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陶渊明归园田居及饮酒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247037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09KB
大学语文陶渊明归园田居及饮酒Word文档格式.docx
《大学语文陶渊明归园田居及饮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陶渊明归园田居及饮酒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⑧远人村,依依墟里⑨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⑩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①《归园田居》共五首,约写于归田后的次年(晋安帝义熙二年即406年),这是第一首。
②适俗韵:
适应(追名逐利、钻营拍马等的)世俗生活方式的情怀或气质(志向与能力)。
③尘网:
尘世的罗网。
喻指仕途或官场。
④三十年:
(教材上的解释:
)疑当为“十三年”。
陶渊明从初仕到辞归前后约十三年。
[其实,读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不能或不必拘泥于其中出现的数字的字面意义。
这里的“三十年”其实完全可以或者应该理解为泛指的“很多年”。
]
⑤羁(ji基)鸟:
被关在笼中的鸟。
⑥池鱼:
被养在池子里的鱼。
渊,水深之地,这里可解释为江河湖海等水域广阔的地方。
⑦际:
两物相夹的中间地带,这里(应该)是指山包与山包之间的平地。
守拙:
指自己不会逢迎取巧,只好守本分[其实可以理解为“藏拙(且守本分)”]回家种田。
⑨暧暧:
昏暗不明的样子。
⑩依依:
轻柔飘渺的样子;
墟里:
村落。
⑩虚室:
空旷、寂静之室。
语本《庄子·
人间世》:
“虚室生白。
”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辞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的次年(公元406年)所作的一组诗,共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归园田居》所抒发的便是他辞官归田后的感受(除该组诗外,陶渊明叙述归田经过并抒发相关情怀的文章还有《归去来兮辞》等)。
诗是这样开头的:
“少无适俗韵②,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④年。
在这首诗的开头四句,诗人这样表白自己:
我天性就亲近山水并热爱田园生活,从小就没有适应官场生活的情怀或气质(或志向与能力);
但实际上,我却违背自己的天性在龌龊的官场中混迹许多年,浪费了许多本该美好的时光;
现在回想起自己所走过的这段错误的人生道路,实在是追悔莫及啊!
[本人的具体生活道路虽不同于陶渊明,但人生体验却极为一致。
]在此,作者用“尘网”来比喻官场,用“误入尘网”来给自己的官宦生活定性,明确表现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己误入仕途的自责。
接下来两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诗人写自己对官场生活的感受:
在官场中生活,我感到自己就像那关在笼中的鸟、养在池中的鱼(,这种生活是极不自由的);
就像笼中的鸟儿想要回归山林、池中的鱼儿想要回归江湖,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早日离开(不仅龌龊而且不自由的)官场回到自己所习惯和热爱的(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环境中去啊!
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叙事性。
但诗人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单纯的叙事,而是抒发自己的情感(正如朱自清的散文《冬天》)。
叙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点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所产生的环境或原因。
所以,这首诗中的叙事并不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而是具有跳跃性的。
在前面交代了自己曾经误入尘网三十年(多年)后,诗中的叙事马上就跳到了对诗人归隐后在田园中的躬耕生活的描述——
“开荒南野际,守拙⑦归田园。
作者在这里说到:
我在自家南边山上的山包与山包之间开荒种地,藏起自己所笨拙的方面、守着自己的本分过我的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
具备一定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通常都将自己归入“劳心者”的行列,而且认为劳心者与劳力者之间有高低等级之别;
因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通常都看不起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西方亦同)。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到:
劳力的农耕生活其实要比(奉承拍马、勾心斗角这种)劳心的官宦生活高尚得多!
因而,他不仅不像一般知识分子那样看不起体力劳动及体力劳动者,反而由衷地喜欢并崇尚农耕生活并且身体力行这种生活。
除了赞赏自己所过的农耕生活外,陶渊明似乎更赞赏自己在过农耕生活时所身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所以,接下来,他用占全诗一半的篇幅相当详细地描绘了他当时所身处的田园生活环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在此,诗人说:
我家的房子占地共十余亩,草屋有八九间;
屋前的场地上种满了桃树和李树(春天开满了美丽的花朵,夏天结满了丰硕的果实),屋后种的则是榆树和柳树;
它们长得枝繁叶茂,(在春夏之际)给我们家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荫(这样的居住环境和条件虽然简朴,但在习惯了田园生活环境的我看来:
这样的居住环境是多么地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多么地惬意啊!
