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羊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243660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71.59KB
养殖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羊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养殖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羊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羊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郝森
建设地点:
朱坑乡洪南村南坡组村西,占地30亩
建设性质:
新建
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
项目建设本着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以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稳定市场供应为目标。
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将成为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设备配套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防疫制度严格,生产管理规范,粪便污水达标排放,将从设施设备、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周边养殖户做出示范,以促进养殖户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方向发展,提高养殖饲养水平,促进养殖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将购进本地绵羊1500只,年出栏育肥羊1200只,出售羔羊400只。
存栏羊达到3000只以上。
1.2.3建设规模
新建标准化羊舍4个单元计1920平方米;
新建青贮池800立方米;
新建办公室、兽医室、消毒室260平方米;
新建成品库、原料库、加工房200平方米,草料棚40平方米。
新建厕所、门卫、大门等附属用房60平方米。
场地硬化、绿化;
购臵切草机一台。
购进本地绵羊
1500只。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7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
157.7万元;
设备购臵:
0.7万元;
购进种羊及本地绵羊19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6.6万元。
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7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贴100万元,合作社自筹270万元。
1.4项目效益
1.4.1经济效益
项目的建设,可有效地增加养殖的科技含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出栏育肥羊1200只,出售羔羊400只。
利润总额98.37万元。
1.4.2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提高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提高当地标准化规模饲养量,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人们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安定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带动周边养殖户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全县养殖业发展,并通过养殖合作社推广科学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示范辐射全县的养殖户,带动养殖户300户,发展养羊15000只,增加就业150人,带动农民增收300万元。
第二章项目立项背景
2.1政策环境
项目所在地晋中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畜牧业特别是养殖业的发展。
在当前晋中市畜牧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全面安排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工作,号召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把畜牧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强化畜牧业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以现代畜牧业的率先突破推动全市农业的赶超发展。
要求全市上下要在现有基础上,着力改变生产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服务支撑,构建产业保障体系,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安全化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市委书记指出,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畜牧业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牢牢把握四个环节,促进畜牧养殖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向建设现代畜牧业强市的目标全力冲刺。
一是以规模养殖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养殖小区为主体,加快发展集约化、工厂化的现代畜牧养殖企业,坚定不移扩规模,提总量;
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促使优势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力争在畜牧标准化生产上实现新突破。
二是以特色品牌引领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快建立完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制定和落实支持政策和措施,以品牌建设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力争在提高晋中畜产品市场占有率上有新突破。
三是以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畜牧业发展,以科技增产增效为核心,坚持以加工带基地、以加工促发展,鼓励农民合作社围绕主导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引导煤焦企业向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并积极引进与晋中市关联度高的加工项目,扩大先进技术辐射面,在畜牧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
四是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现代畜牧业发展,将之作为畜牧业安全发展的第一要务,明确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落实职责,细化任务,环环紧扣,严防死守,在完善动物防疫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同时强调,群体规模型,主要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区,组织整县、整乡、整村农户参与,发展大规模、大群体的生态绿色养殖业;
公司带动型,由“公司+农户+基地”组织方式向“公司+合作社”、“公司+公司”方向推进,使公司与农户联系更紧密,运作更规范;
科技引领型,重在运用畜牧新成果于生产实践中,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并结合先进生产流程的渗透,提高生产能力。
