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海东区横琴北海涠洲岛和防城港企沙等.docx
- 文档编号:20239223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63.65KB
关于珠海东区横琴北海涠洲岛和防城港企沙等.docx
《关于珠海东区横琴北海涠洲岛和防城港企沙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珠海东区横琴北海涠洲岛和防城港企沙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珠海东区横琴北海涠洲岛和防城港企沙等
关于珠海东区/横琴、北海涠洲岛和防城港企沙等
风力发电项目的策划
傅彭年
上海力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概述
1.1能源、环保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常规能源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但资源有限,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因此,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对风能的开发利用,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专家估计,地球上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大约有2%转换成风能。
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0×106MW,每年提供电力13×1012kwh。
1.2全球风力发电飞速发展,欧盟和美国的行业组织反映,2002年全球风力发电总量增加了28%,而世界范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创纪录的6868MW。
欧洲风能协会和美国风能协会报导,2002年世界上新增加了大约价值73亿美元的风力发电技术设备。
据统计,2002年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超过了31000MW,是1997年底的4倍,足以满足750万个一般美国家庭或者1600万个欧洲家庭的电力需求。
风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能源,其发电能力每年都在以大约32%的速度递增,其中90%以上是在欧洲和美国。
欧洲风能协会执行主任科林·米莱指出:
“这仅仅是一小部分。
到2010年,全球风力发电的市场价值可能达到每年250亿欧元。
”
目前,欧洲风力发电占世界风力发电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可满足欧洲2%的电力需求。
世界主要从事风力发电的国家是德国,装机容量超过12000MW,其次是西班牙、美国、丹麦和印度。
欧洲风能协会认为,从技术、经济或者资源方面预测,到2020年风力发电将会占到世界发电总量的12%。
不过,现在这一比例仅是0.4%。
1.3中国的风力利用简介:
1.3.1中国是世界上利用风能最早的国家之一。
我国利用风力驱动帆船,到了近代,由于工业发展,产生风力发电机等利用风能的先进措施。
面向未来,风能资源是能够适应可持续发展需求、具有永续利用潜力的清洁资源。
我国风能储量的理论计算量为3.2×106MW,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约为2.53×105MW,大约是截止1992年时,全国装机容量1×105MW的2.5倍。
东南沿海及岛屿、内蒙古北部等地为我国的风能丰富区,海滨、三北地区北部、青藏高原等地为风能资源较丰富区,塔里木盆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四川盆地等地是风能资源贫乏区,其它地区是风能资源可利用区。
1.3.2衡量风能资源分布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年平均风速。
中国年平均风速的分布特点是北方风大,南方风小;沿海风大,内陆风小;平原风大,山地风小;高原风大,盆地风小。
沿海地区的风速一般都在3m/s以上。
台湾海峡因狭管效应,加上海面对空气流动的阻力小,风速超过7m/s,是全国年平均风速最大的地区。
目前,除在电网难以到达、风力资源比较丰富的边远地区,推广了小型(1kw以下)风力机12.8万台外,在新疆达板城、内蒙古朱日和、浙江嵊泗、大陈岛、大连横山、福建平潭、广东南澳等地已建立了8个带试验性的风电场。
正在新建的风电场有内蒙商都、大连瓦房店、浙江苍南、河北张北等。
总装机容量约400MW。
与此同时,国产风力发电机组的开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中包括“八五”期间开发成功的200kw/250kw风力发电机组,和在“九五”期间开发成功的600kw风力发电机组。
并成功地开发了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当地控制和远程控制系统,使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一项关键技术得到了解决。
国内可以制造的风力发电机组其他主要部件,也包括桨叶、发电机、齿轮箱、机舱、主轴、塔架、偏航系统、液压系统等,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2.风能的发电利用
2.1风力发电的成本与效益
2.1.1常规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