)。
除了自家的住居环境(诗人眼中的近景)外,诗人对自家之外的周围环境(诗人眼中的中景和远景)也十分赞赏,所以也没忘了加以描写: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在此,诗人描述到:
黄昏时分,我站在自家的门口朝远处望去,远处的村落依稀可辨,村子的上空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当我将眼光从远处收回,注意看自己所居住的村落时,我所看到的则是这样的情景:
在薄暮降临、烟霭四起的傍晚,村中的深巷里,狗汪汪地叫着(迎接主人的归来);
地里的桑树上,鸡喔喔地啼着(召唤小鸡回窝)。
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和平的乡村生活图画啊!
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安适与和美之感。
他转身走进了自家的院子,环顾四周,诗人对自己的乡村之家也感到甚为满意: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诗人说:
自家的院子里,屋里屋外都是干干净净的;
房子很宽敞,主人的日子也过得很清闲(我们可以想象:
农闲的日子里,诗人会在自己的干净、宽敞的家里读书、作诗、弹琴、画画、饮酒、会友,有时还会与孩子及小狗、小猫们逗逗乐)。
这样悠闲自得的生活是多么符合诗人的天性因而在他看来是多么地惬意啊!
[这才是顺应自己的本性而过的与天道[自然规律]、人道[人的本性]相一致的当游戏来玩的最美好的生活!
]将此前十余年忙忙碌碌、身不由己的官场生活与眼下清净闲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两相比较,诗人不禁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官场这个樊笼里过(着被囚禁的动物一样的)日子实在太久了,我早就不耐烦了!
现在,终于回到了自己所喜爱的田园环境,终于可以按自己的本性去生活了,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
[本人在历经曲折与磨难终于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天性的生活道路后的体验同样如此!
综合对于《归园田居》一诗的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于自己以往的官场生活和眼下的乡村生活及自己的相应感受的对比性描述,表达了对违背自己天性的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追悔之情、对符合自己天性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崇尚之意,表现了渴望与大自然及淳朴的乡村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诗人终于从误入歧途到回归正途的由衷的感慨、庆幸与喜悦之情。
陶渊明的诗文都是艺术精品。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思想境界与艺术成就最高的(同时也是最著名的)作品其实应该是《饮酒》。
下面,就让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这首大家都熟悉(或许在中小学里大家都读过)的诗。
饮酒(其五)①
结庐②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③,心远地自偏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⑤。
山气日夕佳⑥,飞鸟相与还⑦。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⑧。
①《饮酒》诗共二十首,这里选的是第五首。
②结庐:
建造住宅。
③尔:
如此。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
只要一个人志向和相应的行为脱俗,那么,即使身在闹市,他也会觉得自己远离尘世、就像生活在偏僻安静的地方一样。
⑤南山:
指庐山。
⑥日夕:
日落黄昏之时。
⑦相与还:
结伴而还。
⑧“此中”两句见《庄子·
齐物论》:
“辩也者,有不辩也;
大辩不言。
”又见《庄子·
外物》:
“言者所以在意也;
得意而忘言。
”这两句话的大意是说:
从大自然的景观中得到启发因而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但这真谛是无法(也无须)用言语来表达的。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饮酒》组诗的第五首,同样是写他的乡居生活和他对这种生活的感悟的。
开头四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从字面上看,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
在闹市中建房并在那里居住,却没有或听不到车马的喧嚣。
为什么我能做到这样呢?
那是因为我的心在那远离尘嚣的地方,所以,即便身在闹市,我仍然感觉像是生活在偏僻安静的地方啊!
实际上,这几句诗的意义并不全在字面意义上。
作为一个具有哲学家气质的诗人,陶渊明对于人生的真相、意义、理想及怎样达到理想等人生哲学问题作过深入的思考,在他的诗文中也有较多的表达。
联系陶渊明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我们可以发现:
这首诗的前四句在字面意义之外的另一层意义也即象征意义实际上是:
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却不受世俗事务的烦扰。
为什么我能做到这样呢,那是因为我根本就没有世俗的追名逐利之心啊!