市长强调,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畜牧业,用产业化思路推进畜牧业,用市场化体系支撑畜牧业,集中精力实施好规模养殖、龙头培育、服务支撑、安全保障四大工程,全力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
同时要求,规模养殖要在基地建设上求突破,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基地的路子,在晋中市形成肉牛、肉羊、瘦肉猪、高产蛋鸡、高产奶牛五大畜产品优势基地。
积极破解养殖用地难题,创新思路,寻求突破性措施;
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加大科技攻关,注重畜牧专业人才培养,确保及时将综合配套技术渗透到各个环节中;
加快饲草饲料体系建设,发展牧草产业、饲料加工业,为养殖业提供丰富的牧草资源。
安全保障要时刻保持清醒,全面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晋中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平遥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号召,十分重视该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工作,在项目开发的指导思想、经营原则、总体设想、运行机制、市场开拓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指导,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同时责成有关单位专门负责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前期准备工作,政策的支持和扶助,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
平遥县洪南村昌凯新养殖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羊场建设项目的实施,对提高养殖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养殖业的优质高效生产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用以加大当地农副产品的就地转化力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平遥县养殖业历史悠久,闻名全国,是山西省主要的养殖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业已成为平遥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项目的建设,必将进一步带动养殖业的生产产业化发展。
有力地促进当地种植业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化。
促进种草养畜,实现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在壮大主导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作用突出。
2.3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的基本要素是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农、工、贸相结合。
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产业关联度高,以种植业生产为基础,以农副产品为基本原料,不仅使农产品得到就地转化增值,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延长和完善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条,拓宽了城乡居民的就业渠道。
项目建设必将有效推进饲料生产、饲草生产以及屠宰加工、肉品加工与营销、市场服务等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动力。
项目的建设,必将对完善农业产业链条以及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建设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具体地址:
平遥县朱坑乡洪南村南坡组村西,占地30亩。
项目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在选址方面重点考虑了以下原则:
⑴满足动物防疫要求,与居民集中居住区和交通要道的距离间隔1000米以上,与偶蹄动物养殖场的距离不小于3000米,与其他畜牧场的距离不小于1000米。
远离居民生活水源地以及各种污染源,防疫间距符合国家动物防疫条例。
⑵交通便捷,能源电力充足、架取方便。
⑶水源充足,必须有满足生产条件的水源,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⑷饲草料资源丰富,周边应有充足的青、粗饲料生产地,且运输方便。
⑸地势地貌,养殖场应建在地势较高、气候干燥、背风向阳、土质良好、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地点。
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
3.1.2自然条件
项目建设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
晋中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势东高西低,山地、丘陵、平川呈阶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
河谷地四个地貌单元。
东部山地处于太行山脉中段,属典型岩溶化的高中山、中山地貌,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山势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主要山峰有左权的北天池(海拔2097米)、和顺的阳曲山(海拔2059米)。
中部盆地是新生代以来形成的新裂陷带,北高南低,海拔在700——900米间。
西南部山地为太岳山脉北端,有发育完好的倾斜单面山,东缓西陡,山势险峻,属高中山、中山地貌,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有灵石的牛角鞍、石膏山(2533米)和介休的绵山(2120米)、天峻山
(2009米)。
西部汾河平川沿汾河呈带状分布,海拔多在800米以下。
汾河出境处一段,因韩侯岭隆起自然形成峡谷,地表为黄土残垣、丘陵及侵蚀中山地貌。
山地、丘陵、平川分别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3.9%、20.5%和15.6%。
晋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
总的特征为: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全年太阳日照时数平均为2530.8小时,榆次最多,灵石最少;
辐射总量为545—581千焦/平方厘米,寿阳最大,昔阳最小。
年平均气温9.4C
,其中平川区平均为10.4C,东山区平均为8.1C。
年平均无霜期151天,其中平川区为
160天,东山区为140天。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479.6毫米,其中平川区为437.4毫米,东山区为530.3毫米,东山区比平川区偏多93.9毫米。
年平均蒸发量为1718.4毫米,一般平川区大于东山区。
由于受境内复杂的地形影响,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和东西差异比较明显,总体表现为热量从东向西递增,降水则自东向西递减,即气温西部平川高于东部山区,年较差在28.2℃一30.4℃之间,降水东部山区多于西部平川,一年最多相差160毫米。
西部平川的气候比较温和,昼夜温差变化较小,年平均气温比其他县高2—3℃,夏季7
月份高出3——4℃。
最热区为灵石县,年平均气温比全市高1.5C,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平遥县,达39.6℃(1999年7月30日),为全市最高值。
全市河流以太行山、太岳山中脊为界,分属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
东部河流多属海河流域南运河、子牙河水系,主要有松溪河、清漳河、浊漳河;
西部河流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主要有潇河、乌马河、昌源河、惠济河、龙凤河、静升河。