以我国目前使用最普遍的300MW级火力发电机组测算其发电的上网电价,结果如表2-1。
表2-1燃煤电厂的平均上网电价(含税)
机组类型
电价
2×300MW机组
2×350MW机组
无脱硫
有脱硫
无脱硫
有脱硫
上网电价/(元/kw·h)
0.33
0.36
0.35
0.38
由于火力发电机组每年向大气排放数百亿t的有害气体,给全球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目前发达国家已采用煤的洁净燃烧技术,国内采用相应技术,需对现有火力发电设备进行彻底改造,火力发电的建设成本要增加30%,上网电价可能达到0.40元/kw·h。
2.1.2风力发电的成本
根据600kw风力发电机组的国产化成本测算,其价格为5000元/kw。
加上风电场配套费用,风电场的建设成本不高于7500元/kw;取容量系数0.25,风力发电成本C/[元/(kw·h)]可由下式计算:
A+M
C=
Ec
式中Ec——每千瓦装机年发电量(kw·h);
M——年运行维护费(元);
A——年项目投资等额拆旧(元),可由下式计算:
ί(1+ί)n
A=P
(1+ί)n-1
式中P——每千瓦投资(元/kw);
ί——贷款利率;
n——折旧年限(年)。
将风电场建设的各项条件Ec=365×24×0.25kw·h,P=7500元/kw,ί=5%,n=20代入上两式,可得
5%(1+5%)20
A=7500×元=601.82元
(1+5%)20-1
C=0.27+m
M
Ec
式中m——每千瓦时运行维护费(元/kw·h),m=
从上式可以看出,风力发电成本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风电场的建设成本,这是构成风电成本的主要部分,为0.27元/kw·h;另一部分是运行维护成本m。
由于风能消耗不计入成本,这部分成本主要取决于设备的可靠性及风电场的管理水平,根据我国目前的风电场运行情况,m=0.05~0.08元/kw·h。
这样,风力发电的成本将不高于0.35元/kw·h。
如果国家能在政策上给予强有力支持,风力发电与常规能源发电相比,上网电价有一定的竞争力。
2.1.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能源生产的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损害,是中国环保问题的核心。
大量直接燃煤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的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以及CO2温室气体排放是其主要的问题。
燃煤释放的SO2占全国总排放的85%,CO2亦占85%,NOx占60%,烟尘占70%。
1997年SO2排放总量为2346万t。
酸雨区域在迅速扩大,已超过国土面积的40%。
1995年酸雨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165亿元,占GNP的1.9%。
风能在转换成电能的过程中,只降低了气流的速度,没有给大气造成任何污染。
用风力发电,可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CO2、SO2的排放,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能源构成中,燃煤的比例最大,但可采量有限,并带来环境、交通等诸多问题。
因此,开发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将显得更为重要。
风力发电机组是涉及控制、机电、材料、钢结构等多学科、多专业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的产业化,会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根据在本世纪中叶我国国民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我国的发电能力应达到人均1kw,即15亿kw。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专家认为,我国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至少应达到1亿kw。
按这一发展目标估算,今后50年,我国的风力机工业及其相关产业将有7000亿元产值的市场潜力,平均每年140亿元,可望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与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的新兴产业。
2.2风力发电技术
并网运行的风力发电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能源技术,一开始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因而迅速实现了商品化、产业化。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与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其单机容量从最初的数十KW级,发展到最近进入市场的MW级机组;控制方式亦从基本单一的定桨距失速控制,向全桨叶变距和变速控制发展。
预计在最近的5年内将推出智能型风力发电机组。
运行可靠性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50%,提高到98%以上。
并且在风电场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全部可以实现集中控制和远程控制。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风电场将从内陆移到海上,其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2.2.1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结构
