坊郭户
,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
瓦舍
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1.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
铁木真
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2.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
忽必烈
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忽必烈改革
(1)政治上:
建立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
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
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2)经济上:
推行重农政策。
①把许多牧场恢复为农田;
②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
③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管理政绩好坏的标准;
④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
(3)文化上:
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国子学。
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元朝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
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
回族
5.元朝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四等,目的是分而治之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1.活字印刷:
北宋的毕昇发明的。
优点:
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较方便,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
意义:
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指南针:
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指南工具,叫司南;
宋代时期,将磁化钢针支撑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这就是指南针,也叫罗盘针;
一经发明很快应用到航海上。
南宋时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
唐代就已经发明;
宋代时期,得到改进后,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
4.绵纺织技术革新:
革新者:
元代劳动妇女黄道婆(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绵纺织业中心;
棉布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1.《资治通鉴》:
作者:
北宋司马光,
体例:
编年体通史。
地位: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编成。
具体内容:
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
特点:
记事确实可靠,文字简洁生动。
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宋词,又称长短句。
出现于宋代。
代表人物:
①苏轼时期:
北宋,词风:
豪迈奔放(豪放派),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李清照时期:
两宋之交,词风:
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婉约派),代表作: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③辛弃疾时期:
南宋,词风:
慷慨激昂,豪迈悲凉(豪放派),代表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元杂剧:
是把一种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
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4.散曲:
是由诗词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
5.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传世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恢弘巨作之一。
作品描绘清明时节北宋的都城及汴河两岸风光,展示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风貌。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时期,1368-1911)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1.明朝: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年号洪武建立时间:
1368年都城:
应天(南京)(后明成祖迁都北京)。
2.清朝:
皇太极(清太祖),建立时间:
1636年,都城:
盛京(今沈阳)。
3、皇权高度膨胀的表现:
①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胡蓝之狱)
②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③朱元璋设立廷杖制度,
④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4.八股取士: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
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
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
5.文字狱:
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6.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危害。
八股取士:
使人们从小死背经书,完全脱离生活实际,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文字狱:
使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1.倭寇:
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是著名抗倭将领,人们把他的军队,称为“戚家军”,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
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3.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末(1624),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给侵占,1662年郑成功把台湾收回。
4.雅克萨反击战:
背景:
17世纪40年代沙俄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
过程:
在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康熙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的领土,最终双方谈判。
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和俄国签定的一个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托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规定两国商人持有护照可过境进行贸易。
该条约也是清政府历史上唯一的平等条约。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原因:
蒙古族的一支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妄图分裂中国。
经过:
1690年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找借口进攻蒙古,并扬言要联合沙俄攻打北京。
②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双方在乌兰布通展开激战,清清军击溃噶尔丹的驼城,大败叛军。
③清军同噶尔丹及其后继进行了七十年的斗争,终于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
这次平叛消除了西部边疆的分裂割据状况。
加强了西部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促进了全国的统一。
2.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18世纪中期,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皇帝派兵平息,清朝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
3.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①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
五世达赖受到顺治皇帝接见并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皇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②1727年(雍正时期),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③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挚签”制度。
4.边疆的管辖:
①清朝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
②清朝还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兼管军务和民政。
③多伦会盟:
康熙帝与蒙古各部首领在多伦举行会盟,并修建寺庙,协调和发展与蒙古的关系,有效地巩固了清朝北部边防。
每年指定蒙古王公轮流到避暑山庄觐见,陪同皇帝打猎习武,并给予赏赐,联络感情。
外八庙和避暑山庄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对加强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5.清朝的民族政策:
恩威并重。
目的:
“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1.故宫:
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新的北京城。
以后,明清都把北京城作为都城。
北京城有三重,由里向外,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
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称故宫。
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后三宫:
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雄伟的长城: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比较:
目的:
秦修长城是抵御匈奴的进攻,明修长城是抵御蒙古族的进攻。
东西起止点:
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建筑材料:
秦长城以土筑为主,明长城重点设防地用砖石。
明长城的意义:
不但有保卫边疆安定的军事作用,也是促进北疆开发,联结多民族统一大国的纽带。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著的《本草纲目》共190多万字,附药方11000多则,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2.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宋应星是明末科学家,代表作是《天工开物》,该书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
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3.明清小说:
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刊刻印刷业的发展,小说广为流传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的《水浒传》、《水浒传》,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
吴承恩的《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历史 复习 笔记 北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