汾河为流经境内第一大河,沿西境由北向南纵贯祁县、平遥、介休、灵石4县市,流程128公里,流域面积911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58亿立方米,是西部平川用水的主要来源。
境内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的汛期,且流程短,径流小含沙量大。
受地形及自然植被影响,东、西部河流又有差异,东部河流水量相对充沛,含沙量小,西部河流水量比较枯乏,泥沙多。
全部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0.3亿立方米,人均360.92立方米。
全市土地总面积2460.6万亩,占山西省土地总面积的10.5%,居全省11个地(市)第4位。
其中耕地面积585.4万亩(基本农田502.01万亩),园地47.38万亩,林地533.44万亩,牧草地161.92万亩,水域面积51.54万亩,建设用地134.38万亩,未利用土地945.82万亩。
全市人均占有耕地1.92亩。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5.6亿立方米,其中河流径流量1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l0.4亿立方米,二者重复量5.05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量585立方米,土地亩均水资源量297立方米,均略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
受地形、气候及自然植被影响,东部山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工农业比较发达的西部平川6县、市、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378立方米和170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有天然草地资源818.2万亩,其中300亩以上连片性草地704.4万亩。
品质优良的牧草有50多种。
项目建设地平遥县位于中国北方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的太原盆地西南。
县城东北距首都北京616公里,北至省城太原94公里,西到古都西安543公里,东达天津港口758公里,南及广州海岸2390公里。
全县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
耕地773235亩,人均1.86亩。
县境东南部群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西北部为广袤的平川。
东南山区森林茂密,草坡遍布,宜林宜牧;
东、南丘陵区沟梁交错,宜植林果;
西、北平川区地肥水美,盛产粮棉。
境内有季节性河流惠济河、柳根河、瀴涧河、昌源河、官沟河和过境河流汾河,为黄河水系。
全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0.1℃、无霜期158天、降水量439毫米。
境内交通便利,108国道、东(观)夏(门)公路分别与汾(阳)屯(留)公路十字交会,同蒲铁路与108国道、大(同)运(城)高速公路并行穿境而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
朱坑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花生、葵花、豆类、棉花等,畜牧业以养殖为主,同时饲养猪、羊、牛、鸡、兔等。
特别是风土气候、雨热资源等自然条件适宜于玉米种植,当地农民长期以来以玉米、高粱为主要农作物,奠定了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的草料资源基础。
3.1.3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建设地平遥县,全县生产总值连续多年快速增长。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的特点。
全县经济总量一路飚升,GDP由2002年20亿元,2005年突破30亿元,
2008年达到55.47亿元,经济迈入快速发展轨道。
1978年-2008年,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28%。
改革开放30年中,全县经济总量完成了5个翻番,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逐步增强,在经历了体制变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宏观调控后,避免了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形成了在高位平台上小幅波动的稳定增长格局。
全县人均GDP快速增长。
人均GDP占有量呈梯级增长趋势,2002年跨过4000元,其后年均增加超千元。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越来越高,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实现重大跨越,经济发展的人均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结构由失衡到优化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致力于在经济发展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产业构成形成新的格局。
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支撑全县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实现了跨时代的产业大转移目标。
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生变化。
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比重降至51.1%,其他比重迅猛上升。
在第三产业中,内部结构比重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
并且逐步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路子。
与此同时,各类协会组织不断扩大,各种新兴服务业应运而生,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全县农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6%。
改革开放以来,平遥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调整和变革农村生产关系,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尤其十七大以来,围绕着“多取、少予、放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政策体系,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粮食产量连年丰收,各年粮食产量均在10万吨以上。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3.7%。
改革开放以来,平遥县消费品市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已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1978
年的3478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256344万元,年均增长15.4%。
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2008年的77923万元,年均增长15.5%,这意味着经济实力和宏观经济运行质量正在快速提升,也标志着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增强。
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2008年达到18887元,年均增长8.9%,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年达到12455.21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达到4515.29元。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