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1,图2-2。
图2-2现代风力涡轮机剖面图
风轮是吸收风能并将其转换成机械能的部件。
风以一定的速度和攻角作用在桨叶上,使桨叶产生旋转力矩而转动,将风能转变成机械能,进而通过增速器驱动发电机。
风轮转子直径同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2-3。
图2-3转子直径同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
多年来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大都采用三桨叶与轮毂刚性联接的结构,即所谓定桨距风轮。
桨叶尖部1.5~2.5m部分,一般设计成可控制的叶尖扰流器。
当风力发电机组需要脱网停机时,叶尖扰流器可按控制指令释放,并旋转90º形成阻尼板,使风轮转速迅速下降。
这一机构通常称为空气动力刹车。
近年来,随着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特别是兆瓦级机组(1000kw以上)的设计中,开始采用变距风轮,桨叶与轮毂不再采用刚性联接,而通过可转动的推力轴承,或专门为变距机构设计的联轴器联接。
这种风轮可根据风速的变化,调整气流对叶片的攻角。
当风速超过额定风速后,输出功率可稳定地保持在额定功率上,特别是在大风情况下,风力机处于顺桨状态,使桨叶和整机的受力状况大为改善。
由于风力发电机组起停频繁,风轮又具有很大的转动惯量,通常风轮的转速都设计在20~30r/min,机组容量越大,转速越低。
因此,在风轮与发电机之间需要设置增速器。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机械传动系统都沿中心线布置,因此,增速器都采用结构紧凑的行星齿轮箱。
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发电机,一般采用异步发电机,对于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一般还采用单绕组双速异步发电机。
这一方案不仅解决了低功率时发电机的效率问题,而且改善了低风速时的叶尖速比,提高了风能利用系数,并降低了运行时的噪声。
出于同样的考虑,一些变距风力发电机组也使用双速发电机。
发电机并网过程采用晶闸管恒流软切入,过渡过程结束时,主继电器合上,晶闸管被切除,机组进入发电运行状态。
2.2.2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
风力发电系统中的控制技术和伺服传动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技术。
这是因为自然风速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变化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入(电网)和切出(电网)、输入功率的限制、风轮的主动对风,以及对运行过程中故障的检测和保护,必须能够自动控制。
同时,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都是海岛或边远地区,甚至海上。
分散布置的风力发电机组,通常要求能够无人值班运行和远程监控,这就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与一般工业控制过程不同,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是综合性控制系统。
它不仅要监视电网、风况和机组运行参数,尚要对机组进行并网与脱网控制,以确保运行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而且,还要根据风速与风向的变化,对机组进行优化控制,以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和发电量。
2.3风电较集中的电网也需要抽水蓄能电站
在风电较集中的,或准备大规模开发风电的电网,需要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把随机的、质量不高的风电电量转换为稳定的、高质量的峰荷电量。
如目前风电比重较大的新疆、内蒙、和正在准备大规模开发风电的东南沿海,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发展风电的同时,配备一定比重的抽水蓄能电站,是非常必要的。
诚然,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不污染环境,没有燃料运输、废料处理等问题,建设周期又短,运行管理方便。
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优势。
但由于风能存在随机性和不均匀性,只有电网装机容量大,这种影响才会减少。
因此,发展风电必然要受到电网规模的限制。
抽水蓄能电站是解决电网调峰、填谷的手段,国内外已有成熟的经验。
在运行实践中,已显示其在改善电网运行条件,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优越性。
对于风电较集中的,或风电资源丰富、准备大规模开发的电网,在大力发展风电的同时,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实现风蓄联合开发,是该地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体现。
