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三课 发现自己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250891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40.71KB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三课 发现自己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三课 发现自己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三课 发现自己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斯芬克斯把这句箴言化作了一道谜语让人们猜。
斯芬克斯来到古希腊著名的城堡拜森克,守候在城堡唯一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这句谜语,凡是没猜中的,斯芬克斯马上把他吃掉。
这句谜语给当时拜森克城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谜语是:
什么东西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谜底:
人。
箴言:
认识你自己。
师:
同学们,当色彩斑斓的青春世界向我们敞开大门,面对悄然而至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我们怎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1.正确认识自己的必要性
“凤姐”因各种雷言囧语层出不穷一“炮”而红,引发各路媒体和广大网民的关注,被网友戏称为“宇宙无敌超级第一自信”。
“凤姐”,真名罗玉凤,重庆綦江赶水镇人,身高1.46米,大专学历,在上海家乐福超市工作,月收入千余元。
下面“节选”了部分“凤姐”的语录:
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
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
论交际,论人际关系,论工作能力,实在是不但女人,就是男人,也很难和我相比。
我打开电视,东方卫视正在播奥巴马的新闻。
我觉得我和奥巴马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做人,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爱因斯坦发明电灯,他宏观上不如我,比我差远了。
(1)凤姐说,“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你认为她有自知之明吗?
为什么?
教师总结:
老子说“自知者明”,古希腊德尔斐城的阿波罗神庙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这些都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
2.你的“自我”在哪里(教材P26)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觉察外在的环境的改变、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中学生更加有条件、有能力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自我探索对中学生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1)阅读体验:
让学生阅读材料,体会作者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
(2)思考交流:
让学生尝试回答材料中提出的问题,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归纳:
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不仅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开始凝神关注内在的“我”:
“我是怎样一个人”“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
”“我将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虽然我们的答案可能因时、因人而异,不过,对这些问题的探寻却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3.小刚与队友
(1)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刚和队友进行对话,体会小刚和队友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让学生思考小刚对自己的认识是怎样的?
他这样的认识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
小刚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他只看到自己的优势,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
这样的认识会使小刚的自信心膨胀,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不利于小刚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小刚和同学们的正常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4.名人堂
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被邀请担任以色列总统,但他拒绝了。
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的能力,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大文豪马克·
吐温曾经经商,做过打字机生意,办过出版公司,结果亏了30万美元。
他的妻子深知丈夫虽没有经商的本事,却有文学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走写作之路,马克·
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目标导学二:
1.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
(1)填句游戏(寻人启事)
(2)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3)出示“形容词检核表”和小黑板例句:
例:
我是谁?
我是一个爱笑的人。
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
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4)请同学们从形容词检核表中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从外形、性格、优点、缺点、特长等多个方面,模仿小黑板上的例句格式,分别写出5句话。
(强调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写)
(5)将纸收齐后放入一个小纸箱中,老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
问:
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
(3-5人回答)
(6)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抽纸提问。
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
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
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
2.材料链接
长颈鹿:
“我个子高,能吃到树上的叶子,你可吃不到。
”羊:
“我能穿过门洞,吃到栏杆外的草,你却吃不到。
(1)说一说上面这段对话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
3.不同的“我”(教材P30)
体会对同一个人他人会有不同的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人对“我”的评价各不相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
你觉得“我”改如何对待这些评价?
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评价可能各不相同,我们要重视他们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进行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等内容。
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精彩时段,做更好的自己吧!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系列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认识自己不仅仅要自我认识,还要从他人和集体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以及如何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基本道理。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少。
课堂活动能感动和震撼学生的较少,活动形式缺乏一定的内涵,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更难收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和感悟的效果。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2课时 做更好的自己
知道积极接纳自我是理性和智慧的选择;
学会欣赏自己;
掌握做更好的自己的要求
通过教学活动,把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情感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交流的水平
积极接纳自我,并学会欣赏自己,展示风采;
认识到每个人之间潜能的异同,了解发掘自身潜能的方法,做更好的自己;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做更好的自己
接纳与欣赏自己
众所周知,著名小品演员潘长江身高只有1.60米,但潘长江一点也不觉得憋屈:
“咱本来就袖珍嘛,这有什么了不得的,记住了──浓缩的都是精华!