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逐步加快,到2008年分别达到7896.8元和2547.75元,以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为热点的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明显增加,人均住房面积分别增加到24平方米和25平方米。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地平遥社会经济状况空前繁荣、蓬勃发展,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显著成就。
人杰地灵,安居乐业,具备项目建设地的基本要求,是项目建设地的良好选择。
3.2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项目建设地山西晋中市,农耕底蕴厚重,农业发展迅速。
晋中是黄河流域古老的农业发祥地之一,远在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进入了“耜耕”栽培阶段;
春秋战国,农业已占主导地位,到隋、唐、宋、元时期,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清代后期,位居显宦的一代大学士祁隽藻所著《马首农言》,在山西农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在这方蕴藏深厚的农耕文化热土上,勤劳智慧的晋中儿女,耕耘不辍,卓绝奋斗,创造了晋中农业辉煌。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九五”以来,晋中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率先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面对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加入WTO的新挑战,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精心构筑了以传统优质杂粮、特色干鲜果品、适时无公害蔬菜和绿色畜禽产品等四大产业为主的“两区三带”的优势产业格局;
全力培育了以24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骨干的龙头企业和以10个重点农产品市场、3000多个中介服务组织、4万多农民经纪人为主体的农产品营销体系。
从而把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推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截止2002年,全市已经形成10亿公斤粮食、2.4亿公斤肉蛋奶、37亿公斤蔬菜、6亿公斤干鲜果品的生产规模,尤其是畜禽产品和蔬菜总量位居山西省首位。
据2006年统计,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36.92千公顷,同比增长1.4%;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6.77千公顷,增长3.9%,其中饲料粮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64.08千公顷,增长5.5%。
粮食总产继续增加,达到131.0万吨,同比增长5.6%。
统计资料表明,项目区与养殖生产密切相关的饲料粮玉米年播种面积达164.08千公顷,年产量96.3万吨。
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遥县洪南村昌凯新养殖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羊场改扩建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农产品的就地转化力度,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
而农产品的就地转化,减少贮藏、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的费用支出,也必将具备一定的效益优势。
综上所述,在项目区建设标准化养羊场,地理位臵优越,资源基础丰富,具有公司盈利和农户增收以及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多重功效。
第四章建设方案及投资估算
4.1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本着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以提高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稳定市场供应为目标。
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将成为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设备配套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防疫制度严格,生产管理规范,粪便污水达标排放,将从设施设备、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周边养殖户做出示范,以促进养殖户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方向发展,提高养殖饲养水平,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4.2项目生产规模
项目建成后将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标准化养殖,新增本地绵羊1500只,年新增出栏育肥羊1200只,出售羔羊400只。
4.3项目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新建厕所、门卫、大门等附属用房60平方米。
购进本地绵羊1500只。
4.4投资估算
见下表。
4.5项目资金筹措
第五章财务评价
5.1财务评价依据
1.财务分析范围
本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和《2009年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对项目进行财务测算与分析。
2.财务分析测算依据
(1)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制度》。
(2)国家财政部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3)国家计委、建设部2006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贴现率:
9%。
(5)项目计算期:
10年。
(6)参考近3年当地市场价格及价格变化趋势。
5.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5.2.1营业收入
1.产品产量
该项目购进本地绵羊1500只,年出栏育肥羊1200只,出售羔羊400只,出售羊粪1500方。
2.销售价格
育肥羊90斤/只×
12元/斤=1080元/只
羔羊300元/只
羊粪80元/方
年实现销售收入153.6万元。
5.2.2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
该项目为农业养殖项目,属国家鼓励发展项目,不征交增值及税金附加。
5.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5.3.1项目总成本估算
项目总成本费用达产年为55.23万元。
总成本费用估算说明如下:
①主要材料及燃料动力消耗估算:
依设计生产规模确定。
②工资福利费:
福利费按国家规定以工资总额的14%计算,新增项目定员3人,人均年工资
18000元。
③维修费:
分别按车辆原值的5%、房屋建筑物原值的2%、设备原值的3%计。
④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
固定资产总投资中,土建、设备、车辆进入固定资产原值,项目设计费、培训费进入递延资产原值,预备费用、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按比例分别摊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原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殖 专业 合作社 标准化 养羊场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