风蓄联合开发,可利用抽水蓄能电站的多种功能和灵活性,弥补风力发电的随机性和不均匀性,不仅可以打破电网规模对于风电容量的限制,为大力发展风电创造条件;而且可为电网提供更多的调峰、填谷容量和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的手段,改善其运行条件。
2.4在已有水库上增建抽水蓄能电站
在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中,利用已有水库、天然湖泊或大海作为下水库(或上水库),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因而,利用已建水库,天然湖泊或大海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应做全面的经济比较和利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最后决策。
2.4.1利用已有水库,天然湖泊或大海作为抽水蓄能电站的下水库(或上水库),可以节省一个水库的建设费用,但有可能增加其它方面的费用。
如何利用已有水库工程(含天然湖泊或大海)的有利条件,降低抽水蓄能电站的工程投资,是保证抽水蓄能电站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
2.4.2利用已有水库,天然湖泊或大海,作为抽水蓄能电站的下水库(或上水库),不存在水源问题,但应注意协调新的矛盾。
尤其是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在有一定径流的河道上,往往已建有水库,抽水蓄能电站站址也希望选在这些水库附近。
若抽水蓄能电站需占有发电库容,影响已有水库其它综合利用部门的用水量,则应协调好各综合利用部门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可能的补偿措施。
此外,还应注意对环保和水质的要求。
2.4.3要利用已有水库,天然湖泊或大海作为上水库或下水库,而水库周围无更合适的地形,则可能造成蓄能电站设计的困难。
若已有水库与新建水库距离较远,水库水位变幅大,将直接影响蓄能机组的水头和运行效率。
若已有水库为中、小型水库,改建成抽水蓄能电站的下水库(或上水库)后,建筑物级别要提高,相应的大坝安全系数、汇洪标准、施工质量要求等也要提高;另外,原建筑物可能留有一些隐患,亦需加固处理。
3.珠海东区/横琴风力发电的策划
3.1珠海东区(下称东区)自然和社会环境简况
3.1.1东区的位置和地形
东区,又称珠海市万山管理区,位于珠海市的东南部。
地理位置为113º38'~114º19'E,21º47'~22º10'N。
东区包括三个镇:
桂山镇、万山镇、担杆镇。
其行政界限和划分范围及地理位置见图1。
三镇的陆域都是由岛屿组成。
根据广东省海岛资源调查,岛屿面积约80.876km2,散布在3200km2的浅海海域中。
东区岛屿在1万多年前是广东大陆的一部分。
自玉木冰期后,由于海平面上升,才逐渐形成今日星罗棋布的岛屿。
由于受到广东大陆边缘华厦断裂带的影响,岛群呈东北—西南向排列。
90%以上为燕山期的粗中粒斑状花岗岩。
东区的岛屿总称为万山群岛,大致分为五大岛群:
以桂山—蜘洲—三角等岛组成的桂山岛群;以外伶仃—三门—隘洲等组成的外伶仃岛群;以大小万山—东澳等组成的万山列岛;担杆列岛;佳蓬列岛。
总共有76个(不包括3个无名岛)。
岛屿以丘陵为主,一般山的海拔高度为200—300m,最高峰出现在担杆列岛中的二洲岛凤凰山(海拔473.7m)。
大部分岛屿均是岛四周较低,岛中部较高,山体陡峻,相对高差较大,岛屿岸线曲折,多港湾,少平地。
海域属南海北部浅海大陆架,水深在5~40m范围内。
海底沉积物主要为,珠江流域带入的陆源性碎屑物质为主,其次为周围岛屿的坡积物。
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约占90%以上;岛岸周围有少量的粉砂、砂或砾石等组成的各种沉积物类型。
3.1.2东区气候条件
东区属热带季风性气候。
光、热丰富,气温高。
年平均气温22~23℃左右。
1月平均气温14.8℃,7月平均气温27.9℃。
年内和日内的气温变化较小。
大万山岛的年平均日温差4.4℃,极端气温值一般小于35℃(极端最高),大于4℃(极端最低)。
年平均降水量1849mm,年际降水量变化值最多和最少的比率达2.4倍,年内降雨量分配不均:
4~9月份属雨季,其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以上;10月份至次年3月份属干季,降水量占总降水量20%以下。
全年暴雨(50mm以上)日数约12天。
东区风大,年平均风速6.5m/s左右。
冬半年风速大于夏半年。
7月平均风速5.0m/s,冬半年风速均在7.0m/s以上。
全年主导风向为E和ENE风。
10~3月期间盛行偏北风,5~8月盛行偏南风。
4月和9月为过度时间。
据大万山岛的统计,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指风速≥17.2m/s)达61天。
3.1.3东区的社会环境
东区三镇,以众多岛屿形式存在于海洋中,宜耕地极少。
改革开放前,向来渔业地位十分突出,在大农业产值中渔业占95%,是海岛的支柱产业。
为适应渔业生产的发展,主要岛屿桂山岛、外伶仃岛、大万山岛上建起了制冰厂、织网厂、小型修船厂等为渔业生产服务的工业,以及为岛上居民生活服务的粮食加工厂、五金修理厂、发电厂等。
这些为渔业生产和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小型加工与维修工业,仅在东区经济中处于辅助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和珠海经济特区的建立,并利用靠近港澳的有利条件,东区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主要的工业有电力、采石业、修船厂、蓄电池厂、塑料厂、发光材料厂、鱼网厂等。
除工业外,还发展第三产业企业,如商业、贸易、饮食业、酒店等。