”潘长江不断努力,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令人捧腹大笑而又富有哲理的作品。
这段话给我们哪些启示?
总结:
认识自己,尊重自己,接纳和欣赏自己。
我们成不了别人,却可以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1.分享“我的生命线”
(1)解读生命线的含义及其任务:
下面的一条线,代表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请你找到适当的位置,把它用*标出来,代表你今天的年龄。
你了解自己吗?
请标注出以下各项。
(2)通过分享,我们发现了共性的问题,是什么?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我们每个人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会越发清晰。
2.自我反省
(1)你了解自己有哪些优点和长处、有哪些缺点和不足?
请完成下列句式(填写出5句)。
我喜欢我自己,是因为()
我不喜欢我自己,是因为()
(2)思考:
你会抱着怎样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成长路上我们要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缺点和不足。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接纳自己,主动改正缺点。
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
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3)接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是容易的,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有时候会很难,如:
和别人相比,个子矮、上课不敢发言等,我们该怎么办呢?
提示:
我们需要向小品演员潘长江学习,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3.学会欣赏自己
一位人力三轮车师傅,30多岁,我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活儿。
他笑着从车上跳下来,并夸张地走了几步给我看,哦,原来是跛足。
可他很坦然地说:
“为了能不走路,蹬三轮车便是最好的伪装,这也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
”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材料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三轮车师傅是一个能接纳自己的人;
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我们不仅要接纳自己,而且学会要欣赏自己。
(1)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2)要求:
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
(3)表现:
欣赏自己的同时,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
会欣赏他人的人,才会真正地欣赏自己。
我要飞得更高
1.接纳自己和做更好的自己(教材P34)
(1)自我反思: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同学的问题,并反思自己对“成为更好的自己”有哪些类似的困惑。
(2)教师提问:
你能帮助他们解答困惑吗?
邀请学生选取其中一个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要认识到任何事情都处于连续不断的变化当中,人的成长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青少年身心急剧变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是我们进步和完善的动力,不是自我否定的理由。
我们在自我接纳与欣赏的基础上主动谋求发展,便可以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2.做更好的自己的要求
19世纪作家果戈理,有一次拿着自己的作品给一位自己讨厌的人看,一心准备接受批评。
一位朋友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应道:
“正因为他不喜欢我的作品,所以我才要拿给他看。
他可能会提出一些严厉的批评,但是这些总比赞美的话要有益多了。
(1)果戈理为什么要去听取别人严厉的批评?
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我们客观看到自己的缺点,并能用自己的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去改正缺点。
(2)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吗?
你有哪些改正缺点的方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缺点,我们要能正视自己缺点的存在,运用正确的方法去主动改正它们,进而完善自我。
(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2)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3.材料链接
失去双臂的刘伟,凭借高超的双脚演奏钢琴的水平,获得首届“中国达人秀”的冠军。
胡达·
克鲁斯在70岁的时候学习登山,以95岁的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
爱迪生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
马克思能阅读欧洲所有国家的文学著作,恩格斯能说20种语言。
……
(1)材料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一样吗?
(2)我们怎样才能发掘自身的潜能呢?
(1)①每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虽然刘伟失去双臂,但他在演奏方面有很大的潜能;
克鲁斯在登山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能;
爱迪生有发明方面的潜能;
马克思有语言方面的潜能。
②一样。
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都具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确的奋斗目标。
(2)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观察、探索、实践、努力等方法来发掘自身的潜能。
通过本节课,我们正确认识了自己,懂得了欣赏自己,扬长避短。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让我们现在就采取行动吧,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成长中的青少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而且为其今后取得成功作了积极的铺垫。
通过对本节课的讲解,基本上达到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的目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由于在设计情景和活动时,没有把握好对学生能力的准确评估,导致在课堂上出现了些许偏差,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应多加注意。
2.在结尾处没有做更好的延伸,以后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三课 发现自己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 年级 道德 法治 上册 教案 第三 发现 自己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