在此,陶渊明认为:
一个人是否能获得心灵的安宁,关键不在于他住在什么地方(闹市或乡野),而在于他的志向是否脱俗。
如果志向脱俗(也即“心远”),那么,即使身居闹市,他的心灵仍然会是安宁的;
如果志向庸俗,那么,即使身居山林,他的心灵仍然是不会安宁的[如某些以假隐居来抬高自己的声誉从而引起统治者的注意并最终获得高位的假隐士行为]。
[本人的生活经验及体验同样如此,如本人的生活和心态一般不受周围许多人所热衷的升官、发财、成名、购豪宅、买名车、养情人等世俗生活欲望及相应行为的烦扰,因为有让自己安心的自己知道很有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知识的传播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之事业。
在用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上述感悟后,陶渊明接着写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现]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时分,诗人在山地上散步。
他信步走到自家东边一块扎有竹篱笆的地上。
看到自己特别喜欢的菊花开得正闹,他不禁走上前去信手采了几朵。
诗人采完花、抬起头来时,不经意间看到南边的庐山就像一幅水墨画一样展现在诗人的眼前。
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不由得仔细欣赏起周围的景物来:
正是日落黄昏的时候,山上起了薄雾,那些洁白的雾气在山岭幽谷间的林间树梢上忽忽悠悠、飘飘缈缈地漂浮着、升降着。
被晚霞染红的天空中,归巢的鸟儿们正结伴而飞,往自己家里赶。
看着眼前的自然美景以及生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诗人的心灵不知不觉地与眼前的景象融为一体。
他深深地陶醉在一种心物合一的境界中,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以上四句诗,实际上是诗人在用形象化的手法来展示一种人生境界,即天(自然)与人、心与物高度和谐统一从而让人感到高度自由的生存境界,一种比心远地自偏更高的精神境界。
这两种境界都是以人的脱俗之心为基础的。
因而,尽管它们在高低层次上有所差异,但又是具有一致性的。
最后两句: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两句是写诗人从心物合一、物我两忘的迷醉境界中清醒过来时对于这种境界的回味。
在这种人以悠然之心与自然欣然相会所产生的天人合一、心物合一的境界中,是蕴涵着某种关于人生的真理的;
然而,如果要我用语言明确地把它说出来,我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啊!
实际上,对于习惯于理性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人来说,陶渊明在此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还是可以用语言大致说明白的。
比如,我们可以将诗人在此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大致表达为:
人若想要达到内心和谐、身心和谐、自身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和谐、行为与意愿和谐并因而(让他感到)高度自由的生存境界,就必须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就必须尽可能地摆脱不自由的世俗事务的缠绕以及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困扰。
当然,作为诗人,陶渊明是不会用这种概念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的;
因为一旦在诗中用这种抽象的方式来表达哲理,那么,诗就会失去自身的性质而变成哲学论文。
所以,为了让诗以诗的方式存在,诗人在表达哲理的时候应该尽量用诗性的语言来表达;
而读者在接受诗时,除了为了深入理解诗的思想内容而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外,为了以诗的方式来对待诗,读者也应该主要以想象、移情、体验、感悟等诗性的思维方式来接受诗。
在对陶渊明的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内容作出上述分析后,让我们再来分析概括一下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诗歌内容上的情、景、理的统一。
陶渊明的田园诗常常借景(事/物)传情,又常常在情景交融的描写中寄寓着某种人生哲理。
比如,在《饮酒》(其五)这首诗中,作者所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都是景物描写;
但在这些景物描写中,作者又寄托着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以及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并寄寓着“心远地自偏”和那种“欲辩已忘言”的人生哲理;
由此,诗歌的内容达到了情、景、理的完美统一。
二、平淡淳美的风格。
在田园诗中,陶渊明善于以朴素的口语来描写看似平常的景物、寄托自己达到反朴归真的人生境界后对于世界人生的极为淳朴的思想感情。
因而,他的田园诗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语言上都给人以平淡淳朴的独特美感,并由此使他的田园诗具有一种平淡淳美的整体风格。
例如,在《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中,诗人只描写了村落、墟烟、桃李、榆柳、狗吠、鸡鸣等极为平常的乡村景物,但由于诗人在其中融入了发乎自身本性的极为淳朴的思想感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和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他关于人的生活的自由、幸福与否与人是否按自己的本性去生活的关系的思想,诗中所描绘的平常乡村景物和其中所寄寓的朴实的情理内容之间就互相融合而形成了一种平淡淳美的意境。
这首诗所表现的情理内容上的淳朴、平淡加上诗歌语言上的朴素、自然,使它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平淡淳美的风格。
三、诗歌题材上的开拓创新性。
纯粹以田园生活为表现对象的诗,在陶渊明之前的中国诗歌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因此,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题材方面的开拓创新性,代表着中国诗歌在表现内容方面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语文 陶渊明归 园田 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