但东区目前的大部分工业和规模较大的第三产业均放在珠海市区内。
在东区管辖范围海岛上的工业和企业并不多,主要的有电子厂、采石场、修船厂、小型柴油机电厂、网具加工厂、砖厂、游艇厂、油库、港口、码头等,以及小型的饮食、酒店等服务业。
其中采石业产值最大。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网箱养殖业的兴建,渔业生产结构有所改变,从原来的捕捞业占绝对优势地位,转变成捕捞、养殖并举的结构。
3.1.4东区的人口
东区的76个海岛,有常住人口居住的仅5个。
即桂山岛(桂山镇政府所在地)、外伶仃岛(担杆镇府所在地)、大万山岛(万山镇府所在地)、东澳岛、担杆岛。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的发展,渔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岛上的渔民,相对集中在三镇镇府所在地的岛屿上,而且有的居民,离开海岛迁往珠海市区居住和谋生。
东区人口统计见表3-1。
表3-1东区人口统计(1995年)
所在地
人口数*(人)
分布
人口密度(人/km2)
东区总人口
17666
分布在五个岛上
508
桂山镇
6642
桂山岛
1600
担杆镇
5304
外伶仃岛
603
担杆岛
137
万山镇
4443
大万山岛
543
东澳岛
1277
东澳岛
274
*包括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
3.1.5东区的交通
东区主要海岛上建有公路和码头。
岛与岛之间主要靠海上交通。
每天有珠海—桂山—外伶仃,珠海—东澳—万山两条高速客轮航线通航。
此外,外伶仃—担杆之间隔天亦有普通客轮通航。
东区地处珠江口外的河口区,是广州、深圳、澳门、香港及珠江流域众多城市航道出海必经之道,或主要通道,处于水深线10m~30m之间。
共有六条国际水道,其中大濠水道和大西水道是最著名的国际航道。
共有4个锚地,其中桂山岛西侧是著名的国际锚地。
3.1.6东区的风力资源
东区风向、风速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在大万山岛设有国家海洋局所属的大万山海洋站,其资料可以反映本地区气象基本特征。
3.1.6.1风向频率特征
表3-2为1974~1979年各月风向频率资料统计,图3-1为该地区风向频率玫瑰图。
据上述图表分析,所在区域常年风向频率特征如下:
a.调查区域12月至次年3月,以ENE为主导风向,频率分别为25%、25%、23%和28%,其静风频率分别为1%、1%、2%和2%。
除3月次主导风向为E外(频率为26%),其它各月(12月至2月)次主导风向均为N。
而11月的主导风向为N,频率为29%;次主导风向为E,频率19%;静风频率为1%。
上述各月几乎无偏西风出现。
b.4~5月以E为主,出现频率分别为29%、16%;ESE次之,频率为21%及13%;静风频率较大,达3~4%,偏西风频率较小。
c.6~7月以SSW为主导风向,其频率分别为15%、20%,西风有所增强;静风频率低于春季,两月均为2%。
表3-21974~1979年各月风向频率统计表(%)
风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N
23
16
8
5
1
2
1
2
11
16
29
22
10.6
NNE
16
14
8
3
2
1
1
2
6
8
17
10
6.4
NE
10
9
7
4
3
1
1
3
4
7
7
9
5.4
ENE
25
23
28
11
13
6
3
8
10
11
12
25
15.1
E
15
15
26
29
16
11
7
18
24
37
19
22
23.1
ESE
2
3
7
21
13
7
5
8
8
4
1
2
5.6
SE
1
7
9
11
14
15
13
10
7
2
1
7.7
SSE
1
2
2
4
8
11
12
5
3
2
4.2
S
1
1
1
2
5
7
2
1
1
1.8
SSW
1
1
6
15
20
7
4
1
4.1
SW
1
3
12
18
14
5
4.0
WSW
1
3
5
5
9
2
1
2.3
W
1
1
1
1
1
0.4
WNW
1
1
1
1
0.3
NW
1
1
1
2
2
2
1
0.9
NNW
6
6
2
3
2
3
3
4
7
9
13
8
5.1
C
1
2
2
4
3
2
2
3
4
1
1
1
2.3
d.8~10月的主导风向为E,频率为18%、24%、37%;静风频率为3%、4%、1%。
e.调查区域全年以E为主导风向,频率达23.1%;ENE次之,为15.1%;北风为10.6%;静风为2.3%。
3.2.6.2风速
a.极端风速
表3-3为1974~1995年6级以上大风出现的日数及极端大风风速。
从表可以看出,6级以上大风出现的日数存在年际变化。
22年来,6级以上大风年平均出现日数为82天,占全年天数的22%。
极端大风风速最高达43m/s。
但极端大风一般出现于夏季台风期,且持续时间较短。
图3-2为1995年各月最大风速及风向。
图中显示:
夏季(6~9月)的最大风速明显高于春、秋季,冬季的最大风速亦较大。
夏季最大风速,风向偏南,冬季则偏北,这同夏季受台风影响,冬季受冷高压脊影响有密切关系。
表3-31974~1995年大于6级大风出现的日数及极端大风风速
年份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日数(日)
56
101
66
65
106
90
101
91
86
105
109
风速(m/s)
30
43
31
26
30
27
31
29
27
40
25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日数(日)
104
106
73
104
100
95
75
40
40
40
45
风速(m/s)
28
29
28
21
31
23
29
28
38
22
24
全年大风平均日数
8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珠海 东区 北海 涠洲岛 防城港